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第2~3天皮肤和粘膜会发黄,第4~5天最为明显,第7~10天逐渐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叫暂时性黄疸,不需要进行治疗的。
【 tulaoshi.com - 新生儿皮肤发黄 】
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第2~3天皮肤和粘膜会发黄,第4~5天最为明显,第7~10天逐渐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叫暂时性黄疸,不需要进行治疗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早产儿一般在生后第3~5天出现黄疸,第6~8天达高峰,黄疸比足月儿来得重,第7~9天开始消退,三周退净,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胎儿期氧气比较缺乏,血液中需要有较多的红细胞来补偿。出生后新生儿能自己tulaoShi.com吸氧,使多余的红细胞自行破坏而产生过量的胆红质。同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完全处理这些过多的胆红质,因而堆积在血液中,使皮肤和粘膜变成黄色。
如果孩子出生后很快出现较重的黄疸或黄疸迟迟不退,那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病,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新生婴儿常见的“肚脐突出”症状在医学上称之为“脐疝”,这种疾病多属于先天性的疾病。是由于胎儿发育缺陷引发的疾病,引发的原因是生儿脐带脱落后,由于腹压的作用,脐带残端逐渐增大,腹腔中的液体、肠管或大网膜进入脐带残端,形成脐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
脐疝的症状
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
新生儿哭闹、排便时,腹压增高,脐疝增大;
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脐疝减小,甚至看不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婴儿脐疝一般在1~2岁时自愈,无需治疗。
脐疝患儿的护理方法
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该及时的治疗,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手术进行根治,不能够拖延病情。
生命在于运动,宝宝适量的体育运动对宝宝的健康也非常重要,早教的运动游戏可以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保证婴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运动游戏怎么玩儿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阳光隧道
适用宝tulaoshi.com宝年纪:0-1岁
游戏名称:阳光隧道
游戏介绍:这也是一个爬行游戏,爬行时颈部肌肉的收缩会刺激脑干,使脑干神经活跃起来。同时交互前进的四肢,又会促使大脑中枢不断发挥协调动作的机能。
宝宝每多爬一步,这种机能就会组合得更成熟一点。
2、拥抱轻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适用宝宝年纪:0-1岁
游戏名称:拥抱轻摇
游戏介绍:抱,是一种依附,孩子在不久前还紧紧的依附在妈妈体内,这会儿要他立刻断绝这种关系,对孩子是多么不情愿啊!出生,使宝宝变换了全新的环境。所以轻柔的拥抱可唤起宝宝在母体中的原始亲切感。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4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