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孩子为什么越大越爱哭?,一起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当人们怀念起过去养育孩子的美好时光时,通常谈论的是专制式的管教方法,在过去信奉“对于孩子,只看他在做什么,别相信他所说的”的背景下,这种管教方法曾经很奏效。
在那个育儿的“黄金期”,大人决定一切(通常,父亲的地位最高),并会用打屁股、训斥、羞辱和惩罚来管教孩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被这种方式养育成人的,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孩子也经历同样严厉的家长制权威。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孩子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只是因为害怕父母。
随着一个更为宽容、自由的社会出现,许多父母开始采取与专制式的管教方法完全相反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可是他们难免矫枉过正,越来越娇惯孩子。而孩子也开始维护自己的权利,认为自己不应该忍受打骂。我们甚至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孩子因为挨打而跟父母对簿公堂,要跟父母断绝关系。
与此同时,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也影响到亲子关系,尤其是由于传媒业的发达,各种各样的广告随处可见。孩子成为制造商和广告商的“靶子”,然后“被拉到某些商品面前”,这些都成为“哭闹游戏”的导火索。
·上了学的女孩觉得她们必须拥有某种发型、衣服和身材,不然不会被同伴所接受。
·孩子指定要吃某个品牌的麦片粥,只因为某个卡通人物也“吃”这一种。
· 大多数孩子都想要最新系列的书籍、CD、背包,并热衷于收集 游戏、电影的周边产品,比如游戏、电影里人物的玩偶、卡片 等。这些合法的产品组成了哭闹的“枪林弹雨”,一直与孩子 “共同进退”。
·大一点的男孩通常想连续打好几个小时的游戏。
·青少年则想要鞋、运动服或其他装备,它们都是由体育明星或娱乐明星代言的。
·所有的孩子都不愿拿下他们的耳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
孩子们坚信,要向大家看齐,就必须拥有某种产品,不然他们会永无休止地哭闹,直到父母买给他们。现在的孩子看了太多的电视、太多的碟片,接触了太多的流行文化,争相效仿不好的行为。所有这些都会引发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问题。(事实上,美国儿科协会最近建议父母把电视和电脑从孩子的卧室里搬走。)
我们认为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确实增加了教育孩子的难度,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即使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对那些由媒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你的最佳回应方式就是你跟孩子建立起深厚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孩子的生活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对他有利的,这些都只能由你来提供,而不是那些广告。
“当你哭闹着要这要那时,是你自己决定这么做的”——要果断地告诉孩子这一点。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对你和孩子都没有好处;孩子绝不仅仅是什么“坏”文化的牺牲品,如果你真这么认为,对你的孩子其实是很不尊重的。孩子哭闹,就是因为这招很管用,而不是因为孩子在电视中看到了这样的例子。
“孩子是有样学样”,这不能成为哭闹的借口。“孩子只是在模仿他在电视里看到的行为”——如果我们采用这种态度,就是在为自己和孩子推卸责任。这种想法没有强调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没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来改变现状。
作为家长,你自己对媒体的反应又如何呢?你是不是在看了电视广告之后,就纵容自己去乱买一气?如果你这样做,孩子也会跟着做。你知道你的孩子每天在看、在听什么吗?为孩子解读他每天从外界接受的大量信息,在需要时设立行为标准,为他们做出判断,这是家长的重要责任。
那些被好好教育的孩子面对媒体的狂轰滥炸或同伴的压力时,不会那么不堪一击,因为父母已经教过他们如何去抵制广告的控制。即便物质生活上不那么充裕,他们依旧感觉良好。这些孩子非常清楚“他们是谁”,“他们属于哪里”,他们不需要拥有特别的玩具或印着某种Logo(商标)的鞋子。有时候,父母买这些东西好像是用来代替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但真正好的育儿方式,意味着付出大量的时间。
很多父母纵容孩子已经到达了这样一种地步——制造了一个没有人愿意理睬的“暴君”。他们一直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忙碌着,也不去追问他的需求是否合理;为了家庭的和平,一味地纵容和溺爱孩子。令人难过的是,纵容并不会获得永远的和睦。不久,坏的行为又开始了。对孩子来说,哭闹很管用,为什么要放弃呢?
很多父母害怕承担主导者的责任,也不愿为孩子的行为设置界限并解释给孩子听——或者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因为在他们自己小的时候没人这样教过他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很容易回忆起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那种方式,然后用那一套再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改变是困难的。有时候,家长会说自己懒得和孩子争论,或者因为太忙了,而没空去教育孩子,这样的理由实在是太牵强。面对哭闹,大部分父母都是在被动反应——他们需要以培养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为最终目标,为育儿制订一个总体规划。
记住: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电视,不是广告,而是父母的一举一动。父母要向孩子清楚地解释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整个家庭共同坚守的价值观。
孩子爱哭的原因有很多,要想改变孩子爱哭的状况,还要弄清楚孩子爱哭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孩子爱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性格使然
有的孩子对疼痛比较敏感,不小心磕了一下,有的小孩会站起来继续往前跑,可是如果是个爱哭的孩子的话,就可能会“哇哇”大哭起来。或者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和柔弱,富有同情心,看到弱者就会心生怜悯之情而哭泣。
(2)家长的态度
有的孩子爱哭却是家长一手“培养”起来的。比如,当孩子摔了一跤,刚想自己爬起来,妈妈却神情慌张地跑过来,不仅把孩子扶起来,还不停地哄劝。如果在大人的眼里,孩子摔倒了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孩子也会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这时哇哇大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孩子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摔倒了就哭。
(3)孩子用哭来作为武器
很多孩子想得到什么权利或物品,如果家长不同意,他们就会以哭闹作为武器。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哭的样子心疼或者顾忌当时所处的场合,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的话。这样就会让孩子认为,哭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哭,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如果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那么,哭可以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0 12岁以下的孩子,爱哭和性别无关,更多的与孩子的性格和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关。一般当孩子到了13岁以后,女孩子更加爱哭,这一般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但是,作为一种不良的情绪表现,轻易哭泣也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
想要培养一个不爱哭的男孩,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1)对孩子的敏感要表示理解
如果孩子因富有同情心、怜香惜玉而哭,您首先要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要告诉孩子,你如果想帮助别人,“哭”是不能起到作用的,而是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别人,而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孩子遇到了委屈或者着急的时候,有的孩子就会哭起来,尤其是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的时候,难免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妈妈要让孩子不要着急,放松心情,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有什么事情好好“说”出来。当孩子遇到了困难而哭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只哭不说的话,爸爸妈妈不了解情况也不知道怎么帮你。
(3)适当放手
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办,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如果孩子摔倒了,不要大惊小怪,要分析一下孩子摔倒的原因,并且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注意。在孩子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家长不要急于扶起孩子,让他自己经历一些摔倒的后果,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4)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论
有的爸爸妈妈不管孩子在不在场,总是喜欢给孩子贴标签:什么孩子胆小、爱哭等,当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时,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将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如果家长一贯说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会在下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按照您的“定论”去成长。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亲子生活现场一
孩子都小学一年级了,还这么爱哭,怎么会那么脆弱呢?真叫人着急。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变得勇敢一些?
我们常听人家说:这个人的泪腺很发达,那个人的泪腺不发达,其实说的是这个人是否爱哭。爱哭说得好一点是多愁善感,说得不好是情绪管理不佳。不过有的人虽然不哭,可是天天心里愁云惨雾,表面却强颜欢笑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在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爱哭的林黛玉和开朗的薛宝钗,最后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爱哭总让人觉得很诲气、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莫明其妙的跟着情绪不稳,这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
孩子爱哭的原因
那么,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得不是时候?才能够适当协助他们管理情绪。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亲子生活现场二
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会,你说怎么能不让人揪心?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恰当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
孩子爱哭的原因
那么,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得不是时候?才能够适当协助他们管理情绪。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