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诠释16个月宝宝的能力进步,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爬楼梯
有的宝宝可能会手脚并用地爬楼梯了;有的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可能会上一两级楼梯了;有的宝宝可能会两手扶着楼梯一侧的栏杆,横着上一两级楼梯。
从对体力的消耗来说,上楼梯费力,下楼梯轻松。但对宝宝来说,上楼梯容易,下楼梯却很难。如同人们常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宝宝通常是先会往上爬楼梯,然后是扶着栏杆或牵着妈妈的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楼梯,最后是一脚一个台阶地上楼梯。妈妈不会让宝宝从楼梯上往楼下爬的,也不会让宝宝在下楼梯处玩耍,因为这样宝宝都会有滚落的危险。但如果宝宝在上楼梯处玩耍,妈妈就不担心宝宝会滚楼梯了。所以,宝宝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上楼梯,这或许是大多数宝宝常是先会上楼梯,后会下楼梯的缘故吧。
单脚站立
到了这个月龄,妈妈牵着宝宝的一只手,宝宝就能够单脚站立三秒钟左右了。宝宝还能在妈妈的指示下移动身体,或做出手势。如果妈妈说:“过来让妈妈抱抱”,宝宝会非常高兴地张开胳膊扑到妈妈怀里。但如果宝宝正沉浸在他感兴趣的游戏中,或正在玩他喜欢的玩具时,可能对妈妈的指示不予理睬。
这个月龄的宝宝不做任何事,只是将两眼直盯着某些物体或人而“琢磨、思考”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宝宝有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能力,似乎不在乎妈妈说什么,也不在乎妈妈发脾气,这是因为宝宝有了一定的“阅历”,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所以他不怕了。
平衡能力的进步
宝宝独立行走时,两只胳膊向两边举起的幅度减小了。当宝宝能够稳步行走时,就开始加快速度,并试图跑起来,这时的宝宝可能会经常摔倒。没关系,宝宝在学习走和跑时是不会摔坏自己的。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宝宝在硬的地方、地上有石块或其他杂物的地方练习走路,以免宝宝摔倒时受伤。
宝宝平衡能力的进步还体现在从站立到下蹲动作的连贯性上。有的宝宝甚至能够保持半蹲状态片刻。这个动作不但需要宝宝平衡能力,还需要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和髋关节、膝关节的协调运动能力。
随着宝宝动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不断的游戏和运动中,宝宝的独立意识也悄悄萌发起来了,他开始有了学习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兴趣。例如,一旦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在勺子凹面装上食物,他就乐此不疲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
宝宝开始为自己能动手做些事而高兴,他似乎想要证明自己已有了一点儿独立能力。这正是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宝宝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宝宝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宝宝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一个人行走。从第6个月起就来到托儿所的宝宝,大概满1周岁就会走路了。但是,在家里的宝宝一般还不能走路。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以拿着好玩的玩具,说:“好,好,来拿!”逗引宝宝,让他练习走路。
为了使宝宝自立,应尽快培养他的一些基本习惯。开饭时,如果发现满周岁的宝宝想自己吃饭就让他拿勺子吃,如果是左撇子,也不必纠正。掉点儿吃的也没关系,要让宝宝逐渐学会拿杯、碗。妈妈不需要手把手教他,叫宝宝看样子学着拿。吃饭时,妈妈不能默默无语,要和宝宝说话。一旦宝宝能拿勺子,饭前就叫他洗手,最好让宝宝在低一点儿的水龙头下冲洗。
对还没有撤掉尿布的宝宝,父母开始对他进行排便训练时,最好有一个便于给宝宝换尿布的台子,拿宝宝体操台代用也可以。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宝宝穿戴衣物的能力。1岁后要鼓励宝宝自己穿戴衣物。可先学戴帽、脱帽、脱鞋、脱袜子、脱去简单的内衣、内裤和上衣,再学穿鞋、穿袜子、自己穿上松紧裤子,逐渐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主要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穿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宝宝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父母能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宝宝学习的最佳期(从“开始教育”到“多数人学会”之间的时间),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早教相关推荐 |
||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如抓放、手指对捏、模仿画画、剪贴、折叠、书写等等。
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因而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健全发展,可以使宝宝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宝宝以后吃饭、握笔写字、使用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
1~4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1个月:宝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个月: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训练方法
1个月:建议您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经常刺激宝宝手心,促进抓握反射;让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帮助宝宝玩手,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3个月: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摆几种能吸引宝宝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让他练习主动抓握。玩具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如果宝宝抓不准,可以帮他把玩具移到准确的方位;一人抱着宝宝,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约1米远处逗他,看宝宝是否会伸手去拿,如果宝宝不伸手,则引导他去触摸、摆弄这些玩具,为以后的伸手抓握训练打下基础。
5~8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手眼协调的时期。手眼协调的建立有利于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能看清物体,准确分辩物体的空间位置,这是手眼协调的基础。
学习手的动作,两手反复张开合拢。
通过手、嘴和眼来学习物体的特征。
5个月:宝宝能够每只手各抓住一样东西。
6个月:宝宝能学会如何在双手间交换物体。
6个月后:动作更加灵活,兴趣从自身的动作转移到了动作对象的特征。宝宝不再抱着自己的手或脚咬,而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出现扔东西、撕、咬、抓等行为,如撕纸、扔玩具、咬玩具等;还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取东西。
训练方法
5个月: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6个月:教宝宝撕纸,培养他的手眼协调,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有意连续向某只手传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复练习,学会“倒手”;继续训练宝宝够取小物体,物体从大到小,从近到远。
9~12月精细动作发育
6个月后:如果宝宝扔玩具,你可以拾起来给他继续玩,让他积极地探索;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击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9个月:精细动作进一步复杂化,最大的进步是宝宝能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黄豆、花生米等,这种对捏的动作难度很高,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10个月:宝宝拇指、食指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学会了自己松手放下东西,能主动放弃手中现有的东西,选择其他物品玩。
11~12个月:宝宝能够把小球放入盒子中,并能拿笔涂鸦,几页几页地翻开书本。
训练方法
9个月:和小儿玩多种玩具,训练他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 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在小儿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小儿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小儿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11个月:可给宝宝笔和纸,笔以彩色蜡笔为宜,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在鱼眼睛 处点上小点,他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兴奋,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实际上是胡乱涂画。
要依靠触觉、运动觉、视觉及听觉的配合,在摆弄、看、听、闻等基础上发展感觉能力。
下面这些游戏有助于发展感知觉能力,家长不妨采用。
游戏1:认识物品
目的:认识日常物品,能用手指出,并逐渐学会说出物品的名称。
玩法:父母反复结合实物教给宝宝物品的名称,多次重复,再向宝宝提问,如问宝宝“鞋子(帽子、衣服等)在哪?”让宝宝用手指出来。宝宝用手指出后,要及时表扬宝宝,并引导宝宝模仿发出物体名称的音。
游戏2:试图片
目的:训练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图片代表的实物。
玩法:先取出宝宝已认识的实物如苹果或鸡蛋,再取出画有该物的图片,将实物与图片对比让宝宝学习,宝宝很快就能理解图片代表实物。待宝宝认识4~5张图片后,你可将这些图片藏在其他图片中,让宝宝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宝宝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你就要大加赞赏。
游戏3:玩娃娃家
目的:培养宝宝听觉、视觉及注意力和观察力。
玩法:拿一个布娃娃,父母一边说话,一边玩娃娃家,如给娃娃穿衣服、喂饭、哄娃娃睡觉等。让宝宝在旁边看,也可以把娃娃给宝宝抱一会儿。
游戏4:照镜子
目的:发展宝宝的认识能力,愉悦情绪。
玩法:经常让宝宝看镜子中自己和父母的形象,在镜中父母注视宝宝,对宝宝笑,引导宝宝去看。使宝宝逐渐知道镜子中妈妈就是平时抱着他的妈妈。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年轻父母出于安全考虑,禁止让宝宝拿这拿那。这实际上限制了宝宝感知、认识事物的机会。必要的安全措施应该有,但也应让宝宝有一定的活动自由,不妨让宝宝去啃干净的布头,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碗、碟去敲敲打打,让宝宝捏捏夹子等,还可给宝宝一个塑料包边的小镜子,让宝宝在镜子中发现自己……要记住安全与自由都是宝宝需要的。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223.html
看过《诠释16个月宝宝的能力进步》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