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孩子心里27句话 最想爸爸妈妈懂,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1.你要是觉得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就让他(她)当你的孩子好了,何必老拿我和人家比呢?
2.妈妈,我知道您担心我的学习,但是您不能老逼我,让我喘不过气来,这样我会学一次,忘一次。
3.妈妈,我想自己上学,不要您接送了,您总是送我上学,害得我在班上好惭愧。如果一直让您接送,一直在您的呵护下,那我长大了怎么办?
4.每次妈妈骂我笨猪,我气得牙齿都要掉了,这让我感觉自己很笨,和猪一样,以后希望妈妈不要骂我了。
5.爸爸,请把25%的温柔+75%的严厉变成100%的温柔好吗?
6.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既爱你们,又怨你们。爱你们的是关心我的成长,怨你们的是为什么有时严厉得不合情理。”
7.我还是想告诉您(妈妈):我毕竟是儿童,儿童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难道死读书您就高兴吗?您也是从儿童时代一步一步走过的。希望三思。
8.请爸爸妈妈放宽胸怀,不要小肚鸡肠吵闹不停,试着体谅、容忍别人的态度……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和蔼的爸爸,慈祥的妈妈,组成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一家人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9.父母天天教育我这个哪个,我觉得,首先他们自己就没做好,他们以身作则才对。
10.爸爸经常说我胖,本来很好的心情,被他弄得一团糟。
11.妈妈趁我上厕所的时候翻我的房间,结果什么也没发现,我觉得妈妈一点都不信任我,更不尊重我。
12.“爸爸,请不要强迫我学不感兴趣的东西好不好,这是强迫不来的呀。”
13.我觉得世界里就只有“不要”,没有自由,没有主见,什么事都是由大人来安排,没有了生活的乐趣。
14.每晚我都很孤独,会害怕,“你们快快回家吧!”
15.老妈,我的学习我做主,你的计划不能执行!
16.妈妈每次不开心,气都往我身上撒,我不想跟她说话了,有时,我真希望妈妈能温柔一点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17.最近家里欠了很多债,我会知道节俭的,不要老是说我们没钱,许一个愿望——爸爸挣了好多钱,我们再也不欠人家钱了。
18.爸爸,我不想你老是抽烟喝酒,怕你们吵架,怕你们说要离婚,因为我怕你们互相伤害。
妈妈会累倒的,她常担心自己上班迟到,担心被老板解雇。爸爸,你要多回来看看我和妈妈。
19.爸爸总是说:“今晚写曜饕担刃慈占牵罄伲僮龈聪白柿希蛔伎吹缡!”我整天都被他们关在家里。
20.爸爸总拿我和电视剧里的小孩比,说我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即使电视里的小孩做错了,爸爸也说他好,因为他知错能改,那我做错了也知道改正啊,为什么你不说我好呢?
21.爸妈天天唠唠叨叨叫我赶快写作业,这让我学习很有压力。
22.我多么想像课文中的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去旅行,可是妈妈能让我一个人坐的士已经不错了。
23.我“恨”爸爸,“恨”他对我的严厉,“恨”他对我自尊心的伤害,他让我这沉重弱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不要这样的爸爸,爸爸请别说了。
24.妈妈喜欢说脏话,可我不喜欢听她说脏话。
25.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需要的是一个包容和理解的妈妈,而不是出口伤人的妈妈。
26.爸爸妈妈对我谈的话题、做的游戏都不感兴趣。有时我想做个模型、画一会画、下一会棋,总被他们干涉,往往会吓我一跳。
27.我总是很心痛,为什么我不是个神童?为什么我不能总是第一名?
宝宝的心思很难猜,有时明明显得很开心,突然间他的感情会来个180度的转弯,弄得父母也不知所措,问他,他也不说,可不知道原因,如何帮他解决问题呢?
其实,孩子不和父母说心里话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以下案例,父母可以分析一下,我的孩子属于其中哪一类情况。
案例一
月月学说话挺早,不到1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现在两岁多了,说话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能和父母简单地交流。可月月总是吐字不清,爸爸妈妈常常是连蒙带猜还难以正确地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月月发现父母错会了自己的意思,说话时显得更加着急,吐字反而不利索了,反复了几次,月月干脆不说了。一次,妈妈发现月月皱着眉头,一脸的忧愁,可是怎么问,也问不出所以然,月月哭了,妈妈也是又心疼又无奈。
分析:
由于年龄的关系,宝宝语言能力不强,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往往由于表述粗疏、断续、不完整、无重点,做不到准确详尽、清楚明白,对于思想、情感这一类抽象事物的表达,对宝宝来说则更为困难。另外,父母要听懂这类语言表述和很困难,对孩子的提问也是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让幼儿经常感到“茶壶煮饺子,肚里有,就是倒(道)不出”。久而久之,宝宝就容易回避语言表述,转而用行动流露自己的意愿。
案例二
奇奇快3岁了,在家他能说会道,可在幼儿园里却变得沉默寡言,不管老师怎么哄逗,他死活都不开口。周一时,妈妈从幼儿园接他回家,一路上总觉得奇奇身上有股臭哄哄的味道,回到家仔细一检查,哎呀!原来小家伙把屎拉到裤子里了。妈妈一问,奇奇说是肚子疼没憋住。妈妈又问:“那怎么不告诉老师你想拉屎呢?”奇奇低着头说:“我不敢说。”
分析:
对幼儿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新的环境,陌生的人,初次接触的事物都可能让宝宝担心害怕。而拒绝交流就是宝宝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另外,也有些寡言的宝宝的性格孤僻,不善于和人来往交际,与他的自卑心理有关。
案例三
佳佳曾经整天小嘴不停,追着大人说这说那。但由于爸爸妈妈劳碌了一天,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好容易能闲下来歇歇,可是面对缠人的孩子,妈妈会不胜其烦:“乖女儿,别吵了,让妈妈静一会儿!”妈妈兀自闭目养神,却没有注意到佳佳脸上的失望。渐渐的,佳佳变得越发“淑女”了,常独自坐在小椅子上发愣,妈妈想和她聊会儿天,她也不响应,这下,妈妈感到新的烦恼又要来了……
分析:
在许多家庭中,这样的画面是极为普遍的:父母整天喋喋不休地唠叨,叫宝宝要这样不要那样,说得口干舌燥,而宝宝说点什么时,常常被父母打断或纠正,或者说了半天,父母置若罔闻,甚至不耐烦地要求宝宝闭嘴。自己的发言总不被注意,不受重视,宝宝还会有表达的愿望么?因此,更多时候,宝宝不愿讲话的根源在于父母。
案例四
牛牛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冲冲地告诉妈妈:“今天我把徐子晨的图画纸给撕了。”还没容他往下说,妈妈已经板起脸来:“你怎么那么淘气呀!告诉你多少次,不许弄坏人家的东西,怎么就是记不住呢!”对于母亲劈头盖脸的训斥,牛牛蒙了,本来他还想让妈妈知道:那是幼儿园在玩撕纸游戏,看谁能用纸撕出好看的形状,徐子晨不会做,牛牛是在帮他,而且,老师还表扬了牛牛呢!这下,牛牛想:以后再也不和妈妈讲幼儿园的事了。
分析:
一些父母可能会迷惑不解:我对宝宝挺关心,也随时不忘和宝宝沟通,为什么还是听不到宝宝的心里话?那就要看看宝宝告诉你心里话时,你是怎样对待他的了。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总是持否定的态度,比如讥笑宝宝的无知、批评他的不足、拒绝他的要求、责备他的错误等。一讲心里话就要挨说挨骂,宝宝怎么会向你敞开心扉呢?
这些场景在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但其中和孩子交流的细节往往都是父母容易忽略的。其实,宝宝的心里话不和父母说,那该和谁说呢?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说。
1、创造时机
父母要养成和宝宝交谈的好习惯,但要注意选择谈话的时机,最好是轻松些,随意些,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如在幼儿园接送的途中,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外出游玩的过程中等等。另外,父母切忌摆出一副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架势,给宝宝造成谈话的心理压力,也尽量不要在宝宝情绪不稳定时硬逼他和你交心。
2、耐心倾听
宝宝一旦流露出要和父母交流的愿望,父母应当表现出专注和兴趣,并且不论宝宝的表述水平如何,都耐心倾听,不要以忙碌为借口,不给宝宝说话的时间,也不要越俎代庖,自以为是地替宝宝说出要说的话。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再下结论也不迟。
3、巧妙诱导
宝宝的话有时会让人听不明白,有时话还没说完就停止了,好像故意在吊人胃口一般,让人听得十分着急,这时,父母不该光是被动的听,在适当的时候可反问他一些小问题,帮助宝宝顺利地表达清楚。
4、理解尊重
宝宝的话可能会令你气愤,让你难过,也可能会使你觉得荒谬可笑,即便如此,父母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尊重宝宝的发言权,表扬宝宝的诚实,然后,再帮他认识他的不足和错误的想法。
5、答疑解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宝宝说心里话时,往往是遇到了疑惑和困难,他们热切地希望了解他人的看法,更期盼得到有效地帮助,如果这些愿望得到了满足,宝宝就会乐于主动地袒露心声。
爱心小贴士:宝宝“心里有话”的几个信号
哭泣:哭是宝宝减轻心理抑郁的一种自然方式,但细心的父母应该透过宝宝的眼泪察觉:宝宝的情绪上有压力了,应该了解一下原因。
耍赖:当宝宝磨缠不休,耍蛮犯赖,父母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是宝宝在耍混,很可能他是通过这种手段告诉父母:我想让你们知道点什么。
打闹:宝宝语言能力有限,当内心的想法无法让人了解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有可能引发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撒谎:宝宝撒谎骗人最让父母气恼,可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宝宝没有和你坦诚地交流,他心里真实的想法还没有表达出来呢。
不安:按照正常的天性,活泼无忧应该是宝宝的常态,如果宝宝表现得忧虑不安,焦躁抑郁,那么一定是有什么困扰着他的事需要吐露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相关阅读】
宝宝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喜欢独处,不和旁人甚至别的小朋友来往,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主动,大多数事情用手势来完成或眼神示意。
解析原因:
原因1:不喜欢表达
宝宝不爱说话很多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尤其是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宝宝。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时,宝宝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要求过严,也会造成宝宝不爱说话。或者爸爸妈妈理解太快,在宝宝还未说话前已经将事情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宝宝虽然能表达,但也不太爱表达了。
原因2:语言发展缓慢
有的宝宝表达能力明显比实际年龄低,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正确、不知道怎样表达。这样的宝宝是因为语言发育慢,或者发音器官出现异常引起宝宝不爱说话,如舌头特别宽、短,腭部、牙齿或嘴唇畸形,这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专家建议:
多数宝宝在这时候刚刚会说话,宝宝说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多给宝宝一些语言刺激,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激活宝宝的语言天赋等。
1. 随时给宝宝刺激
多跟宝宝说说话,随时随地和TA交流: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在带宝宝四处走认物时,用具体的行动恰当地表达语言。尽可能让宝宝多接触外界,结交更多的小伙伴,在集体中更容易培养说话愿望。
2. 经常鼓励赞美宝宝
宝宝在说话时,大人要认真地应对。宝宝在这个时期所掌握的语言并不多,使用起来难免错误百出。当宝宝说话不完全时,要注意观看其态度或表情,认真解读宝宝的意图。宝宝的情绪容易受大人的态度影响,所以不能打击宝宝说话的信心。
3. 给宝宝朗读大量的书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能力。
一定是孩子天性上的某个特点或是父母管教方法上的某项错误,导致年幼孩子拒绝来到父母面前。事实上,每一位受过训练的幼教人员都知道,孩子往往不会放下他们正在做的事,跑到叫他的那人面前。
有一位家长认为,他的孩子被召唤的时候,他应该立刻来到他面前,不管他是忙着做有趣的工作或是专注于令人着迷的游戏。这位家长要想到——何时一个孩子该开始显出独立性,使他不会被任何外人控制支配?这儿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个孩子变得独立并且抗拒家长的指令和劝戒,究竟是不是合宜呢?
事实上,现今的孩子在被召唤的时候,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会迅速来到大人眼前。二、三十年前,儿童不像今天这样排满了活动,甚至超过其学习能力的极限。他们不像今天大多数的孩子那样,受到汽车、电话、收音机、令人兴奋的电影和其他事物的影响。’
父母抱怨自己孩子不顺从听教,同时又想知道关于如何处理的意见心得。事实上,这些家长的童年生活,比今天的孩子所经历的童年生活要简单得多。不像他们现在有那么多事情要吸收消化。最重要的是,这些家长的父母不会常常召唤孩子,更没有那么多的余暇去对孩子小题大作,母亲要做所有家事,因而她呼唤你前去时,你就得去帮忙。你知道母亲叫你,就必须立刻回应,否则事情就会出差错了。
新时代酝酿新模式
而今,孩子在你呼唤他们时,不需要立刻跑到你面前去。往往你并非忙碌于严肃正经、不可避免的职务。你比你的母亲有更多的时间去侍候在孩子身边。你的命令要求里没有那种必要性的腔调,不如你母亲当年对你所发出的要求那么紧迫。此外,你当时不是在做这些令人动心备受吸引的种种活动。
你一定已经感觉到,服从在今天已不像二十五年前那么经常被提出来了。孩子的同伴也不会在受到呼唤的时候,放下他们的工作、游戏跑到父母面前。家庭、街巷,甚至学校的气氛都孕育出个人独立自主、抗拒权威的特质。在你认为你的孩子非比寻常时,你该把这点考虑进去。他并不比别人特别,因为他在你要他做不同的事情时,他也在坚持做他的事。
问题的心理面
如果你正在阅读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你能转移注意力或注意听旁人的话?假如你在厨房内忙碌,孩子叫你去帮忙修理他的车子,你是否会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去他那儿呢?若你深深地迷恋一局桥牌游戏,孩子要你为他讲个床边故事,你会立刻放下手中的纸牌,到孩子那儿吗?
假设一个孩子,他随时放弃正从事的任何工作,服从另外一人的邀请、建议或要求的话,对他自己心智上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呢?父母通常希望孩子能培养出一项重要特质:专注。老师发现学生最常见的毛病是:不能专注,容易受到外在形形色色事情的干扰。当某人邀请他们参加一项游戏、比赛或去登山时,他们不会固定在他们该执行的事情上。意志薄弱的人是不能专注的。对任何建议都一一回应。他们意志薄弱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能稳定在应该掌握的工作项目上。
孩子该向父母做出回应,但无须完全依从他人给予的命令或建议。不幸地,幼儿不能自然而然地区分出监护人、顾问、引导者、管理人和旁观者的不同。父母该如何训练孩子区别其中的微妙关系呢?
命令孩子要简短中肯
在孩子深受一本书、一个游戏或任何工作吸引,正专注的时候,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呼唤孩子。若确有必要,大人应自己走到孩子身边,确定已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正在进行的事情上转移过来之后,再提出指示。无论何时,当我们必须召唤孩子时,都应该避免造成孩子因为不得不离开他的工作而沮丧不已的情形。
还有,召唤孩子时,他必须确实来报到,绝不能有任何例外。一旦他曾有抗拒呼唤而被原谅的情形,往后抗拒违命的道路就敞开了。若一位母亲一天呼唤孩子的次数不超过两、三次,同时每次叫他,他都回应,那么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父母管教起来将会比较没有困难。
原则是:如果孩子深深地沉浸在游戏或工作中的时候,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要呼唤他。请牢记,专注是孩子内在的值得培养的特质,所以我们应注意如何使他乐于回应我们的命令。更重要的是,今天的生活鼓励个体性、独立性、主动性,而贬抑温良和奴隶性的卑躬屈节。无论如何,当你发出一项命令时,要贯彻到底。不要只为表现你的权威,或试验孩子对你的尊敬而发号施令。我们应基于为孩子着想或建立家庭行为规范的考虑才要求他。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544.html
看过《孩子心里27句话 最想爸爸妈妈懂》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