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015-10-13 21:02 48 1 收藏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和睦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 tulaoshi.com - 分娩 】

  和睦愉快的家庭氛围赋予孩子明朗的性格,不论孩子的天生气质如何,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做积极的评价,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指导,愿意与别人交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拥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善于与人相处,不容易被挫折击倒。

  愉快的氛围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父母之间、祖辈和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谐关系自然是温馨愉快的。你争我夺、互不理睬、互相攻击呈现给孩子的只有冷漠和混乱。所以家长需要学习用冷静理智的方法解决家庭中难免的纠纷,避免使用争吵、冷战和暴力解决问题。愉快的氛围对孩子有利,对家长也裨益无穷。

  5岁的小海吃过饭在自己的房间玩,突然听见父母的房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小海惊了一下。接着父母的吵架声传了过来,小海悄悄走出房间,探了探脑袋,又折了回去,把自己的房门轻轻关上。父母的吵架声越来越响,小海换了一个又一个玩具,有些心神不宁,并开始敲打积木。突然,父母的房门开了,传来妈妈愤怒的叫嚷:“小海,看你把客厅弄的!”小海缩成一团,不敢吱声。

  根据一项调查,3岁孩子就能准确地判断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并开始对家庭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冲突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情绪反应。半数以上的孩子感到情绪波动和沮丧,并强烈希望争吵停止。1/3的孩子表现出矛盾心理,在沮丧的同时又有点兴奋,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调查还表明,绝大部分孩子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生气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生气也不可避免,关键是选择发泄怒气的方式。谩骂和暴力是不可取的,更不能迁怒于人,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之间发生争执,尽量克制情绪,一旦有了火药味,不妨采取撤退的方法,暂时分开,不让怒火升级。如果孩子在场,可以告诉孩子父母争执的原因,以免孩子以为是自己惹父母生气而负疚。

  两岁半的欢欢听见爸爸妈妈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口气也越来越激烈,就哇哇大哭起来。欢欢的父母意识到自己不太冷静了,都闭了嘴不再说话。妈妈抱起孩子,安慰她:“宝贝,爸爸妈妈在讨论问题呢,不是生你的气。爸爸妈妈都喜欢你。”欢欢在妈妈的怀抱里渐渐平息下来。欢欢父母因为孩子的干预停止了争执,也冷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和和气气地商量着把问题解决了。

  孩子也有生气发怒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发泄怒气,也是保持家庭愉快氛围的重要环节。允许孩子有脾气,告诉他们发脾气的正当渠道。可以教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去打球而不是打人,去跳绳而不是跳脚,去唱歌而不是骂脏话,去找朋友谈心而不是躲在屋里生闷气。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泄因怒气而激发的能量,蒸发掉不快的情绪。打扫房间、刷地板也是好方法,既可以释放能量,还可以增加成就感。找人倾诉,永远是好主意。当孩子还不能主动运用这些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一些活动,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机会。

  下雨了,4岁的新新不能去向往已久的动物园了。他气呼呼地撕扯他的故事书。妈妈拿来一个纸筒做成的小喇叭,对新新说:“下雨很讨厌是吧?你可以对着这个喇叭喊‘我讨厌下雨’。”新新大喊几声以后,脸色缓和了许多,他举起喇叭看看,觉得挺新鲜。接着妈妈又提议,把准备去动物园进行的野餐改在家里的客厅举行。新新一下子又来劲了。

  读初一的大春因为被同学捉弄,十分愤怒,要追打那个同学,正巧被父亲遇见。父亲阻止了他。了解原因后,父亲没有责备大春,而是拉他跟自己打了一场球,接着又看了一部喜剧电影。

  16岁的雨洁竞选班干部失败了,在家闷闷不乐,妈妈觉得自己也不知怎么开导她,就向雨洁最信赖的小姨求助。小姨一时来不了,打电话建议雨洁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愉快的氛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来提升。平时有规律的生活中可以穿插些小节目活跃气氛,唱唱歌、说说笑话、比比手劲儿,下雨天在家打打扑克、下下棋,好天气出门散散步、打打球。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家庭里的笑声却平添许多。节假日可以策划集体活动好好乐一乐,去郊游、看演出、撺掇上亲朋好友来个家庭游艺会,活动不在形式,开心就好。家长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的生活情趣,会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嘉嘉一家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嘉嘉,还有叔叔都住在一起。嘉嘉总有人玩儿,他可以跟叔叔打游戏、下围棋,跟爷爷奶奶去爬山、学京剧,和爸爸妈妈打羽毛球。周末时不时有全家的集体活动。过年过节的时候最热闹,全家一块儿去逛灯会,酷爱京剧的一家人还要举行京剧表演会。嘉嘉越来越活泼,因为她点子多,组织能力强,在小伙伴中间很有号召力。

  幽默,是愉快氛围的空气清新剂,它能轻松驱散人际交往中不妙的气息,给周围环境增添快乐因子。在人见人爱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不管遇到多少成长的烦恼,杰森一家轻松愉悦的氛围不会改变。父母处理各种矛盾时采用的方法妙趣横生,即便是严肃的对话也不乏幽默的色彩。虽然真实生活不可能像表演喜剧一样,处处搞笑,但仍需要不时制造出诙谐一刻,巧妙消除紧张或尴尬,润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庭的凝聚力。

  幽默对天性缺乏风趣的家长是个挑战,它需要你越出思维定式,不按常规思考,这样才能对一件事作出出人意料的反应。同时你又必须具有乐观的心态和善良的意愿,才可以使这个出人意料的反应产生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而不是危言耸听或是挖苦讥讽。当然,幽默是勉强不来的,如果你感到实在困难,可以多读一些笑话,适时讲一则切题的笑话,也是不错的幽默。但记住不要在同一群人当中重复同一则故事。会欣赏幽默也很重要,笑话有人讲,没人笑,就不成为笑话了。学会发现别人,尤其是孩子言行中的有趣成分,给自己找点儿乐,你会体会到幽默的。

  4岁的小宇每次上完厕所,就坐在马桶上大叫:“妈妈,擦屁股啦!”妈妈说:“以后大便完了,你就大声唱首歌,我听见歌声就来了。”小宇挺认真地照妈妈说的做了。从此,大家经常能听见小宇响亮的歌声,他一唱大家就乐。

  元元的爸爸在造武器的军工厂工作,由于保密需要不能告诉元元自己具体是干什么的。7岁的元元问爸爸:“如果同学问我,我该怎么说呢?”爸爸回答:“那就说我是打铁的。”妈妈在一旁噗嗤笑了。

  “将门出虎子”,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塑造非常关键。父辈窝窝囊囊,做事信心不足,孩子也会很胆怯,遇事退缩。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消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最爱说不。即便别人给他东西,即使他心里非常想要,也只会说:“不要。”这样的家庭处在着一种消极的氛围中。无形中把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渗入了孩子的性格里,老师妈妈认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人生的发展。

  1.重视心理暗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是孩子最近的权威和最有效的成长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心态心理对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影响很大,使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与父母相符的行为表现倾向,更甚者孩子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翻版。

  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受心理暗示的效应也不同。但是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心理暗示的阻抗也就越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越强,心理暗示的效应也就越显著。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充分发展,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发展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及观察力。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如果在生活中,父母坚强乐观,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褒奖,就会收到“镜像效应”似的心理暗示效果。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多,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激情,敢于竞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被挫折击倒,容易成功。

  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意识中形成一面变形的哈哈镜——不良的自我心理暗示,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从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行而自卑,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看不到未来,任何事情他看到的都是消极的一面。从而精神萎靡、缺乏人生的动力和竞争意识,这样的人生当然不会美好。

  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孩子,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比如当孩子面临考试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从“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变为“别人行,我也行”。在这样的积极心理的暗示下,孩子才会全力以赴、信心百倍地去获取好成绩。

  2.谨防不良的心理暗示压倒孩子

  如果父母是一副坚定的保护者的姿态,孩子的心里就会踏实。尤其父母注视孩子的时候,目光是肯定的、和善的,孩子就会昂扬向上。如果孩子感到被轻视,被人嘲笑或者被人羞辱,会深深地感到自卑。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害羞、被压抑着的,当孩子一出生,他周围的父母就为他准备好了“场地”。如果一个不被期待的孩子诞生后,其父母会屈服于艰难的命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紧张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孩子被越来越复杂的生活包围着,每个人心里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释放蓄积在心里的矛盾和压力,孩子长期被复杂的心理暗示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也许有一天,这个不被重视的心理问题就会转化成一种生理上的疾病。

  儿童的智力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在6~12岁之间,外界环境的重视、鼓励、关爱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同样积极的评价和自我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激励他们实现这种外部和内在的期待。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毁了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凤或人中之龙,那在父母在家庭中该担任什么角色?该怎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呢?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二)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院科学家的研究表示:掌掴或侮辱孩子可能增加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在中国,家长打孩子仿佛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打骂教育即使没导致孩子患癌症,也致使其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中国,家长打孩子仿佛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即使在现代这个不提倡甚至反对打骂教育社会里,相信打过或者支持适当打打孩子的家长还是有很多。当然,适当的威慑方式对于孩子教育纵然有某些效果,但从孩子健康角度研究,有英国一项心理研究表示,掌掴或侮辱孩子可能增加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纵使打骂教育没导致孩子患癌症,也致使其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儿时常遭殴打,患癌风险增加70%以上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院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新发现,刊载于本月13日的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上。近日,这则消息在中国的各大论坛里被频频转发,中国的家长们吃惊于打骂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对沙特40岁到60岁的癌症和心脏病患者调查显示:‘频繁殴打(每月一次以上)和侮辱与心脏病、癌症以及哮喘危险大幅增加有关。’在沙特,殴打和侮辱孩子是常见的教育方式。”

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较,那些儿时遭殴打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增加70%以上,患心脏病风险增加30%。研究人员推测,患病危险增加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压力所致。

打骂教育孩子易患心理疾病

在中国,家长打孩子仿佛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孩子不听话,总喜欢用这种“威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要注意了!掌掴或侮辱孩子除了可能增加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外,还会致使其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

七嘴八舌讨论区:

在时下的中国,打孩子等粗暴的教育方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就有“不打不成器”一说,而在年轻一代的父母中,即使受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但在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打”也是作为一种常见的惩罚手段。

黑色的太阳花:你们打孩子么?中午揍了豆豆一顿。他实在不听话了,令我很气愤,但原则是不打头不打脸。

market:小的时候不舍得打。现在大了,因为动作慢慢的没有改观,会打!

父母应学会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

有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曾经打过孩子。事实上,很多家长估计自身都没注意,现在他们对待孩子的那一套跟当年其父母教育他的那一套非常像。这是源于人的行为模式基本在6岁以前就开始形成,而在那段时期孩子主要模仿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在上一辈父母中,所信奉的教育哲学还是比较简单的,并不认为打骂有什么不好,正所谓“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俗语。这套哲学被现在大多数父母“沿袭”下来,这也是大多数父母都有打骂孩子经历的原因。

心理专家表示,打骂孩子即使未必像英国科学家研究的那般,可能增加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但有一点心理学界是公认的,就是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包括打骂在内),将致使孩子长大后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接纳他(她)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就会带来亲子关系的提升,而亲子关系的提升让孩子进而会理解父母的行为,亲子关系便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家长对孩子老是说‘不’,孩子也会对你说‘不’!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那么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呢?其实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乖乖听话。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651.html

延伸阅读
五种类型的家庭不利孩子成长 溺爱型 溺爱型家庭里,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形象的称为“四二一”综合征。 但是,这样的孩子...
玩球有益开启宝宝智力 半岁以后的宝宝都可以玩球,随着宝宝的长大,玩的种类可以越来越多。日积月累,宝宝的“球技”就会大有长进。 游戏1:“诱惑”就在前面 年龄:6~12个月 目的:刺激宝宝爬行和两只小手的抓握能力,促进四肢和手部肌肉的发育。 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或带“刺”...
离异家庭对孩子智力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离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事实证明,受父母离异的影响,不管是生活还是心理方面孩子都会受到很大伤害,而离异后育儿问题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人类智力的发育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决定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完整性与潜...
标签: 分娩
具体来说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对男孩的影响 男性相比女性更理性、更有执行力,所以在男孩的教养中,如果有爸爸的参与,会非常有利于男孩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独立能力的塑造。 爸爸不一样的陪伴方式,会让宝宝对生活有另外一种视角,接触更多与妈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脑是极为重要的。大量...
别硬逼“小捣蛋鬼”变乖 不少妈妈都发现,两岁开始,会跑会走的小宝宝们开始捣蛋了!一会儿用蜡笔画花了雪白的墙壁,一会儿又偷偷把大人要用的东西藏在角落里,得意地朝你笑。对付家里的小捣蛋鬼,该怎么办?日前颁布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提醒0-3岁婴幼儿家长,在把孩子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的同时,巧妙对孩子进行引...

经验教程

364

收藏

81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