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浪费钱把宝宝送去早教机构学习,不如父母们自家在家手把手教,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讲解讲解爸爸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孩子从五四岁起,就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也就是明白:“我”的份额是多少。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优待,并不足理所当然的,是来自父母的谦让和关爱。
孩子成长的世界,除了自己还有他人。如果孩子只活在个人世界中,以自己的利益,感受为中心,就会走向自私自利,不被人欣赏。换位思考,就是让孩子也能进入他人的世界,与人同喜同悲,收获人心。
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对于父母而言是能够孝顺,体贴,对于师长而言,是能够纳善言,尊敬:对于朋友而言,是能够知冷暖,给予关爱。一个不懂换位思考的人,最先出现危机的就是人际危机。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分享,合作意识
分享,合作是学会换位思考的第一步。爸爸要注意对孩予分享,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许多人的眼中,帮助他人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自我克制。但是,更多的人从中体味到快乐,原因在于,这其中包含着分享,合作,关爱,是人与人情感的交流。
分享、合作中,孩了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情绪,学会为他人着想。孩子独自游戏,就只能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只从个人情感出发,学不会换位思考。爸爸要鼓励孩子多与人分享,在共同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考虑他人的利益,为他人着想。
建议二:别拿孩子当全家中心
孩子最初懂得换位思考,源于体味父母的心意。如果父母拿孩子当全家中心,就会让孩子眼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孩子认定:我就是中心,我就是全部,父母的谦让、关爱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自认为是全家中心,就会理所当然地忽略父母的感受。这种行为,在父母眼中就是不孝顺。爸爸要明白,自己的溺爱,会让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
建议三: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服务父母
爸爸要时常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来保护自己,为自己服务。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要先从服务父母开始。爸爸别心疼,让孩子来照顾自己吧,这是为孩子好。
爸爸在孩子面前示弱,是让孩子关注自己,让他能够考虑爸爸的感受。孩子在服务父母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关心父母,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最初学会换位思考,从服务自己的父母开始。
建议四:培养孩子的宽容心,要助人为乐
换位思考让孩子更具宽容心。人在生活中难免被冒犯,孩子需要学会的是理解,宽容,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正是建立在换位思考上的。孩子能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也就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爸爸鼓励孩子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就是要他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孩子在付出,克制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换位思考。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首先培养忍耐力。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社会的创新需要全能的高情商人才,一些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就是缺少了情商而无法良好的与社会接洽,草草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因此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更是克服困难的勇气,从小给您的孩子进行情商培养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高智商的宝宝才是最棒的,你可知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优良性格决定宝宝的情商,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爱劳动关心他人就是家长早期教育孩子的关键内容。从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一点一滴的塑造孩子的素质和灵魂。我们建议您培养孩子的情商,重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熏陶。每一个宝宝性格的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早期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良好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因此,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家长的努力只能保孩子在家中感受这份培养,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是三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六个成年人的精神寄托。要提高他们的情商技能,最好的学习地点还是幼儿园。因为只有集体的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快乐的性格和乐观幽默的品性,才能让幼儿把握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合作交往是幼儿快乐的重要源泉,幼儿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了快乐,又制造了快乐。离开集体,幼儿的情商就几乎无法培养,让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在宝宝和伙伴们相互接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爱游戏、乐于游戏,进而在游戏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知识中游戏成长。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在健康丰富的游戏中感受相互关爱,使他们懂得了被人爱和爱他人都是快乐的。同情和关爱他人,也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关系到幼儿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让宝宝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给幼儿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他们一起进入快乐的交往游戏之中。这些光靠“说”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要让幼儿有亲身经历。因为人的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交往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再模仿您,您可以通过孩子的模仿亲自参到孩子的情商培养其中,用您的好品质来感化孩子。快乐的性格基础是在幼儿早期生活奠定的,家长的态度、生活习惯,哪怕是一些高兴的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以后都会慢慢变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情商的一部分,甚至家长的一些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自身的思想、性格修养和情感倾向时时都会影响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因此我们不论心里快乐与否,都不要将负面的影响带给幼儿,在幼儿的面前应该永远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情,将最好的榜样精神传递给孩子。
培养出一个逆子,家长身心俱疲,培养出一个性格开朗明事理的好孩子,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都受益终身。培养孩子的情商绝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才行,以快乐为基础,孩子才会快乐,让孩子和伙伴玩在一起,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感化宝宝,孩子的情商就会飙升上去呦。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