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以后,宝妈们都非常的着急。每到这个时候宝妈都会带着宝宝去看病,医生也会叮嘱妈妈们宝宝们在生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 tulaoshi.com - 宝宝生病饮食注意事项 】
宝宝生病以后,宝妈们都非常的着急。每到这个时候宝妈都会带着宝宝去看病,医生也会叮嘱妈妈们宝宝们在生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同时也是为适应外界环境,调整机体自身内环境稳定机制的重要时段,辅食的添加务必要与其身体状况相协调。通常在生病期间添加辅食应遵循饮食清淡、少食多餐、调理为主等原则,在保证宝宝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尊重其进食意愿。
上呼吸道感染通称“上感”,包括鼻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鼻塞或流鼻涕、面色潮红、或有微咳等症状及体征。这是因为婴儿在半岁以后,从母体获得的抵抗力逐渐减少,而自身产生的免疫力又不足以抵御病原体侵袭,因此患上感的机会开始增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季和晚秋、早春季节多见。
辅食策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休息和营养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鼓励孩子多喝水、多休息,不要带孩子去公众场合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以流食、半流食为好。如果食欲不好或呕吐,可以适当增加吃奶次数,每次量少一些,菜汁和蔬菜水不要减少,因它们包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疾病的恢复大有帮助。充足的水分可以补充发热、吐、泻所消耗的体液,促进代谢物及毒素的排出;水分满足代谢需求的标志是有足够的尿量。
小儿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轻型肺炎症状如同一般的感冒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一般来说婴幼儿肺炎症状较重,表现为精神欠佳,或烦躁不安,呼吸增快且表浅。重症肺炎可表现呼吸困难、喘憋、鼻翼搧动,口唇及指甲发绀等,体温持续数日不退。一旦发现宝宝有早期肺炎的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并注意居室通风、空气新鲜,适宜的室内湿度,有利于减轻咳嗽顺利排痰。 辅食策略此时会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及机体对营养物质及水的需求增多的情况。膳食调理的原则是,发热期总摄食量不应低于平日的70%,而水分则应充分满足需要。具体方法是婴儿坚持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及处于换乳期小儿食物的选择及配膳应以易于消化吸收的半流食或软烂面条、米饭为主,配以适量、富含蛋白质如鱼、蛋、牛奶、肉、豆腐及新鲜蔬菜的菜肴,用少量多餐方式喂养。餐间佐以带酸性的新鲜果汁,如山楂、柑橘类、猕猴桃等果汁等饮用,充分饮水。
小儿腹泻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6~11月龄的婴儿尤为多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次年1月;每日大便在5次以上乃至10余次不等。夏季腹泻通常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为黏液便,伴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蛋花汤样粪便多见,但无腥臭味。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机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因此若出现多次水样便、频繁呕吐、明显口渴、尿黄量少、不能正常饮食、发热不减、大便带血等症状时就应立刻就医。 辅食策略小儿腹泻时要及时充分补充水分及适量电解质,保证尿量。在治疗的基础上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儿应继续日常食用的奶制品,用量可适当减少一些,但不可禁食以免营养匮乏。对幼儿用半流食乃至软烂面条、米饭,佐以适量蛋羹、鱼泥、豆腐、肉酱及深色碎叶菜,少量多次;奶量不宜减少。餐间适量进食新鲜果泥或碎粒水果。饮食烹饪宜甘滋清淡,尽量避免煎、炸、烧烤,忌油腻、辛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婴幼儿最易患缺铁性贫血,6~24月龄是高峰患病年龄段。据2002年全国调研资料,7~12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8%,呈现年龄越小、铁缺乏越严重,缺铁性贫血越多的特点。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尤其是唇和指甲)、乏力、不爱活动、食欲下降,还会出现口腔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稍大儿童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食泥土等),常伴头晕、耳鸣、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 辅食策略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尽管母乳含铁量也不算高,但其吸收率可达70%,是牛乳的5倍,对婴儿来说仍是最佳食品。人工喂养儿也应选择母乳化奶粉,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适量补充铁剂及维生素C。同时也要根据婴幼儿具体发育情况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动物血、瘦肉、肝泥、绿叶菜、水果等防止贫血(铁含量高的日常食物可参看附表)。最后,铁剂的补充和铁强化食品的选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量摄入会引起铁中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7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