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父母应如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 tulaoshi.com - 分娩 】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在家有五六个人疼,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办,大班的孩子了有的还不会系鞋带,在班里每天都有椅子乱放,桌子不整齐的现象,做错了事情都怨别人,没有承认是自己做的,这天下课后洗手准备吃点,有把椅子倒了,我眼看着三个小朋友绕过去了,没有扶起来,接着第四个小朋友差点绊倒,还是没管,这时我过去了,自言自语的说:“小椅子是谁把你绊倒了。”纲要竖起小椅子,这时泽栋这个机灵鬼马上跑来把椅子竖好了,并说:“老师不是我”大家都说:“不是我”看这阵势有架空老师的意思。我想没人承认了。我笑了笑说:“小朋友你知道咱们园安装摄像头了吗?”,“知道在副院长办公室呢”,“那我去看看就知道是谁把椅子绊倒的了”。这时候梁子豪小朋友低着头过来了,不好意思的说:“老师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把椅子弄到了。”我赶紧表扬了他。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是个诚实好孩子,再说弄倒小椅子有时不是故意的,每天都有这种现象,只要随时把它竖好就可以了,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在家的习惯,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即使是自己做的也不去管,我想说家长同志们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要不等你们老了的时候,再说就太晚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现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常常就会造成学龄前儿童没有责任心。要知道,责任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首先,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要多同孩子谈论接触到的各种消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如果孩子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打断,或者马上给予批评。
其次,强调孩子的主体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不会接受新的解释。因此孩子是不会从父母的武断说理中获得益处的。家长要抓住一些社会现象让孩子分析,提出问题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等他们解释不通了,家长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同探讨,直到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
另外,让孩子多帮忙。父母经常请求孩子帮助处理家庭问题及社会事务,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外地妇女抱着个小女孩儿,靠在十五六岁的儿子身旁。她的儿子由于承担着成年男子汉的责任而显得庄重、自信,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细心、周到,甚至与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称。许多孩子早熟都是与生活环境有关,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庭及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会生活;此时得到父母的分析还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巩固家庭教育的成果。
接下来,再来看看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具体方法吧。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方法
饭后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以及清理桌面。孩子三岁就有能力自己吃饭,并且在自己吃完饭后可以收拾自己的餐具放入厨房。再大一点,四岁就可以教孩子帮忙清理饭后的桌面。以后,这个清理台面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交给孩子完成。吃饭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理应让孩子承担起他是家庭一份子的任务。自己吃的碗筷本来就该自己收拾到厨房以方便统一洗碗,孩子不是到点了吃饭,吃完饭就撒手走人。大家都是家里的一个成员,工作本来就应该分工而成,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小就可以免责。仅仅这么一个习惯的培养就可以让孩子习惯性思考如何照顾他人的感受,什么是家庭责任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送给孩子一样有生命的实体礼物,让他全部照顾。比如一盆花或者一个小动物。花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我们的照顾才能更好的生存。小孩子在喜爱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它们的照顾,持之以恒的照顾是孩子的弱点。我们可以每天的提醒孩子,但绝不能插手帮忙,那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照顾花草除了要找出花草需要的养分是什么,包括每天可以嗮几个小时的太阳,要浇多少水,要怎么捉虫等等。照顾一个小动物就会更需要孩子的注意力。当然我知道教孩子照顾小动物会给大人增添很多麻烦,所以从爱动物的角度出发,尽量找一些容易照顾的动物,比如乌龟或者金鱼等。照顾小动物建议等孩子五岁之后,会简单很多。
孩子的日常生活事情让孩子全权做主。从穿衣到刷牙,从玩具到书本,这些日常常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他有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当然他也必须自己穿上。他可以自己选择刷牙的牙刷,选择自己的牙膏,但是他必须自己坚持每天刷牙。他可以选择他要玩什么玩具,甚至玩的别出心裁,但是他要自己拿出来然后自己放回去。他可以选择他想听什么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看故事书,但是他必须听完讲完看完后都要自己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然后睡觉。他可以选择穿那双鞋,前提是他必须自己负责穿上鞋子。孩子自己的事情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去做,大人给与意见,孩子可以选择听与不听,但是后果必须自己承担。比如说冬天穿短袖,那么出门冷了就自己忍着。只有承受过了就学到了生活的知识,就会对自己负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要从小事开始培养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昨日,记者从珠海市卫生局获悉,首个《珠海市医疗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医责险)正式出台。该办法规定,发生医疗赔偿后,赔偿金由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而医务人员也需每月缴纳风险金。赔偿时将根据医务人员责任大小,由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个人按比率承担。
据介绍,当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发生医疗赔偿案件后,由保险公司全赔。而此次珠海医责险则有所不同,发生医疗赔偿后,赔偿金由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而医务人员也需每月缴纳风险金。赔偿时将根据医务人员责任大小,由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个人按比率承担。据珠海市卫生局称,由于赔偿时有责任分担,该管理办法将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尽量避免医疗事故。
如发生医疗纠纷,患者能获得多少额度的赔偿?据珠海市卫生局介绍,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珠海实际情况,确定珠海市医责险赔偿最高限额为每人每次50万元(含因处理纠纷进行尸体解剖、医疗鉴定、诉讼或仲裁而支出的法律费用以及其它合理费用),每一签约医疗机构全年累计限额500万元;法律费用则是每人每次限额5万元,医疗机构全年累计限额50万元。
“如果赔偿金额超出50万元/人·次,除了保险公司按比例支付赔偿金外,超出部分则由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支付。”卫生局表示,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支付比例,原则上由医院和医护人员协商,然后由医疗机构从医务人员所缴纳的个人风险金中扣减,不足部分由医疗机构补齐。
链接
珠海市卫生局:医责险获绝大部分医生支持
对于医责险管理办法,珠海市卫生局表示,在此前征求意见中,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非常支持。有医务人员表示,支持新办法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压力减轻,另一方面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提到,如果引发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最大,造成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畏首畏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受损的最终还是患者。而以往发生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不但会被扣发奖金等福利,而且个人要自掏腰包承担一部分,总体费用比购买个人执业风险金要多得多。
某次家庭教育讲座,一位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妞妞怎么那么没有责任心啊?从来都不会自己收拾玩具。你说,她长大了要是一直这样,可怎么办啊?”妞妞妈妈话音刚落,现场的家长们纷纷点头,一个个着急地问我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先将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家长。“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你会怎么办?”
一位爸爸说:“我会先好好跟他说道理,如果他不听,我就会严肃地批评他。”
一位妈妈立刻回应:“没有用的,道理我说过,批评我也试过,我家宝宝都不理的。”我随即问:“那后来怎么办啦?”“还能怎么办?只好我收拾呗。”
妞妞妈妈好似找到了知音,忙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的。总不能让家里一直乱着吧。”
突然一位爸爸站起来说:“你们这样怎么行。”
“那你说怎么办呢?”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我这个人没什么耐心的,我家女儿要是这么不听话,我肯定会骂她的,她在我面前从来不敢的。”
……
看到这里的爸爸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除了讲道理、批评、责骂,无奈地自己收拾,或者是老人、阿姨收拾以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如果暂时想不到,我接下去写的内容也许能帮助你。
首先,我要说,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大部分案例中,孩子没有责任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1.带有强烈情绪的责骂
在父母的责骂中,孩子关注更多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爸妈的情绪。这样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不相信自己有负责任的能力。
2.无奈地收拾残局
有时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变得心软,或者看到孩子总做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开始放弃教育自己代办,这样的消极教育会让孩子每当遇到需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会耍赖,或者失去自信,不愿对自己负责。
3.一贯代办,全权处理
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阿姨大包大揽地全权处理孩子的一切时,就会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负责任的习惯。
4.讲大道理
教育孩子,我们提倡讲道理,但是如果只讲道理,会让孩子也陷在道理里而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丧失信心,阻碍责任心的建立。
当我们认识到了阻碍孩子责任心培养的因素后,试着通过以下的方法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印刻效应”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时期,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假使父母嘴上说,责任心很重要,但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那么孩子习得的就是父母的行为而非言语。
我一直跟所有我认识的爸爸妈妈强调一句话:说到做到。这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责任心上明显优于其他孩子,而且因为对家庭作出了贡献,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力量的,于是自信心也会普遍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很多小机会,当然一定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如果要求太高,孩子会因为达不到而感到挫折,从而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在孩子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肯定、表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本就该做的。这是孩子最初行为的动力。孩子在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之前,需要成人的正面评价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
另外,我们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孩子参与、负责任的意愿一定要及时得到成人的关注与认可。
3.给予孩子帮助与引导
孩子的行为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成长的,而且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有时,孩子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而放弃。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耐心地陪伴,需要我们情绪上的支持,并且需要成人的一些提醒与帮助。从最初的陪伴到最后能独立完成,我们及时的肯定与引导,对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很多爸妈在孩子出现过失行为时,内心焦虑,不自觉地会把孩子成长中的小错误放大,担心孩子今后的品质会有问题。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批评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降低自信心;而“贴标签”更会让孩子内心留下阴影。
合适的做法是:把孩子出现的过失当作是成长中的小插曲,同时让孩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用事先与孩子约定好的小惩罚让孩子明白这是不应该的,是要承担责任的。另外,在孩子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发现与肯定。
5.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有时道理在孩子心中显得过于深奥,他们未必能明白,我们应该用讲故事、做游戏这样隐喻的方式,因为更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此时的引导也是尤其重要的,我们看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对孩子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引导,在孩子没有明白之前,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与解释。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该怎么办?”建议爸妈们:
1. 和孩子一起以“玩”的形式收拾玩具,让孩子首先感受到收拾玩具的快乐。在孩子开心的时候及时询问孩子:“收拾玩具开心吗?”同时告诉孩子开心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把玩具收拾好了,获得了劳动的成果,所以开心。
2. 当孩子闹脾气,不收拾玩具时,先给孩子2分钟的冷静时间,等孩子情绪过了后,告诉他,如果不收拾好玩具,玩具散落一地很容易被损坏或者弄脏,那么,以后就没有玩具了,这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要懂得爱护,收拾玩具是自己的责任。
3. 如果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时,我们应该在旁边加以引导,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孩子,比如:“宝贝,你看,如果把玩具狗横着放或许比竖着放好?”让孩子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放好玩具,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还可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4. 如果孩子执意按照自己“不好”的方法来归放,我们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当收拾到最后,出现有些玩具还不能放进去的情况时,爸妈可以说,“宝贝,你要不看看我的方法?”如果孩子不肯听的话,我们也不用着急,索性就让玩具堆在旁边,第二天再收拾,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那这样吧,要不明天看看妈妈的方法,你给个评价?”这样,明天和孩子一起收拾,不仅让孩子懂得自己事自己做,而且还会让孩子在收拾玩具中学会思考。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868.html
看过《父母应如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