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开学前如何帮孩子“倒时差”?,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眼看下周就要开学了,小学三年级的王仲清觉得“浑身不舒服”。“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父母一提到开学,他就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有时还无缘无故发脾气。像王仲清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都遇到了:假期里孩子疯玩,日夜颠倒,快开学了也静不下心来,一提开学就“蔫”,嘟囔着不想去。专家提醒家长,应及早帮助孩子热身、调整,让孩子进入“角色”。
儿童心理咨询师王老师说,过年期间,孩子们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校生活也会变得陌生。一旦开学临近,就会产生紧张感。特别是有些孩子假期沉迷于网络和电视,晚睡晚起,如果不及时调整,会造成开学以后注意力无法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积极督促孩子调整生物钟。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提振精神。如有必要,可‘强迫’孩子早睡早起,恢复到上学时的状态。”王老师提醒。
专家还建议,目前许多家庭还没有从过年的气氛里走出来,但是孩子开学在即,家里要营造平静的学习氛围。家庭环境要尽量从嘈杂恢复安静,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调整好生活作息,并尽量营造适合学习的家庭氛围。
如果遇到因为害怕学习压力而对学校生活产生抵触情绪,王老师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带孩子去买一些新文具以及一些新鲜好玩的学习用品。此外,还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整理书包,多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趣事,以此来缓解孩子们的焦虑心理,让他们对学校生活产生向往。
一下子“由松变紧”
“下个学期成绩提高多少?考试考到第几名?”“下学期,一定要力争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一些老师告诉记者,总有一些家长,每到开学前,就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情绪。
采访中,老师们纷纷表示,开学了,家长千万不要一下子对孩子“由松变紧”,不要一味让他们预习新课以及盲目定新学期目标。如果真要与孩子谈学习,就谈谈寒假作业。
父母带头作息有序
经过假期的闲适和轻松,有的孩子一想到或谈到开学就有“不好玩了”、“真烦”的反应。对此,家长一定不要直接加以指责,最好在轻松的环境中旁敲侧击进行“心理按摩”。
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父母要带头作息有序,在开学之前,可以督促孩子逐渐调整作息时间,按照平时正常上学的时间起床、饮食、就寝,以免影响开学后的正常学习。
引导孩子找回状态
开学前后是“开学综合征”的高发期,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应多鼓励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新学期目标和计划,使孩子充分认识到假期即将结束。但要注意,不要制定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过高目标。
督促孩子整理寒假作业,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书房,或带孩子去书店买些书籍,或进行早、晚身体锻炼等,引导孩子尽快走上正规的学习轨道。
早教相关推荐 |
||
一转眼,寒假就要过去了,有一些孩子因此“不舒服”起来,患上了“开学恐惧症”。
一到开学前就喊不舒服
幸福小区杨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他说,自从孩子上初中后,每到快开学前那几天,就变得脾气暴躁,还特别容易丢三落四,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离家出走”。杨先生说,去年开学那天,儿子窝在床上说头疼,一会儿又说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
市民孙女士的女儿是名高三学生,寒假临近结束时,突然表示不想上学了。追问之下,女儿说,老师教的内容都学过了,每天在学校里都是“炒冷饭”,还不如在家里做些参考资料。而她的QQ签名上,赫然写着:“又要开学了,真讨厌!”
近4成初高中生开学反常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初高中生的家长,其中4位表示已觉察到孩子开学前的反常。他们表示,孩子轻则不爱说话、脾气暴躁,重则乱砸东西、以离家出走相要挟,甚至有一位高中生一到开学就因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
“我也曾试着和孩子交流,但无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不理。”一位姓马的家长无奈地说。久而久之,不少家长在开学前也会很紧张。
专家
适应环境,才能成人成才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开学恐惧症!”对此,省扬州五台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顾小扬说,开学在即,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总有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咨询。
顾小扬说,过去是家长带孩子找心理医生,但现在孩子要找专科医生,有的家长又不愿意,忌讳心理专家,总认为是精神病。实际上,拖得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就越大。
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林斌副教授则认为,“开学恐惧症”反映出部分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好,适应能力较差。而现在的社会需要一些能及时适应环境、心理素质强的下一代,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成人成才。
吴林斌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感情和对老师的尊重,而学校方面,也应该在孩子入学后不断提高学校生活的质量,让孩子爱上学校生活,而不是一提到开学就恐惧。
开学前如何帮孩子“倒时差”?
专家还建议,目前许多家庭还没有从过年的气氛里走出来,但是孩子开学在即,家里要营造平静的学习氛围。家庭环境要尽量从嘈杂恢复安静,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春季孩子开学别忽视防流感
世卫组织向各国发出警告:甲流高峰期还未结束,防治工作不能松懈。近期我国各地中小学校、幼儿园纷纷开课,春季防控聚集性流感不容忽视。
开学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许多孩子和家长都产生了“开学恐慌”,有的中小学生甚至出现了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何将心理调频拨到适当位置,给新学期开个好头呢?
入园前,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住济南市历下区的刘女士生意很忙,今年春天就想把刚满3岁的女儿丁丁送去幼儿园,可看到丁丁在幼儿园嚎哭不止的样子,她顿时心软,流着泪将丁丁接回了家,想等到秋天再正式入园。眼看到了开学的日子,早已办好入园手续的刘女士却紧张得连觉都睡不好,她一遍遍设想着开学那天的情景,不知如何面对。
刚刚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儿童,相当一部分会出现分离焦虑,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孩子身上,也出现在父母身上。对于孩子来说,这主要是因为陌生的人和环境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不小的心理压力;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没有试图与孩子建立恰当的心理边界,而是习惯于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因此不相信自己如此幼稚的孩子能够独立面对陌生环境,甚至不敢想象这一场景的发生。“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不包办,不替代,让孩子独立完成该年龄阶段可以并完全可以承担的事情。在孩子入园前一周左右与孩子认真探讨并共同完成所在幼儿园的入学前准备,在孩子初入园的至少一个月内,家长也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刚入园的孩子对新的环境没有明确概念,他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环境,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家长应先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描绘,但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最好提前一周带着孩子去实地考察一下,了解一下幼儿园平时的课程安排,告诉孩子来幼儿园之后,老师会带着你们做游戏,带着你们学知识,把这些说成一个比较愉快的过程,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会单纯地理解成“我去幼儿园就会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把一些不好的印象先消除掉。当然,即使做了这些工作,还是会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尤其是第一周,会哭得很伤心。但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抛物线,适应了就不会再哭了,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原则,告诉孩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入园的年龄,再呆在家里爸爸妈妈没法教你,也没时间教你了,会耽搁你的学习。如果前期准备做得好,这个阶段就会短一些,一般一周左右就会适应。
升学前,让孩子适度“收心”
小陆开学就要升入初三了,开学前两周,父母断掉了家里的网线,并严肃地告诉他不能天天玩到深夜才睡觉了,要收收心,预习一下功课,一定要考入重点高中。这让一向成绩平平的小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既想学习,又学不进去,一天到晚闷闷不乐,甚至想到退学去打工。
“那些暑期中充实而快乐的中小学生,往往不会或很少出现开学适应问题,即使有,也会在很短时间内调整好。恰恰是那些在暑假中过度放松、无所事事的孩子则容易出现做事拖延、厌学、上网成瘾、结交不良同伴等问题。”家长可以于开学前,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中,结合孩子现状,与孩子共同规划下一学期的生活和学习,并在开学伊始与班主任老师达成一致。对于那些有厌学史的孩子,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
开学前,家长应该祝贺孩子,又要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旅程,又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引导孩子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来迎接开学。但不要给孩子太高的目标,先把学习的重担压上去,这样小船还没起航就超载了。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也应提前一周左右对孩子进行提醒,对新知识适当地进行了解,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另外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早睡早起,提前适应开学的生活状态。这些准备在开学前几天进行就可以,不用太早,如果备战状态太久,战线拉得太长,孩子本身也会不舒服。
对于一些忙碌的中小学生家长来说,开学也是一大考验,他们又要回归每天早起做饭、送学校,每天晚上赶时间接孩子、做饭、辅导功课的生活。对此,李春认为,部分家长由于自己工作忙,又找不到人帮助,的确会有焦虑情绪出现。对于更多的家长而言,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孩子成长的支持,精神远远优于物质,不如多拿些时间陪孩子。毛雪琴也表示,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信任,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其实并没有必要,应养成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孩子多些自由,也给自己个机会“喘口气”。
离家前,家长应回归自己
自从女儿莉莉买好回学校的火车票,济南的吴女士就常常边帮女儿收拾行李,边默默地流眼泪。尽管女儿开学就要上大二了,已不是第一次离家,但她还是不舍得女儿走,好像女儿不在家,自己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一般而言,大学生很少有特别的新学期心理适应问题出现,尤其是高中住过校的孩子,适应起来会非常快。但对于孩子即将远去外地上大学的家长来说,孩子的离开使许多家长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觉得孩子大了不需要再天天跟在身边了,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了,从而感到非常失落。
“这时候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如果过去只是注重孩子,这个时候,孩子不再需要你全力以赴地照顾,你可以回过头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事业是否还有发展的新空间,或者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适应,一方面要调节自己,一方面要督促孩子,对于那些没有住校经验的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沟通发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解决方案。”
家长应重新整合自我和思考生命的意义,规划自己新阶段的人生和生活目标,关注自我成长。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425.html
看过《开学前如何帮孩子“倒时差”?》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