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宝宝发热靠“熬” 这种说法对吗? 】
宝宝发热靠“熬” 这种说法对吗?
很多长辈这样告诉新妈妈,宝宝如果发热的话不用过于担心,这样可以锻炼他的免疫力,只要熬一熬就过去了。那么,这种说法对吗?专家表示,宝宝发热只靠熬的话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孩子发热能不能熬过去,全看体温,关键还是要看宝宝的病情。
专家指出发热只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儿童发热仅凭体温是无法判断病情轻重的。家长不能不做任何辨别,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孩子发热只靠熬。发热的常见病因是感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这就需要及时诊断孩子的发热病因,对于细菌性、支原体等感染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用药,而采用熬的方式,就会导致感染逐渐加重,甚至侵犯其他脏器系统,进而使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孩子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于一部分孩,如果发热时没有合并精神不好、睡眠差、呕吐、咳嗽、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以多喝开水多休息观察即可,一般1-3天后热会自然退去。而对于有合并其他症状,则千万熬不得,必须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由此看来孩子发热只靠&tulaoshi.comldquo;熬是行不通的。
另外,临床上有些孩子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时,可能体内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某些疾病本身可能侵犯脑部、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而导致危险发生。也有些孩子,发热后会出现高热惊厥,如果不马上降温退热,同样也很危险。因此,那些一直认为孩子发热只靠熬就行了的家长们可要谨慎了。
图老师小编提醒:对于孩子发热是否能吹风散热,这个办法对于发热时四肢滚烫的孩子可以,且必须在夏天才行得通。孩子发热后散热,可以松开身上的厚衣服适当降温,但对着电风扇吹风散热不宜提倡。因此,孩子发热只靠熬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要视孩子的情况而定,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必要时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
这4种刺激可以让宝宝更加的聪明
因为国家政策的改变,很多医院已经不敢强制要求孕妇进行剖腹产了,虽然剖腹产的暴利依然促使着很多无良医生用各种方法诱导不懂的孕妈妈进行剖腹产,但是我们如果想让宝宝更加聪明的话,还是尽量选择自然分娩。因为自然生下的宝宝在离开子宫后,可以收到铲刀的挤压和刺激,所以宝宝会更加的聪明和健康。作为每一个宝宝的父母,相信都希望有一个聪明的下一代,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的话完全有可能适得其反,把握好以下四种刺激,可以让宝宝更加的聪明哦!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自然刺激 刚出生的孩子,我们要选择一些有声音、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玩具,这时候,对感官的刺激训练就开始了。另外父母亲的笑容、陪伴和言语刺激等等是不可缺少的刺激。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父母亲的抚触也非常重要。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父母亲对孩子的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观赏花草、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逛公园、旅游等等,在这些接触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锻炼孩子各种感官的敏锐性,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他的感知能力。
活动刺激 孩子的任何能力都是在活动中得到体现,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比如鼓励他和同伴去游戏、交往,参加竞赛、演讲、辩论、公益活动等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提高生活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并且引导孩子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
很多父母会比较注重孩子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孩子的活动需求,会对孩子提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会牢牢地捆住孩子的手脚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一边鼓励孩子参与活动,一边用加强监护和安全教育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做法。
兴趣刺激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或者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等兴趣活动,这些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往往隐藏着孩子的潜能,因为一个孩子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他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也容易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图老师小编提醒:在孩子三岁以前,家长可以把世界名曲作为家庭的背景音乐让孩子熏陶其中,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期。您的孩子三岁前可以不学乐理,但不可错过听音乐的最佳时机。他还建议在孩子三岁前,让他看遍世界名画、世界著名风景和建筑物的画片,让这些美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未来,这些音乐和画面将会成为一个孩子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他的生命中慢慢散发出艺术的气息来。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
如何培养1~3岁宝宝的独立意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往往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或者压力。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将来独立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虽然说一到三岁的孩子自理能力还非常的有限,但是父母们应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的他们的独立意识,减弱他对于父母的依赖心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六个重点。
1、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 父母平时应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让孩子把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情,使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让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也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能力,而并非事事都必须依赖父母。
2、确定适当范围,鼓励孩子亲力亲为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完成或者可能的事,父母必须鼓励他自己做,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不断扩大他亲力亲为的范围。比如鼓励1岁大的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不要因为担心他把饭洒到桌上;鼓励2岁左右的孩子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又能够使他的自理的能力得以增强。
3、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 带孩子外出时,应坚持让他自己走路,倘若路途较远,可以让他中途多休息几次,但是不要一听到他喊累,就心疼地抱起来或者赶紧打车。长此以往,孩子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稍做休息,等他恢复体力之后,再继续自己走。如此才能使孩子不会一遇到挫折就退缩到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帮助。
4、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很多时候由因为孩子自己动作不协调而摔跤,或者因为其的粗心大意丢了玩具,为了安抚孩子,家长们就会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甚至低声下气地向孩子道歉。或许父母以为这种做法会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容易形成亲子之间依赖且对立的关系。孩子年龄小不懂道理,为讨好他,父母就将自己降低到他的水平,这样会使孩子从心里不尊重父母,并且会认为所有的错都源于父母或者外物,总之不源于自己,如此以来就会形成凡事依赖、反抗父母和事事找借口的坏习惯。所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鼓励他勇敢的承认错误,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5、让孩子学会忍受适度的疼痛 孩子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是件很正常的事,他们完全可以自己站起来,但有的家长常常会赶紧跑过去扶起或抱起孩子,然后心疼地问:是不是很疼啊?而这种问法会让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疼。甚至会哭起来。父母说出这种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的话,恰恰反映出父母的一种矛盾心理,即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另一方面又希望他撒娇或依赖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用不痛吧来代替痛吗。那么孩子自然会回答:一点都不痛!,这时父母就该及时表扬他真勇敢!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有帮助。
5、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年轻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出现经济问题时,不TuLaoShi.com要伸手向老人要;夫妻吵架时,不要赌气回家搬兵;去祖父母家时,不要两手空空地带孩子去又吃又拿。这一切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倘若父母遇到困难都自己想办法解决,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熏陶,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图老师小编提醒:家里有1~3岁孩子的父母看过来哦,为了孩子的将来更加顺利,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意识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都是从点滴开始培养的,所以不要忽视这些问题哦。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