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家长应注意锻炼孩子动手动脑相结合,赶紧了解了解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技能训练偏重于动脑而轻视了动手,在学校里也一样。学生在考试时,凭经验把平时训练的方法对号入座,缺乏创造性。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则更是一筹莫展。这些都是教育的弊端。因此,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1。通过实践学习间接经验
人的学习,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但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否则,只能是机械学习、机械记忆,而且缺乏应用经验,学习成效就必然会降低。因此,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才能在之后的相同或类似经验中应用。
在教育科学中把智力(或学习)劳动看做是特殊形式的劳动。乌中斯基曾说过:“智力劳动几乎是人的最繁重的劳动。幻想是容易的和愉快的,但思考是困难的。”
家庭对孩子智力劳动的要求应当适度。让孩子思考和学习他力所能及的问题,或能够经提示借助动手得到结果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而那些超出儿童承受力范围的形式训练是不必要的。
2。手脑并用的训练活动
即使是完成一个游戏,也有不少智力活动的成分。家长要根据不同情况、孩子的个性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安排一些手脑并用的活动。活动方式当然可以先动手,在动手过程中经过尝试,总结出游戏的正确做法;也可以是先动脑想想这个游戏该如何去玩,待胸有成竹之时,再出手去玩。例如,家长可以安排下面的游戏:随便放两堆火柴(玩者可以数出每堆有几根火柴),然后两个人轮流拿掉火柴,每人每次只能从其中一堆上拿,根数不限,最后一次把火柴拿完者胜。对于这个游戏,就可采用上面所说两种方法去训练。
虽然这种形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手脑并用的训练最终是要使孩子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先用脑做出细致的分析,如通过观察、思考、试验做出准确分析,再对问题处理做出决断,采取行动处理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要骑单车远行,却发现脚踏车坏了。家里有修车工具,家长又不在家,孩子能否根据车子出现的毛病,经过观察,发现症结,自己处理。当然这是一个极简单的生活问题。我们从小对孩子训练的目的,是要孩子能在将来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智力和体魄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只动手、不动脑,是机械运动;只动脑、不动手,则会停留于想象;动手与动脑结合才能实现成功的创造。
编辑推荐: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个关键问题
五岁宝宝必会的7种生活技能
让宝宝在玩耍中练习各种技能
英国14日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英国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缺乏动手劳动,正阻碍着他们的大脑发育。
英国“拉斯金•米尔教育基金会”在报告中说,由于许多学校已删除木工、手工艺、乐器演奏等动手课程,而孩子们喜欢上电脑游戏,英国正在变成一个“软件型”社会,而不是“螺丝刀型”社会。
报告拟定者阿里奇•西格曼说:“在真实三维环境中亲自动手劳动,对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发展尤为必要。研究显示,孩子们花在虚拟世界里的时间越来越多,正取代手工劳动和学习时间。”
报告举例说,一些11岁大的孩子因为缺乏动手锻炼而在认知发育的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还有一些年轻工程师和学员构思机械问题的能力出现下降。
西格曼说:“报告结果清晰指出,当今教学政策应加强“三维空间”和手工制作教学。家长们也有责任培养子女的动手能力。”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呢?要知道,从小多动脑是可以让宝宝越来越聪明的哦。那么,家长怎样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呢?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几招吧。只要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帮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啦。
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的方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父母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从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将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融进生活之中。3-6岁的孩子,对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因此,光有说教不行,父母要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开展一些健康(健康食品)、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如搞家庭数学游戏、家庭猜谜活动、家庭智力游戏、中秋赏月晚会等,将数学、智力题融入活动之中。
让孩子读一些幼儿(幼儿食品)刊物,看“七巧板”等少儿节目,引导孩子动手、动脑。
带孩子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生活,拓宽生活空间。可边观察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季节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
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 同时,家长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工作,这对他们心智与精神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孩子在工作中不但学习了做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学会了动作协调的灵巧能力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这些都能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家务事、工作、手艺和劳作,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为它不断地对孩子提出问题,不断地向孩子作出生动的有启发的挑战。
接下来,就来看看具体的方法吧。
让孩子大脑动起来的方法
词能达意:措辞准确不但可防止曲解,且促使眼光敏锐。当孩子说,有些同学很“古怪”时,不妨追问他一下,“古怪”究竟是什么意思。给词语下定义,有使思路清晰之效。
反躬自问:家长们不要以为聪明的小孩必然思考能力强。实际上,所谓神童倒可能不善于思考或不愿意动脑,因为他们经常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
提出问题:有助于推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问题应既有趣又费解,而且尚无定论。
兼听则明:小孩往往固执己见,让他听听别人的不同见解,可以增长见识。
全家配合:通过三三两两的形式扯家常,多方交换意见,最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即使小小年纪也有天真纯朴的想法,鼓励他提出来,并耐心倾听。
谈笑风生:“幽默”可以启发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全面分析:有一种广泛流行的思维教学法,要求孩子对任何供选择的方案均须考虑有何利弊,是否确有可取之处等。
勤记日记:心理学家斯顿伯格说:“写是严谨的智力课题,需要深思熟虑。其实写的本身即体现思维。”
举一反三: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将零星的知识融合起来,熟悉了自行车的选择标准,也会懂得怎样选购其他物品。
敢于创新:比较不墨守成规的年轻人方能更倾向于革新。父母应该激励子女立志有所作为。
勤奋好学:思考不能取代书本知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提供情况:斯顿伯格说:“在博物馆里不要光走马观花,应边看边问,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如问如果恐龙复活了,世界将会怎么样?
爸爸妈妈可以试试以上方法来让孩子大脑动起来哦。
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家长就应该要让孩子多动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智力开发。别认为幼儿年龄小,大多数事情都要爸爸妈妈来代劳,这样做并没有好处的哦。今天,就来教你如何让孩子多动手,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多动手的好处
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在使用手的时候,必然会促进脑部的活动。
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动手游戏不仅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还能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思维,对孩子来说,动手就是一种学习。
接下来,就来看看如何让孩子多动手吧。
家长如何让孩子多动手
发现和利用生活内容。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锻炼的机会,关键在于父母的发现和充分利用。譬如出门前,可以让孩子扭开门把手开门;回家时,教孩子用钥匙开门;当妈妈 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让他翻书。如果孩子刷牙,可以让他自己挤牙膏;孩子洗手时,可以让他自己开龙头、抹肥皂、搓手、冲洗。在不着急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 自己拉拉链、解扣子;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剥豆子等;吃饭时,让孩子自己用大勺从锅里盛饭到自己的小碗里;还可以让他自己用勺子盛菜等。
玩具和游戏也是老师。其实有许多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也是他学习精细动作的伙伴和老师,譬如画画、贴粘纸以及剪纸等,都是特别好的训练手指、手腕、手臂动作配合的游 戏;又如橡皮泥、面团等,通过捏、按、揉、压等动作对锻炼小手的灵活度以及力度都有非常不错的作用;再譬如现在有很多类似“穿针引线”的玩具,不仅能够训 练孩子的食指、拇指以及手腕的配合,还能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的培养。拼插玩具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拧螺帽也是一个不错的玩法。而给玩具穿衣服,可 以帮助孩子学会解扣子、系带子等能力。
尝试玩一些手指游戏。配合儿歌做的手指游戏特别受孩子欢迎。譬如“老大睡了,晚安(两手心相对,两拇指弯曲)!老二睡了,晚安(两食指弯曲)!大个子睡了,晚安(两 中指弯曲)!你睡了,晚安(两无名指弯曲)!我睡了,晚安(两小指弯曲)!小不点醒了,你好(小指伸直,并向点头一样弯一下)!”后面依次如此。
爸爸妈妈们,在生活中就让孩子多动手吧。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556.html
看过《家长应注意锻炼孩子动手动脑相结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