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陶冶情操,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听音乐,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在音乐的范畴内,父母应当多给孩子听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吗?一起来看看。
【 tulaoshi.com - 孩子听古典音乐的好处 】
tulaoshi.com一、音乐对宝宝的好处:
1、智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音乐可以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音乐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小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而且对宝宝的语言、数理、逻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善良
音乐是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东西,为美好的音乐而感动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宝宝?他们的心灵还是一张纯净的白纸,音乐可以轻易在上面留下美妙的印记。试想一下,这样一颗被音乐滋养过的丰富敏感的小小心灵,怎能轻易被污染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3、想象力
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抽象了,它只是一组声音,转瞬即逝;但音乐又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东西,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音乐对宝宝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4、创造力
宝宝对音乐的想象不是被动的,而是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记忆,也激发着他自己的创造力。不信,你看那些喜欢音乐的小宝宝,谁不会哼哼些自己“发明”的小调呢?别听他哼得不着调,这可是宝宝即兴发挥着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
5、丰富的情感
世界上有多少优美的旋律?这些旋律里蕴涵着多少不同的情感?正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才能培养出一颗丰富细腻的心灵。
6、优雅的气质
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听熟、练会几首曲子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但音乐长期的感染和熏陶,必定能让你的孩子变得宁静优雅,对生活中美的一切也会显得更加敏感和陶醉。
7、快乐
所有的宝宝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都会露出开心的表情,有些还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这是他们不需要任何学习就能得到的快乐享受。
二、多大宝宝适合学音乐
过早给宝宝开始专业的音乐训练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在早期可以给宝宝多听一些音乐、看一些艺术表演、多教他唱歌、跳舞以感受音乐熏陶,把他的生活和音乐紧密联系起来,以增强他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他的音乐素质。
钢琴、小提琴等专业性的音乐学习只要在学龄前(6岁)开始起步,就不算迟了。
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成人要特别注意加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并向有关老师请教,使孩子蕴藏的非凡天才得到培养、发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到音乐课可能有益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研究人员随访了参与了非营利和谐项目的孩子们,这个项目为洛杉矶的穷苦孩子提供音乐教育和乐器。
两年多来,相比于那些参与水平较低的孩子,更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的孩子在语言和阅读的大脑处理上有较大的提高。
此外,根据12月16日在网上公布的《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在音乐课积极参与的孩子在大脑的某一区域得到了好处,该大脑区域在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中通常是比较弱的。
“即使在积极参与的学生组中,音乐参与的小变化—— 出勤率和课堂参与——也可以预测音乐培训后的神经处理强度。”主要作者,美国西北大学通信科学及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尼娜·克劳tulaoshi.com斯,在一篇大学的新闻稿上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对声音的积极体验和有意义参与以刺激大脑变化的重要性。”她补充说。
根据研究人员,参加音乐可其实可以“改造”孩子的大脑,提高讲话的能力,这是与阅读能力紧密联系的能力。这项研究发现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声音的处理效率更低。这增加了他们在学校表现不佳的风险,克劳斯说。
“我们对声音所做的事情,及对声音的处理会对我们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她说。“花时间学习演奏乐器可以对你的神经系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实习编译:黄欢 审校:黄志伟)
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大学音乐学院24日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挑选了88名15岁到17岁的德国10年级中学生,数周内对他们进行测试后发现,孩子们只要听的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就不会因为听音乐而分散注意力,也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测试内容包括智力测试和注意力集中测试,参与的学生要在有音乐和没有音乐的两种环境下进行测试。不过前提是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音乐。
研究人员说,实验结果令他们“非常吃惊”,有没有音乐对于学生完成试题完全没有影响。虽然没有迹象表明听音乐有帮助,但显然也不会分心。
研究人员说,随着近20年来网络、手机和MP3等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音乐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可以说青少年的耳朵已经“起茧子”了。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对于孩子们边写作业边听音乐的行为,家长和老师们完全可以更从容地对待,而不必那么严格控制。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
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大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www.tulaoshi.com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许多父母习惯将孩子的表现与自己小时候比较,然后发现:孩子太聪明了!这是否表示家中有个天才宝宝呢?早慧教育研究者提示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父母可以发现孩子早慧的萌芽。
早慧儿的四大类型
小教授型、隐藏型、叛逆型、创造型。
早慧儿的三种特征
1、有广泛的兴趣且会专注地去追求。
2、问题很多并且不以获得表面的答案为满足。
3、展现创造性与原发性思考,有非比寻常的想像力。
早慧儿需要怎样的帮助?
家有早慧儿,若他快乐而满足,同时幼儿园也能提供适当的刺激,并不需要特别的帮助。但早期发现早慧儿非常重要,若能力被低估,孩子可能会采取一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问题行为、退缩、抑郁都可能相随而生。当然也不能高估孩子,若孩子无法达到你的期望,失望、挫折甚至反社会的偏差行为都可能产生。
早慧是否表示各方面出类拔萃?
目前,最常使用的智力测评工具,测试内容大多着眼于词汇理解、空间推理、图形思考等能力,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几乎没有关联。所以,我们可以预期一个早慧儿在记忆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上有优势,但他们身心发展并未超越一般的孩子,这值得所有父母警惕——再聪慧的孩子也是孩子,其生活处事能力未必早慧。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9036.html
看过《用音乐唤起孩子的潜在智能》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