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早产儿通常有哪些的特征

2015-12-04 17:37 13 1 收藏

宝宝有脚气 怎么回事呢?有的父母发现小宝宝尽然有脚气味道,非常感到不解,这么小就臭脚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宝宝的脚气很可能是他日常饮食不当所致,具体我们来介绍下这方面

【 tulaoshi.com - 宝宝有脚气 怎么回事呢 】

宝宝有脚气 怎么回事呢

    宝宝有脚气 怎么回事呢?有的父母发现小宝宝尽然有脚气味道,非常感到不解,这么小就臭脚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宝宝的脚气很可能是他日常饮食不当所致,具体我们来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婴儿患上脚气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不少年Tulaoshi.com轻父母对这种情况都不了解,往往和大人的脚癣(俗称脚气)混为一谈。其实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为婴儿脚气病其实就是婴儿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缺乏症,顾名思义就是宝宝体内缺乏了维生素B1,才有的这种营养不良性的疾病。

    一、为什么宝宝会缺乏维生素B1

    1.母乳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

    母亲的饮食会直接影响到母乳中的营养含量。一般来说,每100毫升母乳中,就应该含有16微克的维生素B1,但是如果母亲从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B1不足(每日需要摄取3-4毫克的维生素B1),乳汁中的维生素B1含量就无法达到标准,这样就会导致宝宝出现维生素B1摄取不足的情况。

    2.婴儿长期吃非常精细的食物

    维生素B1在谷物中含量丰富,但是它大多储存于谷物的外胚层,而精制的谷物会打磨表层,所以米面越是精致,其维生素B1含量也是越少。所以婴儿喂养不易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最好适量加入一些粗粮。

    3.维生素B1易溶于水,遇碱易破坏

    维生素B1易溶于水,并且易被碱破坏,所以在日常的烹饪当中,淘米的时间不宜过长,煮粥的时候也不要添加食用苏打。此外要改变直接用自来水煮饭的习惯,这是因为自来水中有游离性余氯,它会破坏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所以用开水烧饭是减少维生素B1丢失的一个好方法。

    二、怎么能确保维生素B1摄取量

    平常宝宝和妈妈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比如各种豆制品、猪肝、鸡蛋、奶类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就要及时添加各类辅食,不要长期食用精细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一些粗粮(玉米小米都可以)。而妈妈们也不要过分忌口,注意膳食的均衡,只有确保自身营养的从足,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

    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患上脚气呢?以上就是宝宝有脚气的原因哦!为了宝宝的健康,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宝宝平时的饮食健康哦。

  (本文由图老师网www.tulaosh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

宝宝哭闹应对的小技巧

    宝宝哭闹应对的小技巧有哪些呢?爱哭是小孩子的天性,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种,作为妈妈对宝宝的哭闹要采取正确的应对的方式,掌握好这些小技巧,对待宝宝哭泣有妙招哦。
 

   

    一:身体受伤――当孩子不小心摔跤,或者割破了手指,哭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这个时候,肌体向大脑发出信号:快来救我!我受伤了!这时,孩子的哭与坚强无关,家长需要做的是确定孩子是否安全、健康,然后给孩子一定的安慰,帮助他慢慢平静下来。

    二:委屈不满――如果孩子的心理受了伤,就会产生委屈的情绪,由于委屈而产生的哭是孩子的潜意识试图解决不愉快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力量,同样是一种求救。这种哭泣的心理原因相对简单,家长要帮助孩子耐心疏导,让孩子平静下来。

    三:悲伤抑郁――当孩子渐渐长大,但心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对于周遭的事物会产生自己的理解,思想变得比较复杂。然而事实上他们这一时期的很多观点还非常片面,这时,孩子就可能出现青春期的悲伤抑郁现象。

    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探寻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

    1、摇晃和运动:模拟宝宝在子宫中熟悉的运动,比如把他放在摇篮里轻摇,或者抱着他跳舞,会让宝宝安静下来。

    2、白噪音:胎儿在子宫里总能听到不间断的白噪音,有点像吹风机或洗衣机的声音,让他温习一下也许很变安静。

    3、按摩:它是帮宝宝排气的好办法。挤一点橄榄油在手指上,用指尖在宝宝肚子上由肚脐开始顺时针划圈,逐渐把圈子划得更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4、改变环境:在你无计可施时,开车出去兜一圈,或者用婴儿车推他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和运动节律会让他变安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5、吸吮东西:吸吮安抚奶嘴或拇指会给宝宝带来安慰,但不要他一哭就给他安抚奶嘴,一定要先找出原因所在。

    6、襁褓:襁褓能模仿子宫里的温暖和安全感,对焦躁的宝宝极具安抚作用。但要注意别让宝宝体温过热。

    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憋回去,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哦,要应流善导,掌握以上的小技巧,要宝宝做个乖乖宝宝。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

早产儿通常有哪些的特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早产宝宝呢?印象中早产宝宝的个子非常的娇小,爸爸妈妈们都不敢抱他们。其实造成宝宝不仅外形有着明显的特征,他们的器官发育的也不成熟哦。下面就一起了解下早产宝宝到底有哪些的特征。
 
     1、头颅较大     头颅相对更大,与身体的比例为1:3,囟门宽大,颅骨较软,头发呈绒毛状,指甲软,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系统不成熟     因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有些早产婴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这是导致早产儿死tulaoshi.com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消化吸收能力弱     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泻和腹胀。肝脏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此外,其他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糖原等,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4、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     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少,自身产热少,更容易散热。因此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5、神经反射差     各种神经反射差,常处于睡眠状态。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格外引起重视。     6、免疫功能差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对细菌和病毒的杀伤和清除能力不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较少。由于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其死亡率亦较高。     图老师小编提醒,早产宝宝们出生后免疫力特别的差,所以生病的几率远远高于足月的宝宝,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在生活中细心的照顾好宝宝,让宝宝尽快的发育正常。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70176.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早产儿喂养
在中国,通常把胎龄小于37周就出生的婴儿称作早产儿。早产儿体重大都在500g至2500g之间,器官功能等各方面能力弱于足月婴儿。早产儿有哪些特征?常见疾病有哪些?有害如何护理早产儿呢? 早产儿 我国以出生时的胎龄判...
标签: 营养价值
糙米是稻谷脱去外保护皮层稻壳后的颖果,内保护皮层(果皮、种皮、珠心层)完好的稻米籽粒,由于内保护皮层粗纤维、糠蜡等较多口感较粗,质地紧密,煮起来也比较费时,但其瘦身效果显著。下面图老师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与普通精致白米相比,糙米维他命、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的含量更丰富,被视为是一种绿色的健康食品。主要就是用水泡...
标签: 分娩
什么是难产?难产的症状有哪些? 难产TuLaoShi.com是每个孕妈妈最害怕遇到的事情,因此很多孕妈妈也对自然分娩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害怕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的情况,难产对母婴的生命会带来威胁,所以很多孕妈妈会问这样的问题:万一难产了怎么办? 什么情况才称为难产 难产是泛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况,导致婴儿本...
标签: 早产儿 育儿
如何预防生出早产儿: 1、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些女性在怀孕前抽烟、酗酒、熬夜已成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怀孕就会容易引发胎儿早产。 2、适当放松精神 一些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备孕紧张,造成精神心理都紧绷着,这样太过紧张的情绪也会容易生出早产儿。 3、营养不良 母体的健康决定胎儿的健康,如果母体都是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那...
标签: 分娩
孕妇应了解有关早产的基本信息 对于早产的发生,是每个准妈妈都无法预知的,因此,亲亲宝贝图老师小编提醒准妈妈们,最好尽早了解一些与早产有关的基本知识,以便急时所需。 早产是指发生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在此期间出生婴儿的体重一般在1000~2499克、身体各器官发育未...

经验教程

182

收藏

57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