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为何宝宝突然胆子变小,一起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一位三岁半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回家后自言自语说:“真没意思,我没有一个朋友。”十分溺爱他的妈妈这时才发现,原本十分聪明的孩子不知何时起变得胆小、爱哭。这个小宝宝不大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家里来客人了,他就躲起来,适应能力明显较弱。
这就是儿童行为退缩症,造成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先天性气质所致,比如本身属于“难养育型气质”的儿童对新环境适应就慢;
■家人对孩子过度保护和限制有益行为,一味娇纵、溺爱;
■孩子在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受到挫折,或成人对其独立性行为缺乏鼓励和支持;
■孩子在4岁前后个人“社会性”开始萌芽,父母此时忽视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不让孩子结交朋友或不鼓励孩子与他人相互关心;
■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等。
对于出现行为退缩症的孩子,家长要及时调整养育方法:
■父母不可过分溺爱宝宝,也不可简单粗暴,一味强迫宝宝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或逼他在客人面前表演。
■父母要创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平时,家长可经常带孩子去外边玩,可以找比孩子大的小朋友玩。
■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完成。例如到楼下或小区的超市买东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家长如果不放心,可以悄悄地跟在孩子的后边,最好不要让孩子发现,这样多锻炼,慢慢地孩子的胆子就会变大的。
在生活中,孩子总是会遇到挫折和创伤的,所以你也不用太担心了。可以找亲戚家的或者邻居家的认识的小朋友,跟孩子约好一起出去玩,重新建立她对事物的好感和人的信任。
孩子要是天不怕地不怕,家族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调皮。但是,要是孩子胆子太小,怕这怕那,家长会更加烦恼。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胆子变大呢?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多鼓励,少评判。
很多小孩之所以胆子变小,其实是父母照成的。作为父母的,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个改不掉的坏习惯,就是摆父母架子。在孩子面前,他们总爱摆出父母的高架子,对于小孩的小小错误,他们总喜欢大声的呵斥,久而久之,小孩便会因为怕受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呵斥而畏手畏脚的。其实,谁人无过呢,更何况是小孩?小孩胆子小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如果父母赐予他们犯错的权利,也许他们就能稍微缓解恐惧了吧!
作为父母的,对于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孩子正是学习、成长的年龄,好奇心、探索性非常强,而这也是孩子与大人的不同之处,最难能可贵之处。如果家长引导得法,就能够逐步把他引向成功,相反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小孩胆子越来越少,不敢勇于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要多鼓励,让孩子知道做对了继续努力,做错了也没关系,从头再来,这是对孩子情商的一种锻炼,也是壮大他们胆子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批评了呢?也不是。如果孩子故意捣乱,或者在外面沾染了不良习气,或者不懂礼貌,或者生活上过于攀比等等,这个时候就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多鼓励少批评就是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孩子始终生活在一个受重视、受激励的环境中,而在必要的时候辅以制止、批评、惩罚,就能够使孩子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相反,如果批评过多、鼓励太少,使孩子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行,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
(二)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早教相关推荐 |
||
宝宝突然吐奶严重宝宝突然吐奶严重宝宝突然吐奶严重婴儿吐奶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看着宝宝吃完奶后,一下子又吐掉,作为爸爸妈妈,难免会很担心。
婴儿经常吐奶是生理构造决定的,是因为婴儿的胃不像成人的胃呈垂直的,是呈水平位的,且胃容量小,贲门较宽,容易松开,宝宝在吃奶同时会吸入空气,吃奶后空气排出来的时候,奶汁也从胃的贲门流出来,造成吐奶。
有些宝宝吐奶严重,经常吃后就大口的吐奶,爸爸妈妈要怎样做才能防止婴儿吐奶呢?
1、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如果宝宝哭闹厉害,不要立即给宝宝喂奶,因为这时候给宝宝喂奶的话,宝宝会在哭闹中吸入更多的空气到胃里,此时喂奶更容易造成吐奶。要等宝宝慢慢平静下来,不要哭闹了,在给宝宝喝奶。这样可以减少宝宝严重吐奶的现象。
2、喂奶的姿势要注意。要让宝宝斜坐在妈妈的大腿上喝奶,这样宝宝胃的下口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会因为重力作用部分流入到小肠,使胃部分腾空。有的妈妈喜欢躺着喂奶,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妈妈,采用这种姿势喂奶,宝宝吐奶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妈妈抱起宝宝喂奶,发生吐奶的几率会降低。
3、吃奶后要避免的小动作。宝宝一般睡觉是仰卧在床上的,但刚吃奶后最好不要马上让宝宝仰躺,应先让宝宝右侧卧半个小时,然后再让他仰卧。尽量在宝宝吃奶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比如换尿布、洗澡等,就可以避免严重吐奶。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还吸吮空奶瓶,这样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吐奶。
4、在吃奶中间给宝宝拍隔。在宝宝吃到一半的时候,可以停一下给孩子拍嗝,拍完嗝后在继续吃奶,然后再拍隔,这样可以减少宝宝严重吐奶的次数。
宝宝为什么不吃奶粉?
1、母乳宝宝不喜欢吃奶嘴。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大多数的母乳宝宝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满足地喂着宝宝的同时,往往没有料到让他接受奶嘴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2、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口味,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奶粉的味道。
3、厌奶期。到4个月左右,宝宝逐渐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辅食,比较喜欢新口味的食品,而对奶粉暂时失去了兴趣。4—6个月的宝宝,体内乳糖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胃口开始改变。另一方面,他的听觉视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他对外界更感兴趣,往往一有风吹草动就去管闲事”,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4、喂奶方式不对。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压到舌头,使宝宝喝不到奶,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
5、有口腔或其他疾病。偶尔长时间不吃奶粉,或有哭闹、精神不振等,可能身体有问题。
宝宝不吃奶粉怎么办?
1、选择合适的奶嘴: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妈妈奶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2、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3、及时添加辅食:如果有些宝宝真的很不喜欢奶粉,那么到了4个月,妈妈就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不过辅食吃得多了会影响奶量,要注意一下。
4、给母乳多点信心:如果宝宝太小还没吃辅食,就要多吃母乳。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母乳很少,实际上母乳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在宝宝不愿吃奶粉的时候,更要发挥母乳的作用。
5、奶嘴口弄得大点:把奶嘴口开大,漏到嘴里宝宝也会吃点。虽然比较慢,但总比不吃的要强。
6、在宝宝面前吃吃喝:到了一定阶段,宝宝会对外界很新奇,看到你在吃什么会很馋,也想要尝尝。所以有时故意在他面前喝东西或假装喝奶,他会一直看着,然后快给他吃,有时会吃一点,这个对吃辅食也适用。
7、尝试除了奶瓶外的东西:大多数宝宝会接受小勺,但也有宝宝不接受。这时妈妈可以试试用学饮杯,或者奶瓶上面的盖子,或者小滴管等。
8、饿饿:可以稍微饿饿宝宝,比一般喂食的时间晚点,才给他吃奶粉,宝宝饥肠辘辘就会吃点。
9、少食多餐:一顿吃很少的话,就多吃几顿。妈妈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宝宝吃奶粉的兴趣,有机会就喂宝宝吃,宝宝不吃就算了,也不要强迫,多试几次宝宝就会接受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10、其他方法:睡觉时迷迷糊糊地吃,或吃着母乳突然换成奶瓶,被认出来再赶快换回来,这个方法多数宝宝可以。洗完澡宝宝口干可以趁机给他吃奶粉。补钙补锌,宝宝缺少微量元素时也会产生厌食的情况。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