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顾名思义就是某方面才能突出的儿童。好孩子权威介绍什么是超常儿童、超常儿童的特点、超常儿童如何鉴别、如何看待超常儿童等相关知识。
【 tulaoshi.com - 超常儿童 】
20世纪初推孟把智商达到或超过140的儿童称为天才儿童。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天才儿童的概念主要是由智商分数来说明的。20世纪50年代后吉尔福德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并指出智力测验不能鉴别儿童的创造力。学者们还认为天才儿童的概念里不仅包括创造力,还应包括像卓越的领导能力、数学能力等特殊才能。20世纪70年代末伦朱利(J.S.Renzulli)提出三圆圈天才儿童的概念,认为天才儿童是由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对任务的承诺(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和较高的创造力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作用高度发展的结果。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把这类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认为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中不仅包含智力和创造力,也包含一些非智力个性特征。
超常儿童的特点及其发展是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者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研究者对超常儿童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从认知能力(智力)、非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对超常儿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认知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常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常态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态儿童。
特点一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
感知观察能力是对客观事物迅速而灵敏的获知和辨识的能力,是精细地感知事物的特征,辨别相似事物和发现新异事物的能力。感知观察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感知能力,即迅速觉察获知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直接获知。比如听觉灵敏,视力准确,触觉、味觉均比一般儿童灵敏等等。最近在吉林省发现了一位儿童,可以通过听他人按电话键的声音,能感知到他人所按的不同数字键,并报出来,其准确力达100%。而这个儿童的听觉就属于超常水平。
第二方面是观察力,这是超常儿童普遍所具有的特性品质。比如在一些复杂的事物中可以迅速地察觉到所需要的事物特征和现象,并及时作出判断。瑞文测验中的图形观察、点线观察等都属于对儿童观察力的训练,而观察力强的儿童可以迅速看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同是天文学者,观察满天繁星,有人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要观察的对象,而有人则需要很长时间都能找到,这就是观察力的区别。
特点二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智力品质中的重要因素,注意力是能够较长时间观察事物和学习知识的品质,它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之指向和集中于认识对象的能力。这是人获取知识、组织和维持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智力水平高的人,其注意品质一般都比较强。而记忆力则是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主观体验的能力。可以说,和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所必需的智力条件,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凡智商高的人,其记忆能力一般也都超常。
判断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如,认识和学习某种知识或事物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如果一个儿童能够在5-10分钟内始终集中自己的注意安心学习,那么这个孩子的注意品质就比较好,反之就差。同样道理,学习某个问题,该知识在儿童的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其记忆力就越强。当然这种和有时需要强化才能形成,但我们主张的记忆力是儿童在正常识记过程中形成的记忆,而不是通过强化后形成的记忆。如果一个儿童在学习某个知识后很长时间又看到了该事物,能够立即认识并进行分析,那么这个儿童的记忆能力就可能超常。相反,其记忆力可能就较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特点三 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理解能力强,具有独创性
思维、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品质。这种智力品质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与再造的能力。思维敏捷,就是要求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迅速进行抽象和概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比如,我们曾经对一些儿童进行这样的测试两匹马加两头牛等于多少个什么?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无法回答,少数孩子经过启发后能够回答出:等于四个动物。极少数孩子会立即回答等于四个动物或等于四个牲畜。从思维敏捷性来看,多数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一般,少数孩子比较优秀,极少数孩子非常优秀。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条件,很多科学发现都与想象有关。可以讲,借助于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后进行的创造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想象也是一种推理性智力活动。想象丰富的儿童,能够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从中发现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并进行一定研究。理解能力则迅速消化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智力发展来讲非常重要。比如,幼儿对二分之一的概念很难掌握,但某幼儿园在一次搬家时,一个大玩具柜怎么也无法搬进房间,一个孩子看到后说:如果能够把大柜子分成两半,每次搬二分之一就可以搬进房间了。这个事例证明:该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概念。独创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新知识或新结论的能力。所谓独创,就是具有新颖性和排他性。比如有一道古老的智力测验题,一张桌子四个角,切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这个智力问题多年来只有一个答案,即五个角。然而这个答案却在实践中被彻底推翻了。因为切去一个角的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启发儿童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得出3、4、5个角的结论。
特点四 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智力品质的重要因素。虽然兴趣和求知欲并不直接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但它却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兴趣有不同情况,有的人兴趣广泛,对任何新异事物都有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种兴趣可以使人在广泛的求知活动中促进各种智力活动从而使其最感兴趣的知识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有的人则兴趣单一,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有求知欲,如果能够满足他对这些知识的求知,那么他就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超常品质。由此可见,不管兴趣广泛还是兴趣单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都能保证智力的充分发展。
进取心和勤奋、恒心不属于智力品质的范畴,也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这些心理品质却是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强烈的进取心能够让人永不满足,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恰恰是影响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而能否勤奋学习,能否坚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的恒心则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程度。所以要想培养超常儿童,则必须让孩子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训练形成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查子秀及其所领导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写作组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些特征也就成了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很多人都希望知道超常儿童是如何鉴别出来的,对此,施建农介绍,目前研究者已研制出相应的心理测量工具,是一种量表,通俗说是一套图形测试题,加上面试和心理测试,来鉴别超常儿童。
有人认为,超常儿童的优异发展是以身体的不健康或个性的不适应为补偿的。这种看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1921~1927年,推孟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对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测查,发现了1528名天才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达150),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他的被试中,死亡、不健康、精神错乱、酒精中毒等情况都低于相应年龄的成人,绝大多数人社会适应良好。他还分别在1939~1940年和1951~1952年对追踪对象进行两种测验,发现不仅他们的平均得分远远超过一般成人,而且这两项测验相隔12年,两次成绩相比有90%的被试智力增加了。可见,早熟早衰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当然,超常儿童今后能否在事业上有不一般的成就,还依存于许多条件。在1950年时,推孟的800名男性被试中,有78人得到博士学位,48人得到医科学位,85人得到法律学位,74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104人担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47人编入1949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从总人口中任意选取800个相应年龄的人相比较,几乎大10~20倍甚至30倍。但他也发现全体被试中约有20%的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只有不到一半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他对800名男性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的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个性特点不同。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个性品质上,明显地优于成就最小者。其次是家庭背景不同。前者50%的家长大学毕业,家中有许多书籍,家长重视教育;后者只有15%的家长大学毕业。可见,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及其个性特点。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是超常儿童,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超常儿童的确在先天具有不少优势,但是后天的发展对客观条件以及自身的要求也有其独特性。盲目的把孩子按照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和发展只能适得其反。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普通教学大纲适合95%的儿童,剩下5%的儿童无法适应,其中1%至3%的儿童为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或者其他方面要比同龄儿童超前,如果按照普通的教学大纲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大纲,而是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且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适合。
我国现代的超常教育是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开始的,到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三所高等院校创办了少年班。到1985年,有一些高等院校主动提出,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创建少年预备班,为这些学校的少年班提供生源。当年,如科技大学与东北育才中学挂钩,南京大学与南京师大附中协作等,相继在普通中学正式创办了超常教育试验班。一般认为,学校超常教育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超常能力的学生;由于超常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促使学校教育必须超常发展,以适应学生特殊发展的需要。北京八中、东北育才、天津耀华中学、以及江苏天一中学在中学超常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代表着中国中学超常教育的发展方向。
弹性调整进度
这类模式的定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效率来订定学生升读什么程度的班级,以怎样的方法和速度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加速制进行。例如是提早入学、跳级、压缩课程等等。一直以来,加速制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跳级后社会情绪调适不良,学校也认为学生要求提早入学或安排学科加速会引起负面影响,加上校方须面对在行政上额外负担和课程灵活调整的挑战,因此总是对推行加速制保持非常保留的态度。总结有关探讨加速制的优缺点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问题"产生于加速制的特点走向极端──若缺乏审慎的施行措施,加速制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要澄清加速制的成效,除了研究制度本身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探讨具备怎样条件的超常儿童比较适合通过加速制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分组学习
这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以学生的能力分班或在班内分组,让超常儿童可以一起学习某些特别课程。其次,将不同年级具有同等能力或兴趣的学生,部分时间抽离原班,让他们到资源室学习。最后,在教室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功课或专题习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
充实/ 增益活动
这类模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以外,为个别或一组超常学生安排适合的充实/增益活动或课程使他们在某些科目或课题上,有更深更广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或假期时参与这类学习。此外,也可以运用校外的资源。充实/增益可以透过形形色色的活动进行,例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任朱利等人提倡的全校性充实模式在美国得到很广泛的支持和实施,提供超常儿童相当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发展独立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把高素质的作品贡献于有关领域中使用。
典范良师制/ 师父制/ 导师制
为个别超常儿童学生安排专家,指导他们深入研习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这些专家导师,可从校内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寻找。超常儿童跟从典范良师学习时宜注意下列各点:先广泛接近,再深入研究;以专长领域优先考虑;除认知的学习外,应能同时注意其人格的认同和学习方式或态度的模仿;对典范良师的生平应加以研究; 对典范良师之缺点应有所了解,但不宜学习; 典范良师不必只限一位,但应辅导儿童认识各导师的长处并懂得如何综合所学的经验和知识。
专才学校
专门为培育超常儿童的才能所开办的学校;在某些领域里表现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自成体系的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例如在香港有沙田体艺中学和香港演艺学院,但是香港没有为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设立专才学校,还是鼓励在超常儿童所就读的原校推行校本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设立专才学校有它师资和发展方向集中的优点,可是在现今讲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机会(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最适当的教育)的时代,专才学校的目标与发展需要谨慎探讨和计划,才有助于高效率培养人才而不至于引起「菁英教育」垄断社会资源的误解。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一些中学重点探索了对智力超常儿童以及其它类型的超常儿童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及所学校:
以科研为先导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一开始就是以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的形式提出的。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拟订实验方案,提出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经过一定的科学认证,再付之于实践。在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结构改革、学科教学,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非智力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德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出一套使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成为国内超常教育的借鉴。
"校中校"的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研究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从1985年开始进行超常教育实验,探索超常教育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华罗庚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华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实验基地,由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天一中学的"集中办班,分流培养"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不断地把智力超常的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级去学习。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对超常儿童的鉴别,他们在超常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超常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行为习惯的研究;而在超常教育的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与对学习行为影响较大的个性品质的测定与鉴别,并以此作为其分流的依据。
多模式并存的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模式
由于儿童少年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优才教育的模式也应有所不同,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模式有如下三个:①中学四(五)年制超常教育实验班,这种实验班以年龄在11周岁以下,智力超常、非智力因素良好、身体健康,数学、语文两科基本达到小学五年级知识水平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中学4(5)年超常教育。在4(5)年内完成中学6年学习任务,达到重点中学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在15周岁前升入大学。比一般中学升大学年龄提前4(3)年以上。博士后毕业在25岁左右,即可进入工作期。②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由于具有优质素质的儿童少年,并不都适宜在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还有的孩子受到年龄限制和智力发展晚的原因,不能进入超常教育实验班,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就是另一模式的中学优才教育。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班并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外语或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采取单科独进、"举一反三"的办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异人才,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某一工具学科方面形成一种优势,在单科独进的教学过程中,思想、能力、方法得到全面的训练和特殊的提高。这种单科强化实验班面向小学毕业生招生,中学学制仍为6年。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不适宜继续在实验班学习的学生,编入普通班,留在实验班的学生直升到高中强化实验班。③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超常教育实验班和数学、外语、计算机强化实验班,都是以受教育者已表现出智力高为前提,面对的仅是占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的少数儿童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优异的人才,这固然有重大意义。但如果能把尚呈现常态的儿童少年,经过特殊教育,也培养成为优秀的和特别优秀的人才以至优异人才,这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从小学中等和中等偏上的程度的毕业生中招生。中学学制不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计划、教材、教学手段和教法,按着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安排,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增加思维训练,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点加强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学。
将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天津耀华中学超常教育研究
耀华中学将主体参与、自学探究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体现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使探究性和问题解决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学习意志品质教育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中,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一方面,设计研究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深厚的基础。
纳入学校整体教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湖南师大附中的超常教育
从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就相继举办了"初高中六年连贯的整体改革实验班"、"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实验班",而"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班只是他们整体教育改革的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少年大学生,而是着眼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124/80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