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让母子间的心理距离过远

2015-10-13 21:06 96 1 收藏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千万不要让母子间的心理距离过远,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有这么一位初中女生,她逐渐变得不愿吃东西。母亲煮了她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她推到一边;中午给她带上满满一盒饭,她顶多吃两口。看着她一天天地消瘦,母亲急得不行,只得去找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发现,这位姑娘的神经性厌食症竟是出于母女之间心理距离的过大。两岁的时候,正值希望亲近母亲的年龄。她在睡梦中一次次偷偷地钻入母亲的被窝,但都被母亲赶了出去;见到母亲她寸步不离,母亲到卧室她跟着到卧室,母亲到厨房她跟着到厨房。结果,母亲嫌她“太粘乎”,时常斥责她。她有一哥哥,哥哥经常向母亲撒娇,而她害怕母亲拒绝,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这些经历造成了她的情绪压抑,最后引起了神经性厌食,以不吃饭和消瘦做为对母亲的抗议。

  母亲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主动去接近女儿,抚摸她的身体,接受她的撒娇,甚至像她儿时那样喂她吃饭。不久之后,她的厌食症消失了。

  大熊猫和小熊猫、大苹果和小苹果……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的“亲子装”非常流行。传统文化讲究“父父子子”,意即家长跟孩子之间是“上对下”的关系;而现代社会里的父母越来越多地希望和孩子“做朋友”,身着亲子装,仿佛就是这群父母无形中对亲子关系的宣言。亲子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最健康呢?

  一号出场家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成员:妈妈王海玲,29岁,幼师 宝宝子琛,4岁,幼儿园中班

  亲子宣言:“我要的教育就是没大没小”

  亲子关系:朋友式

  “琛琛,和姐姐问好吧?”下了班,海玲拉着女儿琛琛来到了操场上,见到记者,海玲轻声跟女儿说道。琛琛今年四岁,已经在幼儿园读中班了。而琛琛所读的幼儿园正是海玲工作的地方。由于这种便利,海玲每天早上带着琛琛上班兼上学,母女俩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虽然已经快30岁了,海玲也总是一副奶声奶气的可爱模样。“你别见怪啊!我跟小朋友说话说惯了。”海玲有点不好意思地跟记者解释道。而琛琛则赖在妈妈身上帮妈妈梳辫子。

  谈起和女儿的关系,海玲说:“我们俩啊就是没大没小,比好朋友还好呢,我看整个就是‘同学关系’。你看,每天早上我们一起整理书包,手拉手上学,只是进到不同的教室。课间时偶尔我还可以给琛琛送点好吃的,晚上又一起回家。她爸爸说我们俩就像姐俩,可不像母女。我的朋友们也都有这种感觉呢。现在不都提倡跟孩子做朋友吗?”

  这时,琛琛帮妈妈把辫子梳好了,大模大样地命令道:“妈妈,快拿皮筋来,我好好给你梳梳,你看你这头发乱的。”海玲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根橡皮筋,很happy地递给了女儿。记者这才发现,母女俩都穿着粉T恤、牛仔裤,还真是活脱脱像对姐妹。

  二号出场家庭

  成员:爸爸蓝国营,35岁,网站总监 宝宝蓝东东,6岁,小学一年级

  亲子宣言:“严格胜于娇惯”

  亲子关系:师生式

  作为广州一家网站的运营总监,蓝国营平时的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儿子东东多半已经睡觉了。只有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可以出去逛逛玩玩,国营把这个叫做他和儿子的“亲子时间”。记者在体育中心广场上遇见了正在放风筝的父子俩时,正赶上东东把风筝弄到了树枝上,让爸爸帮忙拿下来,国营却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你自己想想办法?”东东想不到该怎么弄,快哭了。

  “我和东东妈都商量好了,只要是儿子能做的事,一定要他自己做;他不能做的事也尽量锻炼着去做。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蓝先生在这边和记者谈话,不理会东东的坏情绪,东东拽了拽风筝的线,怎么也弄不下来,索性放弃了,自己蹲在一旁不高兴地玩起了沙子。

  记者采访发现,以上两种亲子关系比较有代表性,很多当代的年轻父母都以能够成为孩子的朋友而感到自豪,也因此觉得自己是更加合格的家长。而对孩子采取“严师出高徒”态度的家长则认为“必须让孩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学会成长。”究竟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专家倡导的健康关系呢?

  专业提醒:把握好亲子间的最佳距离

  出场专家:黄京穗(广州睿航咨询公司首席亲子顾问)

  “朋友”并不是理想的亲子关系

  “我们经常提倡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很多父母也的确在这样做。一些母亲主动陪女儿逛街,一起选衣服,甚至选择与女儿相同风格的衣服,这样的母女关系在别人眼里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但事实上,和孩子过于亲近,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令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专家认为,家长可以尽量了解孩子的喜好,但不应当因为要与孩子做朋友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喜好。“我们常说亲子沟通要做孩子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尺度,是需要把握的。过于亲密,甚至返老还童般与孩子一起玩乐、投其所好,而失去家长的角色,反而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亲子关系中,家长的角色和示范作用更为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可信任和被保护的感觉,也就是说家长是掌握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的主舵手。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适度的权威感。在孩子面前家长是一个成年人,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师生”走向了亲子关系的另一极端

  既然“没大没小”的“朋友式”关系并不理想,那么家长是不是扮演好“老师”一样的权威角色就够了呢?专家认为,这样的观点就走向了亲子关系的另一个极端。“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东西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爱’、‘尊重’和‘自由’。‘朋友式’的关系中,‘尊重’和‘自由’得到了体现;‘师生’关系中,家长的权威得到了体现。然而无论何时,父母给孩子以爱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单纯地重视权威感,希望孩子在严格的管理下成为人才,却可能失去亲子双方最珍贵的东西,因此‘权威感’的建立也要讲究方法。”

  如何把握最佳的亲子距离

  了解了以上两点之后,专家还提醒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阅历来引导孩子的思想成长。”“不仅仅需要直接对孩子说‘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时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而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处世方法,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家长的言传身教。”

  “比如当孩子对家长吐露成长过程中令人困惑的感受时,多数情况下,家长可能不能马上给孩子有效的建议,但父母可以经常说:‘我能够理解你的意思,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这样既肯定了孩子体验的现实性,同时又和孩子一起建立了亲子之间的可靠联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1、20分钟,消除距离感

  我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美国的时候我可以跟华人圈沟通得非常好,我曾经做过两大协会的创始会长。回到中国后,我同样可以民营企业家在一起,我也可以跟国有企业一些领袖对话,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有一些留学生回来以后,他只愿意跟自己一个圈里的人沟通,一旦离开留学生那个圈子就不沟通了,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还有在沟通之前,你一定要了解对方的背景,才能把话题接下去。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背景,你跟人沟通的时候就会碰到问题。比如,我碰到很多人面试的时候,到一家公司坐下来,就说老总您能不能跟我介绍一下,你们公司是干什么的,这样的人基本第一关就死掉了。我今天见任何人,我都会先在网上,把这个人以及他的公司了解清楚。去了以后,我就会说你最近怎么样,最近遇到了哪些问题,他就觉得我特别了解他,他就愿意跟我沟通。其实你只要花上20分钟的时间,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你就能把你需要的东西找到。就因为你20分钟的努力,你就会让你们之间的距离减小。

  2、沟通方式,因人而异

  在现在这个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考虑如何跟人很好的沟通,如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用人单位,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招一些大四的实习生,我们会从这些实习生中,选最好的人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在我们公司呆过以后,他的身价、品牌会增加很多。我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个好处,他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可以训练他,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型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打造成我们想要的人才。但如果你是中高层的时候,我们则更看重有经验的。要么有特别好的专业知识,让你去做研发;要么你的人脉资源特别好,这样可以放你到一线去开发客户。要么你的判断投资能力比较强,那就可以让你去做投资。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喝酒的,也有他的用武之地……。

  总而言之,一个成功公司里面,肯定有一波人,人脉资源和沟通能力非常强的,当时我们投资框架传媒以后,有一千多人,开年会的时候,我们第一名是一个女士,卖了三千多万,第二名是一个学跳舞的男士两千多万,这两个都不是你想象当中的美女,都是很朴实的人,但是这些很朴实的人,他知道怎么跟客户沟通,他能打动你的心,所以这种时候,你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变得非常重要了,他能跟客户保持长久的关系。

  3、没有自信,就没有沟通

  一个人在一个公司上班,其实公司是在成长的,所以你要跟公司赛跑。如果你跑不过公司,你肯定就落后了,你如果能跑赢公司,并一直合作下去的话,你就变成公司的一个元老了。你像韩国有一个风格,老板前面走的时候,属下就在后面跟着,只有半步之差。我的风格不太一样,我就特别希望我的员工在我讲完以后,他就跟着讲,如果他不讲的话,我就会鼓励他下一次一定要讲。他不讲的原因可能是特别胆怯,怕自己讲错话。其实在某些行业可能你比别人强,你自己的行业绝对不是别人知道的,相反,有可能你在别人之上。有一些年轻人他就讲,所以他就有信心了。信心跟年龄没有关心,像一个90后的小孩跟你聊天的时候,他很有自信,你就觉得他很能沟通,你愿意跟他沟通,这种能力我觉得一定要鼓励。

  4、积极的人容易晋升

  民营经济在自由竞争的体制下,大家用人还是比较理性的,一般都是唯才是用。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的公司,等到他们上市以后,很多亲人就离开了这个公司。像我创业的时候,我是董事长CEO,我太太是COO,但当我们上市的时候,我就请来了一些美国大牌公司,像惠普的人做了我的副总,我太太就离开公司。

  那么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到晋升呢?首先,这个人一定要有一定的能力,然后要让人家知道你,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演讲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前排的人,还有我特别喜欢提问题的人。这些人很有趣,第一个,他比较勇敢,他希望把自己暴露在你的面前。第二、他的个性比较积极,其实这种人,在以后工作中也属于积极型的。在人和人沟通的时候,我们通过比较发现,在美国受过训练的MBA的人非常积极,国内的学生一般比较趋向于安静。做完事之后没有动静,而且比较被动,喜欢被指派任务。实际上,一个快速前进的公司,喜欢个性比较积极的人,同样,个性积极的人可能升迁的机会比较多。

  5、相同的兴奋点,沟通无极限

  我的沟通能力是逐渐锻炼出来的,不同的地方要求不一样。如果在美国上市公司做CEO,你所有董事会成员都是一堆外国人,这个时候你的沟通方式就不一样了,你应该学习他们的沟通方式,这个我一直在学习之中。回到国内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国有企业,刚开始接触就不是特别流畅。因为留学生回来很简单,讲话都是中英混合讲,背景都是大学毕业的,跟政府和国有企业聊的时候,我们的兴奋点不太一样。这个时候我就学习他们,我就了解,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怎么交往,他们做事的时候,他们喜欢跟谁在一起。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共同的兴奋点,这样我们就跟很多国有企业和政府合作,这是在回来的几年之中,通过学习,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己的道德伦理标准。若自己的行为甚至意识,违背了这个标准,就会产生内疚感。我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内疚感。但这种“良性情感”,却每每让人心里不好受。为了消除内疚,孩子经常会做很多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因此被内疚“牵着鼻子走”。

  你或许正在高兴,孩子因为内疚而做出迎合你的事情。事实上,他只是受到内疚感控制,已经失去自己了。

孩子是如何被父母用内疚感控制的?

  商场里,一个6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有这么一段对话:

  “妈妈,我要那个猴子。”男孩指着一个玩具猴央求妈妈。

  “猴子有什么好的,你已经有那么多玩具了。”

  “我要啊!”男孩强调。

  “你什么都要,不是好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了。”

  “我就是要啊!”男孩哭闹起来。

  “妈妈买不起啊,你爸爸都没有给我们钱。”妈妈没有继续批评,而是想到自己的婚姻,想到丈夫对家庭对自己全不负责,越想越伤心,不禁流下了眼泪。

  男孩看到妈妈哭了,很惊恐,自己反而不哭了。他走到妈妈面前,拿自己的衣服袖子帮妈妈擦了一下眼泪,异常懂事地说:“妈妈,我不要了,你不要哭,我以后长大了,给你钱买很多东西。”

  这个男孩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哭起来,他只是觉得是自己的行为让妈妈难受了,自己是个坏孩子,他心里感到内疚,不想做个坏孩子,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愿望,照料妈妈的情绪去了。

  当妈妈说“懂得疼爱妈妈,真是个好孩子”,并亲了他一口时,小男孩也满足了,因为妈妈给予自己奖赏了。

  从此,男孩有了一个模式:放弃自己的愿望,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不让妈妈悲伤,这样就是好孩子,能得到夸奖。如果坚持自己的愿望而让妈妈为难,就不是好孩子了。

  男孩得出这么个模式的结论,是因为他感觉内疚。内疚与愤怒、害怕、恐惧、哀伤等“油然而生”的情感不同,是经过我们的内在道德判断后才产生的,所以属于道德情感的范畴。

  但这种受道德谴责的感觉让男孩不舒服,像是对自己的惩罚。

孩子的内心世界与行为动机

  人类行为动机一般有两类:获得满足与逃避惩罚。既然内疚是自己对自己的惩罚,就要逃避,方式就是必须付出爱,如果没有付出,就会更内疚。于是男孩压抑了自己的愿望,而且撒了一个谎,那就是自己不要玩具了。

  大人们自己有时就是这样,因生活、婚姻不尽如人意,而感觉恐惧和无力。恐惧和无力的直接反应就是对身边的人有强烈的期待感,事实上,是在期待身边的人来拯救自己,哪怕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这位母亲就是把孩子当成婚姻挫败后的精神支柱,孩子懂事就是她的期待,是她满足自己价值的一个渠道。而男孩在放弃自己愿望的那一刻,完成了妈妈的理想期待。

  但男孩幼小的心灵并不能懂得,妈妈是大人,她需要自己承担她的责任和情绪。

  内疚只能是因为“犯了错”,或者没做到该做的事情,但这个男孩却承担了本来不属于他的内疚感,尽管他的妈妈也许是无意识的。

  但有时候,我们仍会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让他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做功课,妈妈在旁边做家务,并不时停下来敲敲自己的背,神情有些痛苦。孩子站起来说,妈妈我来吧。这时妈妈就会说,不用,只要你听话,妈妈累点没关系,因为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孩子这时候就只好埋头努力做功课,因为他的心里有了内疚感。为了逃避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内疚感,他就必须去报答那个使他内疚的人。但是,他想帮妈妈干活的念头已经被剥夺了,于是他只能想,我要为妈妈努力学习。

  孩子为了回避内疚感做出了努力学习的行为,而父母就这样控制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去做功课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内疚感控制。

  内疚感控制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经常性地去做取悦或者报答你的事情,而不是原本他想去做的事情。这个因为内疚而去做功课的孩子,他似乎显得很乖很听话,但事实上,他学习的动机已经不单纯了,是在内疚感控制下,“为了妈妈”所做的行为。

  你或许因为孩子听话而心里舒服了,但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自己,因为他已经没有空间去做自己了。

内疚感——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误区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是类似道理。家长的暴力惩罚有两个目的:第一,让孩子体会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孩子就会因违背自己的道德感而使自己内疚。第二,就是让孩子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他好,用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然后告诉孩子,“要用我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你对我的爱”。说到底,还是在让孩子体会内疚感。

  我们的传统似乎倾向于这种“孝顺”的培养,而这个培养过程往往就是给孩子制造内疚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的后果,或许就是培养出只为“报答、补偿”的愚孝子,失去自己;也或许是另一个极端——彻底逃避内疚感的纠缠,放任自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不压抑孩子的“自我”,孩子就可以完全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用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譬如他欺负了邻居家的小妹妹,或者他把教室的地板给弄脏了,我们还是希望他在接受批评之后,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因为心里的内疚感而做出弥补的行为。因为这才说明孩子在这次犯错时,获得了初步的道德评判能力。

  即使如此,这种“应该的内疚感”也要有限期,不应该持续存在,更不应该持续地受到内疚感控制。否则,孩子便会一直处在内疚与逃避内疚的怪圈中,处在“内疚控制”中,一直在做许多自己不愿意,却必须做的事情。

  而人生的本质便会因此发生变化:本来是自由追求快乐的过程,为了逃避内疚,变成逃避痛苦的过程,整个行程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宛若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鲜有快乐可言。

  适当的内疚感所促使的行为或许可以使你的过失有所补偿,但持续的内疚感并不能给人际关系带来实质的好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子之间,除了不存在所谓权力,没有谁亏欠谁,平等相处才是健康的。

  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尤其是本不属于他的内疚感。即使他有了过失,也请允许他在做出弥补的行为之后,让内疚感从此结清账目。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他自己,也才能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888.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心理健康
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哭,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因悲伤啜泣,有的因喜极而泣。不过最近心理专家表示,很轻易就会哭泣的人,往往具有忧郁气质,应注意心理健康防护。 过度哭泣易导致心理失衡 哭泣是上天赐给人们的神奇礼物,但若是哭得过度,则会冲垮精神防线,好比林妹妹,每天顶着一双桃子眼,不仅不美...
标签: 分娩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赵女士近日通过电话向本报反映,她不满3岁的女儿点点最近迷上了平板电脑iPad。“本来是想买来自己用的,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孩子的游戏机。”赵女士无奈地说:“点点只要在家,就会抱着iPad看动画片、玩游戏,碰都不让我碰一下。对着闪烁的屏幕,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顺着赵女士提供的话题,本报记者又...
标签: 心理健康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做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别人的要求,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生活在憎恶的环境里做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事情……虽然你尽力想去摆脱,可现实总让你没办法摆脱“心理魔鬼”的俘虏。如果当那样恶劣忧郁的情绪袭来时,你能主动掌握方寸地控制它...
标签: 孩子
家长不要让孩子嫌贫爱富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无可指责。但是,父母不能让孩子嫌贫爱富。在孩子的生命中,如果过早植入嫌贫爱富的观念,就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世界的看法。重要的是,如果孩子过早有了嫌贫爱富的思想,就会嘲笑贫穷、逃避艰苦;追求奢华、爱慕虚荣。你要去开家长会,必须买一套新衣服,否则我...
标签: 心理健康
想得太多,陷入心魔 一位失恋的朋友很痛苦,不知如何向父母说这件事。因为一直以来父母急着要她结婚。纠结了数十天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在一次家人聚会时,将失恋的事情向父母坦承。没想到,他们的反应都很简单。父亲说,人生就是如此,失恋未必是坏事,母亲则说,她一直对那个男人不怎么看好,分了就分了吧。 类似的事,每个人都遇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