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强行制止孩子哭有害无益,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推荐阅读:让孩子灵牙利齿的4个小游戏
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家长怎么办?有的家长慌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哭。其实没必要,哭一两声没什么大不了,练练嗓子而已。让他哭,让他排解一下情绪。我们成人事业不顺感情不和的时候也要哭几回,孩子比你更没理智,怎么能不让哭呢?不能剥夺孩子哭的权利。
不要剥夺孩子哭的权利
快乐教育、快乐生活是家长和孩子的理想状态。有的家长说,我很难长期做到。其实,偶尔为之就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孩子的心中,这些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要你每天都这样做,或者一定要做得很完美,那不可能,但是你必须有这种意识,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该做的时候就要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轻松,但实际上,令父母揪心的是孩子的哭声,从一出生哭声就陪伴着孩子。今天为这个哭,明天为那个哭,很多父母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就慌了。怎么才能让他不哭,让他只有笑声而没有哭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哭没错,家长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父母一见孩子哭了,第一反应是制止孩子哭,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别哭。可是哭有那么可怕吗?有谁听说过孩子哭一哭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没有。孩子哭没那么可怕,他从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种情绪发泄。哭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有时候我们成人也要哭一哭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哭与笑一样,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为什么他笑的时候你不去制止而哭的时候要去制止呢?你要明白,孩子哭不可怕,别慌,别着急,让他哭一下,舒缓一下情绪,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举个例子,孩子要去爬阳台,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掉下去没命。父母的理智在警告,绝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制止。但对孩子来说,他想爬阳台,那是他的一种好奇心,这种欲望驱使他根本不去想危险不危险。父母的制止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欲望,孩子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形成冲突,孩子哭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推荐阅读:专家告诉你,胎教的必要性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无理的哭几乎都是因为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产生冲突,孩子认为父母有意阻止他,所以用哭来抗议,来发泄不满。这就是大部分孩子哭的原因,比如他要去玩很容易摔碎的贵重物品,他要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他要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等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非理性欲望,有责任去纠正他。
孩子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父母怎么办?有的父母慌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哭。其实没必要,哭一两声没什么大不了,练练嗓子而已。让他哭,让他发泄一下坏情绪。我们成人事业不顺感情不和的时候也要哭几回,孩子比你更没理智,怎么能不让哭呢?不能剥夺孩子哭的权利。你要认识到,孩子也是个人,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不断的非理性欲望冒出来,这是他的天性,这些非理性欲望会不断地被压制,所以他必须承受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他通过哭一两声,哭出高潮,先把不满发泄出去。
找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哭过后,父母的理性教育就可以开始了。为什么要等他哭完呢?假如我们要去说服某个人,千万不要在他气头上去说,没用的,那时候他处于情绪高峰,听不进去任何话。必须等他气消了,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他讲道理。孩子也一样,必须等哭的高潮过去。有的父母看孩子哭兴正浓,慌了,赶紧做工作,结果事倍功半。再加上处理方法不当,这时候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他,反而被孩子抓住了弱点,以后想要什么就用哭来吓唬你,哭成为了孩子的杀手锏。
所以让他哭,必须等他哭的高潮过去后,能听进一些话的时候,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像前面孩子爬阳台的例子,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阳台你爬上去,会摔下去的,你摔坏了爸爸妈妈怎么办?以后不要爬了,爸爸妈妈也不敢爬。”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不管孩子能听进去多少,甚至当耳边风,你也要这么讲,讲多了,他总能听进去一些。你坚持这样做,让他习惯你的方式,他就明白他哭完之后,你就要跟他讲道理了,他知道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就能把道理当回事。
对待孩子的哭,有的父母采取软的办法(答应他无理要求),有的父母采取硬的办法(使用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理服人,才是王道。在实际中你可以灵活运用,比如说在他接受道理之后加一点奖励等。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现在让孩子哭一下,是为了让他以后少哭。你想找到一下子制止他哭泣的做法,只会导致他以后更经常地哭,以哭来要挟和耍赖。
因此对孩子的这类问题,我们最好不要针对问题的表面去纠正,而是要针对问题的根源来矫正。孩子正在成长中,习惯几日一变,性格几日一变,如果父母只看问题的表面,慌了手脚,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天天都处于忙乱和烦躁中,愁眉苦脸,心力交瘁,哪还有精力来教育孩子呢?
亲子天地一周排行榜11月1-11月5日 直击:国外孕妇水中分娩全过程1400972 时尚杂志全裸上阵的十位明星孕妇1008511 令女人恐惧的分娩五种手术923058 宝宝有“性行为”≠性早熟852070 如何在孕期帮老公赶走“性真空”813905 推算排卵期:让你百发百中的怀孕方法766246 想受孕,精子养5天695481 兔唇发生率与父母年龄有关669083 细数分娩中的“难言”问题631522 哪些女性不宜在冬天造人605394
推荐阅读:男孩得怪病:流出的眼泪是血
让受挫孩子明白励志
情景:茵茵从幼儿园回家,老噘着嘴,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妈妈问后才知道,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小红花了,可茵茵没有。妈妈该如何开导她呢?
提示:妈妈在耐心听完茵茵的倾诉后,应鼓励他:“没关系,只要努力就是成功,来,妈妈给你讲个《丑小鸭》的故事……”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丑小鸭”展示给孩子的是自己在挫折前的态度。这个其貌不扬的主人公每次被嘲笑、被欺负以及经历困境,都会牵动孩子的心;但它不灰心、不退缩和坚强勇敢,会令孩子佩服。
让孤独孩子懂得友谊
情景:敏敏上幼儿园一段时间来,不适应集体生活,内向少语,不稀罕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也是非常勉强的。
提示:有不少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对处于社会性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还是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同时为孩子讲些如《找金子》这样的童话,借用动物朋友一天的“寻金”经历,让孩子懂得朋友在一起是有趣的,友谊是珍贵的,大家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推荐阅读:小心!垫报纸吃饭宝宝易中毒
让散漫孩子学会坚持
情景:童童很害羞,并且不自信,已经5岁半了,在上课从不积极发言。搭个积木吧,开始的时候兴趣还挺高,可没一会儿就没了精神,跑去干其他事了。
提示:自信而懂得坚持的孩子不会因为“老虎的胡须没有画好”而责备自己。对那些自我排斥,容易放弃的孩子,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事情,同时可以为他讲个《胡萝卜种子》的童话。这是一个引导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和坚守自己信念的故事,不露任何说教痕迹,容易被孩子接受。
让胆怯孩子消除恐惧
情景:青青说,他最害怕晚上天暗下来,家里好像变得好大、好黑,还会有不少怪影粘在窗户上……尤其是晚上妈妈让她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青青的心就会乱跳。
提示: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不要用责备、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可以为孩子讲个《森林中的夜晚》的童话,用讲故事的方式驱赶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失为一种机智的做法。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进入状态”,又深知自己是局外人,不会受到威胁,所以能轻松面对他所害怕的事物。而当他真正了解了它们之后,恐惧也就不复存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内神经细胞相对比较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所以春天也就容易诱发儿童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小动作多、话多,喜欢惹事,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易激动、易怒、爱哭,常发脾气;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动作笨拙等。家长可发现孩子比平日要爱眨眼、皱鼻、张口、点头、摇头、耸肩、踢腿或扭动身体等。
建议:多称赞 少批评
专家们提出,以“爱”为重心的亲子文化是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家长的重视。对于孩子,切忌使用过激的语言训斥,而应多鼓励、称赞,少批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重点现象:很多孩子不快乐
不恰当的“爱”也成为孩子“心”病的病因,因为过分溺爱、事事代劳都造成孩子无法独立,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不自信就很难保持快乐的心情。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起在操场打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说:那个球怎么没进?还是不努力。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乐得鼓掌:太好了,真棒!最后充满成就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却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
建议:学会说“太好了!”
卢勤建议孩子和家长都要学会说“太好了!”如果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微笑着面对,说声“太好了!”这种人永远有快乐。要教孩子首先能对自己说“太好了!”其次是善待别人,对别人说声“太好了!”还要教育孩子对困难说声“太好了!”
进补方法:随时进补心理营养
与会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家长应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给孩子更多的相处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去听音乐、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美术展;与孩子一起猜谜语、唱歌、下棋、登山远足、做游戏等;家长还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爱好的权利,同时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的时间等;同时,家长和老师都应利用轻松的氛围多和孩子交流心得,表扬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使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增强自信心。
建议:学会“爱”有方法
应学习爱孩子的正确方法:
1.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2.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
4.爱的渴望调动孩子,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自己去努力!
5.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
6.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8.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能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核心提示:父母也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不过有些话却代表了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会对宝宝的一生造成很坏的影响。爸爸妈妈们赶紧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不该说的话呢?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哪个乖就爱哪个。”
说话分析: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远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说话分析: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她不过是我们家的佣人。”
说话分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不尊重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说话分析: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深远影响: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说话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记住: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深远影响: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