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与父母争辩有利孩子心智发育。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孩子与大人争辩是好还是不好?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国人总觉得小孩子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又是自己生养的,于是形成了“大人说话小孩子听”的定论。不少家长不允许孩子与大人争辩,他们奉行“父母之命”的教义。孩子只能对大人的话“言听计从”,是决不允许与父母拌嘴、争辩的,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其实,父母与孩子争辩是件有益的事。争辩是争论、辩论的意思,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争辩达到形成共识、解决问题。这有什么不好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孩子同父母争辩并非坏事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这位心理学家还谈到争论的一些重要之处。
1、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的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2、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3、应付冲突的训练
安格拉想学骑马,但是她妈妈反对。妈妈说:“我要对你负责”。安格拉反驳说:“萨比内的父母也对她负责,但他们允许她骑马。”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孩子通过争论学到争论的艺术。考虑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关系中会有争论,这种学习对儿童是重要的。
4、爱的表示
俗语说,相亲相爱,才会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对方表示,你对我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世无“争”,他就是向周围的人表示,你们对我无所谓。
刺激智力的发展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是他们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孩子必须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观点,挑战父母,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通过争辩,孩子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孩子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帮助形成个人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父母平时应注意观察,一旦孩子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尽早干预。
异常现象:
孩子特别安静。小的时候特别安静,不哭不吵,睡眠时间很长;到了稍微大一些,也没有欲求,总是安安静静地躺着。孩子对刺激反应迟钝或者没有反应。到了3个月以后,仍然对周围没有兴趣,不注意别人说话,眼睛也不注视物体,见到亲人不笑;只有反复刺激才能有所表现,但表现异于别的孩子,比如哭的时候没有音调变化,更像尖叫。
肌肉无力,动作不协调。孩子满3个月以后,颈部仍然无力,不能自已抬头;到7个月不会坐,8个月不会爬,满1岁不会站,走路时双脚互绊等。
行为比其他孩子幼稚。正常孩子到3个月时候总是喜欢看并玩弄自己的手,而心智异常的孩子到6个月以后才注视自己的手;正常孩子到半岁以后一般都不会再把手放到嘴里吮吸,但智力不佳的孩子则要持续吮吸到2岁以后;正常孩子到了1岁3~4个月以后,不再把东西往地下扔,而智力不佳的孩子则还要这样做很长时间等。
能力落后。添加辅食之后很久都不会咀嚼,经常被呛到并导致呕吐;很少咿呀学话,不会发音等。
防治方法:
孩子的心智发育异常,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如脑瘫患儿如果发现得早,有90%以上可以治愈。防止心智异常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管孩子看上去是否正常,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体检和进行发育商的测试。
发育商的测试主要从社会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交等五大方面对孩子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衡量,结果比较精确。如果发育商的测量结果得分较低,需要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测试,以便尽早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在孩子1岁以前每3个月进行一次测试,1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测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一、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
三、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四、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
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
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母亲们偶尔也要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适宜的刺激。
小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无知无识,他通过看、听、感受等方面来认识世界,他的反应动作便以所认识到的为“张本”。所以做父母的应“选择良好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
实地施教。
儿童的大脑很简单,不懂得抽象的道理,但模仿能力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注意实地施教。若要孩子认识小熊猫,就要给孩子看活的熊猫或是正确的熊猫图。
在游戏中学习。
小孩子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的,教他学习应采取游戏的方式,寓教于玩之中。因为,“凡能使小孩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在孩子的脑筋里”。
独立地学。
凡孩子能够做的事,做父母的不要代替他,小孩子好动与他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多动就能多获得经验,多发展他的能力,不要包办代替,一切包办只能养成依赖心理。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280.html
看过《与父母争辩有利孩子心智发育》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