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儿童入园也有“实习期”,赶紧了解了解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孩子往往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哭。一般而言,一个班级里大约有20多个孩子、3位老师,如果初入园班里有不少孩子不适应的话,老师将无法周到地照顾好每个孩子。
多数家长希望,能让宝宝在正式入园前,到幼儿园里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渡期,以解决每年开学时的“入园不适应”问题。届时,宝宝不必再为初入园所不适应而大哭大闹,不能马上适应集体生活而产生负面影响。
“入园不适应”不是小问题
“每年9月开学,都会有宝宝出现‘入园不适应症’。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幼儿园园长王顺妹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本身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而另一方面,孩子的家长看着也会比较心疼,甚至产生转园想法,使得一些幼儿园的正常运作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大老师的工作难度。”
下一页推荐阅读:这样有趣儿童房 你见过吗?
特殊阶段有特殊安排
提前入园,家访是幼教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宝宝在自己的家中初次见到老师,会感觉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比较容易产生亲切感,容易和老师熟悉、沟通。之后,家长还可以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在这样的三四天“游玩”后,幼儿园还可以安排宝宝在园内吃完午饭以后再回家,借此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杯子、碟子等个人用具的位置,适应幼儿园内的集体生活规律,并且看懂幼儿园里的各类标记。不少园长还建议,初入幼儿园的宝宝可以先在园内每天呆半天,并让宝宝在幼儿园里睡午觉,培养他在新环境里独自睡觉的胆量;等到逐步适应后,就可安排在幼儿园里度过一整天。
提前分批入园效果好
提前分批入园,对宝宝适应新环境确实有效。有些家长一开始不放心孩子,但不少幼儿园还每天用数码照片、录像拍摄,在放学时播放给家长看;或通过幼儿园监控系统,让家长也能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段时间后,孩子情绪正常了,家长也更安心了。
从7月开始就六七个孩子为一批,分批入园,每个老师负责两三个孩子。适应期为一周;每过一周后,就安排另一批孩子进园,同时让已经适应的孩子起带头作用,“大带小”让更多孩子适应初入园。一整套新方法试行下来,往年大哭大闹的情况明显减少,孩子也就容易安静。
推荐阅读:儿童秋季厌食怎么办
A、帮孩子建个“朋友圈”
支招人/宋蓉,全职妈妈。儿子/刘章韬,现六岁半,两岁入园,哭闹记录:一年。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上幼儿园“,回想起当初送儿子入园的情景,宋蓉用“艰难”两个字形容。
宋蓉说,儿子两岁上幼儿园,是个“插班生”,班上最大的孩子三岁半,他是班上的“小萝卜头”。那个时候,儿子胆子很小,连说话都不敢抬头,天天与一群哥哥姐姐在一起,比较没自信。早上出门,只要往幼儿园方向走,儿子就开始哭哭闹闹,这种情形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很伤脑筋,不过也得坚持。”宋蓉说,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希望性格内向的儿子变得合群一些。她相信慢慢地儿子就能适应,如果迁就孩子,这个适应期将会无限延长。
有一天,儿子长长地叹了口气对她说:“妈妈,我们班×××手下有好多兵呀。”听了儿子的话,宋蓉意识到,儿子很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圈。次日,宋蓉帮儿子准备了一堆丰盛的零食,让他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孩子分享。那天回家后,儿子很开心,并向她报喜:“今天,我交到一个好朋友。”宋蓉当即为儿子加油:“你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此后,宋蓉不仅经常领着儿子去小朋友家串门,还常邀小朋友来家中做客。“跟大家一起吃东西,玩玩具的过程中,儿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宋蓉表示,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儿子上学哭闹变成了过去式。
推荐阅读:爸爸是宝宝的育才“大师”?
B、夸张表扬孩子,不问负面问题
支招人/邵云,房地产策划人。儿子/邵期睿,现三岁半,两岁半入园,哭闹记录:一周。
“我还没睡好!我还没尿尿!……”去年秋季入园时,邵期睿每天早上想尽一切理由拖延去幼儿园的时间,理由用完后,就使出最后一招——哭。
“哭也不行,照样得上幼儿园。”邵云笑称,孩子入园第一周,全家人一致推举他负责接送,主要原因就是他最“心狠”。一脸轻松地把儿子交给老师,爽快地跟儿子说“再见”,转身就走,绝不轻易回头。
邵云认为,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恰当的交流方式也有助于帮孩子入园开个好头。“千万不要问‘今天老师批评你没有’之类带有负面导向的问题。”邵云说,这样可能会勾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情绪。就他的个人体会而言,儿子比较乐于听表扬和鼓励的话。他每天都会以夸张的态度表扬儿子,比如:“真厉害,自己背书包”、“刚才你们老师又表扬你了,说你今天吃饭最乖”、“哇,又得了一朵小红花,好棒呀”、“×××说他很喜欢跟你一起玩”等等。慢慢地,儿子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邵云说,有的家长喜欢问孩子一些诸如“今天学了什么呀”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孩子往往很难回答。他建议家长多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今天吃的是白米饭还是面条”之类的问题。亲子间有沟通,家长就能正确地引导,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另外,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尽职尽责照顾好你的孩子,同时也不要低估孩子的适应能力。
推荐阅读:你知道婴儿智力的8次飞跃吗
C、玩得正好时拉她走,欠她
支招人/桂悦,高校行政人员。女儿/魏然,现六岁,三岁两个月入园,哭闹记录:一天。
上学不哭也不闹,放下小书包,就跑到玩具区玩得不亦乐乎。
三年前,桂悦送女儿入园的过程可谓轻松。桂悦表示,多亏自己提前做好了思想工作。
桂悦说,女儿正式入园前,幼儿园的老师曾做过入户家访,这给性格腼腆的女儿增加了不少安全感。入园前一天,她又特意陪女儿去幼儿园实地体验,在女儿兴趣盎然之际,她故意找理由领着女儿离开幼儿园,“就是要让她心里欠欠的,对幼儿园充满憧憬”。
回家后,当着女儿的面,桂悦与老公唱起了“双簧”。
“幼儿园里有好多好多玩具,好幸福呀!”桂悦一脸羡慕之情。“真的呀!”老公极力配合。
“幼儿园的老师很会跳舞。”女儿常爱对着镜子自唱自跳,桂悦一句话又敲在女儿的兴趣点上。“上了幼儿园,就能学会很多舞蹈啦。”老公装得更加兴奋。
两口子一唱一和,吊足了女儿的胃口。果不其然,入园首日,女儿就爱上了幼儿园。临走前,桂悦不忘给女儿一个明确信号:“放学后,妈妈就来接你!”
“外婆的一个小动作,引起了哭闹反应。”桂悦说,见女儿第一天情绪很稳定,第二天家里派外婆送孩子入园。外婆无意中发现教室有个后门,于是悄悄走到后门观察孩子,眼尖的魏然一下子发现了外婆,情绪被触动,哭闹着坚决不让外婆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桂悦建议广大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最好面带微笑,断不可拖泥带水。
早教相关推荐 |
||
一般来说分离焦虑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表现。如对陌生人的恐惧,不愿意妈妈离开,与母亲分离就会哭。对陌生人的排斥,与母亲分离哭都是孩子有不安全感、紧张、焦虑的表现。到9个月的时候焦虑达到很高的强度,到18个月的时候再次出现焦虑的高强度。36个月到40个月之间是焦虑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小高峰。为此很多家长很奇怪,觉得以前都很好,怎么到3岁、3岁半又很黏人了,一步也离不开家长。很典型的是妈妈上个厕所也不让关门,抱着她的腿。这是婴幼儿期焦虑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六个月时孩子会焦虑了,是他认知上(分辨能力)进步了。
总体而言,婴儿分离焦虑是他认知上的一个进步,是好事。与此同时,带来他成长中情绪的发展,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说大部分孩子两周岁之后都有接受早教的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他做好入园的准备。经历了一年半载的亲子园或亲子班的体验,到三周岁的时候,他已经熟悉了他要去的幼儿园的环境,熟悉了幼儿园的活动和生活,这为孩子入园做了很好的准备,降低了孩子对陌生环境,以及对陌生人的焦虑,入园焦虑主要来自于这两个方面。
不熟悉所以没有安全感,幼儿园的亲子服务让妈妈陪伴,孩子信任妈妈,认为有妈妈在,就安全。在宝宝进行探究活动、适应陌生环境的过程中,母亲起到很重要的心理支持(安全岛),帮助他心理安定,逐渐关注和发现这个环境中有趣的东西。通常幼儿园亲子班有一位家长来陪同,这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帮助他熟悉陌生环境,建立对环境的安全感。当他对环境产生了熟悉和适应,妈妈可以逐渐撤出来,也就是说发展到新学期的时候,宝宝能够独立入园。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就要开始进幼儿园了。开始时,受惯了家庭呵护的宝宝们会对新生活非常不适应,以至于他们开始时都把幼儿园当作是个可怕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就做好应变工作。
对父母来说,如果他们能采取“准备、适应、巩固”的三步法则,就可以尽量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
第一步:准备
·为宝宝讲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
告诉他幼儿园里有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游戏,还讲好多好听的故事,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生活。
·带宝宝查看他未来的生活场所
入园前,带孩子到准备去的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那里的环境,看看小朋友玩游戏的游乐场所,让他对幼儿园产生好感。
·与早入园的孩子交朋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在未入园前就让宝宝有了自己的朋友,就能使孩子尽快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宝宝新入园,要打扮得漂亮点
入园那天把孩子打扮成靓宝宝,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激发他去幼儿园的乐趣。
第二步:适应
幼儿园生活具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这会让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宝宝难以忍受,为了让宝宝早日适应新生活,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调整宝宝的生活规律:
·调整宝宝在家的作息时间,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去幼儿园时,给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有两个好处:一、方便活动,二、大小便容易脱裤子;
·根据幼儿园户内活动多、户外活动少的状况,改变宝宝入园前在家里的活动安排。
第三步:巩固
不要以为宝宝适应新环境后就万事大吉了,这不能代表宝宝真正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因此,父母需要巩固他们的“胜利成果”。在此,我们再为父母推荐四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父母与老师勤沟通
让老师了解孩子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关心孩子,使孩子逐渐与幼儿园老师建立感情。
·教孩子交往的技能
让孩子与全班小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友谊。
·激发孩子的集体意识
经常给孩子讲集体力量大、依靠集体什么困难也不怕的故事,使孩子相信和热爱集体。
·配合幼儿园的教学
教孩子唱歌、画画、识字等,使孩子产生去幼儿园学习的兴趣。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