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特长
【 tulaoshi.com - 育儿知识 】
作为一个家长,你不仅仅要教育你的孩子,还要锻炼好他的大脑。父母应该让孩子不断接触新的领域,比如艺术字,或者通过教他一门语言来锻炼他的大脑。要保证你的孩子跟很多人进行交流。让他们多社交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变敏锐。
大脑如何运作
对于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科学家们了解很多。人的大脑就好比一台非凡的计算机。为了理解大脑的复杂性,很多科学家们和研究者们喜欢将大脑比作计算机或者一台机器。大脑是一个化学系统,不是电子系统。每个细胞内都会出现数不清的化学反应,并且,这与电脑的运作是不同的。
有些人认为,大脑电子活动的有规律震动会与记忆一起控制不同大脑细胞的激活。根据搜集的很多有关大脑的信息,许多研究者认为大脑将不同类别的记忆内容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每一个类别的内容会由特定的大脑区域来感知。
幼儿的长期记忆
很多孩子会从他们记得的东西或者记忆中学习。关于长期记忆的一项解释是,它是从大脑的前面部分开始的。被选中用来长期记忆的信息通过电子脉冲传送到大脑中一个叫海马的地方。海马这个地方可以提高神经元传送信息的能力。另一个关于记忆的理论来自于大脑波起关键作用这个想法。
阅读有难度的书籍
给孩子阅读适当难度的材料。早一点开始可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要确保孩子经常使用他的所有感官。这是你每天需要去做的事情。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你的宝宝获得先行一步的优势。
接受音乐教育
作为一个家长,你可能很想知道为什么你需要知道所有的这些信息。但是,在使用某样东西之前,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确能够起到大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你正要设计一个程序,你在开始设计之前,知道它是怎么运作,才会帮到你。同样,教育孩子也是同一个道理。你在给孩子的大脑做出规划,那么你一定对孩子的大脑是怎么处理加工信息的感兴趣。这也会帮助你认识到,确实有些孩子会存在学习障碍。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让大脑激活。玩具能帮助婴儿激起兴趣,也能帮助他的大脑理解周遭环境发生了什么。目前,已经证实音乐确实能够帮助孩子的语言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有证据证明,在业余时间上音乐课的孩子比那些没怎么接触过音乐的孩子更容易学好一门语言,并且理解能力更强。除此之外,这些接受额外音乐教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展示出更多的合作精神。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要确保你花一定的时间在锻炼孩子的大脑上。
行为一:咬人
解析: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宝宝4月龄左右,即将出牙时,会因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啃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此时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还是错,即便父母瞪着他说不许咬,也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蔬果片、饼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
而等宝宝1岁左右时,有时也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行为二:撕纸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当宝宝六七个月大,发现通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的形状并发出声响时,会感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会对撕纸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理的探索行为,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阻止,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父母可以引导宝宝把纸撕成小块乃至纸屑,还可以慢慢地教宝宝撕出形状和轮廓。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
行为三:扔东西
解析:可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
当宝宝9月龄左右时,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还乐得咯咯笑。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同时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当然,父母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哦!
行为四:玩弄生殖器
解析:需制止,但不要大声斥责,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宝宝兴趣。
当男宝宝10月龄后,常常会喜欢用手抓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还拉得很用力,很让人烦恼!其实,男宝宝玩生殖器是一种常见的探索行为,对他来说,小鸡鸡和肚脐、手指、脚趾一样都是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已,但触摸生殖器会有快乐的感觉,也就会不自觉地www.tulaoshi.com经常玩弄了。其实女宝宝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比如磨蹭或者是抚摸。而父母往往过分紧张,认为这是一种很羞人的坏习惯或者是性行为。
其实,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要注意的是,父母应当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卫生,有没有异样,以便消除宝宝生理上的不良刺激,也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生殖器。
行为五:不好好吃饭,玩食物
解析:不要严厉斥责,恰当引导,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很多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吃饭都很乖,但到了1岁后却常把碗里的饭菜抓起来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涂,常让妈妈感到头痛。
其实,宝宝到了1岁左右时,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兴趣,进餐时,会忍不住去抓盘里的食物,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被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对养成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哦!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行为六:藏东西
解析: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当宝宝1岁半左右时,会爱上藏东西的游戏,自己的玩具、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都被藏了起来。宝宝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
父母不妨陪宝宝一起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也能很快从宝宝的秘密基地里寻找到。
当然,父母也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麻烦。
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行为七:爬高
解析: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宝宝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与宝宝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内,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如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
行为八:小气
解析: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后,会变得很小气,常紧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五、鼓励要具体并有根据
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培养自信心 别依赖赞许
赞许的确能使人高兴,产生进步,但也不能没有别人的赞许就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就失去信心,如果总是寻求别人的赞许就相当于在说:不要相信自己,先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逐步怀疑自己,越来越受到别人的支配。
自信就是要培养自我赞许的观点,并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个误区。明明学校应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但在现实中往往把好学生固定为听话、不调皮、懂规矩、老实等一种模式,其实,许多爱学习的学生自信心反而不高,他们主要依赖于标准答案,老师的肯定,规定的格式。这种对别人赞许的渴望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得到高分,不一定获得高能,这样的教育类似于一条教学装配线,产品缺少独立思考,不敢自我发展,养成一种惰性。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为总是更为简单、稳妥,而一旦走上社会自主择业,就暴露出弊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zhishi/)培养自信心,就不要总依赖别人的赞许,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你决定选择一种行为,别人反对,也不要感到沮丧。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现象,别人也不是啥都看得远、懂得多。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趴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这则流传已2500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们必须学会有主见,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无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或赞许。
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信造就健康的体魄
俗语有三岁看老的说法,英国研究者最近证明此言不虚,高血压、抑郁症等成年后的疾病可能与小时候的心理状态有关。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身心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1980年对1.1万名10岁儿童作了问卷调查,要求孩子们回答取得良好学习成绩是否完全靠运气、是否经常感到努力也没用等问题。
英国研究者在2000年对上述被问询的儿童进行回访,成功联系到了其中的7551人。问卷结果显示,具有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10岁儿童在30岁时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度更高,出现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
负责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南安普敦大学教授凯瑟琳·盖尔说,具有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儿童,从小对自己影响行动结果的能力更有信心,这类人的自尊心更强,会鼓励自己养成健康的习惯。一些父母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帮助孩子理解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子女会更多地表现出内控型心理控制源的特点。
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
儿童时期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识别方法: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譬如他能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和奶奶的不一样。所以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提示: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
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识别方法: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常会啊、啊地叫,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提示: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由声音带动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们比较适宜学相声、声乐或钢琴。
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
提示:这是一类难得的孩子,只要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提示: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应和老师沟通,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提示: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吃亏。但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tuLaoShi.com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布娃娃,还喜欢挑选自己穿着的服饰,常会对自认为不好看的衣服拒绝穿着!
提示: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如果为他们配上鲜艳图片或者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会让他立即进入状态,在形象的世界里,他会感到特别舒心。这类孩子最好让他们去绘画、雕塑或儿童模特队等兴趣班学习。
孩子对自己抱持着怎样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观念。当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时,不是不好,这当然好,至少他们有想法、有信心,问题在于,仅仅停留在说的阶段,于事无补。所谓理想,不会因为喊大声而实现。
避免孩子掉入陷阱
有时,父母不难听到孩子一厢情愿的想法。比如:我不需要学习,以后我可以靠检测视频游戏为生。或者我长大会成为摇滚明星,请女佣照顾我,所以我不用学怎么洗衣服。
虚假的自我认知,糟糕的一厢情愿的想法都太容易滑进孩子的小脑袋瓜里。作为父母,同时身为成年人,有足够的资源与方式帮助孩子避免掉入类似于这样的陷阱。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如何帮助他们寻找到更具有创造性,以及宽容心的思考方式呢?
支持孩子梦想的同时也要联系实际
父母支持孩子的梦想固然重要,但同样需要他们能够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与目标。打个比方,成为NBA的篮球明星,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只知道躺在家里沙发上做大梦的孩子身上。研究、规则、实施,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如果孩子的念头仍停留在没有行动就能实现梦想,那么无疑是完全虚假的自我觉知。
同样的方式,如同家里的青少年说:下学期我能做得更好,父母自己提到如果饮食正确,我能成功减肥。一厢情愿的想法,就是如此简单,如此得轻易实现在任何一个时刻。
孩子有想法,没行动,家长需要这么做
1、在计划之上模拟现实。如果你的女儿对穿衣、打扮深有心得,别指望这样她就能成为奥斯卡影后。帮助孩子将想象的时间用来学习、培训,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充实内在的真实技能。
2、如果孩子的成绩下滑,有必要为他安排额外的具体辅导与帮助。无论是在孩子放学后为他报名辅导班、还是请私教、或者放学后继续留在校园里,父母需要为他构建具体的学习空间,投入时间。这才是处理问题时,看得见的方式。
3、研究、调查、分析。如果发现孩子体重增加,并且考虑控制的话,不要只是说我要吃健康的食物、我不吃高脂肪的美味食物了,诸如此类。而是帮助孩子区分出什么是高脂肪食物,而同时,哪些食物属于健康饮食,并且有计划得摄入。而不是抱着一厢情愿的空想发表感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zhishi/)4、讨论目标结果-包括消极的、积极的。
综上不难发现,父母引导孩子真实得活在当下十分重要,在这一刻,真实得认识自己。
在家里呆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特别无聊。但是父母不能责备他们。虽然父母在家里可以做家务,看书甚至是看电视,但孩子可能需要的是关心和一点儿刺激。为了让孩子tulaoShi.com和父母都保持头脑清晰,以下几个简单的游戏,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
搭乘电车游戏
把孩子带到当地的机场,然后乘坐免费的电车或者巴士。有时候孩子仅仅就是需要更换一个玩耍的环境。相比之下,也许在行驶的班车或电车上跳跃更让他们有种探索感觉吧。
揉面团
当然啦,这里所说的面团绝对不是彩色的塑泥,是真正的面团。可以用来做披萨的面团,是从杂货店购买的那种冷藏的面团。可以让孩子用面团做自己想象中的披萨,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如果孩子们做的披萨不好看,父母也不要沮丧。孩子们捏的披萨形状仅仅就是他们所想的,也能带给他们乐趣的形状罢了。同时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使用让他们觉得有趣的饼干刀具及孩子在做面团能用到的儿童安全厨房用具。当孩子们围绕面团玩耍时,父母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个真正的披萨给孩子当零食。
彩带盒
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及生日的时候会给孩子准备礼物,但是孩子通常更感兴趣的是礼物的包装纸和绑在包装盒上面的彩带。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留着彩带盒或者是那几根彩带。当然啦,首先要确保孩子不被彩带缠住,如果可以的话,父母可以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玩。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为这几段彩带高兴的不亦乐乎而惊讶不已的。
外出观景
把孩子带到机场或机场附近的地方,这样孩子就有机会看到飞机起飞和降落了。尽管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孩子沉迷于其中,并认真的看着每一架飞机的起飞降落。甚至孩子看的高兴的话,还会追随着起飞的飞机奔跑起来或者拍手什么的并且有可能乐不思蜀哦。
烘烤饼干
孩子可能太小了而不能真正的来完成烘烤饼干的任务,但可以给孩子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在面团上撒点巧克力,糖什么的。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用手捏出想吃的饼干形状,然后撒上自己爱吃的巧克力、糖或芝麻。可以考虑买个孩子用的小围裙和帽子,这样孩子就认为自己是真的在烘烤饼干了。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9197.html
看过《最强大脑 你家娃娃也可以有》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