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儿童心理学 】
什么是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支,也是高等院校中给学生开心理学课中一门主要的课。儿童发展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儿童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学学术之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普莱尔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对他的孩子从出生起直到三岁,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他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写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第一版,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就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普莱尔的书共分三编:第一编讲感觉的发展(关于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和机体觉的发展);第二编讲意志的发展(主要关于动作的发展);第三编讲智力的发展(主要关于语言的发展)。直到现在,这部古典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参考价值。
普莱尔被视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原因: ①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一书第一版出版于1882年,是第一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著作。 ②从著作的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之前的学者,都不是完全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是像达尔文那样,研究儿童心理只是为进化论提供依据。而《儿童心理》目的就在于研究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进行专门的论述。 ③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直至三岁这段时间不仅每天都做系统的观察和记录,而且也进行诸如内省法之类的科学心理实验。 ④从影响上看,《儿童心理》一出版。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同行学者的青睐,各国心理学家先后把它译成十几种文字,向全世界推广,从此儿童心理学随之发展起来。可见,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他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出版专门刊物刊登大量儿童心理研究的报告和论文,还发起组织儿童研究机构等等。他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的发展理论即复演学说,虽有许多争论,但对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继霍尔之后,儿童心理学研究有较大进展。主要的有德国的斯特恩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比勒夫妇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美国的华生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格塞尔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编制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法国的比奈的测验研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数量化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西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无论在理论争鸣上或研究成果上,现代儿童心理学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西方,法国的瓦隆提出了一些较新的发展理论和观点。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分别提出了独具风格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概括。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还企图把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新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比乔和贝尔,新精神分析的代表如埃里克森,也各自提出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和研究成果。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由于各学派的观点以及对自己研究成果概括态度的不同,仍有不少争论。争论的问题如:遗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上年龄阶段特点和个别特点的关系等等。
瓦龙的儿童心理学理论(Wallon’sTheoryofChildPsychology) 法国当代心理学家H·瓦龙是一位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瓦龙在一系列著作中,以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批判了当时法国心理学界各种形式的中华民族主度、机械论、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点,力图把心理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真正的科学。他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他对这一领域具有突出的贡献。
儿童心理学发展主要观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心理、意识 瓦龙认为,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在《心理生活研究概论》一文中写道:“无论是心理学的或是生物学的事实,都是从活体与其环境的接触开始。”随着个体的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教育的影响,心理活动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顺序,有干什么地发展起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不仅显示着连续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特性,而且也显示着一定的结构性和阶段性。这是由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和关系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心理的特征似乎是渗透于社会和生物两者之中,并以一定方式将它们连接、贯穿起来,通过转化为行为和活动而最终得以实现。所以,研究人的心理,既不能离开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又不能脱离机体的生长,也不能忽视心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在这几方面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育成熟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2、实质 瓦龙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就心理活动所反应的对象说的。最低级的心理活动,例如反射,总是直接地反应外部的刺激,愈是发展了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就愈能对内部刺激作出反应。高级心理活动诚然也由外部刺激所引起,但是外部刺激往往先转化为内部刺激,因而直接反应的不是外部刺激而是内部刺激。所以,从心理反应的直接对象来说,发展就是向内转化。 比如,新生儿和婴儿,他们的心理总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而直接的反应。随着他们的生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生活经验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一些自我的活动,由直接寻外界的反应转化为随意反应。此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一些自我的活动,由直接对外界的反应转化为随意反应。此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一定的能力、情感、意志特点。他们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往往会把这些刺激与自身特点结合起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世界,然后再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发展的过程,即是逐渐摆脱外在世界的直接影响,建立一个内在动机世界的内化过程。从发展顺序上看,婴儿时期身体现动作发展较快;学前阶段语言与感知发展较快;小学阶段社交与逻辑思维的发展较快;青春期生殖系统的发展较快。在瓦龙看来,愈是低级的心理活动,愈是直接地反映外部世界;愈是发展到高级的心理活动,愈转向内化,其内在联系愈紧密,完整性愈高。
3、动力 瓦龙在阐述心理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时指出了心理活动中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问题。他认为,发展不仅仅是心理机能数量的增长,还是质量互变的过程。心理机能数量的变化只是以展的条件,还不是发展的本质。心理的真正发展,有待于心理整体的质变。瓦龙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在于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对立统一;对于简单的、低水平的心理活动来说,主要依靠成熟就可以了,但对于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来说,学习所起的作用将占更加主要的地位。 在瓦龙看来,儿童一方面有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有极其分化的生物因不比,这两方面是对立的。但同时,社会环境只有通过生物因素才能对儿童起作用,而儿童的生物因素又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才逐渐形成的。所以生物和社会这两方面是相互作用着的,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瓦龙还指出:这种对立统一,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呈现出平衡现象。这种平衡不是不再发展,它将被机能的觉醒所打破,从而使儿童的心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当注意的是,虽然瓦龙认为机能的觉醒和机能的生长决定了心理活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但他同时肯定了心理活动的内容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瓦龙在论述心理发展的动力时,也曾使用了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概念。他所说的内因是包括机体的生长与成熟、兴趣和学习的。瓦龙认为机体要进行一个活动还需要有一种力。对一个机体业说,如果力量不充分,活动仍然不能出现。这就要靠主体的兴趣来发动力量进行活动,而且经过学习,兴趣会得到恢复、保持和再生。瓦龙认为各种心理活动是有区别的,因为它们所涉及的机能的水平是不同的。在淑及低水平的机能时,主要依靠成熟就可以了,愈涉及高水平的机能,愈需要较多的学习。所谓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虽然瓦龙很重视内因的作用,但他未忽视过外因。他认为人从出生起就一直是受着环境的影响的。
4、规律 瓦龙关于心理发展的规律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 (1)心理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前所述,瓦龙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受着内
瓦龙儿童心理学研究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瓦龙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这些方法是: 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临床法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测验的统计法 瓦龙认为数量上的统计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运用。在统计任何一个心理特征的数量时,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仔细观察。如果是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法来补救测验法的不足,进行一些核对和校正。在瓦龙看来,测验和统计法对分析个别心理特征或许可以作出某些贡献,但对于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整体,则是无能为力的。 应当指出,瓦龙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统帅其方法的观点,即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现实的不断形成的及其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客观现实的本质。因此,瓦龙坚决反对在研究儿童时与其周围环境相脱离,也反对A·比纳制定“发展的阶梯”,只从智力和单纯数量方面去研究儿童的做法。
儿童心理学的相关咨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做事磨蹭、拖沓、情绪不稳、乱发脾气等,儿童心理问题成为家长教育的最大烦恼,儿童心理咨询能有效解决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专业服务机构 各级综合医院心理科 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 心理医院 儿童心理咨询网
咨询要点 儿童心理咨询专门解决儿童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学生职业规划、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儿童神经症治疗(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