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老师告状 家长应该怎么做。
【 tulaoshi.com - 分娩 】
想要教育好孩子,老师与家长相互的沟通很重要,但是有的家长面对老师的告状往往是表现的不耐烦,对于孩子也不问原因就暴打一顿,结果一点也不关用,结果还是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去,以下教给家长应该怎样面对老师的告状,及其帮助孩子改掉缺点!
一位家长向我倾诉她的烦心事:儿子上二年级了,由于平时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经常请她去学校。她一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打骂一顿。结果呢,孩子挨打哭,妈妈生气哭,轰轰烈烈的家庭“暴风骤雨”过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依然如故,散漫不求上进,老师依然请她多次进校,这让她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这位“烦心”妈妈急切地向我讨教解决的方法。
其实这位家长的烦心事,是一些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两个问题家长要正确理解:一是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正确听取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反映;二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架起真诚沟通的桥梁。
亲子教育家长在平日里就要做好孩子在家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的记录,定期主动和老师沟通,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家长要诚恳听取老师对孩子在校存在的问题的反映,不要等老师请,才硬着头皮去学校见老师。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这种抵触心理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对老师反映的孩子情况要认真对待,心平气和地找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失误,和老师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对策。
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了解孩子的心理。当老师反映孩子有明显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表示祝贺,肯定孩子的努力与成绩,也要与孩子一起感谢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如果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或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切记一定要冷静,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相信老师的动机是为了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才向家长主动联系的,要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真诚帮助。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表达申诉的空间,让孩子能有机会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必要的反思,并教会孩子纠正错误、改正不足的方法和具体做法。最主要的还是找出家长自身出现的家庭教育中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进步。
孩子调皮捣蛋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为父母最不提倡的就是采取暴力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所导致的结果不但治不了本还很容易使孩子不服气,从而加重孩子的捣蛋心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老师与家长能够经常的沟通,帮助孩子改正自身的缺点!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幼儿有爱告状的习惯,家长要及时找出原因,不能一味的去强行制止。只有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帮孩子快速改掉爱告状的习惯。在这里,小编就来为你出出招,看看如何处理爱告状的宝宝啊。
孩子爱告状的原因
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那么,孩子爱告状,家长要怎么处理呢?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认真倾听: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告状时,父母和老师不能随便敷衍,这样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父母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弄清事实:听完了孩子的讲述,接下来就是要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办法。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无原则地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家长争吵,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父母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
对症处理: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和孩子告状的原因之后,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孩子爱告状怎么办?家长要冷静处理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老师,我被xx打了。”
“她拿了xx的东西不还。”
有些孩子太会告状了,遇上他们真是受不了!
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不少父母或老师苦于无法制止这种行为,于是就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状”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
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3、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4、做错了事项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5、是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孩子事实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
下一页推荐阅读:美国家长流行让宝宝“午睡”
5招解决宝宝爱告状的疑惑
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当父母的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5、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会很快变得不爱告状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如果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带你吃肯德基,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奖励是对孩子的一种积极评价。但是,如果方法不恰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怎样做才合适呢?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把三万多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产出”给奖励,也就是考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奖金;另一组学生按照“投入”给奖励,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结果发现,按“投入”奖励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不给奖金后,不少学生仍然坚持阅读。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得到肯定和赏识好的行为,都应该及时给予回馈,这样才能激发继续努力的动机。如果难以达到目标,行动动机就会减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因此,奖励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比如,可以把目光盯在改进某个缺点上,有进步就肯定,强化好行为。其次,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应由家长说了算。第三,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最后,尝试用其他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取代物质奖励。例如,可以让他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当着朋友的面表扬孩子等。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5994.html
看过《老师告状 家长应该怎么做》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