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儿童恐惧感不会是一个很快的过程,需要耐心,主要是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但帮助胆小的孩子克服胆怯心理的最好方式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之相信所有人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 tulaoshi.com - 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
假面具、狗、幻影、黑暗、虫子、孤独,对胆小的儿童来说,都会成为可怕的魔鬼。除痛苦之外,他们还要承受同伴,有时甚至是父母的嘲笑和指责。这使他们所处的境况更加糟糕。有几种基本的方法可消除孩子这种恐惧心理。
害怕是由于感到不安全、受到威胁或没有能力对付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造成伤害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要消除恐惧感,需要对出现危险的实际可能性进行冷静的分析。如果危险确实存在的话,就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自卫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恢复平静。然而,当一名儿童表示害怕的时候,特别是男孩,人们通常会对其加以指责,要他不要害怕,要勇敢。结果他既不能恢复平静,又不能自信,而是掩Tulaoshi.com饰和加重害怕心理。
导致儿童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黑暗的恐惧可能是由于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造成的。这种恐惧也可能隐藏着失去爱的孩子的那种典型的不安全感。进入没有光亮的地方,他们的那种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辨别孩子是害怕黑暗的房间还是害怕被抛弃是可能的。如果多次试图怀着爱心陪伴他,同他谈话,并向其表示没有任何危险存在之后,其害怕心理仍未消除的话,那么就要承认,这种恐惧心理是有深刻根源的。他的痛苦与黑暗的房间无关,而是与孤独感的冲击有关。用简单的道理是不能消除感到受蔑视或被误解的儿童的恐慌的。强制或恐吓也许会使孩子独自进入黑暗的房间,但这是不会解决问题的。相反,在陪伴和关心方面父母表现出的充分爱则有助于儿童恢复安全感和自信心,消除恐惧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父母的焦虑和不安通常会导致恐惧传染给孩子,使其持久地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之中,认为世界上充满了可怕的危险。大人担心孩子感冒、身体虚弱、挨打、淋湿和丢失,因此就反复提醒他们不要出去,会伤风;别跑,会摔倒。对孩子提出一些劝告和建议当然是应该的,但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到消极的方面和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事情上去。
如果孩子胆小,很容易害怕的话,最重要的是不要指责他。帮助他纠正缺点的第一步是承认这一点。随后,要利用他的情感,对他说感觉害怕不是件坏事。这样,孩子会感到被理解了,会更加平静地对待各种情况,帮助他,并陪伴他,同时向他表明,不会发生任何坏事。
消除儿童恐惧感不会是一个很快的过程,需要耐心,主要是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但帮助胆小的孩子克服胆怯心理的最好方式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之相信所有人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须帮助他们增强对自己的本能的信任,通过嘲笑、责骂或批评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婴幼儿多爱哭,这是较常见现象。但家长应分析小儿哭闹原因。
(1)宝宝是否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情绪不良而哭。有些男孩子走肾(睾丸移到大腿内侧去了),故而哭闹,医学上称为疝;有的小儿哭闹,腹部有包块,腹泻血大便,应注意肠套叠。总之小儿哭闹原因复杂,加之小儿不能准确表达哭闹情况,所以有明显病因时应去看医生,原因不明时更应警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是否孩子的生理要求与环境因素不相适应。如饿了、冷了、想睡觉了等,可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在得到合理解决后,家长应抱抱孩子,跟孩子玩玩,使其体验到父母的关心温暖,尽管小儿年幼,但心灵是相通的。
(3)孩子是否为了获得大人的帮助和同情而哭。婴幼儿由于理解力差,知识缺乏,不能自立和保护自己,遇到困难不能解决。如受到其它小朋友拍打时,听到批评和斥责时,小朋友不与自己玩时,不能从凳子上下来时等情况,此时哭闹是想父母帮助他。属于年幼,还不具备某种能力,如不能从凳子上下来时,大人可示范教其下来,反复多次,在旁边保护,并且鼓励孩子说:乖孩子,你一定能下来,以增强小儿信心。如果受到委屈(如其它小朋友不愿一起游戏时),则应对孩子正确对待,启发小儿团结其它小朋友。大家一起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从小树立起宽容、互助心理。
(4)孩子是否因某些要求未满足而以哭闹相要挟。这种情况在较大儿童常见。家长首先应分清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属合理要求,则可以满足,但应向孩子说明,正当要求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来,不能采用哭闹这种形式;如属不合理要求,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不能迁就姑息,要进行批评和制止。
应当指出的是,一些家长对于小儿哭闹,采用吓唬或哄骗的方法来解决,如孩子哭了,说门外有大灰狼,再哭就让它进来把你吃掉,或者说:再哭,就叫医生来打针,或者说:别哭了,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如此等等,虽然可能暂时起到止哭的作用,但给小儿心灵留下了不良刺激。吓唬小儿,使其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小儿一进医院,看见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就哭;哄骗小儿,而后并未照办,使小儿觉得家长言而无信,或者产生了哭能得到好东西的心理。
胆小怕事(也称惧怕),是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通常情况下是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反映,例如,对陌生人、对动物,对黑暗及对所谓妖魔鬼怪等的惧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的惧怕情绪会逐渐消失,并不会因此而造成危害。但是,如果这种早期的惧怕情绪不断发展,那么就会得恐惧症,从而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孩子出生时并不知道惧怕,这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主要来自环境,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儿童幼小的时侯,妈妈为了让孩子停止啼哭,便说:猫来啦!再哭会来咬你的。孩子立即停止了哭声,但心灵里却埋下了对猫惧怕的阴影。一天孩子自己去取热水瓶倒水,突然被母亲发现了,连忙大声喊道:啊呀,谁让你自己来倒水呀,如果烫着了怎么办?孩子又一次获得了惧怕的体验。又一天,孩子正专心地玩耍,突然旁边钻出来一只老鼠,孩子本来不知道这东西可怕,可是妈妈突然大叫一声,孩子便本能地产生惊恐惧怕的反应。以后,当他再次见到老鼠时,这种惧怕反应必然重新出现,不但害怕老鼠,而且怕假老鼠,这就是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让孩子今天怕这,明天怕那,那么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这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敏感性神经质性格,从而影响创造性思维,影响智力的发育。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