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移情训练作为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突破口 移情,即感情移入,是一种对他人情感保持一致的情感反应,是一切积极社会行为的感情基
【 tulaoshi.com - 让幼儿学会交往 】
把移情训练作为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突破口
移情,即感情移入,是一种对他人情感保持一致的情感反应,是一切积极社会行为的感情基础。在幼儿教育中,应将移情训练作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突破口。
引导幼儿形成正常的交往需求,注意他人情感的变化,培养幼儿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比如,可以对幼儿进行识表情、画表情脸谱的教育,让幼儿知道人在不同情感条件下的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表情。
教育幼儿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老师、同伴的情绪。
以教融情,创设情景,激发移情动机。在日常教育中,注意激发幼儿对同伴的移情,遇到幼儿生病,带上同伴间的问候和祝福,送上同伴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幼儿之间体验到同伴的痛苦和孤独,体会同伴间的温暖和友谊。
创设环境,以情育情,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
和睦相处的交往技能。我们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入手,进行尊重、理解、谦让、友爱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在交往和处事中学会主动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活动中有需求时,会征求同伴和老师的意见,在共同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促进协商的成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共同分享的相处技能。幼儿间相互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良好个性情感的培养。因此,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增进彼此友情尤其重要。在家庭中,幼儿一般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可以定时让幼儿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
相互合作的活动技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利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合作交往能力。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可充分利用幼儿艺术节、同乐运动会、幼儿文艺演出、亲子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风采。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全体幼儿一起游戏和交往中,既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活动的快乐,让幼儿无形中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为幼儿提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社会行为的学习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教育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幼儿做榜样。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客人来家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客人走时要客气地送别,欢迎他们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交往机会。如来园时要有礼貌地招呼老师和同伴;家中有小客人时,要鼓励孩子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本领。家长还可以创造条件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游戏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同时告诉孩子要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为幼儿创造外出游玩的机会。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地交往。如:看到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在公共汽车上为他们让座,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凭说教就能达图老师到目的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条件和环境,并进行细心教育、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拒绝别人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即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尊重,因此,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这一点没错。 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若是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度,这就需要学会拒绝别人。 拒绝别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也容易给自己心理造成压抑。 大胆地拒绝别人,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事情。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别人,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1.帮助孩子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父母所要教孩子学会的拒绝,是一种经大脑分析思考后的有意识行为,是对人、对事作出的理智判断,它与孩子感情用事、耍脾气,或无端拒绝父母合理的要求是两回事。 2.鼓励孩子独立做事情 孩子已具备独立处理生活中小事情的能力,父母没有必要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有能力对父母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接受与拒绝的判断。 3.帮助孩子学会做些心理指令 父母要帮助、促使孩子下决心开口,如我认为应该拒绝她的要求、没有关系,解释一下,她一定会理解的等。 4.让孩子直接说出理由 父母要教导孩子,自己不愿意答应别人时,可以直接向对方陈述拒绝对方的客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社会条件限制等。 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因此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会自动放弃说服你,并觉得你拒绝得不无道理。 5.让孩子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别人说话 告诉孩子,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 比如同伴想玩儿自己的玩具,而自己还没有玩儿好,不想借出去时,可以用商量的语气和同伴说:我还没有玩儿好,过半小时之后再借你玩儿,好吗?如此,就巧妙地拒绝了对方,避免了一场冲突。
6.让孩子学会间接拒绝别人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式的拒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使人难堪,伤人面子。 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先承后转的方法,这是一种避免正面表述、采用间接地主动出击的技巧。即首先进行诱导,当对方进入角色时,然后话锋一转,制造出意外的效果,让对方自动放弃过分的要求。 7.教孩子善用语气的转折 告诉孩子,当不好正面拒绝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首先温和而坚持,其次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 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使两人的距离拉近,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 8.教孩子学会推迟别人的请求 如果孩子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父母可以教孩子用一拖再拖的办法,推迟别人的请求,比如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都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孩子的推迟中,明白他的意图,也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9.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觉 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给同伴带来了不愉快,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拒绝。 10.教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应让孩子知道,通常人们总是碍于面子,推拒的话不好正面说出口,如果我们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别人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教孩子学会拒绝,是父母对孩子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培养的一个方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观察力
(1)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亲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只是不耐烦的回答。
(2)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你猜www.Tulaoshi.com猜那是什么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进行一些小游戏,如:让孩子和父母亲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红颜色的花。对于已经能认字的孩子来说,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比赛认相同字的游戏。经常性的通过游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认相同字游戏
玩法:如孩子认识文字上海,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在招牌或公车广告上找这两个字;或者当孩子发现一个他感兴趣的字或符号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继续寻找相同的字和符号。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孩子在这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功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2、交往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虽然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亲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有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护能力
从诞生那一刻起,父母亲都是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注意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如何躲闪,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6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