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培养孩子的“不怕”心理

2015-10-13 21:02 21 1 收藏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家长应培养孩子的“不怕”心理,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不要让孩子有“怕”。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孩子小时候妈妈从来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怕哪个小动物。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为了不吓着孩子,就硬是忍下来,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孩子去看那个小动物时,妈妈可以去做别的事,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孩子长大些后才知道妈妈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孩子了。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

  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编辑推荐:

孩子为什么会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

注意!千万别把孩子带成“胆小鬼”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恐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家长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乐观心理呢?乐观的心态是孩子在长大后立足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正面心理元素之一,所以,爸爸妈妈要从小培养孩子乐观心理哦。具体要怎么做呢?

  家长培养宝宝乐观心理的方法

  为孩子营造乐观和谐的家庭氛围。乐观是建立在一定安全感之上的,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乐观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只有稳定的家庭、深厚的感情,才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安全感,让孩子拥有乐观的性格。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人际关系良好的孩子受人欢迎,对其形成乐观性格有一定的好处。父母可以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和同龄人交往,或是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以便给自己好的影响。

  父母自身要有乐观的心态。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和事情时有乐观的态度,这样就会对孩子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让孩子有模仿的榜样。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对事情进行分析,用自己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给孩子引导。

  让孩子避免负面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负面的,但是这种情绪应尽量避开孩子来发泄,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各种不满和沮丧的情绪,更不要随意流露茫然悲观之态。父母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验到忧伤、惊恐和愁苦等负面情绪,而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看到你的笑脸,这样更有利于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在逆境中也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找到应对问题的正确途径。

  要学会欣赏、激励孩子。心理学家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和欣赏。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欣赏、激励会增强其自信心,让孩子在体验到被父母鼓励的幸福感的同时,也产生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那么,哪些事情会影响到孩子的乐观心理呢?

  影响宝宝乐观心理的事情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父母不经意间也会让孩子品尝挫折感: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他无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老师关注个别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等等。

  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动就想探个究竟,却无奈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操作玩具和游戏,于是产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顾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时是父母不让做,有时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丧、灰心在所难免。

  爸爸妈妈们,培养宝宝乐观心理很重要哦。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艺术培养目标: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呢?

  1.注重多学科交叉促进

  幼儿良好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独自担当如此大任,只有多学科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远大目标。

  音乐课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优美而适宜的音乐可帮助幼儿扩大词汇量,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幼儿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使幼儿正确、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课能够强健幼儿的体魄、扩大幼儿的视野、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体育课中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保持适宜。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数学课上幼儿通过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组成来促进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发展。其他学科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只有将各门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游戏中促进认知发展

  某幼儿园每周都要开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游戏。每次需要几位幼儿当主持人并说一件有趣的事情,由于提前告知第二天是哪个幼儿当主持人,所以,在事先有准备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务,并逐渐对讲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带给幼儿无限的乐趣,在游戏中他们的想象得以自由驰骋,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应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定的游戏,为幼儿创设与小伙伴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在游戏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使得幼儿发展的速率各不相同,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轨迹。例如,在数学课上,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而有的幼儿常常是边数手指边计算,结果还是算错;在“找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说出图画的主题,而有的幼儿所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题外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既能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个体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懂得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并理解幼儿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努力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下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4.开展混龄教学

  所谓混龄教学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一般是以“大带小”的形式进行生活、学习、游戏。混龄教学是由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对幼儿园按年龄分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批判,认为按年龄分班、对幼儿实行人为的隔离是对幼儿做的最残酷、最不人道的事情之一。并指出这种人为的隔离“会滋生出许多罪恶”“阻碍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弥补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很多幼儿园开始了混龄教学的尝试。

  混龄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源于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同伴之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在混龄的环境中,年长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而缺乏经验的年龄较小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哥哥姐姐,并对所获得的新经验加以内化;年幼幼儿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也可以促进年长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混龄教学中,通过异龄互动,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

  情商虽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更重要是后天发展的。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657.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分娩
 刚生了宝宝的家长,不少人总是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婴儿的睡眠。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把电话线也摘掉了,生怕有什么动静吵醒孩子。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是错误的,可能正是给孩子将来的睡眠制造麻烦。家长不应该娇纵孩子睡觉怕吵的习惯,应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音,学会睡觉不怕吵。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如果一直被错误地解...
标签: 分娩
“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在一项问卷调查中,53%的家长的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对孩子犯错会采取什么方式教育?”75%的家长表示会“批评教育,耐心说教”,24%的家长会“不理睬、打骂挖苦”。而在对家长和孩子更细致的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的“批评...
标签: 分娩
当孩子满1岁时,自我意识渐渐明晰,开始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比如看见有人开怀大笑时,他可能也会一起笑;看到有人伤心痛苦,他可能也会闷闷不乐。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人物表情,可以是来自电视上的人物,也可以是卡片或书本上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这种“察言观色”可谓是一种基础能力,只有会“察言观色”,才...
标签: 分娩
教育、培养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是生活中随时随地要进行的,父母最好列个计划,按照计划培养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计划里,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一个人。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要明确,最主要的是想好让他将来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努力进取还是知足常乐,安静温柔还是活泼开朗等。只有确立了目标,才会注意去了解...
标签: 分娩
幼儿时期到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据统计,两岁的儿童两年内靠记忆学习到的东西,成年人需要五十年时间才能学到。经常听退休的老人说,刚发生的事情转眼就忘,可是童年的事情却历历在目。这说明孩童时期的记忆比成人时期的要牢固。 孩子最初是无意识地获取大量信息的。他们经常是由于事物新奇、鲜明而引发兴趣,达成记...

经验教程

75

收藏

5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