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糖会让人上瘾:“糖瘾是双重作用。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
【 tulaoshi.com - 小孩吃糖为什么会蛀牙 】
tulaoshi.com自从糖被人类应用以来,关于糖与龋齿的官司,一直就打个不断。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使用过多及使用不当时,又会给我们的牙齿造成很大的麻烦。
在对待糖的问题上,老百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反正孩子的牙齿早晚要换,小时候吃糖得了虫牙没事。还有一种则谈糖色变。不管孩子怎样恳求,绝对不允许吃糖。到底哪一种态度是正确的呢?
糖是孩子身体发育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是身体日常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确实需要糖。日常生活中人体所必须的糖主要从食物中获取,也有一部分通过直接吃糖来补充。所以让孩子一点也不吃糖是不科学的。
但是糖吃多了或吃糖的方式、方法不正确会导致龋齿等牙病的发生。原因是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利用蔗糖合成为一些多糖,多糖能形成黏稠的液状,保护牙菌斑,菌斑细菌又可以把糖分解成酸,酸可以破坏牙齿,主要是对牙釉质产生侵蚀和溶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把鸡蛋放在醋里,几天后蛋壳就会变软,这是由于酸溶解了蛋壳中的钙盐的缘故。牙齿中含有大量的磷和钙,所以,吃糖多了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使牙齿很容易被细菌蛀掉而患龋齿。
糖是必须要补充的,但它又会对牙齿造成不良的影响。那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进食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糖对牙齿的危害完全可以避免。
首先,要控制进食糖的次数。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两组人群,一组每天三餐时,每次加蔗糖330克,连续观察了2年,结果龋齿无明显增加。另外一组人群每天三餐之间加食蔗糖,每次加2―3克,一段时间后龋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后来研究发现,糖在口腔内停留次数增加,会打破正常唾液的平衡调节,使口腔的内环境改变,引发脱钙现象的发生。所以要想防止儿童龋齿先要从控制儿童食进食糖的次数做起。
其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防止龋齿的关键。孩子吃糖后一定要让他们养成漱口的习惯,如果有糖粘在牙面上漱不干净时,还要让他们刷牙,尤其是牙内面的地方。因为牙面窝沟较深,奶糖很容易躲在里面逃过清除,从而增加了造成龋齿的机会。
睡觉前不要吃糖。有的小孩特别爱吃糖,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含一块糖在嘴里。我们知道,睡觉时唾液的分泌量减少并变得更加黏稠,这就为牙菌斑的生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更容易造成龋齿。
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量。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糖致龋能力是不同的,其中蔗糖致龋率最高,葡萄糖次之,麦牙糖、果糖乳糖再次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用木糖醇代替蔗糖给儿童食用。木糖醇是天然甜味剂,甜度和蔗糖相仿。
其优点是木糖醇不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发酵酸,因此使用这种糖不会产生龋齿。在日本,木糖被制成口香糖,给儿童广泛使用,收到了很好的防齿病龋效果。木糖醇可以从玉米芯、花生壳、提取。具有来源广、成本低、防龋效果好的特,目前国内已有厂家开始生产这种未来蔗糖的代替品。
另外做好家里老人的工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独苗苗都疼爱有加,有的老人什么事都顺着孩子,惟恐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如果父母限制孩子吃糖,老人有时会无法接受。这时就要对老人讲道理,委婉地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糖吃多了的危害及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这样一起共同努力,孩子的龋齿是一定可以预防的。
孩子蛀牙是糖吃多了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吃糖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跟小孩的口腔环境有关。
人们大多都知道蛀牙(龋齿)是一种酸腐蚀现象,并且认为蛀牙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因为蛀牙多与吃甜食糖果有关。 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牙齿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加之儿童喜爱甜食及奶类食品,而及时清洁口腔的自觉性较差,滞留在口腔的甜食及奶类残渣,很快就能发酵转化为极酸物质,对牙釉质构成酸腐蚀威胁。 因此儿童,尤其是没有睡前刷牙习惯的儿童乃至成年人,都是蛀牙的高发人群。之所以强调睡前刷牙,是因为口腔本身是一个极酸的环境。 这种生理特点一是为了抗菌,二是为了辅助消化,但是当酸度过高时也会有不良作用,这种不良作用首先表现就是&lTuLaoShi.comdquo;蛀牙”。
口腔的酸度是依靠唾液来稀释调节的,但人在睡眠时,口腔就基本停止了唾液分泌,如果此时存在食物残留等有机物质(尤其糖类和奶类),就会发酵转化为酸性物质,将口腔酸度提到一个至高点,从而对牙齿形成极强的酸腐蚀威胁。
因此,预防小儿蛀牙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牙齿表面形成足够保护,有效阻止口腔酸液对于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侵蚀;二是有效调节口腔酸碱平衡,从根本上来消除蛀牙形成的条件。
糖的致龋力大小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
1、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食糖消耗与龋病的流行呈正相关关系,高糖消耗组具有高的龋病流行率。与此相反,食糖消耗量低的人群龋病的流行率亦低,而无龋人数增加。这说明,食糖量愈多,患龋的情况愈严重,有力地证实糖有显著致龋作用的观点。
2、糖的种类:很多学者已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各种糖由于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的不同,产酸能力也不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
3、进食频率:进食糖的频率与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摄糖频率高,可以持续地为口腔微生物提供代谢的底物和能量,长时间保持菌斑低pH的酸性环境。有研究表明,对儿童餐间、睡前加甜食食都会显著地增加龋病的严重程度。
4、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含糖食物的硬度、粗细度、黏稠度等物理性状与其在口腔中的溶解、停留的时间和在牙面上的黏附情况有密切关系。凡是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经胃管导入含糖食物不产生龋齿,只有食物经口摄入才能致龋。
氟化物:
氟的全身作用,即在发育期,机体摄入适量氟,氟可进入骨和牙齿硬组织使其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氟化物局部作用的抗龋机制:对釉质羟基磷灰石的作用:降低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对菌斑细菌的作用:对酶的抑制、抑制致龋菌生长;对釉质表面的作用:解除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6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