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一般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炎通常还会引起发烧,家长又该如何护理呢?
【 tulaoshi.com - 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
宝宝的抵抗力都比较低,一不小心就会生病,感冒发烧咳嗽是常事。但对于爸妈来说,宝宝发烧了就是大事情,如果宝宝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该怎么办呢?
扁桃体发炎可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同时服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话可以使用物理手段、退烧药或者使用药物降温使体温降低。如不减轻,可做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可静滴青霉素。另外,如果是宝宝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一般建议先使用物理方法来帮助宝宝降低体温。
1、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2、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3、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4、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宝宝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过去主张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但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
5、宝宝高热,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热。体温越高,使用退热药的剂量越小,以免快速过分退热引起虚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宝宝扁桃体发炎,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可能只是三至五天的发烧、喉咙痛、食欲变差,很快地就康复了,但也可能会有少数病情较为复杂,怀疑是EB病毒或链球菌的感染,而出现全身性的并发症,所以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最重要的原则是随时观察宝宝的食欲、活动力及发烧的情形,在经过适当诊疗后,如果病情并不如预期般逐渐恢复,也必须立即回诊追踪治疗,以避免后遗症的产生。
扁桃体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并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及免疫细胞,能抑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宝宝体质差就容易导致扁桃体发炎,补充益生菌增强宝宝机体的抵抗力,宝宝就不会老是扁桃体发炎了。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是细菌感染时要使用有效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每次发作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一周以上。病毒感染时用抗病毒制剂,如利巴韦林,干扰素。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扁桃体。
大部分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扁桃腺炎是属于自限性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免疫功能正常的宝宝,只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观察食欲及活动力的变化情形,在喉咙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尽量鼓励以温凉顺口的食物(如布丁、豆花等),并维持饮食的正常、作息规律,一般不需特别的治疗,三至五天就可以康复。
有些扁桃体发炎则因为病原菌较强,或病童抵抗力较弱,医师观察怀疑是细菌(特别是链球菌))的感染时,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但要注意疗程一般约需十天,切勿太早自行停药,而造成慢性反复性发炎或其它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肾脏的损伤以及肺炎等),同时也要配合医师的指示返诊追踪。
咽喉部位的扁桃体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就好像是看守大门的卫士,是身体第一道免疫器官,积极抵制和消灭来自口鼻的细菌。
扁桃体为什么容易发炎
1、宝宝的机体免疫功能还不健全,一般到12岁左右免疫系统才发育成熟。
2、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门户,口鼻的细菌、病毒最先侵犯它。扁桃体炎的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治疗作用不直接,病灶常常不能彻底清除而留下隐患。
3、扁桃体是藏污纳垢之地,形成病灶后容易被反复感染。
零难度预防扁桃体发炎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在室内抽烟,减少对宝宝的咽部刺激。
2、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3、鼓励宝宝平时多去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4、宝宝穿衣盖被加减适当,保证有良好的睡眠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急性扁桃体炎的护理建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建议宝宝适当休息、加强营养、疏通大便,尽量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2、局部使用喷雾剂、含漱口液、口含片。
3、有发热症状时,多给宝宝喝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79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