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都知道,我们正常的体温在37度左右。在照顾新生儿时,不经意发现宝宝的体温较低,难免会着急了,那么新生儿低温该如何护理呢?
【 tulaoshi.com - 新生儿低温 】
刚诞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可以抵御寒冷的脂肪层,但是血管已经遍布全身,而且皮肤表面积较大,上皮层的厚度不足以保持温度,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不容易储存热量;另一方面宝宝体内负责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所以当外部的温度变低,而妈妈却没有为宝宝做足保暖准备或者宝宝热量缺失的话,新生儿低温就产生了。
1.身体原因
负责体温调控的神经中枢发育不成熟。
2.进食不足
宝宝储存在肝脏的糖原能够分解供热,但是顶多只能支撑一天时间。因此当这部分糖原消耗完毕以后,宝宝还没有充分进食,就无法保证热量供给,容易引起低温。
3.疾病影响
如果宝宝患有败血症、化脑等极易感染的疾病的话,一般食欲会降低,所吃的东西无法确保充足热量供应;宝宝若是因为休克、酸中毒等使得棕色脂肪分解受到阻碍,这时会产热不足,也会诱发低温。
4.外部环境变化
由于刚生下的宝宝很容易散热,因此当外部温度降至适中温度以下,而保暖措施又没有跟上的话,孩子就无法保持自身正常体温,表层温度甚至达不到35℃。
5.氧气供应不足和神经系统不完善
刚出生的宝宝有一个热量主产区棕色脂肪,而棕色脂肪分解脂肪酸有两个必要条件:充足的氧气和发育正常的神经系统。所以任意一个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话,棕色脂肪就无法正常分解,宝宝就会产热不足导致低温。
1.消化系统紊乱
体温较低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因此会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状况;同时低温会使宝宝的反应速度降低,表现在进食中就是吞咽迟钝,容易呕吐,甚至倒灌鼻腔发生危险。
2.心血管异常
当对外界寒冷刺激仍然可以做出有效反应时,宝宝会心率加快;当对寒冷刺激反应迟缓后,心率开始下降,即出现心律失常。同时伴随低血压低血糖症。
3.肾功能减弱
低温使肾小管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弱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因为低温会导致低血压,所以血流量变慢,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足,达不到正常过滤的效果,因此宝宝会尿液很少,甚至没有。更为严重的低温还经常会出现氮质血症。
4.呼吸道感染
正常来说,如果宝宝受到来自外界的低温刺激,呼吸频率会明显增加,随着体温的下降,由于呼吸中枢正常调节作用受到压抑,宝宝的呼吸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如果观察到宝宝的呼吸随着体温的降低反而加快了,就要小心是不是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
5.神经系统异常
当宝宝的体温在35℃以下时,就没有平时那样反应灵敏了,在33℃以下时,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的趋势,当体温持续下降至30℃以下时,宝宝对外界刺激就没有反应了,并且呼吸心跳持续减慢,四肢僵硬,体温达不到26℃就基本意味着死亡。
6.代谢迟缓
过低的体温也会使体内代谢速度变慢,使得很多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代谢吸收。所以尽管低温会导致低血糖,但在这个时候能否给予大量葡萄糖补充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7.合并感染
低温状态下的宝宝免疫力很弱,极易发生合并感染,尤其是在低温时间超过一天后。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有这种疾病的宝宝出现低温的时间往往是在出生后1~3周,同时伴有面容异常的特征(鼻梁扁平、眼距大等)。如果进行医学检测的话,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相关指标如吸碘率、TSH、T4等、X光片都会发现异常,针对这种疾病可以配合甲状腺素治疗。
· 重感染
有时严重感染也能够导致宝宝低温,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检查发现感染源并确诊的。长期的低温通常是可以追溯到感染病史的。
·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化验宝宝的血样会发现相关指标明显异常,比如红细胞压积增高,血小板数不断降低,最终不足十万。要注意,血小板的减少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2.血气分析
低温的宝宝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常导致体内留存大量乳酸,使得血液偏酸性,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如果血气分析的结果显示宝宝已有一定程度酸中毒的话,说明宝宝已经处于严重氧供应不足的状态,甚至会造成器官衰竭。
3.肾功能检查
检查如果发现宝宝的非尿素氮和血清肌酶偏高,有氮质血症,同时宝宝尿量很少甚至没有尿量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了急性肾衰,这种宝宝死于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非常大。
4.其他
如果宝宝可能发生出血或者DIC检查结果呈阳性的话,那么进行预后凶险血培养或死后心血培养的结果往往就是阳性。
· 辅助检查
X光胸片和心电图尽管只作为辅助检查,但应该定期带宝宝去医院做,日后可能还需要复查。
1.X光胸片
如果宝宝肺部没有病变的话,反映在X光片上就是肺野明朗;但是肺部观察到明显的块状或斑片状阴影就要考虑肺出血的情况了。
2.心电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由于体温较低,宝宝的心肌收缩以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会受到抑制,表现在心电图上就是心率变慢,以及心率失常如心房异位、房颤等,且伴有高钾症状。
3.甲皱微循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用甲皱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低温宝宝的甲皱毛细血管发生襻形变,进而导致血流受阻,血球结节阻滞。另一方面,低温宝宝的肢体血液流速缓慢,均表明宝宝存在微循环障碍。
1.复温处理
对于低温的宝宝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是恢复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复温要循序渐进,因为一下子给予宝宝超出体温较多的温度很容易使宝宝反应过激,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或呼吸暂停。因此,复温时要把宝宝放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用温热的小被褥覆盖。一天之内宝宝的体温就会正常,但是这种方式适于低温程度比较轻的宝宝。如果是严重低温的宝宝,这种方式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建议采用外加温来帮助宝宝恢复体温。所谓外加温就是对低温宝宝提供外来的热量。
· 外加温的方法
(1)用温热的毛毯将宝宝裹住。
(2)用电热毯:要注意设置为伺服控制或者人工控制,温度把握在39℃上下。
(3)洗温水澡: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澡的时间为10-15分钟,一天一两次。
(4)用暖箱或者辐射加热器:对于低温程度较轻的宝宝,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为27℃左右,每隔一小时升温1℃,最高不能超过32℃;外加热器的初始温度要略高于宝宝皮肤表层温度1℃,调整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当宝宝的皮肤温度达到适中温度以后就可以停止供热了,内里温度要等至少12个小时才能完全回升。
(5)用微波器:用微波器复温的方法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恢复较快,体温回升1℃的时间只要6分钟,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烧伤或受到辐射危害,要格外小心。对于宝宝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生殖器等在加热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 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
相比于外加温,这种复温方式是从提高宝宝的内里温度开始,即首先把热量输入体内。
2.补充热量与输入液体相结合
由于复温会使宝宝的体温回升并加快组织细胞代谢,因此需要补充能量以防止低血糖出现。此前宝宝的低温已经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所以不要让宝宝吞服任何营养液。当宝宝的体温有所回升,接近正常以后,才可以喂养。因为低温时的宝宝尿量很少,此时复温以后仍旧尿量较少的话,就要适当减少液量。
3.控制感染
感染几乎是每个低温宝宝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容易忽视。为了避免让宝宝受到更大的健康威胁,建议适量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视情况而定,在具体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服用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以及庆大霉素4~6 mg/(kg·d)或者丁胺卡那霉素10~15 mg/(mg·d)。如果复温以后宝宝依旧少尿的话,氨基糖苷类的药物要少用,同时注意宝宝的血药浓度范围。
4.加强心血管系统支持
心血管检查会反映出宝宝在低温状态下存在心肌受损心功不全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用正性肌力药物,严重的低温宝宝可以另外静脉推注利尿药。呋塞米常用来纠正宝宝的高容量血症。
5.肺出血的治疗
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的低温比较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肺出血,可以考虑肝素治疗法。如果出现肝素化情况,必须马上输血,同时准备足量硫酸鱼精蛋白。肺出血情况很严重的要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宝宝很可能便会可以借此存活下来。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让宝宝处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中,特别是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居家温度要稳定在20℃左右。
1.宝宝贴身衣物保暖性要好
宝宝平时所穿的衣服、用来包裹的小被子都要选用纯棉材质,夹棉要用新棉花,把宝宝的衣服或包裹事先热一下再给宝宝穿用。有的家长觉得把宝宝包得很紧会比较保暖,其实不然,如此包裹不仅不方便宝宝活动,还会加快散热。
2.父母注意观察
由于宝宝太小,即使有时候自己不舒服也没有办法告诉爸妈。因此大人要经常握握宝宝的手脚,看是否存在冰冷状况。一旦发现宝宝体温较低的话,就要加强保暖,比如多盖床被子、用热水袋等。若用热水袋,尤其要留意水的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烫伤宝宝,通常40-60℃左右就可以了。最好在宝宝跟热水袋之间隔点衣物,不要紧贴宝宝稚嫩的肌肤。
3.灵活处理
当发现宝宝体温较低时,最方便直接的方式就是怀抱法,把大人的体温传递给宝宝,但是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后发现孩子的体温依旧没有回升的话,就要及时送医了,否则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
1.围生期注意预防。要加强围生期卫生保健,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要重视产检,出现妊娠并发症要及时治疗,还要密切关注胎儿状况,有的早产儿和低体重胎儿容易出现低温状况。
2.保暖充分。秋冬季和北方地区的产房要有齐全的供暖设施,并保证温度达到24℃以上。当宝宝刚诞生时,要立即用事先预热的干净毛毯包裹,以稳定宝宝的体温。对于危重的宝宝更要随时监控体温,供热要充足。
3.积极治疗。有些疾病如畸形、窒息、感染、产伤等会引发硬肿症,一旦发现发病趋势,就要积极治疗。
4.其他方面。在喂养方面,母乳所含的热量比较充足且宝宝能够充分吸收,因此要重视母乳喂养。当宝宝变更房间或者出门时,一定要注意途中的保暖。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79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