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大头娃娃不一定聪明。
【 tulaoshi.com - 分娩 】
中国人有种传统说法“大脑袋的孩子聪明”,其实,头围的大小也像身高、体重一样有个正常范围,头大并不代表大脑就发达。
头颅的大小,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这个差异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聪明或愚笨。据说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的大脑重达2102克,而小说家法郎士大脑仅重1017克,几乎相差一倍多,但您能说他们哪个聪明哪个愚笨吗?
而且如果头特别大,也许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佝偻病患儿头颅不但大而方,且颅骨软;脑积水和巨脑症的患儿,头围比正常小孩大,脑重量也多,患儿从小动作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有时还伴有抽风等。
另外,影响孩子的智力因素很多,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滥用药物、患过风疹以及营养不均衡等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后天智力。还有,孩子后天的教养是否得当,孩子是否勤奋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天才”。
头围的大小是反映婴幼儿大脑发育情况、脑容量大小和体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的最初两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时的头围增长也最快。新生儿的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男孩约33―35厘米,女孩约32.5―34.5厘米。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头围应该总增长12厘米左右,前6个月增长更快,约8―10厘米,后6个月约3厘米。两岁这一年,孩子的头围应大约增长2―3厘米,达到48厘米。以后头围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5岁时达到50厘米左右,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为54―58厘米。
家长可以根据上述数据,检测自己孩子的脑发育状况。测量头围一般采用软尺,孩子卧、站、坐均可。家长应取孩子眉弓上缘最突出处为卷尺的“0”点,将软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突出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就可以了。头围的正常值范围是在该年龄的平均数加减两个标准差(2SD)以内,每一个年龄组的标准差不完全相同,但大约均在1.1―1.3厘米之间。
如果孩子的头围大于正常范围,或者头围在短期内增长过快,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可能是巨脑畸形、脑积水或软骨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导致。如果头围过小,则属头小儿,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头小畸形,孩子智力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时,家长应及时带他去做进一步检查。
有些家长觉得量头围简单,只要拿软尺在孩子的头上一绕就行了。其实,测量头围是需要专业技巧的,软尺稍松或稍紧都会影响实际评价,甚至给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家长最好还是请受过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测试为准。还要注意的是,头围只是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发育状况,还必须把头围和身高、体重、胸围等其他指标一起综合考虑。
2003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起全国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关注,如今十年过去了,“大头娃娃”的名字也逐渐远去。然而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绝非只有冰冷的数据,当地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警惕和“育儿经”的改变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4年4月22日,受到劣质奶粉伤害的婴儿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图/CFP[保存到相册]
“大头娃娃”事件也掀起对阜阳的问责风暴,阜阳市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大了市场巡查力度,但当记者试图联系相关部门了解近年食品监管工作的成效和困难时,这些部门却对有关话题讳莫如深,拒绝记者采访。
在安徽省阜南县朱寨镇的邓庄小学,已经上四年级的小旭(化名)课间休息时静静地望着窗外发呆,与同龄男生比起来,小旭显得格外“文静”。这个曾经的“大头娃娃”或许并不知道,十年前,阜阳的劣质奶粉在食品安全领域刮起了怎样的风暴;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头娃娃”家庭都还好吗?
故事一
老师提问,他反应半天才回答
2003年5月起,安徽阜阳农村地区相继发现婴幼儿出现头部肿大、体重减轻、低烧不退的怪现象,经查都是食用劣质奶粉而重度营养不良所致。此次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12名婴儿被营养价值还不如米汤的奶粉夺去了生命,229名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成了“大头娃娃”。
十年的光阴流逝,除了稍显瘦弱,在小旭身上已经看不出“大头娃娃”的痕迹。小旭的奶奶刘孝珍告诉记者,像阜阳其他农村家庭一样,小旭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旭出生之后就一直由她和老伴照顾。
“当年家里条件不好,但哪里会想到便宜的奶粉竟害了孩子”,刘孝珍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小旭吃了3个月的劣质奶粉,体重一点都没有增加,还出现浮肿、拉肚子等症状,为了抢救小旭,家里花了近7000元。
“学习上,小旭比一般孩子要用功很多,各科成绩却总在70分上下徘徊。有时候老师提问,他也要反应老半天才能回答。”邓庄小学校长肖贵乾告诉记者,如今,小旭的学习和生活都被家长委托给他照料。
故事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没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
彼时30岁的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正,当年没有想到,自己为挽救儿子生命的朴素冲动而较早举报劣质奶粉,居然让他“忽然”成了维权明星。
高正的儿子小强(化名)当时刚满九个月,因为长期食用“伊鹿”奶粉,小强开始发烧、拉肚子,后来突然发展成腹部肿胀。“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又是被劣质奶粉害的。”
十年后的今天,高正在上海开了家软件公司,从事商务咨询业务,经济状况不错,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但对于十年前的事情,高正不愿多说。直到现在,高正也没有告诉儿子曾是“大头娃娃”的事情,只为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故事三
现在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
2003年时,阜阳市颖泉区周棚镇人张林伟是一名铁路养路临时工,每天的工资只有27元,女儿小蓉(化名)出生后,张林伟去镇上买奶粉,卖奶粉的经销商曾告诉他,一款叫“绿元牌”的奶粉价格便宜,每罐才9元钱,农村人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而令张林伟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小蓉吃了一段时间奶粉后,便出现虚胖、颈部溃烂等症状,张林伟先后将女儿送进阜阳周棚卫生院、阜阳妇幼保健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8月,小蓉离开了人世。
女儿出事之后,张林伟与经销商张俊田签订书面协议,张俊田承认是其销售的劣质奶粉造成小蓉死亡,并自愿赔偿12000元,但有2000元至今未兑现。
2005年,张林伟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同村的邻居们则大多数盖起了小楼房,而张林伟一家人仍住在老房子里。
现在的张林伟变成了一个“谨慎”的人,吃饭前必须让孩子洗手,去商店买食品则会主动索要收据或发票。“没啥别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将来能有个好出路,我想这也是所有受过伤害家庭的心愿。”张林伟说。
[改变]
村民“育儿经”已经发生改变
农忙前夕,在北京打工的戎刚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苗集镇,与过年回家时一样,戎刚最重要的行李是一大背包的奶粉。见到记者,戎刚立刻拿出一罐奶粉询问,“你帮俺看看这奶粉正宗么?”
阜阳作为我国重要的民工输出地之一,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抚养,因此奶粉喂养孩子在阜阳农村非常普遍。“大头娃娃”事件较早的举报人之一,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林告诉记者,农村老人多数不识字,也没有辨别意识,使得劣质奶粉在农村很有市场,也是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非昔比。戎刚的孩子今年刚满一周岁,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做好了分工,丈夫在北京打工挣钱,妻子则在家专心照料孩子。“0到3个月、3个月到6个月……1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给孩子换了5种进口奶粉喂了。现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一些,但也不知道哪种好,就知道挑价格贵的买。”戎刚告诉记者。
朱洪荟家住阜南县朱寨镇大田村,她的侄子小旭(化名)曾是受害的“大头娃娃”之一。尽管家境不太好,朱洪荟的女儿一出生,她和丈夫还是咬着牙,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喂养。朱洪荟说,“孩子现在11个月大,吃的奶粉每罐100多元,只够吃一个星期。奶粉经销商推荐说这个牌子好,也没多想就买了。”
朱洪荟的丈夫不相信镇上集市卖的奶粉,在外打工的他也经常寄一些奶粉回来。朱洪荟和老人在家守着几亩田,丈夫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每月的奶粉钱成了不小的开支。朱洪荟说,“为了孩子能健健康康的,不多花点钱能放心么?”
更有家长开始排斥奶粉喂养,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村民戎慧的女儿小婷(化名)也是曾被劣质奶粉伤害的“大头娃娃”,8岁之前经常生病,现在也十分挑食。为了避免悲剧重演,2005年戎慧生下儿子苗雨浩后,坚持母乳喂养,现在的苗雨浩比姐姐小婷要壮实许多。
“大头娃娃”事件影响的远不止村民的消费观念。记者来到阜阳市三里湾批发市场,当年正是从这里,大量的劣质奶粉流向了农村市场,而今这个市场几乎已经没有店家从事奶粉销售的业务。对于当年劣质奶粉事件,当地人都不愿多谈。
相关阅读:
当当网“1元奶粉”遭疑 母婴用品促销烧三千万
当当网近日推出的母婴用品促销活动在正式上线前,给众多母婴用品的供应商发了“5·21儿童节促销通知”,其中“奶粉1元1桶”活动备受消费者关注。不过,在前日正式上线的活动中,记者并未发现“1元1桶”的奶粉,微博上也有消费者质疑“这是当当网的一次炒作”。不仅如此,十多家奶粉品牌商质疑“奶粉1元1桶”“破坏市场价格体系”。
当当 “1元奶粉专场”,自愿参加
在这封5月15日,当当网发给各商家关于“当当网5·21儿童节促销通知”的邮件中,其表示在5月21日—26日,将会推出“百万种儿童商品5折封顶”的母婴用品促销,并且称“这是当当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孕婴童促销活动!”
据邮件显示,此次当当网的促销包括儿童图书、儿童服装、玩具、食品在内的母婴频道所有品类,绝大多数商品将5折封顶。当当网方面还称“已安排了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
最主要的是,当当网还计划在这次促销中推出“奶粉1元1桶”。“在参加‘百万种儿童商品5折封顶’的同时,我们诚邀各供应商积极参加‘1元奶粉专场’”,并强调“禁止临近保质期商品,自愿参加,毛利损失共同分摊;如参加品牌低于30个则取消。”
商家 我卖“1元奶粉”,消费者敢买吗?
但22日登录当当网上述活动的促销页面,记者并未发现“1元1桶”的奶粉,且参与促销奶粉的商家在促销页面只列出5种。
随后,记者向参与此次促销活动的明一官方旗舰店、完达山官方旗舰店、飞鹤官方旗舰店和贝因美官方旗舰店求证是否只有一种商品参与活动时,所有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5折封顶的产品就一种,其他的促销活动我们只有满减等。”贝因美的负责人表示不会做“1元奶粉”的活动:“利润没有这么大的,不可能参加,再说我卖1元奶粉,消费者敢买吗?”
记者22日向当当网方面求证该消息时,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有1元1桶的奶粉促销,不过都在新浪官方微博上以秒杀形式做推广”。但记者登录当当网的新浪微博,并未看到秒杀活动,与奶粉相关的也只有“雅培奶粉免费送”的活动,并且在昨日下午已经结束。
奶粉商 连在超市都很少做促销活动了
记者22日致电贝因美、施恩、明治、喜宝、美赞臣、合生元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中洋奶粉品牌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未收到当当网有关“六一”奶粉低价促销的合作方案,近期与当当网也并无合作。
其中,喜宝奶粉市场相关负责人称,现在喜宝奶粉根本就不够卖,在所有销售渠道都没有任何促销活动,根本不可能参加低价的奶粉促销活动。
明治奶粉也表示,类似当当网这种特别低价的活动公司不会参加,在电商渠道方面,明治已经在淘宝上开设了旗舰店,价格也和超市等渠道一样,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且在价格方面公司一直管控得很严格,现在连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超市都很少做特价。
施恩等品牌奶粉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国内无论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价格一般都保持在200—300元/罐,如果参加当当网提出的“1元奶粉”这样低价的促销活动影响会很大,会令商场、超市以及各大经销商渠道、零售渠道都产生不满,奶粉市场的价格体系根本不允许做这种低价促销,如果参与会破坏原本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
早教相关推荐 |
||
谣言1:大脑越大越聪明
大脑的体积并不能反映出智商高低,爱因斯坦的大脑就不比普通人的大。然而,研究显示,人的智商可能由神经键(脑细胞之间的缝隙)类型决定。在儿童时期和青春期,神经键生长并收缩,大脑中发生的这个模式可能会影响智力。
谣言2:大脑仅利用了10%
尽管全世界有半数人口认为人类大脑仅利用了10%,但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利用整个大脑。但是这种荒诞的说法之所以能存在很长时间,它一定说出了一些我们确实想听到的事情。
事实上,这种说法能如此长久地存在下去,可能因为它传达的乐观消息:“如果我们通常仅利用10%的大脑,那么设想如果我们能利用另外90%的大脑的一小部分,我们将能达到什么程度。”然而,大脑活动研究显示,即使是简单的任务实际上也会引起整个大脑活动起来。
谣言3:盲人的听觉更好
测试结果显示,盲人的听力不见得比正常人好。但是盲人的记忆力确实更强一些。因为他们不能依靠视觉告诉人们一些事情,所以他们必须经常利用记忆力,这种情况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记忆力。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更好,其中包括理解句意和精确判断声音来源的能力,这可能是他们获知物体在哪里的另一种方法。他们通过利用视觉无法利用的大脑空间提高这些能力。
谣言4:听莫扎特的音乐会使宝宝更聪明
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能证明这种说法。听莫扎特的古典乐曲会使宝宝更聪明的说法开始于1993年,当时一个科学杂志《自然》在报告中说,大学生在倾听莫扎特奏鸣曲的前十分钟内,他们做推理测试的能力暂时提高了。几年后,美国的一位政府官员又重新提出这种观点,他给国家议会演奏贝多芬的《OdeToJoy》,并请求用10万美元将古典乐 CD寄给该国所有新生儿的父母。当然,这位政客没有注意到,基于对成人持续15分钟的影响,上述做法对让婴儿获得终生智能财富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莫扎特效应从那时开始,尽管事实上没有人曾在婴儿身上对这种观点进行试验。但是古典乐让婴儿变得更聪明的说法在报纸上、书上和杂志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无数次,上面有关莫扎特效应的故事逐渐用婴儿取代了大学生。学音乐的孩子的空间推理能力更好,例如,他们以更加精确的方式思考自然界排列秩序,这可能是因为音乐和空间推理是由相似的大脑系统完成的。
事实1:运动有助于保持脑健康
不要忽略数独或字谜游戏,因为它们是体质运动,随着年龄增长,它们能确保大脑健康。
随着你的循环系统不断衰老,供应给神经元或脑细胞的血液逐渐减少,导致它们所需的氧气和葡萄糖严重匮乏。常规运动增加了大脑中小血管(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了血管给神经元提供的氧气和葡萄糖量。事实上,运动是你在晚年保持认知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一生不间断运动的老年人比不爱运动的同龄老年人的精神更好。要想有效果,每次运动时间必须持续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几次,以提高你的心率,但是没必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快速步行就能产生很好效果。
事实2:打哈欠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
我们可能会将打哈欠与瞌睡和厌倦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这种行为让我们变得更加清醒。因为它促使我们的气管扩张,允许空气进入肺内,并让氧气进入血液,让我们变得更加警觉。我们可以把哈欠想象成是身体根据环境需要,试图让自己达到完全警惕状态的结果。
事实3:自己挠自己不会感觉痒
医生给怕痒的患者做检查时,他们将患者的一只手放在患者自己的手上,以避免酥痒感。这种方式为什么能产生作用呢?因为无论你有多么怕痒,也无法让自己发痒。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上,防止重要信号被你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无止境的干扰感觉掩盖。例如,这意味着你不能注意到自己的袜子的质地,但是你能感觉到有人轻拍了一下你的肩膀。患者之所以没有感觉到酥氧感,是因为他的大脑认为这是他自己的手在做这种事情。
聪明女人必知的14个金婚秘诀
热恋时,他可以耐着性子陪你捉迷藏,琢磨你多变的心思,结婚后这套就行不通了。别自找没趣,需要他做什么、怎么做清清楚楚地说明白,如果你的男人整天光会琢磨你的心思,那么他在别处可能就没多大出息了!国内疯传的27条谣言的事实与真相
谣言这玩意,总是有着庞大的市场,而有一些谣言,却是披着常识的真相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的,以下27个在国内疯传的谣言,它们的真相你知道多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大脑伟哥”一天工作24小时让人欢喜让人忧
“幸福”药丸早已不是科幻,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从股票经纪人到士兵,从大学生到超市工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提神药物。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大脑仍然有着太多秘密
人类的大脑复杂、神秘,人们对它虽不陌生,了解却非常有限。英国神经学家桑德拉·阿莫特和萨姆·王出版新书《欢迎来到你的大脑:时差、爱情等背后的科学》,在向读者揭示大脑奥秘的同时,纠正一些关于大脑的谬论。
“90%都没被利用”不实
有一种说法是再聪明的人也只使用了大脑的十分之一。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但两位作者却在新作中推翻这一说法,他们写道:“其实人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的全部。”作者认为,“十分之一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乐观信息:“如果大脑的90%都没被利用上,那么想想看,哪怕能再开发其中的一点点,都会给人们带来无限可能。”
然而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已经证实,即便是最简单的思考和行动,人都要充分动用全部脑组织。
对大脑的另一个常见误解是,人们打哈欠是因为他们感到疲惫或无聊。但实际上,打哈欠恰恰使人们更加清醒。打哈欠的动作使气管扩张,让更多空气进入肺部,血液和大脑便能获得更多氧气,使人精力提升。
所以下次你哈欠频频时,不妨把它看成是大脑在帮你打起精神。
消耗身体六分之一能量
新书也向读者描述了大脑如何发挥中枢作用,并与身体其他器官协调。
大脑通过电流与身体其他部位传递信息,当然这种电流非常微弱。书中说,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机器,所耗能量为12瓦,不足以点亮某些类型冰箱里的照明灯。
尽管大脑十分高效,但作为身体的司令部,它耗费的能量并不少。一般占人体体重3%的大脑,消耗的能量占身体总能量的六分之一。不过,人在冥思苦想时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想象中高,实际上,大脑消耗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运动比益智游戏更有效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循环速度逐渐放缓。脑细胞由于供血量下降,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葡萄糖。这时,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就会下降。两位作者指出,延缓这一进程的最佳方法是运动。比起脑力益智游戏,运动其实更有效,因为它能向大脑提供较为充足的血液。研究发现,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比久坐者思维敏捷得多。
作者建议人们每周至少进行3次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者认为,锻炼的强度不需要很大,快步走是不错的选择。
音乐并不提高婴儿智力
一个人脑袋大是否意味着比其他人聪明?虽然有人这样认为,但《欢迎来到你的大脑》一书却指出,人的智商与脑袋大小没有多少关联,而与人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大脑突触的形成有关。
此外,听莫扎特的音乐不能提高婴儿智力水平,人们的“常识”再一次被专家否定。书中写道,莫扎特音乐的神奇功效首先见于英国《自然》杂志。1993年,《自然》杂志报道了这样一个测试:在大学生参加逻辑考试前,先让他们听10分钟莫扎特的奏鸣曲,他们的考试成绩会有明显提高。
几年后,不知是否因为看了那篇报道,一名美国州长在州议会开会现场向议员们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并要求议会拨款10万美元,用于向每一个有新生婴儿出生的家庭免费发放古典音乐光盘。然而这名州长没有想清楚的是,也许10分钟的古典音乐可以帮助成年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但它对婴儿一生的智力水平未必有直接影响。但从那以后,人们却对“古典音乐能提高婴儿智力水平”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尽管从未有实验证实古典音乐的这种功效。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