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溺爱”让你亲手毁掉宝宝。
【 tulaoshi.com - 分娩 】
推荐阅读:爬行,开发宝宝智力潜能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充分认识溺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对宝宝是有危害的,树立正确的爱子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宝宝的爱要藏而不露,变保护为指导,坚持正面教育。发现宝宝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发现缺点要及时纠正。
一 溺爱综合征: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因为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宝宝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过度保护将导致宝宝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
二 溺爱养出5类问题宝贝
1、自私自利
成因: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如糕点、水果等美食都只留给宝宝吃,让宝宝处处在家高人一等。
表现:宝宝认为好的东面理应属于他,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应对策略:多引导宝宝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宝宝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故事,不要迁就宝宝过度的欲望,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改正的。
2、胆小怕事
成因:妈妈给宝宝下的禁令太多,如怕宝宝出事,不许他独自到外面玩,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宝宝稍有不适就表现得惊慌失措,使本来不怕的宝宝被宠着哭起来。
表现:宝宝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
应对策略:宝宝胆小,所以不能嘲笑他,要千方百计消除他的恐惧。对于平时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关心,化解宝宝对事物的恐惧感。有意识地让宝宝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蟹、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身边。妈妈不要对宝宝的一点小意外表现得过度惊吓,应以平常心态对待。
推荐阅读:让两三岁孩子听话的小妙招
3、性格孤僻
成因:宝宝与外界接触少,家中又没有小伙伴可以玩,只能跟玩具、电视玩。
表现:不合群,性格孤僻。
应对策略:有意识地为宝宝寻找同龄的小玩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就会渐渐地合群和开朗。
4、称王称霸
形成原因:家长的过度迁就,宝宝只要哭闹,就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表现:宝宝想做的事情,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蛮横粗野,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5、偏食挑食
成因:妈妈爱子心切,只根据宝宝的爱好,给他做他喜欢吃的。
表现:宝宝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鱼、肉,营养不均衡,经常感冒发热,体弱多病。
应对策略:妈妈合理地给宝宝搭配饮食,尽量做能够吸引宝宝的食物,如把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变着花样做给他吃。
三 10个做法会把宝宝宠坏
大家都知道太宠宝宝不好,但很多时候却对自己的错误做法并没有意识,下面就总结出10个会把宝宝宠坏的错误做法,家长一定要对这些行为敬而远之。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怎样。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像个名符其实的老妈子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再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房间做东做西打理一切,养成他日后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6、毫不限制他的读物
小心啊,虽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7、当他的摇钱树
若金钱对他们而言太容易到手,想买东西时只要他们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掉下来了,不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如此要他们如何能了解“钱歹赚”,如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金钱概念。
8、满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当你自始至终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伤害极大的挫折感。
9、永远站在他这边
站在孩子这边固然是好的,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呢?你能想象这种心态“都是别人不好他们都对我的孩子有偏见”会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这边,永远教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10、我就是拿他没办法
当孩子们闯了大祸犯了大错,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这句话来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台阶下,孩子们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难道不会想,“既然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好了”。
现如今,溺爱孩子已经成为了很普遍的现象。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孩子都会有很多的危害。那么,怎样的行为就是溺爱孩子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总结吧。
家长溺爱孩子的10种行为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 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 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 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 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 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 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 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 家庭不睦。
那么,避免溺爱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避免溺爱的做法
冷静应对宝宝哭闹:几个月的宝宝哭闹起来,妈妈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抱起他哄着他直到他安静下来。但如果宝宝越来越大了,妈妈还这样做的话,就很可能让他养成任性爱哭的毛病。宝宝如果已经两岁了,仍然哭闹着希望家长附和自己的任性、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家长就要冷静应对。家长必须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如果宝宝不听劝告也不听道理,就不再理他。当他明白哭闹也无法达到目的,就会放弃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让宝宝养成好习惯:模仿是宝宝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他开始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会产生什么结果,父母亲对他的各种行为会有什么反应。宝宝的习惯几乎都是由模仿大人开始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使孩子逐渐养成好习惯,例如在孩子面前洗完手就关上水龙头、吃完饭及时整理桌子、起床和睡觉前刷牙洗脸等等。好习惯能引导宝宝走上成功的人生,能帮助宝宝更容易的到快乐和幸福,因此要持之以恒,绝对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破例。
让宝宝学会分享、感恩:“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与人分享,才能让快乐变成无限大。家长不要太过谦让宝宝,把好吃好玩的全部都留给宝宝。相反,大家应该形成分享的习惯,好东西人人有份,而且经常赠与其他友人和邻居,让宝宝的心灵从小就宽广美丽。
为了孩子心理发育,家长要避免溺爱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一个哮喘儿童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哮喘妈妈”
父母溺爱重 宝宝哮喘更重
最近又到了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呼吸科了解到,最近医院门诊80%的患者因为咳嗽就医,而这些患者中,30%都与过敏有关,表现为咳嗽,实为哮喘。
值得关注的是,在哮喘等疾病的诱因中,除了遗传、体质等因素外,家庭、性格因素正越来越被人重视。有研究认为,家长溺爱可能会加重宝宝的哮喘表现,甚至有专家提出,“每一个哮喘儿童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独特的‘哮喘妈妈’。”
越溺爱 越是喘
小兵今年六岁,很小的时候就得定期到医院找医生“报到”。“我知道自己生了这个病,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不敢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害怕哮喘会发作,每次发作的时候我都喘不过气,那时我会很害怕。”小男孩摸着脑袋低声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小兵的妈妈因为疾病的关系,对小兵的爱护可说是无微不至,从衣物增减、食物选择,到定时吃药,做什么运动,小兵的妈妈都要全盘掌控,只要觉得小兵的行为稍微有可能影响病情,小兵的妈妈就一定会立刻制止。
或许有不少父母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关爱孩子的好妈妈。可在医生眼中,却并非如此。
“临床中发现,哮喘患儿比正常儿童更多地表现出烦躁、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在生活的认知及交往方面,哮喘患儿多存在对生活不满意,有孤独感及不愿与陌生人交往等现象,这是心理因素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的结果。”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姚欣主任医师说,“同时,儿童心理状态及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有关。家庭内部精神环境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
根据现有调查分析来看,夫妻感情不好可能增加孩子哮喘的危险性,但是反过来,如果父母对患儿过于溺爱和保护,可使孩子更加习惯于依赖父母,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易与外界发生心理冲突,同样可能引发或加重哮喘等疾病。
根据现有对哮喘患儿的调查来看,哮喘患儿中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有退缩等行为表现的情况并不少见;与此恰成对比的是,在哮喘患儿的父母中,不少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问题。“由于哮喘是慢性病,可能会长期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孩子和家长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那么势必会引起一些问题。”
反复咳 要防喘
据姚欣介绍,哮喘的孩子住院经历多、疾病体验多,所以会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差别;哮喘的反复发作会让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疾病也会让他们恐惧、不安;加上因为疾病的关系,父母往往会限制孩子的行为,这让他们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更容易表现出胆小、社会适应能力退缩。而这种“心病”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哮喘,诱发哮喘发作。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正确处理,反而通过溺爱、限制等方式,给孩子过多的不当关照,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因此而诱发哮喘的风险。”姚欣介绍。
另一个要引起关注的是,现在许多孩子并非因为“喘”而就医,而是因为咳嗽就医,然后被发现为哮喘。
对此,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张银美、陈晓禹两位专家告诉记者,慢性咳嗽一般常见3大类原因:鼻后滴漏、哮喘、胃食管反流,其中在儿童中以哮喘最为多见。
“这类咳嗽和一般感冒后延续的咳嗽不同。它们一般没有感染诱因,或者之前虽然有感染,但感染后持续两周咳嗽仍然不见好转;咳嗽多在晚上出现,喜欢在接触某类特定物质后突然发生;有些孩子咳嗽的时候有点喘,有哮鸣音;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雾化治疗效果不好。如果有这几个特点,就要警惕是不是哮喘引起的了。”
值得警惕的是,对于这种表现咳嗽、实为咳喘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予治疗,那么孩子的气道形态都可能发生改变。“我们正常人的气道是圆形的,而一个孩子如果反复哮喘,或者表现为咳嗽、实际上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那么在反复发作后,由于平滑肌痉挛、肥大,他的气道壁会增厚,发生永久性、不可逆的狭窄。此时治疗肯定更加复杂。”张银美介绍,“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在最小剂量下维持一年不发作,就可以考虑停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成熟,不少孩子还可以进入临床痊愈状态,表现为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发病。这对于孩子的整体预后都会有更大帮助。”(通讯员 谢瞻 陈步伟 记者 朱菁菁)
十种最伤害宝宝的溺爱 你占几条
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特殊,习惯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 过分注意
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也是嘻笑逗哄个没完。这样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中心。
3.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5.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这样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 包办代替
不懂得劳动的愉快也不会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7. 大惊小怪
孩子不怕水,不怕黑,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如果父母娇惯,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
8. 剥夺独立
把孩子变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9.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在孩子性格中播下了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 当面袒护
袒护孩子的后果不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知道吗?你的鼓励和预言,将促使宝宝成为你所希望的人!!
女儿很早就会拍手的动作,但我们说“鼓掌”,她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就是说,她还没有把动作和相应的语言符号联系在一起。在她7个月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只要她无意中一做拍手这个动作,我就说“鼓掌”。连续几天后,女儿知道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一说“鼓掌”,她就会拍手。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许时,我们会对她鼓掌。十多天后,她就知道“鼓掌”可以用在什么时候了。
那天,她爸爸听着电视里熟悉的旋律,忍不住手舞足蹈,女儿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表演完,她马上热烈鼓掌。我很惊讶,不知这是不是巧合。于是,也闻歌起舞,舞罢,女儿一样兴奋地大力鼓掌。这下,我知道女儿真的把词、动作和含义都掌握了。这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运用女儿自己的主动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她。像“再见”等词,后来都是这样学会的——在她挥手时,我们就说这个词。
我很为自己的实验结果高兴。因为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孩子自发出现自己期望的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就会把行为与父母的认可、赞扬或奖励联系在一起,其行为得到正强化,孩子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行为表示否认、反对甚至对其惩罚时,这种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因为孩子得到的是负强化。其实,家长在鼓励或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时常会用到这两种方法,只是有些父母负强化用得多,对小宝宝也是制止、禁止的方面更多,对正强化的效用则没有充分重视。正强化的关键是发挥宝宝自己的主体性,其威力不可低估,它既是一种让孩子掌握更多知识的捷径,也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法。
在女儿学爬的过程中,我们大量应用鼓励的方法。每一次爬到终点时,她都会听到我们的喝彩。有时,女儿显然是为了享受喝彩才爬的。
在女儿学走的那段时间,我们家经常传出鼓掌声——那是对她走得好的鼓励。女儿很在乎这些掌声,有时我们的掌声不及时,她就会自己拍拍巴掌,以示鼓励。
鼓励的次数多了,女儿好像也不太在乎了。我后来发现,如果在女儿做得好的关键点上鼓励,其效果要比泛泛地鼓励好。比如学走时,说“宝宝走得好!”就不如点出“好”在哪里:“对,宝宝学会不用扶东西走了,真能干!”或“宝宝学会转弯了,真了不起!”基本听懂的女儿对这些夸奖很得意,同时,也增强了她的信心。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我曾向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教——他把女儿培养成18岁的博士。他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正确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就会如你所愿。”这位教授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和女儿比赛数学题,小小的女儿常常赢了有名望的父亲,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让女儿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慧的,女儿开始对数学充满信心。稍大一点,父亲装作愁眉苦脸地从学校回来,说自己有一道题不会做,女儿就自告奋勇地帮爸爸解题。虽然,这道题女儿没解出,但她却下定决心要学这方面的知识。最终,在父亲鼓励期待的眼光中,女儿成为一位年轻的数学博士。
需要注意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既有正面、积极的效应,也有负面、消极的效应。有的孩子在学爬、学走路时比较慢,如果性急的家长觉得孩子不如别的孩子灵活,对孩子嚷嚷:“你怎么这么笨呢?!”并用对待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那有可能,这个孩子真的变成一个笨而胆小的孩子。有时,这种毁灭孩子自信心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很多广告中宣传某种微量元素或产品会让宝宝更聪明,有些家长常会毫不吝啬地购买,但其作用却很值得怀疑。然而,有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精神鼓励,它可以激发出孩子聪明的潜质,而且随时随地都可施行,其效果还可以累加。所以,只要父母处处做有心人,你就可以“打造”出聪明的孩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家,他爱上了自己亲手雕刻出的美女雕像,每天虔诚地凝望,最终雕像具有了生命力,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预期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现代心理学中常用“自验预言”或“预言自验”来指同样的意义。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136.html
看过《“溺爱”让你亲手毁掉宝宝》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