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分娩 】
婴儿期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成长高峰期,这一时期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都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而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婴儿到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练习爬行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忽略了让宝宝学爬这一环节,殊不知爬行训练的缺失会导致婴儿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粘人,过分好动,行为冲动等问题,严重的长大之后还会出现阅读,计算,运动技能障碍,甚至会有社会适应障碍,不会与人交往等严重后果。
爬行的作用? 首先,爬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不仅有助于颈部,胸部肌肉及臂力的发育,也有助于腰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发育。
其次,爬行是手脚并用,手脑并用的运动,利于宝宝身体的协调性,也有助于走路姿势的协调。
再次,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最后,爬行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能锻炼宝宝强健的身体,也能让宝宝胃口大开,吃得香睡得好,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爬行? 一、多创造爬行的机会。现在很多父母考虑到爬行会弄脏衣服,或者不安全等因素,早早就把孩子放进学步车,这样就断绝了宝宝的爬行机会。父母平时可以为宝宝物色很多的爬行场地,床上,地板上,空地上,只要为宝宝买好专门的爬行服,而且细心照看,还是非常可行的。
二、积极引导宝宝爬行。当宝宝出现爬行欲望时,妈妈可以在边上细心照顾和引导。譬如,把手掌放在宝宝的脚掌上,宝宝就会借力向前蹬,慢慢出现向前挪动的倾向。当宝宝不太熟练的时候,妈妈可以尝试着移动宝宝的胳膊和大腿,让宝宝慢慢熟悉爬行的过程。
三、给宝宝的爬行注入快乐元素。爬行是一项枯燥的活动,宝宝不一定有耐心坚持下去。妈妈应该开动脑筋为宝宝准备一些新花样。譬如,在宝宝的前方拿着玩具逗乐,或者伴随着音乐或者故事,让宝宝觉得爬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也可以带宝宝到伙伴中去,大家一起爬行,让宝宝体验到集体爬行的乐趣。
爬行需要注意的要素? 一、安全。在爬行过程中,家长应选择安全的场所,而尽量避免危险因素。高高的桌面,有尖锐物的地面,摇晃的摇篮,潮湿或有水的洼地都不是适合的场地。尽量选择平整,稳固,无危险物的场地,而且要做到全程有大人看护。
二、穿衣适量。爬行过程中要让宝宝尽量保持身体行动自如,不要给宝宝穿上过多厚重的衣服,导致宝宝活动不便。这样既不利于宝宝爬行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宝宝对爬行的乐趣。最好给宝宝穿连体服,这种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形成一个整体,爬行时不会暴露宝宝腰部和小肚子,同时衣服合体,没有太多累赘的东西,不会影响宝宝爬行的兴致。
三、保护措施。宝宝爬行着力点在于双肘和双膝,随着宝宝体重的增加,宝宝双肘和双膝承受的压力也增加了,再加上频繁的爬动很容易磨伤宝宝的皮肤。妈妈最好给宝宝带上护肘、护膝,以免给宝宝的身体带来伤害。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你的孩子快乐吗?有关专家认为,快乐,是一种态度,习惯对烦恼微笑的态度;是一种能力,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的能力;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品质。
妈妈的话:我觉得女儿比较快乐的,因为她学会了包容,在楼下玩的时候,遇到很自我的孩子,她会让他们先玩。我们平时经常跟她说:“人没有完美的,发扬自己的优点就可以了。”所以,即使遇到有人对女儿不够好,她也很容易忘记怨恨。当然女儿也有不快乐的时候,譬如前段时间她会时常拒绝练钢琴,我就用朗朗等人激励她:“要弹好琴,就得天天练。”现在她已同意这个观点。不过,遇到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把弹琴的时间缩短一些。我觉得,一个孩子整天笑并不一定就是快乐,快乐是她能够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整天都遇不到困难。
专家分析:孩子的快乐不是来自有漂亮包装的礼物。事实上,过度溺爱孩子,给他买很多玩具、不让他有任何不好的情绪,到了青春期他反而会有更多叛逆、更不开心。评价快乐的最好标准是来自于内心。因为,在未来成长的路上,孩子还要面对竞争、面对压力,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使他们不开心。所以,快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孩子内心战胜困难力量的大小,他与人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内在的力量和智慧,会使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保持快乐。
建议1:教会社会技能社会技能在生活中可以时时学习。譬如父母扮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或者他要沟通交流的人,示范给孩子看他该如何做;或是父母扮演老师,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样以后当老师再和孩子交流时,他就不会害羞了。当孩子做对了,就要及时给予恰当表扬,有时只是因为他表达清楚了一句话,或者说对了一句词。尤其要为孩子创造融入团队游戏的机会,让他与小伙伴们充分沟通和交流,哪怕是发生争执,也是一种锻炼。
提示:如果孩子缺了去图书馆的那一课,让孩子自己向老师请求能否补上。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学会请求也是一种技能。
建议2:帮助建立自信越早让孩子知道自己被需要越好。要让孩子知道,自从有了他,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研究发现,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可能成为一个主动而身体力行的人。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热爱户外运动和参与身体锻炼,这对孩子确立自信是很有益处的。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能和力量,还能有机会让他开心大笑,有助于舒缓压力。音乐、舞蹈、美术都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快乐和更多自信。
当然,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就要培养孩子同情心,要注重别人的情感,及时纠正孩子不友善的举止。
提示:如果孩子出现有些问题,父母如果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收拾”残局,反而会损害他的自信心。
建议3:鼓励独立性格从系鞋带到安全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独立的里程碑。平时不要假设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其实只要父母给孩子尊重和关注后,孩子就可能做很多令人惊喜的事情。父母可以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或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参与择菜、搅鸡蛋等家务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当孩子告诉父母他能做什么时,要认真倾听。但绝对不要无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尤其是父母听到有关孩子的负面评价时,不要沮丧,更不要喋喋不休;当孩子遇到阻碍时,父母要帮助他分析和判断,让孩子说出解决的方法;当孩子听到不同意见时,父母要给予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判断,以增强他的自我意识;当孩子觉得他有能力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带给他快乐和成就感。
提示:身心健康的孩子,他们会为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而骄傲,而不会为自己长得怎么样或穿得如何而焦虑。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1问扩散性或荒谬的问题,让孩子用想像力来回答。例如:如果暑假在冬天会怎么样?为什么我们要睡觉?尽量提出理由。举任何一物品,例如报纸,说出有什么不平凡的用途?如何改良电话(鞋子、冰箱……)?
2默剧 开始训练时只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拍球、穿衣服、吃甜筒……等,也可以叫孩子做不同的表情:惊奇、快乐……进一步可表演一段有情节的默剧。
3废物利用 鼓励孩子用家中的废物来做他们喜爱的玩偶或怪兽。像纸盒、钮扣、空瓶罐、电线等,做完后替它取个名字,讲出它的习性,并模仿它的声音和动作。
4大壁画 用几张大海报摊在地上,协助孩子选个主题让他画。例如外太空的世界、海底奇景……等,画好后可张贴在墙上。
5人物模仿 由孩子选一个知名的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物(但不要告诉别人),同时让孩子来扮演这个角色,由大家来猜是谁。
6广告探讨 选择一些杂志广告,例如汽车、香水广告,让孩子阅读,然后问他为什么这些广告的颜色、背景、人物、文字会如此有吸引力,并鼓励他为一种商品设计广告,由他自己决定价钱、谁会买。
7比较异同 利用旧杂志,指导孩子寻找图片,并剪下有生命的东西(例如人、动物、植物)和没生命的东西(例如机器、衣服),将这些图片贴在纸上,让孩子去比较异同。
8旅行计划 利用地图计划一次旅行,选择最好的路线,并计算来回旅程公里数、出门要注意的事、要带的物品、各项费用要多少……
9室内装璜 跟孩子讨论如何改进他的卧室布置,让他自己设计如何装饰,从量尺寸到选择壁纸、家具、计算费用……等,都让孩子有参与的机会。
以上所列举原则及方法虽不能包括所有的范围,但可作为父母平时训练孩子创造思考的重要参考,希望在使用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参考其他参考书籍想出更多的方法,只要你用心投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孩子也一定会更有创意。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许多父母过度疼爱宝宝,常常抱着宝宝,或担心地板太脏,不愿让宝宝在地面活动,这些都会剥夺宝宝学爬的机会。或将宝宝早早放进学步车中,看起来既安全又卫生,父母也省心省力,而且孩子没有学爬就会行走了。但专家们认为,爬行会使宝宝更健康。
爬行时,宝宝总要昂着头,用胳膊和手掌以及双腿和双脚支持身体前行,并要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有利于锻炼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锻炼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运用手眼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同时爬行时姿势不断变换,也促进了小脑平衡机能的发展。国外研究还发现,爬行对婴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有益处。
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上学后,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身体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跤,体育课上有些动作完成困难或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妇幼专家公布的调查显示,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对脑损伤或脑瘫的孩子,若爬行姿势不协调,则可影响走路姿势。
可以说,爬行是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也是脑瘫患儿不会走或走路姿势异常应训练的重要内容。1岁以内的小婴儿,更应顺其自然,让他们先爬后走。因此,提醒家长,让不会爬的孩子最好补上这一课!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