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危险!切勿把文具当玩具。
【 tulaoshi.com - 分娩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6岁的凯凯拿了爸爸的修正液带到幼儿园去玩,他发现修正液可以画出一条条白色的线。于是,他就用修正液在手臂上画了一块手表,还给其他小朋友的手上也画了图案。
后来,他开始好奇修正液里的白色液体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他拿起小刀,开始撬修正液瓶子。幸好这时老师看到了,急忙制止了凯凯的行为,并帮凯凯和其他孩子将胳膊上的修正液痕迹洗干净。老师说:“修正液虽然是文具,但带有一定的危害性,不能随便涂抹,以后不许拿它玩了。”
安全小策略
① 不要买玩具型的文具。现在有些玩具看上去很漂亮,但是用起来呢,却不太实用,而且容易使小朋友学习时分散注意力,所以在选择文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文具的实用性,不要使用玩具型文具哦。还有,不要因为出了新花样的文具就去买,那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② 尽量不使用修正液。修正液虽然看上去颜色很白,但里面却含有大量毒性物质,而且一旦点燃有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千万不要把修正液当玩具哦。
③ 新型文具要谨慎购买。很多新型文具,如荧光笔、发光信纸、芳香橡皮、香味圆珠笔等,既好看,又好玩,但这些文具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会给小朋友的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考考你
1. 你已经有很多支铅笔了,但是又看到一支很好看的,你会怎么办呢?
2. 能不能用修正液在手臂上画画呢?
误区一:益智,玩具的价值核心
在给宝宝买玩具时,一些父母总包着实用主义的想法——这个玩具是否对开发宝宝的智力有帮助。
其实,每个玩具对宝宝都有意义,只不过,意义并不都体现在智力开发这一方面。因此,父母应该对玩具重新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懂得各种玩具的功能和作用,可能父母觉得做到这点比较困难,但只要多和宝宝一起玩,并从中引导他,时间久了,父母也可以成为一个玩具专家。
以后,父母为宝宝挑选玩具时会变得更有经验和目的性,在引导宝宝玩玩具时也会更得心应手。
误区二: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肯定好
许多爸爸妈妈都有一种想法,贵的玩具肯定是好玩具,一定能更好地开发宝宝的智力,而且投资越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越有帮助。
可事实并非如此,孩子对玩具的选择和认识和成人不同,他们更多地是关注眼前的玩具能不能让他产生兴趣,好不好玩。宝宝才不会去费心劳神地考虑它的价钱是多少,这也不是他们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并不是说价格昂贵的不适合孩子,而是指选购玩具必须考虑宝宝的需要和喜好。
一般,与宝宝生活密切,能引起宝宝产生愉悦感受并造型简单的玩具,反而更能吸引宝宝。
误区三:玩具要多,最好是越多越好
刚给宝宝买了个新玩具,还没怎么玩就扔到了一边,或者手里拿着刚买的玩具,看到别的孩子手中有“稀罕物”,就马上上前强抢,而把新玩具抛在脑后。
宝宝就是喜新厌旧的,这是因为孩子有天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已有的东西不爱惜,对没玩过、没见过的东西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一定得靠不停的更新玩具来满足宝宝的要求。
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将已有的玩具分类
孩子玩玩具时,父母不要一下子拿出一大堆玩具,先收起一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过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淡忘了收起的玩具时,再拿出一小部分,这样能使宝宝对这些似曾相识的玩具重新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玩具的利用率。但随着宝宝不断长大,爸爸妈妈还是应该逐渐增添新的玩具。
·自制玩具
利用家中的一些废料,也能制作出好玩的玩具,不仅如此,如果让宝宝参与制作的过程,还能让宝宝感受成功的喜悦。
·交换玩具
父母应该鼓励宝宝与其他宝宝一起玩玩具,这样既能给宝宝带来新玩具的游戏乐趣,还能发展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误区四:花钱买,玩具唯一的来源
爸爸妈妈不要把玩具的定义限定得过于狭隘,其实,任何能使宝宝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玩具或制作玩具的材料。
宝宝的思维方式和成人的大相径庭,只要某个东西能引起他的注意,调动他玩的兴趣,对宝宝来说,这个东西就是他想要的玩具。如果宝宝能参与制作玩具的过程,那么哪怕这个玩具再如何不堪入目,它还是宝宝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宝物。
误区五:玩具可以玩,还能起到保姆的作用
不少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玩具。为此,大人们煞费苦心地查阅大量育儿资料,向育儿专家虚心请教,并为宝宝选购了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各种玩具供他们玩乐。难道有了玩具的陪伴宝宝就不再寂寞了吗?
玩具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它无法替代父母对宝宝的爱。给宝宝买玩具没有错,但让玩具承担起原本是父母的责任时,父母不仅会贻误宝宝的发展进程,甚至给宝宝的成长造成不逆转的损失。
Tips
爸爸妈妈在选购玩具前,应先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这个玩具能使宝宝产生胜任感吗?
·这个玩具是不是能帮助宝宝发展对世界的欣喜感和好奇感?
·是否能增进宝宝的创造力?
·这个玩具是否能让宝宝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如果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这件玩具十有八九是买对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乳胶气球对宝宝具有潜在危险。宝宝很可能在学吹气球时把气球吸入嘴里,把宝宝的喉咙给堵住;碎了的乳胶片更容易堵住喉咙。充气水上玩具所使用的软塑料在压力大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破裂的现象,使宝宝发生溺水的危险。
父母带着宝宝使用充气水上玩具时应先检查:
软塑料厚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充气水上玩具最大长度不大于760厘米,塑料膜厚度应不小于0.25厘米;最大长度大于760厘米,塑料膜厚度应不小于0.30厘米。低于标准的容易破裂。
结构是否合格。宝宝脚可以伸入的水上充气玩具,应有不易颠覆的结构,即:其前部与后部的大小比例规定为55:45。
气室数量是否足够。水上充气玩具最大长度大于670mm时应有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气室。
气嘴和气塞的连接强度是否合格。有的宝宝在开启气塞时有用牙齿咬住后拉开的习惯,一旦拉断,气塞有可能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
宝宝在玩耍任何一种充气玩具时,父母都要在一旁,确保安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玩具是宝宝的好伴侣,让宝宝开心,又能起到益智的作用。但是如果宝宝的玩具到处都有,这可是个让爱干净的妈妈很头疼的问题哦。
玩具收藏四原则
1合理规划
对一些组合型的玩具,可以跟宝宝一起将失落的配件找到并重新装配起来,然后找到适当的位置摆放:一些零零碎碎的诸如积木之类的玩具可以装进有盖子的盒子里;小书架上可堆放许多小玩具;小吊床也可收罗各种洋娃娃之类的大玩具。
2分散集中法
将玩具“散布”在家的多个地点要比集中摆放在一间屋里好。可以把某些玩具放置在汽车里,或爷爷奶奶房中,或电话机旁,或楼梯上,或任何宝宝可能去玩的地方。
3巧妙循环
如果宝宝的玩具实在太多,那就不妨收藏起一部分,然后每过一两个月再取出作一下“循环”。这么做的好处是,宝宝在某段时间可将注意力集中于较少量的玩具。要知道,对所有幼儿来说,他们的玩的方式、对象和兴趣所在都会随时发生大变,故家长务必更频繁地作出“玩具循环”,以便让他们对拥有的玩具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
4清除缺损玩具
整理的过程中要是发现某个玩具缺损了主要部件因而不能“工作”时,你可与宝宝商量,是否应该“清除”。这是一次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如果操作得当,宝宝不仅受到了一次爱惜玩具的教育,而且还学会了在人生中如何选择“保留”或“舍弃”。
为宝宝量身定做的收纳方案
1岁宝宝:纸箱来帮忙
1岁宝宝喜欢把大大小小的盒子里的东西倒来倒去,最喜欢把盒子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刚刚整理好的东西就跑的到处都了是了。
妙招:大纸箱分类收藏玩具
妙处1:适合宝宝自己收放~收放的过程就是拿放的游戏过程,适合宝宝月龄特点。宝宝游戏时可以自己随意拿出玩具游戏,游戏后妈妈和宝宝一起把玩具一件一件都放到盒子里。
妙处2:促进宝宝认知分类发展:最好准备两个以上的盒子并且贴上玩具的图片,宝宝收放时可以对应图片练习分类摆放,在手部动作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认知发展,同时养成了自己收放玩具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2岁宝宝:开架好方便
妈妈的烦恼:2岁宝宝喜欢走来走去,翻东西的本领可高了,喜欢把抽屉里的东西拿出来,还要带着走来走去的,房间里都是玩具,收也收不完。
妙招: 开放式收藏架收藏
妙处1:不同的玩具可以放在不同的盒子里促进宝宝对分类的感知。
妙处2:开放式低矮的收藏使宝宝随时可以看到要的东西,自己整理也很方便。
3岁宝宝:一起游戏一起整理
宝宝从3周岁开始,就会形成整理物品的观念,因此必须从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宝宝整理玩具的习惯。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提高宝宝的积极性,例如:按照不同的分类整理玩具,或者和宝宝玩把玩具扔进盒子里的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让宝宝形成整理的好习惯。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