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是维持生命体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许多营养物质溶于水后才能分解,水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对水的需求各不相同,你每天给宝宝喂水的量以及补水的方式究竟对不对呢?一起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新生儿喝水量 】
解析丨各年龄阶段孩子喝水量
1.6个月以内:原则上不需喂水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是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原则上不需要额外喂水;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tulaoShi.com,只要奶量充足,一般也不需要喂水。但是,由于 奶粉中蛋白质和钙等高于母乳,有的宝宝可能会表现出“上火”,如便秘等,所以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少量喂水,具体加多少水也没有标准,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酌情调 整, 例如,按照奶与水的比例为100:20左右喂水。如果过多喂水,反而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甚至影响到正常喝奶。
2.6个月到1岁:水的总的摄入量每天达到900毫升
到了宝宝满6个月以后,就可以少量饮水,特别是在发热、腹泻或天气热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宝宝脸色加深变黄及小便变少时。如果宝宝不喜欢喝白开水,也不必着急,只要水的总的摄入量每天达到900毫升一般不会缺水,水果和饮食中的水也是算作总摄入量里。
3.1-3岁:水总适宜摄入量为1300毫升
1-3岁以后的幼儿,水总适宜摄入量为1300毫升,每天可以安排点白开水,一些清淡低盐汤类或羹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4.4岁以上:每天可以饮水800毫升左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水的摄入量也在增加,4岁以上儿童,每天就可以饮水800毫升左右。
5.成年:女性饮水可达到1500毫升,男性饮水可达到1700毫升。
支招丨尿量和尿液颜色可判断是否缺水
尿量:一般来说,1岁以下宝宝每天应该换6~8次尿布,年龄较大的宝宝每天应该排尿4~5次。
尿液颜色:一般来说,淡淡的黄色为正常,如果是黄色太浅,可能是水喝得过多, 如果黄色较深,宝宝就可能有点水分摄入不足了,这时候就需要考虑补充水分。如果有发热、腹泻等疾病,家长更要仔细观察,除了主动补充水分外,发现有可疑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补液。
科普丨白开水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补水选择
对宝宝来说,白开水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补水选择。白开水进入体内后最容易吸收,可以较快进行新 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等。只要水是卫生的、没有微生物、病菌、寄生虫、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能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就达到了饮用标准。购买昂贵 的“无菌水”其实也没有必要。
白开水最好选择40℃左右的温开水,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冷开水甚至是冰水。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宝宝的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果汁、汤水等。宝宝多数都喜欢喝带甜味的液体或饮料,偶尔在白开水中加一些白糖无妨,但是就总体来说,在补充水分时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Tips:婴儿不适宜喝矿泉水和纯净水
矿泉水含矿物质较多,矿物质的代谢都要经过肾脏。婴儿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调节功能差,过滤功能不如成人。矿泉水中的多种金属元素容易给婴幼儿 造成肾负担,并且,在冲调奶粉等食物时,易破坏原有微量元素的平衡。而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过低,会造成吸收障碍。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婴儿缺乏某种矿 物质。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往往使用一些化学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建议丨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
给孩子喝水的时机也有讲究。黄师菊表示,由于孩子器官功能还未完善,如果一次喝水过多也会影响健康,如对肾脏、胃肠道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水中毒”等现象。因此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可以在一天中多次让孩子喝水,每次喝水以50-100毫升为宜。
提醒丨给宝宝补水需要注意4点:
1.饭前不要给宝宝喝太多水
因为饭前喝太多水会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欲。可以在饭后给宝宝补充一点汤水,但也注意摄入的量。否则也会冲淡胃酸浓度,影响消化。
2.睡前也少喝水
宝宝睡觉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宝宝喝水的量。因为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完全控制排尿,睡前喝水多了,除了容易发生尿床之外,也会影响睡眠的质量。
3.宝宝口渴切忌暴饮
如果宝宝口渴了,那么就意味着身体已经缺水。为了补充水分,家长会鼓励宝宝多喝水,但要注意控制一次喝水的量,切忌暴饮。
图老师小编的话
喝水不是小事儿,爸爸妈妈要重视起来。每个年龄宝宝对水的需求量不一样,要根据宝宝的生长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哦!
炎夏渐近,每年夏天除了呼吸道感染外,就属急性肠胃炎最常见,致病源包括沙门氏菌或腺病毒、肠病毒等等,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腹痛、发烧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厉害的腹部痉挛性疼痛、高烧畏寒、厌食倦怠等现象。一般来说,治疗急性肠胃炎约需三至七天,除了服药、禁食十二至二十四小时外,患者因为拉个不停,可能会脱水,因此禁食期间必须补充足够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上吐下泻除了流失水分,还流失电解质,因此最好补充药店出售的“补液盐”冲服,而非纯粹的白开水。
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给小孩喝白开水,结果反而稀释掉体内的电解质,造成抽筋等“水中毒”。市场上的运动饮料虽然也有盐分,不过饮料中的糖分也高,会让腹泻的小孩持续腹泻。至于“补液盐”则含有适量的糖分与盐分,既可补充上吐下泻流失的水分、盐分,又不会因糖分过高造成持续腹泻。
此外,急性肠胃炎患者在恢复期间食欲不振,可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幼儿可吃稀粥、面食、苏打饼干、苹果、香蕉等。至于一岁以下的孩子,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主食的婴儿,可将奶粉冲稀一些,或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待症状改善再将奶粉调回原来的浓度。
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
正常人每天应摄入水在2升左右,最好是喝温开水,但要分几次补充,每次喝水的量应在200-300ml左右。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尽量少喝冰水、凉水,饭前饭后半小时最好不要喝大量的水,以免冲淡胃液,稀释胃酸,损害消化功能。
5岁的文文老是吵着口渴,一天要喝好几大杯开水,晚上要上厕所七八次。妈妈带他到一家大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尿崩症。医生说,该病主要是内分泌方面的原因,由于该病不是常见病,许多TuLaoShi.com家长对它的认识不足,对病儿的家庭护理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尿崩症病儿体型矮小,大多数病儿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食欲不振、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等症状。一天上厕所几十次甚至夜间也要起床好几次。每日尿量达上万毫升,需不断喝水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尿的比重和水一样,且完全清而透明。先天性的尿崩症病儿一般体型会比较矮小,主要原因是因为夜间是人类的生长激素作用的重要时段,尿崩症的病儿因为夜间必须不断起床小解,因而阻断夜间的睡眠,相对地其生长激素分泌也较平常人为少,自然体型就会比别人小。
尿崩症患儿因多饮多尿影响睡眠和食欲,白天容易疲倦,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应注意保证患儿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低盐饮食。饭前少饮水,代以有营养的汤或饮料。备好夜用便器,夜间每2—3小时唤醒患儿排尿1次。患儿常因多尿而软弱无力,须防止跌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预防尿频引起的皮肤糜烂。为患儿提供充足的水分,须注意水的总入量应与尿量相等。如果限制病儿饮水,由于激素水平的不足或抵抗激素的作用,尿量仍不减少,继续限制下去,可发展到脱水,甚至出现脑细胞脱水,会危及生命。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以了解病情变化,记录尿量及体重的变化。本病需长期终身用垂体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家长要掌握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不得自行停药。
对于发烧的宝宝,除了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医生通常还会叮嘱病儿母亲,给宝宝多喝些水。可是,不知怎么的许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宝宝不愿喝水,并讨教“喂水良方”。
专家解释:当小孩高热时,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对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活性也相对降低,而且体内高温容易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高热时,小儿可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而多加喝水量。把牛奶或奶粉适当冲淡一点,对于不愿喝水的小孩,可用此种方法。
等到孩子热退后,应还按原先的比例冲调奶粉,如果长时间冲淡牛奶或奶粉给孩子喝,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儿童医院专家提醒:被果冻噎住千万不能喝水
一旦发现小孩在吃果冻过程中出现了呛咳、憋气,家长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应立即争分夺秒送到医院。在去医院途中,家长可以头朝下抱起小孩、拍背、压腹、争取异物及早排出。千万不能喝水,否则水吸入气管,后果更加严重。
此外,为防止小儿将果冻吸入气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1岁以下的小儿不能吃果冻。
②吃果冻时不要说笑、打闹。
③不要吸食果冻,应将果冻从壳中挤出来或用勺挖出来吃。
④不要将果冻含在口中玩耍。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5757.html
看过《孩子吃果冻被噎住千万别喝水》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