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如何做不伤孩子自尊,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 tulaoshi.com - 分娩 】
下班的路上碰见了梁姐她刚刚接5岁的儿子放学回来。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个可爱的宝宝了,我摸摸他红扑扑的小脸说:“牛牛,今天有没有不听老师的话?”牛牛使劲地摇了摇头,“没有,阿姨!老师还表扬我了,因为我会自己钉纽扣,是妈妈教我的。”我被他那可爱的样子逗笑了。梁姐是一个护士,丈夫在外地工作。梁姐工作很忙,经常要上夜班,虽然有一个清闲的婆婆,但她坚持把牛牛留在身边亲自带。用梁姐的话说:“老人家只会惯坏了孩子,更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所以小孩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要由父母来管教了。” 这时候,路过一家大超市,已经走出了50米远,牛牛忽然停下来,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吃加力加。”梁姐看看表说:“回家就吃晚饭了,牛牛不是答应过妈妈饭前不吃零食的吗?”牛牛不买账:“不嘛,我就要现在买。”也许是看到我在旁边,梁姐不想多纠缠,便掏出五元钱给牛牛:“快去吧。” 牛牛却没有接钱:“今天要妈妈陪我去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忘了吗?” “以前都是我自己去买的,今天就要妈妈买。” “妈妈要陪阿姨说话。把阿姨一个人留在这儿多不礼貌啊。” “不,就要妈妈去。” “这么大孩子了,还要妈妈陪着买零食,多羞啊。” “不!”牛牛紧紧地纂着妈妈的手。 梁姐沉下脸,不再说话,用力甩开牛牛的手,转身就朝回家方向走。牛牛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泪珠儿簌簌掉下来。梁姐连头也不回一下,继续向前走。我急了,连忙拉起牛牛的小手:“走,阿姨带你进去买。”梁姐一听这话,马上转回来,拦住我说:“不行,牛牛必须自己去买,不买就不能吃。我们走!”说完就拉起我走开。突然牛牛跑到我们的前面,“扑通”一声就躺在满是灰尘的地上,一边哭一边左右打滚,衣服上弄得全是泥巴。这一下子,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把目光投过来。我忙弯下腰去拉他,又被梁姐制止:“别管他,我们走!” 这时,牛牛忽然迅速爬起来,冲到我们身前,用满是泥土的小手抱住梁姐的一只胳膊,使劲掐了一下。我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梁姐抓住牛牛的小手,对着他的掌心狠狠打了一下,牛牛的哭声立即提高了八度,脸蛋憋得通红。我实在按捺不住了,要自己去给牛牛买加力加。梁姐再一次拦住我:“牛牛必须自己去买。”然后又丢下牛牛和我向前走。我心疼地说:“对孩子何必这么认真呢!”梁姐边走边说:“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千万不能让他得逞。”走了几步,听见身后的牛牛大喊了一声:“妈——妈——”梁姐停住脚步,走回去,重新拿出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牛牛终于接过了钱,抹了一下眼泪,又想起来一句:“那我今天要吃大包的!”梁姐点点头牛牛这才走进了超市。小家伙,总算争取到一点胜利。 这场发生在大街上的持久战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我紧张的心也放松下来,“梁姐,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呢!”梁姐说:“小孩的蛮横就是父母一次次放纵出来的。如果你迁就他一次无礼的要求,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时间长了,父母的话就丧失了威信,小孩就以为自己想要的一定会得到。”“是啊,”我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娇气专横的坏毛病,以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别人都围着他转。” 这时候,牛牛抱着一大包加力加出来了,脸上的泪痕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梁姐问他:“牛牛刚才做得对不对?”牛牛小声说:“不对。”梁姐说:“但是最后牛牛还是自己去买了,所以妈妈还是要表扬你。”我忙接着说:“牛牛真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啊。” 与梁姐的一次偶遇真让我这个大姑娘长了见识,没想到当妈妈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而且,让我感觉到当一个好妈妈是多么不容易。 医生点评: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的任性、耍赖感到束手无策,纵容也不是,打骂呵斥也不是。文中梁姐的行为无疑给苦恼的父母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是一个处理儿童问题的典型的、正确的方法。 对于孩子的任性行为,有的父母会进行斥责甚至打骂,可孩子却哭闹得更凶,逆反心理更重;有的父母则因当着客人的面不好意思打骂孩子,于是孩子发脾气、耍赖也不得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两种方法的教育效果都不好。因为不论是责骂也好,迁就也好,其实质都是变相地对孩子的任性、发脾气给予过多的关注,这其实是间接地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会把哭闹当成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长期如此,父母就难以管教孩子了。 那么,对孩子耍赖究竟该怎么办呢?像梁姐那样置之不理,也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其实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故意忽视”原理。“故意忽视”是心理学中行为矫正的方法之一,是指对个体的某种行为采取有计划的或故意的忽略,从而使这种行为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把它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即对待孩子的“耍赖”就是要不予理睬,不管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因为孩子发脾气是想扩大声势,引起你的注意,你总是不理睬他,他会慢慢意识到哭闹没有什么用,还是少用为好。 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沉得住气,当孩子耍赖时要装作没看见一样,只管去做自己的事。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绝不让步。有的父母平时给孩子讲道理,但是,在自己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的时候,尤其是当孩子耍赖的时候,就放弃了这个原则,听之任之,于是孩子觉得有机可乘,把哭闹当成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长了,父母的话就失去了威信,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驯服。 梁姐对于牛牛的无理要求坚决不让步,这样既树立了威信,又使孩子明白不能靠耍赖争取胜利。当牛牛不再哭闹时,梁姐又“不计前嫌”,耐心地给牛牛讲道理,指出牛牛做得不对的地方,并且当牛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还对他的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买大袋的加力加),这是许多家长难以做到的。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门艺术,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于树立家长威信、消除孩子任性专横的毛病是非常重要的。但愿本文这一故事会对天下的父母们有所启发。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