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表示孩子不足月就出生,因此不少妈妈很担心宝贝的智力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那么早产宝贝智力的发育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吗?我们如何干预早产儿智力低下的情况?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 tulaoshi.com - 早产儿智力 】
早产表示孩子不足月就出生,因此不少妈妈很担心宝贝的智力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那么早产宝贝智力的发育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吗?我们如何干预早产儿智力低下的情况?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胎龄处于28周至37周这个阶段就出生的孩子称为早产儿。因为不是足月生产,所以早产儿的器官及功能很可能没有发育完全好,体质大多比较虚弱。
早产儿通常体重不超过5斤,身高不足0.46米。早产对于宝宝而言非常危险,因为他的各个内脏以及器官等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独立的生活,生命力比较地脆弱。
1.利用出生后两年黄金期
新生儿阶段就给宝宝进行早教,可以帮助宝宝发挥最大潜力。早产儿出生后前两年,大脑发育速度快、塑造能力好、代偿能力佳,所以妈妈要利用这一时期,将宝宝因早产造成的缺陷最大程度矫正好。
2.尽早检查尽早治疗
虽然生活当中常常会发现早产的宝宝有智力底下或脑瘫的情况,但是不能以偏概全。父母想要降低宝宝智力低下的几率,最好是尽早干预其智力发育。通常医生会建议,早产儿出生三天后,即可做一些身体项目的检查,如:颅脑CT、脑电图检查等,以便了解其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可在其成长过程中,尽可能服用一些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的药物。
3.避免操之过急
父母们还可以依照儿科专家的建议,在宝贝的生长过程中,适当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同时宝宝的认知以及语言等方面,也要父母协助训练。面对早产儿,父母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始终相信只要干预的及时、适当,早产儿的智力不输于足月宝宝。
1.视觉追踪红球或人脸
让宝宝仰卧,头部放在中间。测试者可拿一个红球,直径约为10cm,把红球放在宝宝眼前20cm处,开始左右摆动。摆动的过程中,观察宝宝的眼球是否会跟着红球一起转动、头部是否跟着红球移动。
正常:正常情况下,1个月大的宝宝,眼球就可以随着红球的摆动而转动,但此时,宝宝的头部还无法转动。待宝宝出生2个月以后,其眼球和头部均可跟着红球转动,但转动幅度有限,如:头部左右两边只能移动45度;等到宝宝三四个月大,转动幅度可增加到180度。
异常:宝宝的眼球没有办法跟着红球转动或者移动,头即使能转,幅度也很小。
2.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让宝宝仰卧,头部置于正中央,检查者可扶住宝宝左右前臂,将前臂慢慢拉起至45度,观察其头部抬升情况;同样的方法,再拉至宝宝坐起,观察其头部是否能够竖起。
正常:把1个月大的宝宝拉起,宝宝的头向后垂着,头最多只能直立5秒钟;宝宝两三个月大时,坐起时头部可以坚持直立15秒钟以上;等宝宝长到4个月大时,头和身体就可以竖立,宝宝甚至可以转头观察外部环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chanerzhili/)异常:1个月的宝宝不能竖头;2-4个月宝宝拉起时头部明显后垂,无法竖头。
3.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让宝宝呈俯卧位,检查者在宝宝头部前方用玩具吸引其的注意力,观察他抬头情况和手臂支撑身体的情况。
正常:宝宝1个月后头部可转向一侧;2个月时宝宝下巴能离开床,尝试抬头,但持续时间不长;3个月的宝宝抬头可超过45度,手肘不能够支撐身体;4个月的宝宝抬头能达到90度并且可以左右转头,手肘部可以支撑身体。
异常:宝宝二三个月大还无法抬头,四个月大可以抬头但晃晃悠悠。手肘部没有办法支撑住身体,使胸离开床面,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宝宝身体有异常。
4.伸手够物
让宝宝躺着或者坐着,在他眼前悬挂一个玩具,看其是否可以伸手拿到玩具。
正常:三个月的宝宝有伸出手拿玩具的想法,但做不到。待宝宝四个月大时就可以伸出手,但力度可能不足以拿到玩具;等宝宝再长长,长到5个月大时,一般就能够完成伸手拿玩具的动作了。
异常:宝宝出生4个月,还没有伸手的想法,5个月大时仍不会伸手。
5.翻身
让宝宝身穿薄衣,躺着,看其是否可以翻身。
正常:一般来说,三个月大的宝宝就懂得翻身,并开始尝试侧着睡。4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完成翻身180度,俯着睡。
异常:如果宝宝4个月大了还没有任何翻身的意识,5个月的时候还不会翻身,6个月还不能180度翻身,这种情况下,说明宝宝身体可能有异常。
6.交往与情绪
检查者试着与宝宝面对面而坐,沟通交流,观察宝宝的表现。
正常:宝宝两个月大时就可以与人有互动,对着人微笑或者喉咙发出声音,尝试与人交流。3个月可以正常发出声音;4-5月时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半岁后能认出爸爸妈妈等熟人。
异常:3个月时,在检查者的挑逗下不会笑;4个月不能发出发声;5个月对周围事物没有反应;6个月表情淡漠,即使对熟悉的人也毫无反应。
· 早期的干预:育儿刺激和玩耍
婴儿刺激和玩耍能让宝贝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多种色彩、形状以及不一样的声音。具体操作和正常宝贝的早教差不多。具体做法如下:
1.在宝宝的婴儿床以及卧室的墙壁上挂一些色彩比较亮,或者是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经常替换,来吸引宝宝观看以及聆听的兴趣。
2.拿一些玩具或其他物品给宝贝玩,提高宝贝眼睛、嘴以及手在探索方面的能力。
3.家长要常常和宝贝交流,逗宝宝开心地发出声音。宝宝一周岁至两周岁期间,可以展开语言及协调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锻炼宝宝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说和做同时进行、口型模仿等方式,让宝宝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或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
4.在宝宝玩耍的过程中,锻炼宝宝感官、沟通交流及动脑能力。
5.让宝宝玩一些需要两只手配合的游戏,比如画画、翻书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6.讲故事、做游戏也可以培养宝宝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留一些小悬念,帮助激发宝宝好奇心;或者在做游戏的时候,尝试让宝宝自己完成,锻炼独立能力。
· 营养追赶:尽量通过母乳喂养宝宝
母乳喂养对孩子智商影响非常大,即使是早产儿,经过母乳喂养后,智商比不经母乳喂养的足月宝宝高。在宝宝7-8岁时,智商测试结果更为明显。除此以外,母乳喂养的时间也与宝宝智商成正比,宝宝吃母乳8个月以上,语言能力更突出,智商测试高出6分。
1.母乳促进智力发育
早产的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都要进行特殊的监护,即使他已经出院,也要长期进行细心地护理。和正常出生的孩子相比,更需要费心费力。妈妈坚持给早产的宝宝吃母乳,会更加有利于他的发育,同时也会促进孩子智力方面的发育。
2.母乳抗病能力佳,营养高
妈妈的奶水对于婴儿来讲,是营养最高的食品,对没有足月出生的宝宝而言更加重要。尽管妈妈提前生产,但不影响妈妈奶水中的营养成分。母乳可以加强早产宝宝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免疫力,对于宝宝的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也很有好处。妈妈的奶水中含有一种活细胞,能让宝宝抵抗感染,这对于孩子而言特别的重要。
3.母乳增加免疫力不可替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chanerzhili/)没有足月出生的孩子,因为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所以相对足月出生的孩子而言,被感染的危险系数更大。虽然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标榜各种营养价值的人工奶、
配方奶,但是依旧比不上天然母乳的营养价值。因为妈妈的奶水中含有抗体和其他的保护元素,而这些对于没有足月出生的宝贝而言,非常重要。
4.哺乳还需循序渐进
其吮吸能力比较弱,所以当其能直接吮吸妈妈的奶头时,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希望宝宝可以马上吮吸妈妈的乳头,他需要时间以及耐心来慢慢适应妈妈的奶头。此时,妈妈们在喂养的时候,不要使用奶瓶,因为没有足月出生的孩子很轻松就可以接受奶瓶,而不想吮吸妈妈的乳头。
没有足月出生的孩子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以下的情况:
1.动作轻柔,免刺激
和没有足月出生的宝贝一起玩的时候,注意动作要轻一点,慢一点,尽量避免用新的玩具或是陌生的面孔去包围他。尽量不要过度刺激早产的孩子。
2.细心观察,多休息
要仔细注意早产宝贝的反应,比如说宝贝转头,或者是不再看你的时候,就表明宝贝已经玩够了,此时可以歇一下,停止和宝贝的玩耍。
3.调节温度,维持体温
家长要注意房间里的温度,因为没有足月出生的孩子身体内温度调节系统还不够成熟,而且也没有皮下脂肪为自身保温,所以保持其体温非常重要。
4.借助灯光和音乐助睡眠
家长在晚上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因为夜晚比较黑也比较安静,早产的宝贝可能会不适应。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盏夜灯或者是播一些育儿的音乐,来帮助早产的宝贝习惯夜晚的环境。
5.选择无刺激的襁褓
没有足月出生的宝贝习惯裹襁褓,家长要注意其襁褓布料要软和,而且没有刺激性,同时也不要包住孩子的脑袋。
6.室内空气清新,忌吸烟
早产儿呼吸系统没有发育好,对空间中的各类污染物很敏感,所有宝宝的房间空气必须清新、通畅,尤其不能有烟味。
7.家具颜色不要鲜亮
注意宝宝床上用品和房间里的家具颜色都不要太鲜艳、太明亮,防止刺激早产的宝贝。
8.吮吸奶嘴,锻炼口腔能力
如果孩子可以吮吸,那么可以让其多吸吸奶嘴,这样能锻炼到他的口腔活动能力,也能让其有安全感。
9.注意特殊需求
要非常留意宝宝的特别需要。宝宝普通的需求,不一定完全符合早产儿的需求。家长必须要遵循早产儿的需求,不能把自己所想的需求强加给孩子。
一旦没有足月出生的宝宝有以下的不正常的现象,要及时带他去看儿科医生:
1.鼻子和嘴巴周边的皮肤呈青色;
2.皮肤颜色和平常相比,更加苍白;
3.不吃食物;
4.脾气和平常相比,更加烦躁易怒;
5.没有平时活泼,反应能力不强;
6.出现呕吐的现象。不是小口的吐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发的现象;
7.呼吸不顺畅;
8.出现呼吸节奏不规律,呼吸急促、喘息等现象;
9.拉肚子的时间过长,大于1天;
10.排便异常;
11.出现发烧的情况;
12.呼吸出现异常暂停的情况;
13.家长感觉宝宝的情况不太对劲。
最后要提醒家长们:一旦你觉得宝宝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带他去看儿科专家。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79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