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一般指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好孩子权威介绍外耳道炎相关知识。
【 tulaoshi.com - 外耳道炎是什么 】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称为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时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一)分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单纯性外耳道炎
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2.外耳道疖
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3.弥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4.坏死性外耳道炎
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5.外耳道真菌病
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6.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二)症状
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3.耳屏压痛,牵拉耳郭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郭耸立。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有耳屏压痛和耳郭牵引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外耳道内有分泌物;如病情严重,耳郭周围可水肿,而周围淋巴结肿胀或压痛。
2.慢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多增厚,脱屑,或有痂皮附着,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可有少量黏膜的分泌物,或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郭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郭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1.局部治疗
(1)棉栓子或纱条浸泡有效药物,如1%酚甘油、8%醋酸铝等,塞进外耳道内。
(2)在耳镜或手术显微镜下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和皮屑,尤其注意耳道深部的前隐窝。
(3)局部滴用抗生意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宜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如新霉素、庆大霉素与氢化可的松油膏合用。
(4)炉甘石洗剂可以止痒,1%酚甘油也有止痒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5)怀疑与过敏有关时,可将氢化可的松滴入耳道。
2.全身治疗
(1)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耳痛剧烈者可酌倩使用镇静止痛剂。
预防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79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