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父母跟宝宝相处就犹如一场战争,一旦处理的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这样很多父母们都苦恼不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亲子战争要如何处理才更不会伤感情
【 tulaoshi.com - 如何化解 不可避免的亲子战争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跟宝宝之间的相处,不是你全心全意的付出,他们就可以感受到的,宝宝的世界跟我们成人是有所不同。所以跟宝宝之间出现矛盾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的。所以就会出现有亲子战争实质上是一场场争夺生活控制权的斗智斗勇。遇到以下情景的亲子战争,你会怎么化解呢?
战争1:不合时宜的玩耍
有时孩子吃完饭想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玩捉迷藏,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他嚷嚷着要妈妈带他去公园玩。
孩子VS家长
孩子的世TuLaoShi.com界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还要求作为家长的我们全力配合。但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有很多的顾虑,出于健康的原因不能让他饭后跑跑跳跳;出于安全的原因不让他下雨的时候往外跑……无所顾忌的孩子是很难理解你的用心良苦的,他们只认为你对他的自由诸多限制,因此他们也只能用哭闹来反抗你的权威了!
和平策略:后果教育法
类似这种情况,你苦口婆心的劝说一般是没有用的,有可能还会战火升级。如果他吵吵闹闹坚持如此,那你只好先提前告知他后果。比如下雨天他要到外面玩水,你告诉他容易摔跤,而且会很脏。但他还是坚持,你就只能让他这样做,当他不小心摔倒了,或者裤子弄湿很不舒服,玩兴大减,你就可以趁机对他进行教育了。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宝宝好,可由于年纪还小,她根本无法理解我们的用意,所以总是跟我们对着干。与其简单的说教,还不如让她切身体会来得效果好。
战争2:不好好吃饭
每次妈妈喊宝宝吃饭,他总是迟迟不愿过去,非得妈妈把他从电视旁拉过去,没吃上几口就又跑去房间玩爸爸的手机。让他乖乖吃饭真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
孩子VS家长
孩子不愿意乖乖吃饭很多时候是因为坐不住,能够诱惑他的事物太多了,他都忙不过来了怎么能静心坐着呢?但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而且怕孩子养成不良的吃饭习惯,所以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又喊又抓亲自喂饭,要孩子一口一口把他吃完。
和平策略:避免分心的刺激
妈妈可以在开饭前避免让孩子做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或者看卡通片,建议让孩子参与制作晚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的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吃饭时,尽量营造创造宽松、安静的进餐环境,电视、玩具等这些很容易让孩子分心的刺激要尽量避免。如果孩子出现吃两口就跑去玩的情景,家长不要急着去把他抓回来,他不吃就不强迫他,只是告诉他,晚饭过后就不能再吃东西,即使肚子饿也不会获得食物。家长要说到做到,适当时让他饿一下,让他明白不好好吃饭就会饿肚子。
战争3:面临危险情景
爸爸刚泡完茶,宝宝总是一次次地试图用手去拿茶壶玩,爸爸只能一次次喝止不能碰,很烫!
孩子VS家长
2岁左右的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对着干,越是不准的事情他越想做,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是想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孩子的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出危险差错,所以我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准。
和平策略:与其阻止,不如教导
其实,很多对孩子来说是危险的事物,恰恰又是孩子将来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孩子想要玩火或者刀子,你可以主动地去教导他,而不只是说危险。你可以抓住他的手凑近火炉,或者拿刀尖轻轻戳一下他的手指,他急着往回缩,你就知道他已经了解到了这些痛楚,下次就不再敢乱来了。
宝宝还小,常常使自己置身于危险中而不自知,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大可不必严厉阻止,只要因势利导,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战争消失,还可以让宝宝学习和探索的内容扩大。
战争4:穿衣到底谁做主
有几次穿衣服时,宝宝就兴奋的宣告她要自己拿,但又总是拿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衣服来,妈妈和宝宝争持不下。
孩子VS家长
孩子喜欢穿得漂漂亮亮得到夸奖,按照心情随心搭配,为什么妈妈总是对我衣服的选择诸多阻挠?家长的原意是让宝宝穿得既可爱又舒服,但宝宝总是一意孤行地乱穿一气。夏天坚持穿个透气很差的,到了外面又嚷着不舒服!
和平策略:给他有限的选择
妈妈既想要满足宝宝自主权,又想要宝宝的行为合你心意?你可以给他有限的选择。你可以试着在宝宝起床前先准备好两套风格完全不一样的衣服,以供她选择,只要不让她看见衣柜里的其他衣服,相信她会乐意的在你给她准备好的衣服里做出选择。
宝宝虽然是个小人儿,但也有自己的眼光及想法,凡是合理的要求,我们都可以尽量满足她,但想要达到我们的要求,又让她自主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宝宝有限的选择。这样坚持下来,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享受到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及做决定的能力。
在宝宝3岁之前,是宝宝所有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父母可谓说与宝宝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关系。若是家里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把宝宝放到幼儿园或者其他早教中心进行照顾
1、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
白天家长工作繁忙,将孩子托给幼儿园或者家里老人照顾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但是3岁前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家长角色的缺失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消极影响。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伟,妈妈似海一般温暖,爸爸妈妈是无可替代的。3岁前孩子需要感知到父母的爱,获得安全感。即使工作再忙,爸妈每天也应该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宝宝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参与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不错过与孩子快乐的每个时刻,这你和孩子最最珍贵的财富。
2、妈妈篇:宝宝两三个月能认出妈妈
宝宝在两三个月时,就能感知到妈妈与别人不一样;七八个月大的宝宝就能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表现出认生。宝宝虽然对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需要安全感和妈妈的保护。由于孕期、母乳的关系,会对妈妈有更多的依恋,这阶段的宝宝眼睛里就只有妈妈,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这是宝宝让自己变得安全的共生幻想,孩子潜意识中认为,妈妈就是保护神,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感。
妈妈可以这样做:
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妈妈这个好朋友角色是非常重要呢,妈妈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是宝宝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力量来源哦!在孩子睡觉前和他讲个床头故事,给他最温柔的抚摸、亲吻,道声晚安。宝宝时刻感受着妈妈的温柔和爱,有了这一份安全感,宝宝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外部世界,建立更多良好的人际关系。
安抚孩子分离焦虑。3岁前妈妈还是尽可能地在孩子身边照顾她,给他最大的安全感。但是妈妈白天确实有工作,那就需要做好孩子分离焦虑的心理抚慰,让他明白这些分离是短暂的,告诉他你很快就会回来和他玩。让他知道,妈妈一直都在他身边。
下班抱抱孩子。下班回来,有时候妈妈真的很想立刻倒在沙发上。但,你绝不想给孩子留下一个疲惫、迟钝,甚至对他漠视的印象吧。进家门前打起点精神,一边喊着孩子名字一边进门。孩子出来迎接妈妈的话,妈妈要捏捏孩子的脸蛋,抱抱他,大声地夸赞他,让他体会到妈妈的存在。
3、爸爸篇:爸爸角色不容忽视
很多爸爸认为自己既不细心又没耐心,照顾孩子的工作还是给妈妈承担,自己打打杂就好。但其实在孩子3岁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父亲对孩子爱的价值观的确认、个性的均衡发展以及身份的确认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和妈妈呆在一起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比较长。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动比较多的孩子,则会比较勇敢,喜欢探索新事物,个性上会更加的独立和自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产生性别意识,专家指出男孩子会模仿父亲的所有行为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在这个过程中,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其实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有担当、独立、果断的品格和冒险创新精神。而爸爸的爱在早期便奠定了女儿一生对异性的看法。爸爸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到女孩子的价值观和择偶观。
爸爸可以这样做:
父子亲密接触。买一个悬挂式婴儿背带,鼓励爸爸经常把宝宝放在里面带着,这能加强他与宝宝的亲密关系。空间上的接近是加强父子联系的最自然方法,尤其是当一天快结束时,宝宝往往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让爸爸把宝宝放在背带里,出去转转,妈妈就能有个时间稍微休息一下或者做些自己的事了。
打造父子空间。每天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陪宝宝聊聊天,爸爸还可以陪宝宝玩玩具,做游戏,比如可以玩举高高游戏,爸爸把孩子举到空中,每次一玩,宝宝就会疯得不得了,咯咯直笑,宝宝和爸爸的感觉就更亲近了。
反抗期做好情绪控制。两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这是孩子自我意识产生后心理上的第一次飞跃。这个时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闹独立,千方百计摆脱大人的摆布,试试自己的本事。一些爸爸对于吵闹不已的孩子感到厌烦,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叛逆。对于爱反抗的孩子,爸爸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充分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可以改变孩子的。过于粗暴的方式很伤亲子关系哦!
对于老一辈的父母大多都认为,现在80后的新爸妈教育孩子就犹如大朋友教小朋友一样。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80后的父母在教育下一代是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的。那么他们的新潮做法科不科学呢?下面我们看看初为父母的80后是怎么打破传统,用新招教育子女的!
很多老一辈认为,80后对子女的教育是大朋友教小朋友,其实在他们看来不成熟的80后其实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他们的新潮做法是不科学的吗?难道传统的早教方式就一定是好的?我们看看初为父母的80后是怎么打破传统,用新招教育子女的!
1、和孩子吵架锻炼辩论能力
在80后的印象中,父母总是摆出一副我是老板的姿态,不容许犯错的子女做任何辩护,但是他们却愿意和孩子争吵。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孩子争吵提供了锻炼孩子推理、辩论、协商能力的绝佳机会。这项针对157名孩子历时两年的研究发现,学会为自己辩护的孩子也会在其他场合使用这一技巧。只要孩子的观点合情合理、态度平静,就可以一直陪他谈下去。
2、给糖果吃也对身体有好处
每个人都知道吃糖损伤牙齿,还容易让孩子变胖。不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发现,经常分给孩子适量的糖果反而使得他们更健康。研究人员对1(图老师整理).1万名2岁至18岁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一组每天摄入4克糖果,另一组根本不吃糖。
研究结果表明,吃糖的一组变胖的几率比另一组少22%。此外,研究还发现,吃糖果的孩子患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对降低。这项研究想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是,在营养均衡、经常锻炼的前提下,长期、适量地给孩子吃一些糖果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
3、让孩子玩泥巴增强免疫力
户外的细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恐怖。其实,孩子们玩泥巴可变得更聪明,并能驱赶抑郁情绪,预防疾病。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泥土中含有一些分支杆菌。实验证明,分支杆菌能让人反应更快,更灵敏,同时还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快乐激素血清素。即便接触没有分支杆菌的泥土,孩子们的免疫力也会得到增强。孩子2岁前接触的病原体种类越多,哮喘、心脏病和神经官能症的风险就会降低。
4、危险游戏更易克服生活恐惧
没错,每年都有一些孩子会因玩危险的游戏受伤。不过,跌倒或从高处摔下一般会造成皮肤淤青或骨折,而且不会持续很久。挪威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表示,受伤是孩子心理与生理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爬高或者高速骑车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克服生活的恐惧。的确,从孩子们掉下梯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这不是世界末日,梯子看起来也不再那么恐怖。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72173.html
看过《宝宝3岁前 父母要如何更好的陪伴成长》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