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增进小朋友感情 家长张先生表示赞成孩子之间相互送礼物,因为这可以让他交到朋友,有助培养开朗性格。另外,孩子自己挑礼物、送礼物,可以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体
【 tulaoshi.com - 送小朋友礼物 幼儿园也有社交 】
礼尚往来增进小朋友感情
家长张先生表示赞成孩子之间相互送礼物,因为这可以让他交到朋友,有助培养开朗性格。另外,孩子自己挑礼物、送礼物,可以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体会友谊和同窗之情。
刺激攀比浪费时间和金钱
李女士的女儿要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和任课老师买礼物。虽然tulaoshi.com送的贺卡不贵,但不实用,既浪费钱又浪费精力。李女士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学会送礼,助长了攀比之风,让幼小心灵过早受到物质影响。
专家观点:
相互间送礼物并不是大人专利,小朋友们也面临这样的社交礼仪。小朋友之间交换小礼物是正常的,如橡皮、铅笔、书本等,可以联络感情又不至于造成经济负担。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非常单纯、美好的,并不是收到贵重的礼物就一定会开心。孩子们往往会因为收到一些简单的但是是小伙伴亲手制作的礼物而开心不已,一张自制卡片、一幅画、一条手链等等,通过礼物传达的被认可的友情才是孩子们真正的内心需求。
在送礼物时,家长和老师需要给孩子灌输平等交往的观念,千万不要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送礼物就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从小养成爱挥霍、爱炫耀的毛病。
1、宝宝交往能力与生活习惯训练
良好的交往能力与生活习惯,离不开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即使再聪明再有天赋的人,也只有通过日常生活的交往行为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聪明的宝宝要从小就培养他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并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
2、要与宝宝多有情感的交流。
作为爸爸妈妈,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宝宝外,还要与宝宝有情感的交流。平时要用亲切的语调多和孩子说话。一般,在3个月时,宝宝就会模仿成人的发音。在宝宝咿呀自语时,妈妈要与宝宝主动交流,当宝宝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时,还要用同样的声音回答他,以提高宝宝发音的兴趣,并尝试模仿大人的口型发出不同的声音。
3、多与宝宝交流
爸爸妈妈即使自己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在宝宝看不到的地方与宝宝进行交流,或放一些音乐,让宝宝在欢乐的气氛中自己咿呀学唱,为以后说话打下基础。
4、培养良好的交往情绪
对宝宝的情绪表情,妈妈不要不闻不问,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掌握他的规律,尽量满足他的需要,使宝宝在与母亲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让宝宝学会主动与大人交往,在看到爸爸妈妈时能主动发音,逗引大人讲话。
总之,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不断提高孩子跟成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孩子合群能力的5个妙招
妙招一:如何教宝宝分享
1岁多的洋洋在小区公园里玩,被邻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车。妈妈要求洋洋与小朋友们分享,洋洋不乐意,妈妈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是死攥着不撒手,妈妈急了,把小车从洋洋手里抢过来,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
妈妈认为这是在帮助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但儿童心理学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物权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心里会以为,东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爱的钻石戒指送人你会怎样?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头好拿给别人,孩子的感觉是类似的——生气,害怕,不理解。对这个叫做分享的游戏,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
妈妈帮一帮:
问孩子,能把这个小车子借给小君玩一下吗?他会很高兴的!同时跟孩子解释,他只是暂时借一下,一会儿就还给你,这还是你的小车子。孩子也许就答应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后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能逐渐建立起分享让朋友高兴我也很高兴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这个玩具正好也是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反应就跟妈妈碰到别人要借自己的钻戒一样,不可以! 妈妈也只能对小君说抱歉了。
妙招二:教宝宝和其他宝宝打交道
院子里有3个孩子正在玩奥特曼的游戏。4岁的松松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明显这3个孩子并不希望多来一个队员。其中一个说:你不会玩!妈妈想带松松离开,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个孩子的游戏正如火如荼,加入新来的孩子意味着打扰。所以他们表现出排斥,不耐烦,是很自然的,并不带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绝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沮丧难过,就说明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 如果家长气呼呼地拉开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绪强加给孩子。
对松松来说,他可以选择立刻离开,或者等待机会。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应才是立刻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孩子,说明他的内心够强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妈妈帮一帮:
处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只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不要干预。
我们来看看松松是怎么办的。松松站在3个男孩中的头目身边,不吭声,但在等待加入的机会。过了一会,大古队长随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电脑!看看怪兽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装敲键盘,然后汇报说:怪兽在A地区!冲啊……胜利队队员们,包括松松,都向A地区冲了过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如果妈妈当时把松松拉开,孩子将丧失一次多么宝贵的解决社交矛盾的锻炼机会。而坚持留下来,并最终用自己的人际智慧得到了进入集体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励!
妙招三:引导宝宝变开朗
小英在班上是年纪最小的孩子,而且比较木讷内向。有时候她会被别的同学戏弄,比如总有同学把她的橡皮擦铅笔等文具藏起来,让她找不TuLaoShi.com到。
妈妈心疼之下,这么教育小英: 以后别理他们了。如果别人推你,你就立刻打回来!慢慢地,那个被欺负的小英变成了一个欺负人的小英。如果有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会一言不发一拳头打过来,小英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孤独。
事件分析:
妈妈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比如分享,比如适当的礼貌;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应当提示,甚至鼓励孩子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攻击对方,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来处理社交中的问题。
妈妈帮一帮:
妈妈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之类的方式,教给孩子面对某些常见矛盾或者场景时,相对固定的处理套数。在类似情景发生时,孩子能很快地脱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的三段式:
1.你刚才……(干了什么,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机器人,说不跟我玩,对我尖叫了等等)
2.我觉得……(不高兴,生气,很伤心,等等)
3.我希望你能够……(把我的机器人还给我,不要再那么说了,向我道歉等等)
这样既没有指责别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还指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妙招四:教宝宝如何不被欺负
2岁半的阿宝所在的小班是个友爱的集体,孩子们都能玩到一块。可最近班里的童童突然变得喜欢咬人掐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欺负平时最好的朋友阿宝。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语言发育比较滞后,面对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来提请好朋友注意我在这儿呢!或者我太喜欢你了!这样一来同伴小朋友们就遭殃了,阿宝每天都带着童童的牙印和挠痕回家。
妈妈早就告诉阿宝,无论如何,你不能动手打人!忠厚老实的阿宝把这条记得牢牢的,结果总是傻愣愣地站着被小童童掐。
妈妈后来告诉阿宝,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为那是阿宝在跟她玩呢,两个孩子一个跑一个追,童童追上了,阿宝还是要被挠一下。
阿宝妈妈再告诉阿宝,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可是,事到临头,阿宝结结巴巴的,长长的句子还没说完,就已经被掐得差不多了。
妈妈帮一帮:
最后,阿宝妈妈发现了一个秘诀,简单直接,特别有效! 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这个不难,本来疼痛时阿宝的第一反应也是尖叫,现在也不用动脑筋转弯子,只要叫得更大声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们立刻就能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别人,更要保护自己!
妙招五:教宝宝必要的社交礼仪
娜娜是个小混血儿,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不认识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脸,夸一句真是个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这样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
妈妈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礼节。我们约定俗成的礼节中其实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信息,非常有利于增进感情,加深交往。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总是受到大人喜欢和同伴欢迎的。
妈妈帮一帮:
妈妈教给娜娜,如果别人夸你漂亮,是因为别人喜欢你,你很可爱。那么你就这么回答谢谢你,我觉得你也很漂亮!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被娜娜练得滚瓜烂熟,只要有人夸她,她立刻脱口而出,对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图老师友maiego发贴求救:孩子快3岁了,去上幼儿园亲子班。感觉跟别的小朋友都不一样,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跟老师做动作,就是在那里一直看。感觉不是很合群。下半年就要上小班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头痛了,请大家给点意见?来出出主意
图老师特聘专家胡小燕(向她提问)支招:每个孩子出生以后都会对自己的家人产生强烈依恋的感情,他们会希望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家人的陪伴,稍微看不到家人就会觉得焦虑,缺乏安全,同样孩子在家里游戏就会相对轻松,外出以后就会显得胆小,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因此家长要多带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尽量让孩子单独与同伴交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详细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69167.html
看过《培养孩子合群能力的5个妙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