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儿子的“谎言”,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在线读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儿子尚不到 4岁,我便多次发现他说谎了。
明明是别人做的事情,他却说是自己做的;明明没有发生的事情,他也说得情真意切。
一天晚上,我应他的要求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只蚂蚁。他拿着纸跑去找妻子,说:“妈妈,这都是我画的。”妻子夸他画得好,他又改嘴了:“这是老师画的,画了送给我的。”妻子又夸他,说:“一定是你表现好,老师才送的。”儿子便狠力地点头。
我在旁边听着可沉不住气了,这小子不到一分钟就编了两个谎言。我刚要指责,妻子冲我挤挤眼睛,我没有吱声。
妻子悄声告诉我,儿子并非存心要欺骗谁,他只是觉得那几只蚂蚁画得好,幻想自己也能画那么好,便不由自主地说是自己画的;又出于想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关爱的潜意识,谎称那是老师画了送给他的。这,便是 4岁孩子的“愿望的达成”。
我恍然大悟,反觉得儿子的谎言里有了很多可爱的成分。
一天,儿子去卫生间小便,出来后对我说:“爸爸,我打死了两只蚊子。”
我很吃惊,问:“怎么可能呢?蚊子哪里是那么好打的?”
“我就是打死了两只蚊子嘛!”儿子认真地说。
过了没 10分钟,他又对我说:“爸爸,我刚才在厕所里打死了 3只蚊子。 ”
妈妈下班回家后,儿子兴奋地报告妈妈:“我打死了 4只蚊子。 ”
我已经哭笑不得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我自己去卫生间,发现不知由何处来了一种黑色的小飞虫,用手轻轻一抓便抓住了。我便叫来儿子,问他打下来的是否便是这种“蚊子”,儿子说,是呀,我打的就是这样的蚊子。
孩子仍然没有说谎,他只是没有搞清楚蚊子和这种奇怪的小飞虫的区别。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夏季的夜晚妈妈曾多次空手打死蚊子,每一次都得意地对我和儿子说:“看看,我多能耐,你们得感谢我。”于是在儿子的心目中,打死蚊子便是一件伟大的事业,在他的自述中被击落的“蚊子”的数目不断上升,实则表现了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聪明的父母应该在这种时候给孩子恰当的夸奖。
有一次,儿子对我说,一位小朋友说瞎话被老师批评了,那小朋友一直说自己的爸爸是警察,全班的小朋友都知道他爸爸是警察,可他爸爸其实不是警察。
那位同样 4岁的孩子为什么编造这谎言呢?联系平时儿子的言行,我立即读懂了那孩子的心。
儿子在家里舞枪弄棒的时候,总是大叫:“我是警察!我是警察!”
可能在所有孩子的心目中,警察都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他们觉得成为警察是一种光荣,而拥有一位当警察的爸爸更是光荣,所以,便出现了“我爸爸是警察”的“谎言”。
孩子实在不应该因为这“谎言”而受到批评。
4岁的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谎言只属于成人。
真正的谎言应该这样定义:有意欺骗他人,以获取某种利益,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
而孩子们所说的“瞎话”,显然不属于这样的谎言,他们尚不明白何为欺骗。那“谎言”只是幼小心灵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理想的寄托,表现了他们童心的纯净。
为人父母者,只有真正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事物,才能读懂孩子的“谎言”,才不会无端地指责他们,甚至伤害他们。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在线读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儿子出生之始,一家三口是同睡一室的,夜间换尿布、喂奶等等,多一个人便多一些照应。
但尚未出满月,儿子便对我的鼾声表示了不满,往往我一睡着,他便在我的鼾声中睁眼,而且会歪着脑袋寻找这噪音的方向,继而咧嘴大哭。到了会趴着的时候,听到我的鼾声便翻身趴到床上,小脑袋抬起来盯着熟睡的我,迷惘且惊奇。
我只好留下他们母子,自己迁到另外的房间里睡了,4年来一直如此。
我有时会趁儿子熟睡的时候悄悄躺到他的身边,看着他睡眠时那天使一般的面庞,聆听他轻轻的呼吸,轻嗅他淡淡的体香,觉得是一种享受。但,不敢久留,担心惊醒他。
前些天,我姐姐从天津来,晚间住在我家,我让出了自己的房间,同妻儿睡到一张床上。
妻儿熟睡后,我才上床睡觉。儿子躺在中间,我在他身边躺下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别样的心动。与儿子同眠的记忆早已淡漠。
我小心翼翼地躺在那里,侧身向着儿子,担心碰到他。借着月光,我仍可以看清他那祥和的面庞,纯净得让人不敢相信这个小尤物真的出自我们。
忽然,我的心紧揪了起来。我听到儿子过重的呼吸声,竟然如鼾声一般。4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重的呼吸呢?是不是心脏有问题?我更加紧张了。
我检查了一下,儿子的手并没有压在胸前,那么,一定是心脏有问题了。我想着天亮后立即带他去医院检查,进而不由自主地想到可能会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幸,炎热的夏夜里我竟然全身冰凉了……
儿子的鼾声仍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我越来越紧张,翻身坐了起来。妻子被惊醒了,迷迷糊糊地问我干什么呢。我说:“儿子这么重地呼气,不正常呀!”
妻子轻描淡写地说:“他感冒了,鼻子不通气。你快睡吧,别折腾了!”
我将信将疑地躺下。过了一会儿,儿子的呼吸声平缓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为自己刚才那一番胡思乱想感到好笑。
我闭上眼睛,似乎打了一个瞌睡,又立即惊醒了。据说只要我一闭眼就会鼾声如雷,我看了看儿子,他并没有被惊醒,我才放心。
我转过身去,背朝儿子,我想这样即使打鼾也会对他影响小一些。但忽然又想到,如果我睡着翻身,岂不是很可能正好压到儿子吗?以前看过报纸上母亲睡觉时将婴儿压死的报道,想想都让人心悸,即使压伤了儿子的小细胳膊也不得了呀!于是我又翻身面朝儿子。
这样一番折腾,已然不困了,便想索性再晚睡一会儿吧,这样即使打鼾,对儿子的影响也会小一些,时间短一些。
我便继续在月光下痴痴地欣赏儿子!
他仰躺着,小胳膊垂在身边,嫩嫩的小手微蜷着。我轻轻地将自己的一个手指伸到孩子的手心中,指尖钩住他的手指,轻轻地拉着,鼻子用力吸了几下他的体香……我沉浸在一种幸福的感觉中,一直微笑着……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女儿就是父亲的“情人”。其实,岂只女儿如此呢,哪一个孩子不是父母的“情人”呢?
回想起自己结婚前后立誓一生不要孩子的旧日心情,我哑然失笑了。那时候只想孩子是一个负担,想人口增加对于社会的压力,想父母对孩子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有了孩子后,才渐渐懂得,这些原来都错了。
儿子哪里是一个负担呀,他简直是上天赐给我的生命中最精美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导师,只有真正做了父母的人,才能够明白我们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多少教益。我曾写文章题为《与儿子一起成长》,此绝非作秀,儿子确实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他甚至不需要言语,他这弱小生命与纯净心灵的存在,便为我打开了这世界最大的一扇窗。
儿子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4年多了,在这个与儿子同眠的夜晚,躺在他的身边,我才忽然意识到,正是从儿子这里,我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爱,也真正具有责任心。
情侣间的所谓爱太肤浅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用任何语言来描述都会显得造作,这是一种不需要去形容与描述的爱。为人父母之后,一个人的责任心才真正达到顶峰。愿意为某某事业献身与牺牲,只是一种誓言或决心,而随时准备着为自己的儿女赴汤蹈火,是父母们不需要去思考与准备的一种本能反应。几天前看一个拐卖儿童的报道,我就在想,如果我不幸摊到那样的厄运,我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一切所谓的事业与前途,背上干粮,走遍全中国所有的乡村与边塞,也要把我的儿子找回来!
前些天家中一直在忙新房的装修,我一方面因为失去了许多读书时间而心烦气躁、暴躁易怒;另一方面,我又几乎是本能地对每一个细节都事必躬亲,反复权衡,紧盯不放。四五年前也有过装修的经历,那时我基本做了“甩手掌柜”。闲下来的时候我自己都会吃惊这变化,现在我明白了,这变化完全是儿子带给我的,他的存在让我更具责任心,更求完美,更尽心竭力地面对生活。
因为有孩子的存在,成人才更多细腻的感情,才更多爱心与责任;因为有孩子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有未来与希望,才更多对和平的呼唤与向往;因为有孩子的存在,父母才可以无偿地付出,才可以永远不计得失,才可以从辛苦的抚育中获取快乐,才可以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灿烂与辉煌。
我爱儿子。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在线读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搬新家后,我重新调整了书柜。
那是一面墙八组十六扇开门的书柜,我将最靠墙的两组,给了儿子。其中最下面一层,放着 4岁多的儿子正在看的各种图文并茂的书刊,再上面一层,则是给少儿看的文字书了。再往上,放着中外文学名著三四百部。我自己是读那些文学名著长大的,装书架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书名,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读这些书时的美妙体验,一次次陷入激动中。
儿子早就知道将有自己的书柜了,第一天来装修好的新房,还没进单元门便喊着:“我要看看书架。书架在哪里?”
我牵着他的手,到书架前,指给他看:“这一层是你现在能够自己看的,这一层是妈妈给你讲的,再上面,是你长大之后看的……”
儿子看不到高高的书架里面的书,我便双手抓住他的腋窝,将他高举起来,让他看头顶那一排排的书。
我告诉儿子:“这整面墙的书柜里面的书将来都是你的,爸爸希望你喜欢它们。永远记住:读书越多越聪明、越出色,好孩子都是读书长大的……”
儿子有一本《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图画书,而上面的书层里,有一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的全译本《格列佛游记》。一天,给他讲过图画版的格列佛,我又抽出那本全译本,翻到格列佛初到小人国的章节,给他读了五六页,一边读一边比较着图画书中的情节,儿子听得十分入神。我因势利导:“你长大后识字多了,便可以自己读这些大书了,这里面的情节更有趣……”
儿子从小便生活在图书的世界中,一岁刚过,妈妈便开始给他“讲书”了。两年多,儿子已拥有 100多本自己的书刊,许多书刊都翻烂了。
儿子几乎从无撕书的习惯,掉的书页,都是无意中损伤的。儿子时常要求爸爸妈妈将那些书“粘好”。
儿子爱书。他极少因为买糖果之类哭闹,却多次为了买书而哭闹,有段时间路过报刊亭就指着封面花花绿绿的刊物要买。这时便需要给他大讲一番道理,说为什么这里的期刊不适合他。
儿子喜欢听“讲书”已到了许多时候成为我们负担的地步了。早晨醒来,要讲几页书才肯起床去幼儿园;去幼儿园时也闹着要带上书;晚上回到家更是一直缠着爸爸妈妈讲书;哄他上床的最好办法就是:“快上床,然后妈妈给你讲书。”每本书都至少讲五六遍才罢休。
有时儿子累得先睡着了,半夜醒来还会迷迷糊糊地说一句:“妈妈,还没给我讲书呢……”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儿子最淘气,但只要那客人给儿子讲书,他会变得极乖,不声不响地听,而且很喜欢这位给他讲书的客人,事后很久都会提及。
儿子号啕大哭的时候,怎么劝也止不住他的哭声。我发现,只需要拿来一本书坐在他旁边,自顾自地讲起来,他就会立即止住哭声,全神贯注地听,进而破涕为笑。
但我们也有担心。儿子虽然爱听“讲书”,却不肯自己复述书的内容。复述是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绝佳办法,所以,我和妻子总是格外留意引导他复述。有一次我诱导他:“这本书爸爸已给你讲过许多遍了,该你给爸爸讲了。 ”
儿子立即洞察我的动机,说:“我都忘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说:“如果你都忘了,我不是白讲了吗?那我就不给你讲了。”儿子慌了,说:“爸爸,我没忘,这个故事是讲……”妻子自豪地说,两年多大量地“讲书”很见成效,儿子的思维能力与口头
表达能力都比同龄的小朋友强。当然,这也可能是自家的孩子自己爱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儿子自幼对图书以及读书的热爱,不可能不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的三点总结是:
一、父母每天用大量时间给孩子讲书,会累一些,但多付出一些关爱,多投入一些时间,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求知的欲望,远比将来等他上学后不爱读书时再着急强得多;
二、要不断夸奖孩子爱“听书”的习惯,鼓励他,使他意识到阅读行为本身也是快乐的,而不仅仅是书里的故事是有趣的;
三、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如果问儿子,爸爸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说“读书”。
一位朋友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分为两类,一类如订出严格的学习计划,带着去上各种培训班等等,他称之为“训练”;再一类则并不要求孩子必须去学什么,只是培养他对世界与生活的热爱,促进他性情的自由成长,从而增强他的学习兴趣,朋友称这种更良好的教育为“培养”。他说,我对儿子采取的方式显然属于培养。言传胜于身教。我无法想象有我这样一个整天捧着书的爸爸在旁边,儿子会不热爱学习。
搬家的转天,儿子学会整理自己书架里的书了,他看着爸爸的样子,将一本本书书脊朝外,排列整齐……
·在线读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一位朋友来访,送给妻子几个小包装的口红。我们正在客厅里聊天,时值3岁的儿子已悄然研究起那几个口红。他将盖子揭开,抹在手指上,然后在墙上画起画来。
最先注意到正在“创作”的儿子的是朋友,他大叫起来:“这可怎么办呀?墙上都弄红了!”
我笑笑,说:“没有什么,随他画吧。”
儿子先是被朋友的惊叫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他,见我这样表态,立即放松下来,笑了。但他的兴趣便由墙壁转到了朋友身上,张着两只已艳红的小手,就要过来摸那朋友。朋友吓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连连后退,同时向妻子呼救:“快,快,我最怕小孩儿了!”
儿子见他这样子,更来了精气神儿,嘎嘎大笑着,追着要用那红手去摸他的裤子……
这朋友后来每次通电话和见面的时候,都不忘记说一句:“你们家那小孩子,唉!”一个“唉”字,包含了无法言尽的太多内容。朋友还多次告诫我们:“我也反对严厉地管孩子,但孩子不管还是不行的,千万不能宠坏了!”
我笑笑,礼貌地应承着。
朋友不知道,对于儿子,我实行的是“宠爱教育”。我的一个口头禅就是:“使劲儿地娇宠他吧!”
中国历史上,“宠爱”一向不是一个好词。旧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新有“千万不要把独生子女宠坏了”的告诫。只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小孩子生来就是让人娇宠的!永远不要怕宠坏了孩子,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会宠孩子。
精神分析学大师阿德勒曾说:小孩子在 3岁之前无论如何是宠不坏的。
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宠爱有道”,便可以永远宠爱你的孩子而不必担心被“宠坏”。
所谓“宠坏了”的告诫,换一个角度看实在是混账话:我们总是尽力地宠爱自己,宠爱女人,甚至宠爱宠物,为什么不能宠爱弱小、纯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呢?女人和我们自己都会被宠坏,猫狗也会被宠得非肉不吃非奶不喝,但小孩子是绝对不会被宠坏的。因为,小孩子是可画可改的白纸,你只要对他认真讲道理,他就会听你的。如果是一个一直宠爱他也因此被他所爱的人对他细心讲道理,他更会言听计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尽可能地呵护、疼爱、抚慰你的孩子;
尽可能满足你的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尽可能不批评孩子,必须批评的时候要紧跟着表扬几句;
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地行为,对他想做的事在不伤害他自身的前提下不加任何限制;
尽可能避免打骂你的孩子,实在气急时打骂了,事后要向他道歉和解释;
……
宠爱孩子的关键在于你真的理解了孩子。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真的理解孩子,他们总是俯视孩子。只有当你蹲下来,将自己的心置换到孩子的内心中时,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宠爱也自然产生了。
也就是说,我这里提倡的宠爱教育不是一种过于感性的简单的溺爱,而是基于理解的一种理性选择。
儿子之所以去玩弄那口红,甚至将其涂抹到墙上,完全是好奇心使然。而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任何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都充斥着旺盛的好奇心。如果我们保护了口红、白墙,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好奇心,得失孰重孰轻呢?
凡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无论生熟,儿子总是极其疯狂。他会围着客人嬉戏,而不理会人家反感的脸色与回避的姿态。一次有个小姐姐由母亲陪着来访,妻子拿儿子的书给小姐姐看,儿子却不断地夺下来;还有一次来客人时,他挥舞着棒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爬到了餐桌上,吓得客人惊叫:“这孩子,这孩子……”
我相信客人们最大的吃惊还在于,孩子这么淘气,他的父母怎么不管呢?有时看儿子太惹客人惊恐了,我们也会象征性地呵斥几句。其实我们清楚,此时无论我们说什么,儿子都不会理会的。因为他的经验告诉他,爸爸妈妈并不会因此而真的严惩他。
我的这一娇宠完全是基于对他行为的理解:他在客人面前所做的一切,不仅绝无恶意,而且意在讨好。他夺下小姐姐手中的书并非出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而是因为想和小姐姐玩,想吸引她的注意;他之所以在客人面前“疯狂”,同样是因为他想吸引客人的注意而关注他。他不喜欢被忽视,他通过淘气来讨好客人。他越淘气,来访者越惊惧,越关注他,儿子内心也越满足。
儿子的舅奶奶是位退休的小学校长,每次见儿子都抱到腿上给他讲书、讲故事,所以儿子和舅奶奶在一起时最乖,从来不淘气。如果那些陌生的来访者也能抱起儿子夸奖几句,同他说说话,我相信他同样会安静下来的。只是成人们通常缺少对别人家孩子的爱心,以及同孩子平等交流的胸怀,他们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总是忽视(至少是轻视)孩子的存在。
孩子渴望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这一愿望也常受到批评,有文章说这样长大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心理不健全。在我看来这至少有一半是胡扯。道理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反驳说:渴望被关注的人,自尊心、自信心都很强,在学校、工作岗位,他都会不断进取,以保证自己处于被关注的位置。
每个孩子,甚至每个成人,骨子里都是渴望被关注的。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一个孩子是否成为关注的中心,而在于成人以及社会如何对待这个“中心”,如何将他被关注的欲望正确引导。
理解了孩子渴望成为“中心”,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缺少“标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成人们积累了多年的成长经验,“度”的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们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分寸。比如我们同孩子开玩笑,会知道怎样做才不会过火,不会伤害他们。但是,孩子们却因为过于年幼而未及通过经验来形成度的概念,他会同我们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许多时候在我们看来就是伤害,就是胡闹。如果这时我们不理解他们头脑中度的概念的缺乏,而将孩子的玩笑当成恶作剧,甚至当成“破坏”来批评和惩罚,我们就会伤害孩子的情感,甚至真正伤害他的“人际能力”。
我同儿子开玩笑的时候,有时会轻轻地捅弄他,敲打他的脑袋,他会嘎嘎大笑。有几次,他同样以类似的方式逗我,大笑着用木棒打我的脑袋,疼痛中的我刚要恼,想到了“度”的差别,便还之以微笑了。
小孩子习惯于舞弄棍棒砸坏东西,这是惹大人恼火的行为。这时就要理解孩子: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舞弄棍棒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头脑中尚没有轻重、距离这些微妙的概念,所以,损坏物体并非他们的本意。
但物品还是不应该损坏的,所以我们要平心静气地同他讲道理。有时讲过道理还犯同样的错误,怎么办?这时就要理解,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需要慢慢适应。同样的道理可以讲两遍、三遍、四遍……大人们还会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要苛求孩子一次“达标”呢?
如果大人讲道理时先烦了,态度野蛮了,孩子便可能以他们的方式“提醒”你犯的错误。
有一次,儿子吃荔枝,将果核扔到了地上。我随口训了他两句,他看看我,又将刚吃过的果核扔到了地上。我刚要发火,立即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态度不好,转而改为同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儿子便乖乖地将果核放到托盘里了。
每个人对禁忌都有一种反抗的本能,禁忌越强,反抗越烈。儿子以扔果核反抗着我刚刚实施的强制禁忌,而当我改为怀柔的疏导时,他便言听计从了。
有人也许会反对说,这不就是把孩子惯坏了吗?对于习惯于强制管束方式的家长来说,这可能是惯坏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从自幼培养民主精神、平等意识的角度看,这恰是孩子具有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你可以和我平等地讲道理,但是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命令和强迫我。
这便是宠爱教育的核心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看,宠爱是一种欣赏,一种鼓励。而在欣赏与鼓励下长大的孩子,会是自信的、不断追求上进的。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