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土旦子分到自留地 】
土旦子分到自留地
laura 的原帖:(写于4/23/2001 10:44:46 AM)
土旦就是坦,坦坦就是土旦子。妈妈希望坦坦像农村孩子一样自然、朴实、结实、皮实,所以叫他土旦子。坦坦8个月时第一次理发就留的是一个土旦子发型,前边一撮胎毛,后面剃光头。当时还留影纪念,照片上的土旦子很有性格,眼神里充满个性,一副桀骜不逊的模样,都说象来自黄土高坡,还登在一本杂志上了。
现在,妈妈把坦坦送到了一个有着西方教育理念的幼稚园----小橡树,没想到在这里实现了坦坦娘让土旦子接触自然、参与社会的愿望。
本周,坦坦参加了4月22日“地球日”活动,做回收废电池箱。把我们家能找到的电池,废的和正在用的全收了去(坦坦娘已经在回收,所以,平时有废电池储备)。
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对不起,终于说正题了):
“小橡树村委会”还真分了坦坦一块长近1米,宽70公分左右的“自留地”,可以种如小西红柿之类可爱且能品尝的植物。想象着如土旦子这样一群2-4岁的中外儿童一起经营他们的自留地,每个孩子比赛着要让自己名下那一块地上的植物长的最好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将学到多少东西呀!比空口讲多少知识和道理全强。孩子们将从播种、浇水、施肥、等待发芽、长大、直至收获,还有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一完整的劳有所得的过程中,学习到人在劳动中享受到的愉快、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和小朋友成长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你的植物要喝水才能长大,坦坦也要多喝水才能长高)、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如下雨和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从植物生长的 角度感受季节的变化(春华秋实的道理)、欣赏果实的美丽(红果绿叶多漂亮)、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哇噻,让当当妈带孩子们去体会吧,不知是否让土旦子们自己在自留地上面撒泡尿什么的直接施肥了?哈哈。
belaine 的回复:(写于4/24/2001 4:02:28 PM)
你的坦坦和小橡树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我很喜欢看。你有没有问过当当妈她怎么让孩子们保持对自留地里的小苗苗感兴趣呢? 相相也有一块自留地,但是相相最感兴趣的是给自留地喷水:喷了自己的地不够,还要喷人家的地。再就是在菜园子里到处跑。似乎其它所有的东西都要比地里的小苗苗有意思。我一般也是随他的意。 但是我想他要是真能对小苗苗成长过程感兴趣的话,那是件极好的事情。
maimai 的回复:(写于4/24/2001 3:27:03 PM)
小橡树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的宝宝三岁多,正为找一个象小橡树这样的幼儿园发难呢,这可好了。它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很不寻常呀。希望坦坦娘多为我们说说小橡树,好为宝宝做选择。
hxysbaby 的回复:(写于4/24/2001 1:06:31 PM)
据我推测,坦坦从分给他的长近1米、宽70公分的自留地中能学到不少东西,象播种、浇水、施肥(撒泡尿算什么,没准还拉泡屎呢)、发芽、tulaoshi.com长大,估计都能搞明白个差不离,但要说收获、品尝劳动果实,谁知道呢。在植物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孩子会等不及的,可能会天天去看,甚至会把植物掰开来、打开来看,植物能有收获吗?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当当妈是不会阻止孩子们的行为的,这也许就是小橡树与众不同的地方,搞个植物角,哪个幼儿园不会?!
这仅是我看了当当妈推荐的众多好书后的一点体会。当当妈,我的理解对吗?
……
宝宝为何不再学说话
图老师友:我的儿子一岁三个月,会说妈妈、爸爸、拿拿、娃娃、奶奶、马马、蛋蛋。教他别的他就不学了。带他到外面去也不愿张口,也不和小朋友们玩。只顾自己低头捡石子或者找楼梯爬。如果有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就扑进大人怀里或哭(他知道去争抢小朋友的东西)。不过他并不认生,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见到熟人就笑而且让抱、生人也不哭。请问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怎样纠正他的性格和启发他的语言?谢谢。
茅于燕:你的孩子才1岁3个月,已会说妈妈、爸爸、拿拿……等7个词(而且是叠字)了,这并不少。据我所知,1岁3个月的儿童一般只能说3-5个词。
有的心理学家还提到,1至1岁半是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懂的话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语词还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正是你孩子的情况)。这时,儿童反而要用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开口说话,甚至把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发出来的自言自语也停止了,到1岁半左右,儿童似乎又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句子的掌握也迅速发展。
你可以再观察孩子一段时间,不必太着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创造些条件,加速语言发展,比如:
1、丰富生活内容。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来说。
2、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所以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比如:你在盛饭,就说:“我在盛饭给宝宝吃。”;你在削苹果,就说“我给你削苹果呢,你喜欢吃苹果吗?”有时也可以说孩子正在干的事,这也是语言环境,比如:孩子在吃饼干,你就说:“你在吃饼干呐?好吃吗?”等。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在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儿童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并在儿童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他就会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词,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3、鼓励与表扬,这对于儿童学语言有很大作用。当孩子发出语音、模仿成人说话时,一定要热情地鼓励与表扬,否则会使他的学语热情减退。当然,有时儿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评,应该多重复正确的语词,帮助他改正。
4、在孩子情绪好时(这一点很重要),拿着有关图片慢慢说着儿歌(比如说《小白兔》儿歌就拿着小白兔的图片)给孩子听。由于儿歌有韵律,孩子会很喜欢听的,稍大一点以后,可以拿着图画书讲简单的故事,不要求他全理解。
5、从生理上讲,语言是由发音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健全的大脑三个部份完成的,任何一个器官发育不好或受到损伤,都会影响到说话,而且这些器官又非常娇嫩,容易受伤,所以要注意保护好。比如:不要让孩子头部受伤,不要让他大声吼叫,注意不要让他到噪音很大的地方去玩,避免脑炎、中耳炎等疾病等等。
另外,这位家长还问到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我认这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常见现象,孩子在一岁至两岁之间,独玩的情况很普遍,渐渐才会合作地玩。至于有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不会自我保护,而找大人,这也是在他这个年龄很常见的行为(估计抢他玩具的小朋友比他年龄大),不要过分担心。
当然,抢别人玩具是错误的,但这孩子也许是自己缺少这种玩具,顺手拿走,也许是太喜欢这种玩具了,控制不了自己而拿走,家长可以适当做点工作,让他还回来,孩子会高兴,对那个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对蒙氏教育的一点迷惑
yidandan的原帖: (写于1/17/01 9图老师:45:08 AM)
我是从当当妈知道蒙氏教育的,很是喜欢,又在网上查了一些信息,现有一种感觉,也不知对不对?
我很欣赏蒙氏教育的自由、独立、纪律和以孩子为主体的思想。但具体的做法好像是一种学校的方式,玩具都叫教具,大家都在静悄悄地操作教具,以培养性格和技能,不知有没有纯粹地玩和做游戏的时间?记得小时候吃完晚饭,总是在外面和一大帮子小朋友一起疯玩,玩得兴高采烈、满头大汗,虽然也有矛盾,都是很快就又和好了,没有大人干涉或出面来解决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象藏猫猫、踢罐头盒、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没有一大帮子人玩不起来。现在的孩子,玩伴很少,只有在幼儿园才能有很多人在一起,我认为幼儿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做做集体活动和游戏,释放孩子的玩乐的天性,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
dangdangma的回复: (写于1/17/01 9:37:45 PM)
有纯粹游戏的时间! 只不过大家都以为天经地义,在资料里没反映罢了。
我和依蛋蛋妈想法一致,觉得最令人怀念的童年就是老鹰捉小鸡。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上说的,挺前卫的吧?
yidandan的回复: (写于1/18/01 11:53:15 AM)
谢谢, 如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当当妈的幼儿园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