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宝宝说话晚,家长有责任,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我儿子快两岁了,可还不怎么说话,只会叫妈妈,而且是让他叫时才不情愿地叫,真是急死了,怎么办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至15个月之间就会开始说话,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不会说话,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据专家介绍,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会说话。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父母少言寡语,或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说话。
所以,专家提醒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多说话,多模仿。比如,让孩子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孩子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孩子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
2、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
3、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孩子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
4、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既快乐,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5、可给孩子上早教班,系统地开发、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说话,设法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然地说,因材施教,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如果孩子2岁了还不说话,就应该去看医生。
编辑推荐
宝宝学说话,爸妈别帮倒忙
宝宝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爸爸妈妈也开始卖力地对宝宝进行语言攻势。但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宝宝可以照单全收的,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父母可别帮倒忙哦。这些“倒忙”父母可别帮!
幼儿吹泡泡有助宝宝语言发展
英国专家发现,经常吹泡泡、舔嘴唇有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如此,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一生中学习新词最快的阶段。
怀孕3月就应该开始对宝宝进行语言胎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根据宝宝具有的记忆力,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就是语言胎教。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宝宝变得越来越淘气,他们常常去掰饮水机的龙头,摸吐着火舌的煤气灶……如果家长试图阻止他们,他们会反抗,直至某一天被烫到了,他才明白,原来那个东西真的不可以摸。通过自身的经历,他认识到了危险,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有一些恐惧的经历,感受到自然后果,是宝宝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宝宝产生恐惧心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则来自于家长。家长如何对待宝宝的行为,如何对待外部的事物与人群,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对外界的反应模式。尤其当家长认为宝宝胆小时,他们对待宝宝的态度与处理问题的模式又会进一步对宝宝施加影响。不恰当的态度与处理问题的模式,则会导致宝宝朝着越来越胆小的方向发展。
那么,家长是如何在无意识间让宝宝变得越来越胆小的呢?
你在向宝宝传递恐惧信息吗?
向宝宝传递恐惧信息,是很多家长不自觉就在做的事情。比如,宝宝出现稍微危险一点的行为,家长就大呼小叫,表现得十分惶恐,那么宝宝透过家长的言语、眼神与动作,看到的便满是恐惧,他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相反,如果家长看到宝宝有危险行为,或者暗中保护他,或者正面引导他采取更为安全的方式,这种恐慌心理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你在变相地暗示宝宝胆小吗?
宝宝在某个阶段出现恐惧与陌生人交往,害怕陌生环境或者某些特定的事物,原本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是,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这种行为,很多家长就会变得十分焦虑。于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下面的情景:
妈妈带着“胆小”的宝宝外出,见到熟悉的邻居,立刻鼓励宝宝叫“阿姨”。但是,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不仅不打招呼,反而将小脸埋在妈妈怀里,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回避对方,或者拽着妈妈的衣服,躲到妈妈背后,一副胆怯的模样。在鼓励宝宝打招呼不成的情况下,妈妈尴尬地来上一句:“我们家宝宝现在越来越胆小了,真拿他没办法。”
于是,在这样的暗示下,宝宝认可了家长贴的标签,真的变得越来越胆小了。而家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给宝宝的评价十分贴切,变得更焦虑了。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
假定换一种方式来面对宝宝的这种行为,或许过不了多久,他的胆小就消除了。“哦,你想把脸藏在妈妈怀里跟阿姨打招呼吗?那好吧,我们就这样问阿姨好吧!阿姨好!”宝宝实在不肯面对,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也比给他贴负面的标签要好多了。当然,多带他外出,多接触一些人,慢慢的,他就会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他们都很安全,他自然也就能够接受他们,并且变得大胆起来了。
你在强化宝宝的恐惧心理吗?
宝宝一胆小,家长便焦虑。家长一焦虑就会持续给宝宝施压,比如非要拉着他去跟人打招呼,或者不断地给他讲道理,甚至恐吓他:“如果你不叫人,我就……”这种处理问题的模式反而传递给宝宝一个信息:啊哈,只要我坚持不叫人,爸爸妈妈就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我。好啊,那我就免开尊口吧!或者宝宝会觉得:啊,我本来就怕!结果爸爸妈妈还这样逼我,现在我更怕了。干脆以后不要出门了吧!于是,这种持续施压的方式反而成了强化宝宝胆小的催化剂,带来的是南辕北辙的结果。
既然宝宝的胆小是个阶段性的行为,那就看淡它,耐心地等待宝宝成长吧。如果家长不给宝宝压力,他内心比较放松,一旦他内心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大胆地走向外部世界的。当然,前提是,家长要给他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外部世界。哪怕他只是去旁观,不参与。只要他接触了,他的恐惧心理就会消除,就会从旁观转入试探性的参与,最终与人打得火热。
因此,想要宝宝摆脱胆小的问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完成自我成长,相信宝宝,宝宝才会发展得更好。
早教相关推荐 |
||
怎么教宝宝学说话呢?作为家长,在幼儿学说话的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不过,爸爸妈妈在引导孩子学说话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今天,小编就来为你出出招,介绍家长引导孩子学说话的正确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引导宝宝学说话的方法
制造说话机会:让宝宝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抱、要喝奶奶、要尿尿等简单的词句。或许,此时他的发音还不清晰,但父母仍要多多给予奖励,使宝宝有信心继续经常学习说话。
利用身体器官:身体各部位的器官是随手可得的语言学习题材,父母可随时随地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让他再重覆说出一次。例如每天的洗澎澎时间,就是让宝宝学习的最佳时刻。
刺激视听感官:视觉、听觉是语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平时让宝宝多听童谣、看看卡通等,对于帮助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相当大的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在一旁解说其内容,将有助于宝宝对词句的组合能力。
增加生活经验: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父母不妨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例如: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他、教他模仿。
提供认知环境: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会借由操作他拿到的东西,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父母须提供一个安全环境,让宝宝去摸、去探索、去操作他所看到的东西,这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提供适当玩具:提供宝宝模拟日常生活的玩具或游戏,如电话、汽车模型等,可增进他对各种词语的认识,父母并可适时加入一些形容词,例如大的车子、红色的球……借此增加孩子对形容词、副词的应用。
增加亲子互动:从宝宝一出生,爸妈就必须常常与宝宝说话,让他从小就接触“有声音”的环境。当孩子稍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父母须专心的倾听孩子说话,耐心回答他的疑问,并鼓励他继续发出声音或愿意表达。
选择适宜图书:可选择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书籍吸引幼儿阅读,而每次只需介绍少许简单的物件名称及动作,如此,才不致造成宝宝对各种事物名称产生混淆感。
做做口腔运动:常常动一动嘴巴、舌头,可帮助孩子咬字清晰、讲话清楚,爸妈可以利用宝宝刷牙的时候,教宝宝动一动舌头;做一做口腔运动,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将是功不可没的。
说话步调一致:教幼儿说话时,要以孩子的兴趣、喜好为中心,不可强迫他说些较艰涩的语句。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跟随宝宝的步调,句子尽量简单。此外,话尾可留一段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机会轮流说话,增加他说话的能力。
怎么教宝宝学说话?家长引导孩子学说话时要注意避免误区哦。
家长引导宝宝学说话的误区
认为宝宝听不懂: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
怎么教宝宝学说话?科学的引导方法才能让孩子尽早学说话哦。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应当随时提供给他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情,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孩子在吃苹果,好吃吗”等等。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