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 tulaoshi.com - 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TuLaoShi.com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正常交往就没有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没有儿童健康的人格,家长必须设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1)要为孩子交往创造条件。孩子之间交往,需要一定的场合和地点,在这方面,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方便。可以让孩子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拿出自己的玩具、图书一起玩,一起看,并把自己的好吃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会使孩子的小朋友感到亲切、热情,密切与自己孩子的关系。
(2)为孩子选择朋友。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不能慎重交友,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择友。但需注意不能采取禁止和强迫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孩子会十分反感、不情愿。
(3)教育孩子礼貌待人。父母应要求孩子和友伴交往时采取友好态度,以礼待人,学会用商量、请求的口气和别人讲话。无意中碰撞了别人,要主动道歉,学会使用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这样会赢得众多友伴,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
(4)让孩子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图老师整理)较差,在交往时极易发生矛盾和争吵,影响相互关系。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谅解别人,不应过于苛求他人。事事斤斤计较,是难于和别人进行交往的。
(5)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们在进行交往时,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父母要注意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平时要多让孩子进行一些独立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实际锻炼,以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孩子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交往中应付自如。
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儿童多观察,多实践,多思索。
(1)让孩子多观察。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既然离不开感知和亲身的体验,那就应当主动为孩子提供较多、较丰富的认识对象,让其去感觉。如,3岁以前的幼儿,分不清楚物体、图画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时就特别需要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音响,触摸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土,木,铁、棉、毛,水等,给以各自不同的感觉和温度,给以耐心的讲解,以引导其思维的深化。这个时期感知到的东西越多,他想的事情和感到奇怪而不理解的事情也就越多,思维发展就越快。
(2)鼓励孩子勤实践。3岁以后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对室外活动兴趣增加,一会儿要到水边捞蝌蚪,一会儿要在路边捉蜻蜒,或几个小朋友到草丛中玩耍,有时也会表现出某些危险的举动。大人常常会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因此,总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在自己身边坐着,看看画报,翻翻小人书,唱唱歌,或玩玩积木,认为这既安全又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实际上,这限制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孩子感知动作思维发展。大人应该明确,室外才是孩子智力发展所需要的天地。
(3)让孩子多思多想。3岁以前的孩子,以感知动作思维为主,3岁以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后,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在满足其感知动作,为其提供观察内容的同时,要想TuLaoShi.com法使其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办法就是要让孩子多思多想。
在3岁前,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配合实物、玩具或者图片,并伴随着动作活动,因为这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没有这些实物,孩子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不能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话故事。
到了5-6岁,儿童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发展,再用实物、玩具,他已经感到乏味了,所以就要逐渐地离开这些东西,用手势和表情及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对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应当经常的提问,或者讲一节而留下一部分,让孩子思考故事的发展结局,这样既可促进记忆,又可促进思考,对其抽象思维是一个促进。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6952.html
看过《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