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分娩 】
当宝宝开始学习爬行的时候,不要因为觉得地上脏或其它原因限制宝宝的行动。因为婴儿的爬行可是有很多好处的噢!
7-8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会爬行。婴儿爬行时,头与颈部抬起,胸腹部也相应挺高,由于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借助上下肢支撑的,每天反复如此活动,不光四肢的肌肉可以得到锻炼,还有以下多种好处。
防肥胖:婴儿的爬行是婴儿时期最好的全身运动,爬行势必消耗热量,躯体的活动也随之加强,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功能。经常爬行,可使婴儿皮下脂肪积聚减少,使婴儿的肌肉相对较为坚硬结实。
防弱智:爬行还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这是因为婴儿爬行时,经常处于俯卧、抬头的姿势,可促进其颈部肌肉的发育,孩子抬头越高,视野也越开阔,孩子就可自由观察和探究周围的事物,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
防诵读困难:婴儿爬得越多,学说话的速度加快,学新知识和看、读能力也增强。统计表明,儿童期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很多是由于婴儿期缺少爬行环境和爬行训练造成的。
防治疾病:爬行对婴儿的一些疾病还有治疗作用。国外对脑瘫患儿早就采取了爬行训练的方法,在治疗损伤性耳聋和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儿中,“爬”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第一年里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智力刺激的婴儿日后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据路透社报道,芝加哥大学本杰明·莱希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跟踪研究了近1900名儿童,从其婴儿期追踪至13岁。
研究发现,在出生后第一年里获得父母充分智力刺激的婴儿日后出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智力刺激包括为孩子朗读,和他们说话以及带他们走出家门。
研究人员说:“目前研究结果与假设一致,即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里采取干预抚养方式对预防孩子未来的行为问题大有裨益。”
研究人员解释说,与孩子互动反映父母关心和疼爱孩子。另外,婴儿期智力刺激还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开发,使孩子更容易进行交流。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儿童变态心理学杂志》上。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什么是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 窒息新生儿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血液循环气体交换发生障碍,使新生儿血氧供给不足,造成各个内脏的损害,特别是脑的损伤。由于缺氧程度不同,造成脑损伤的程度有轻有重,严重者死亡,经抢救成活的新生儿中,由于脑缺氧、缺血,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少数还可出现癫痫或脑瘫。据研究统计,有4%~7%窒息儿发展为智力低下,其余的智力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儿。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母亲有各种疾病。早产的小儿愈早出生,即胎龄愈小,发育愈不成熟,新生儿期发生疾病愈多,最常见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感染、营养不足等等,这些可引起大脑缺氧,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据我们统计,存活的早产儿中有7.8%智力低于正常,其余的平均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儿。早产儿还常发生脑瘫等其他后遗症。
早期教育可防治窒息和早产儿智力低下 为了促进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防治智力低下,从1991年起,全国窒息、早产儿早期教育协作组开始进行协作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非常鼓舞。我们将出生在各协作医院的足月窒息儿、早产儿按收治先后分别随机分配原则,单号为早期教育组,双号为常规育儿组,并设正常小儿为对照组。
窒息儿早教组64人,常规育儿组55人,正常对照组65人。方法按我们编制的教育大纲。内容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1岁以内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出生后开始给视、听刺激,在小儿觉醒时给看鲜艳色彩的玩具,听摇动玩具发出的响声,经常和小儿对视和说话,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婴儿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1~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早期干预是通过指导家长实施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
早期干预结果出乎意料,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而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小儿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中在1岁半时没有一个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
日前,一位市民4个月大的宝宝在母婴会所游泳多次后产生不适感,到医院做例行检查时医生建议其终止游泳,因为婴幼儿游泳时颈圈对其颈部产生压力,容易引起窒息等意外伤害。
目前,都市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母婴会所,诸如“宝宝游泳好处多多”的宣传也见诸于其揽客的网页或者宣传单页;而越来越多的父母也热衷于让宝宝到医院或者母婴会所游泳。
那么,婴幼儿到底适不适合游泳呢?哪些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呢?记者就上述问题在昨天采访了沪上部分儿童保健专家。据悉,关于婴幼儿是否适合游泳,目前在医学界尚无定论,也没有来自管理部门的政策或者指导性意见,部分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建议:婴幼儿即使要游泳,也要尽量选择正规医院,避免意外伤害。
不要夸大游泳的益处 关于婴幼儿是否适合游泳的问题,上海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徐秀表示,她对婴幼儿游泳持谨慎的保留态度。
徐秀认为,对于3岁以下的小年龄儿童来说,游泳只是众多运动中的一项,不值得特别强调。另外,对于婴幼儿游泳,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如窒息、耳朵进水导致中耳炎等)。她认为,应该客观评价游泳的益处,因为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并没有证据表明游泳相对于其他运动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认知功能。
应谨慎选择专业场所 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余文认为,游泳对于婴幼儿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余文首先指出:“这里所说的婴幼儿的游泳,只是简单的水中运动,诸如肢体的伸展。”
余文认为,婴幼儿适度地在水中运动,有利于培养其触觉、温度感,还可以借助抬头动作训练颈部的力量。当然,运动应该适度,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次数过频,就有可能影响其自身的正常发育。而且,为了保证婴幼儿的安全,余文建议家长尽量到有专业资质的正规医院,而不要选择在家中或者不正规的某些会所游泳:“如果游泳时发生意外了,有些会所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治设备和人员,无法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
据了解,两年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收治过一例由于在家中游泳导致昏迷的两月大女婴。专家认为,婴儿游泳对水温、环境和器械等都有严格要求,诸如室温偏高、室内水汽、游泳颈圈过紧以及环境陌生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婴儿情绪紧张,影响其正常呼吸,甚至导致窒息。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