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早教过度危害宝宝健康,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专家表示,孩子早教确有必要,但过早“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反复听看就能早读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家有小顽童,美名叫音雄,只要早器重,8岁读高中”,这是某早教机构提出的早教理念,配合这一理念的还有一系列早教教材,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等诵读教材以及《八岁上高中》等书籍。
工作人员表示,要坚持反复播放,这样孩子很早就能记住。这家早教机构编辑部的钱主编表示,通过“音刻”、“形刻”、“场景印刻”三大印刻提前挖掘孩子的读书潜能是他们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三大印刻即多发音,让孩子接受语言的不停刺激;多看字形,发挥孩子的识记能力;多带孩子到图书馆、新华书店,让他们接受熏陶。”
不少家长“粉丝”对这一理念也非常认同,“我在孩子不满一岁的时候就给他进行早期教育了。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已经发现孩子对文字特别敏感。现在小孩6岁半了,有很多我们没有教他的字他都已经认识了,他在家还自己阅读报纸的大标题和少儿版《西游记》呢。”家长徐晓燕说。
早教理念来自《易经》?
钱主编表示,他的早教理念萌生于和儿子的一次扑克游戏。那时6岁的儿子特别喜欢打扑克,他就制定了一个游戏规则:不论谁输了,都要按照对方要求念首唐诗。一个月以后,他发现儿子居然学会了一百首唐诗,并由此决定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并成立了这个早教机构。
据钱主编介绍,这家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来自对《易经》的研究。“乾卦,开篇便是元亨利贞四字,孩子为人生原始,形而下的身体阳气要亨通,形而上的慧体阳气也要亨通。教育就是要从小开始,让孩子亨通,所以我具体推敲出关于三大印刻及三示推动的教育方法。”
过分“挖掘”会教傻孩子
不少家长“粉丝”对这种诵背式的早教非常认同,并表示要让孩子今后上名校,考上重点大学,必须从小抓起,越早学习就越能拥有优势,所以早教刻不容缓。“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很小就能认识很多字感到十分骄傲,但识字不代表孩子就聪明了,更不代表孩子以后的发展就好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郝京华教授表示,儿童的潜能确实很大,对语言、字形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只靠反复听看,让孩子识字读书是违反孩子学习规律的。郝教授解释说,孩子学习是基于一定生理基础的,必须从行为把握到表象把握,最后才到符号把握。举个例子来说,要孩子认识树叶,先要让孩子摸,让他有叶子的感觉;第二阶段才可以拿书给孩子讲,告诉他叶子是什么,最后才能一说叶子,孩子就明白你说的是什么。“孩子一上来就念《三字经》,根本没有任何感受,所以就是一种强制性的符号灌输,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没有任何意义。提醒一些家长,违反教育规律、拔苗助长,可能反而把孩子教傻了。”
编辑推荐:
父母早教要避开的三大误区
幼儿早教书籍的选购方式
父母“早教” 孩子照样聪明
午看半小时图画书,下午弹半小时钢琴。这是3岁的谓谓近乎雷打不动的“暑期活动表”。妈妈说,这是早教提倡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几天,妈妈觉得不对劲儿:谓谓老说“眼睛看不清啦!”果然,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专家检查发现谓谓已有75度真性近视。
儿童近视的确出现了低龄化现象。“过去幼儿园几乎没有近视眼,但现在有的大班里面有超过5%的孩子有50度或者以上的近视,而在一些从小弹钢琴的孩子中尤其突出。”金姬认为,大班孩子最好的屈光状态是150~200度的远视,这样将来变近视眼可能性较小。
专家提醒,孩子的眼睛从0到5周岁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期,过度早教,过多近距离用眼,会伤害眼睛的发育。曾经接诊过一个3岁半的小病人,验光后发现,在没有散瞳的环境下他有100
度近视。一个3岁的小孩儿正常视力应该是远视150度左右。原来,为了造就孩子的画画才气,家长每天要求孩子画1~2个小时,长此以往,本来7岁小孩才会消失的生理性远视,他3岁半就快消失了。
“像这样的孩子如果再用眼过度,将来极容易高度近视,还有患上其他眼科疾病的可能。”金姬认为,早教没有错,但还是希望可以遵循眼球自身发育的规律,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度开发孩子的视力:“比如弹钢琴,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完全可以推迟几年;所谓密集用眼,最好尽量推迟到5周岁以后。”
小班以下的孩子,少看电视,如果一定要看,每天不要超过20分钟;小班到大班的孩子,每天不要超过40分钟,每看20分钟要休息一会儿。可以做眼保健操,如果不会做只是闭眼休息也行;也可以向远处眺望,不要在昏暗环境下看,减少给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同时,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户外球类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也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放风筝,有助于孩子眼球放松。
早教相关推荐 |
||
外孙女出生9个多月时,女儿对我提起,说某一早教中心的人一直打电话过来,要她送宝宝去参加早教。虽然我们也一直关注书籍或网络上育儿方面的知识,但亲临早教现场体验早教的经历还未曾有过,于是决定要去开开眼界。
按约好的时间,12点20分,我们匆匆吃饭后就带宝宝去了。那地方还真不错,环境富有童趣,整洁宽敞。一到门口,年轻的工作人员用笑脸迎接了我们,然后要我们换上拖鞋。里面已经有了好几位家长与未到周岁的宝宝。我正想一起进去,工作人员拦住我,说是里面只能进宝宝的父母中的一人,其他人一律在门外等候。看来我只能在门外观望了——有点遗憾。
接下来的事则令我更加迷茫与不解:
宝宝的妈妈抱着宝宝刚进指定教室的门口,那年轻的女老师就问:“请问你听得懂英语吗?”宝宝的妈妈点了点头就进去了。我一听就觉得好奇,于是与门口把门的女老师交谈了起来:
“为什么一定要懂英语啊?”
“因为我们的早教从头到尾都是用英语交流的。”
“宝宝才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呢。你们用英语交流,他们又听不懂,怎么‘早教’啊?”
“为这些宝宝的将来打下语言基础啊!他们长大后不仅仅在国内生活,有可能要到国外去的啊。”
“现在国语都还没学,怎么就先学外语呢。再说,在你这里每周听40分钟的英语,而在家里基本没有人与他们用英语交流,学了也白学呀。”
“不会的,早教就是让宝宝早点打下语言基础,走在别人的前头。”
看来,这个问题我们是谈不到一块了。
接着我往门窗玻璃里看,只见早教老师手里抱着个布娃娃,周围十来位妈妈抱着自己的宝宝坐成一圈,然后只听见老师用英语指挥妈妈与宝宝模仿她做的动作上上下下的,也就是动动手踢踢腿什么的。接着是训练宝宝爬行的能力,几个宝宝在妈妈的带领下学爬,也有母子配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逗孩子开心。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这就是一个早教的工作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是从很远的郊区赶过来的。出来时,我问女儿有什么感受没有?她说,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什么呀,与在家不同的就是在这里多了些玩伴,觉得新鲜,人多热闹而已!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位年轻的母亲也在议论早教的事:“太贵了,就那么一会儿,120块的学费,拿去我们两天的工资了。唉,现在宝宝的钱太好赚了。”
“是啊,一年算下来,这笔开支还真不少呢。”
“也不知道这早教有没有效果。这钱花得值不值啊?”
“其实我也很没底,早教到底能给宝宝带来多大的作用。”
“我去体验了几次,看来别寄太多的希望,就是在一起玩玩而已。如果自己有时间的话,多带孩子出去玩,多陪孩子说说话,应该也可以的。”
看来,这早教还真值得大家共同商讨呢!我认为,也许让宝宝到早教中心参与早教多多少少有点好处,起码锻炼了胆量和开了眼界,也让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些育儿知识。但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靠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拿幼小的宝宝来说,父母的教育更是直接和长期的,再好的早教也仅仅是补充而已。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一位著名的早教专家曾经说过:“在孩子出生第三天时进行教育,已经晚了两天。”这句话不无道理。0-3岁是人类大脑发展完善的黄金期,对孩子进行科学及时的早教对其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日常早教中几个经典案例浅析说明,以飨读者。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