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八招应对孩子不听话,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 tulaoshi.com - 分娩 】
“亲子成长8步法”是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康丝坦斯?汉夫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首创的,后由他的学生、马萨诸塞大学巴克利教授等在临床中使用和修改而成。按计划,共有8个步骤,每一步花1周的时间。
第一步:从出生时开始关注孩子。孩子从小就期望父母而不是别人的肯定、欣赏和接受,父母的微笑和点头告诉婴儿,学习站立和走路很重要,甚至值得冒摔倒的危险。但有的孩子后来渐渐发现,父母的关注总是负面的———批评、命令、不满,很自然地,孩子就不再有为表扬而努力的动力。
第二步:正确积极地关注孩子。这一步教父母注意和承认孩子的良好行为,同时忽视不良行为。帮助父母欣赏孩子及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时光。
通过“特殊时间段”:每天花15—20分钟,完全投入地与孩子轻松游戏,不要命令、指导或提问,让孩子做主。最好的游戏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游戏,只要时间一到,就对孩子说:现在是咱们一起玩的特殊时间,你想玩点什么?如果是两个人玩的,父母就要处于次要位置,让孩子做指挥官;如果不是能一起玩的游戏,父母则要心甘情愿地做个亲切的伙伴和有趣的旁观者。
原则:
1、不指导,不纠正。不管父母说什么,别指导孩子做什么,或试图改变孩子玩耍的方式,这种做法只会被解释为您要控制局面,孩子会立刻跟父母顶牛。如果父母的描述不带批评色彩,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干的事感兴趣。
2、不提惹人烦的问题。对9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问更多的问题,以显示父母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对年龄小的提问内容要丰富多采,如“你最喜欢哪块积木?”“我们明天出去玩,你想买什么?”。
3、有选择地表扬。表扬孩子时应相当具体,也可以因为没做不受人欢迎的事而表扬他,如“真高兴看到你最近干净多了。”
方法:
1、家长发出指令后不要离开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论何时服从了家长的要求,家长都要表扬他。另外,家长要用放大镜盯着孩子的良好行为,如果在没有家长提醒的情况下,孩子遵守了家规做了家务,家长要给孩子以表扬和奖励。
2、给孩子提出一系列简单、温和的指令,如“请把那只铅笔递给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养成服从习惯的程度取决于练习机会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两三次机会指令孩子给家长帮忙,要选择孩子不是很忙的时候,不至于让孩子痛恨家长打断他的事情。在孩子服从每个指令时表扬他1次,对于很小的孩子,可以用点心或饮料作为奖励,对大些的孩子口头表扬就可以了。
3、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只要改变发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行为反应。发出指令时请注意:
不要发出没有必要的指令。家长发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来想想指令的重要性:这是需要先做的吗?是孩子必须做的吗?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长就不必发这条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长则要准备鼓励和惩罚双管齐下,让孩子服从指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明白,家长是言出必行的,就会更加服从家长。
家长的指令要简单,一次只发一个指令。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如果听到一个复杂的指令或一次听到几个指令,就会犯糊涂,通常的反应是哪条指令也不执行。
确保孩子听见家长的话。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家长不要从另一间房子里往外喊或连头都不抬就发号施令,必要的时候轻轻地把孩子的脸转向家长,以确保孩子在注意家长说什么。
孩子一点点在成长,却越来越叛逆,不听话了,这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必然,还是父母教养不当之过?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必然,可是有哪些父母做的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个难题。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教训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大多数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将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果父母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父母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了“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不愿意积极与父母配合,改正缺点和错误。
宝宝“不听话”,你该怎么做?
可见,宝宝不听话,你不能简单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宝宝“不听话”,你该怎么做?
1、给予理解和尊重宝宝开始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要求和你有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会使宝宝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宝宝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在确保宝宝远离危险品的情况下给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为了让宝宝远离危险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便是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时给他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他的探索进行一定限制,因为此时的宝宝对可触摸与不可触摸的东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动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满足探索需要的活动中。试着给他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拼拼拆拆;引导他创新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他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为开心。
当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3、用正确的语言与宝宝交流用何种方式与宝宝交流,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表现。
用宝宝能听得懂的话语。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非认为那个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这时你如果对他说,“宝宝,小汽车现在想妈妈了,它想趁着你不玩的时候,回家来看看妈妈。可是当我们回家时,妈妈保证,它肯定也会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建议多用正面而积极的话语。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说“这花朵多嫩呀,宝宝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为“不”字会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剧他想尝试的欲望。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1.友善——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冷处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会主动向你示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黄玺赫这一点很令我欣慰,因为他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心里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错认错,态度还是非常诚恳的。我也明白他“犯坏”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和惊讶,二是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种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应。
3.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说的话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你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会觉得讲道理会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评,孩子会非常配合你,主动认错的。
4.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5.解释——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不要错怪孩子,要分清事实,有良好的判断力。那天我带黄玺赫到东单公园,一位女孩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别动小弟弟的玩具车,这样不礼貌”事实是,黄玺赫非常乐意与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给小姐姐恋恋不舍地送到门口。
6.珍惜——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黄玺赫骑自行车喜欢撞别人的车,这其实是男孩子皮肤饥渴的一种宣泄。过去有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淘气的男孩子喜欢通过打架甚至挨打来达到皮肤接触的目的,这是婴幼儿心理学,今后我会全面揭示。那么我们家长能否用抚摸,按摩等方式解决孩子的这种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7.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黄玺赫曾经为不会骑自行车而懊丧,我对他说:“不要着急,你到三岁就会骑了。”结果他离三岁生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掌握了骑自行车。
8.尊重——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自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所谓的代沟不正是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吗?
10.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于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有针对性地校正。
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坏事
研究表明,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思维更为活跃,比那些唯唯诺诺的乖孩子更具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创新、创意、创业成为主流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特质更为难得、更为可贵。
幼儿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弄清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家长的问题:我们孩子的耳朵越来越“不灵”了,叫他做事情总要叫上好几遍才有反应,吃饭、睡觉总是拖拖拉拉的,搞得我很恼火。该怎样治治这个“不听话”的毛病?
孩子不听话 父母应该怎么做?
八招应对孩子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
专家解密宝宝19不听话行为
孩子不听话,四大原则来应对
家长的问题:我们孩子的耳朵越来越“不灵”了,叫他做事情总要叫上好几遍才有反应,吃饭、睡觉总是拖拖拉拉的,搞得我很恼火。该怎样治治这个“不听话”的毛病?
孩子“不听话”,原因有三:
1.没听到;
2.专注于自己的事,“听而不闻”;
3.不愿意执行“命令”,故意装作没听到。
可以试试以下招数:
1.改变说话时的姿势和距离。尽可能地靠近孩子,叫他的名字并保持目光接触。
2.调整说话的语气。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下达简单而又明确的命令。
3.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比如“你再玩5分钟就要收起来了”,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4.必要时用某种方法来支持您的命令。比如孩子拖延执行命令时给予一定的“惩罚”,或取消某种权利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还有的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更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或是过分夸耀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算对孩子尊重与信任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实事求是。
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把,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做好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爱的玩具损坏了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孩子自己动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们谅解伙伴或主动与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种烦恼,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预“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人同此心,无可非议。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