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行为”

2015-10-13 21:49 45 1 收藏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行为”,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对于2岁大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做父母的为何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呢?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会放下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1、允许孩子造反?

  幼儿到了2~3岁的时候,好像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不允许他人的干涉。这正是“造反有理”的时期,爸爸妈妈们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们做什么。当孩子特别想要自己脱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在澡盆里玩耍;吃饭时,爸爸妈妈要让他们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听从大人的建议外出散步或者回来睡觉的话,也不要用生气的语言呵斥他们,而要多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他去按照大人的话去做。??

  2、鼓励孩子合理的造反行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追踪调查:在2~3岁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较强和几乎没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踪调查他们至青年期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100个孩子中,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结论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独立承担任务,作出决定。由此可见,孩子的反抗行为并非是一件坏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那么这种行为将有益于他以后独立人格的发展。

  3、制止、转化不合理的反抗行为?

  孩子的反抗性行为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反抗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而应该引导、转化,可以采取冷处理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当孩子的行为错误时,父母给予否定或者暂时的不理睬,待孩子冷静之后再说服引导;也可以采取漠视法或者用其他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识到,无理的反抗行为是无效的、错误的。

  总之,造反、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免加剧逆反心理。

  母亲在看到儿子变成这般样子而感到失望之前,我认为首先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以前在心身两个方面与母亲宛如是一体而存在着的孩子,现在正在开始向着确立一个独立的自我方面转化,而“反抗”正是意味着这一成长的标志。这就是说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对成为障碍的事情予以强烈的反抗。不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上的变化,周围的人们就大加喧染,父母也狠狠地去训斥孩子,这样做就会越发加强了孩子的反抗,结果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其教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因此,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这一发育阶段,对掌舵的母亲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顺利渡过这一精神成长的第一个波浪期,其后母子之船就会驶进学龄期的平静大海之中。然后将迎来青春期而进入第二个反抗期的波涛之中)。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呢?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极力主张自己的欲求,对父母的意见常常回敬以“讨厌”而把脸转向一边。这时就要对孩子进行“为什么不允许”以及“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斗的耐心教育,让孩子逐渐理解和接受。对孩子的任性给予某种程度的限制,这在教养上也是必要的。但是,认为凡是父母说的话,不管什么都要遵守而对孩子大加斥责这是不对的。如果母亲马上发火而给以惩罚,结果就会培养出一个棘手的总是持反抗态度的孩子。孩子是希望大家都爱他的,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愿意受任何干涉,什么都要自己试着去做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日加强。

  另一方面,母亲也希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爱倾注给孩子,对孩子寄予了自己的理想和期望。我希望能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孩子说“××已经长大了,是可以明白的”的方式等,去消除家庭里的紧张和憎恨的气氛。希望您能成为一位亲切而又能理解孩子的心灵并进行教育的贤慧的母亲。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心理学研究认为,进入逆反期的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其“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不能生硬管教逆反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加了解,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的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表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因此,父母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一边是父母要管教,一边是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父母要珍视孩子的逆反期

  逆反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从总体上讲,这个时间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同时,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此外,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妊娠初期,约半数妇女在停止月经6周左右会出现低烧、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不振、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这就是“早孕反应”,在第8-10周反应最重。这是孕卵发育过程中的激素作用以及母亲为适应胎儿的变化而产生的身身神经内分泌变化的影响。这时,孕妇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减弱,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股张力降低,故喜酸食、厌油腻。由于胃排空时间延长,孕妇常感上腹饱满产生呃逆。胃入口处的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的酸性内容物可逆流至食道下部产生“烧心”感。孕妇的唾液分泌增多,伴有恶心,可能还会出现便秘等现象。

  因此,在孕早期,孕妇宜食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各类食物,营养物质需合理均衡。每次摄取食物不可太多,防止过饱,可以少吃多餐,也可用水果、牛奶、蛋类、点心来代替正餐,用增加摄入的次数来弥补量的不足,以保证身体活动所必需的热量。空腹更易引起恶心,所以,每2-3小时及睡前以食少量零食为宜。起床前先吃1-2片面包或饼干,喝点热牛奶,歇一下再慢慢起来,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晨吐。

  因早孕反应的影响,孕妇身体不适,运动减少,故不必过分顾虑食量不足,也不必为饮食嗜好的改变而惊慌,分离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早孕反应的程度。一般约3个月左右,早孕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因早孕反应,在妊娠最初三个月,孕妇的体重有时不仅不增加,反而会减少。一般人平均增加1千克左右,在以后的日子里则快速增加。总之,孕早期是胎儿各器官分化发育阶段,体格增长较为缓慢,在热量的消耗上与孕前无太大变化,只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摄入便可以了。在这一时期宜食高糖、低脂、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食油腻、有刺激的食品。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因子宫逐渐增大,压迫到膀胱及直肠,会出现尿频及便秘加重现象,也有的孕妇大便频而不成形,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早起定时上厕所,适当地运动,常吃新鲜蔬菜尤其是纤维素多的青菜及水果,早起喝一杯牛奶或温开水,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便秘。有规则的通便习惯对健康十分重要。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988.html

延伸阅读
脾脏肿大 正确对待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大家是否有听说过呢,脾脏是我们人体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发生脾脏肿大如何治疗呢,脾脏肿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脾脏肿大吧。 脾脏肿大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感染性的脾脏肿大,一个是非感染性的脾脏肿大。 ...
外阴瘙痒怎么办 如何正确对待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很多女性朋友都会出现的一种症状,那女性朋友出现外阴瘙痒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现外阴瘙痒又应该怎么办呢?相信很多女性朋友对此都不是很了解。今天图老师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如果你有过外阴瘙痒症状的话,那就赶紧来看看吧。 外阴瘙痒怎么办 在我们日常...
败血症严重吗 如何正确对待败血症 提起败血症,很多人都会问,败血症是什么?败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败血症能治好吗?医学上对其主要是控制手段。又有人会问败血症严重吗?随着下文学习一下。 败血症的危害 败血症的症状有很多,但是任何一种症状都会使患者非常痛苦,而且败血症是一种长期治疗的疾病。...
正确对待早孕反应 妊娠初期,约半数妇女在停止月经6周左右会出现低烧、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不振、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这就是“早孕反应”,在第8-10周反应最重。这是孕卵发育过程中的激素作用以及母亲为适应胎儿的变化而产生的身身神经内分泌变化的影响。这时,孕妇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减弱,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
标签: 孩子 青春期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一、要注意亲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二、身教...

经验教程

678

收藏

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