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父母都是上班族,忙于工作,孩子也顶着压力参加各种培训班,缺少亲近自然的机会,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培养其观察力与探索
【 tulaoshi.com - 亲近大自然 让宝宝快乐成长 】
大自然是一个既美好又奇幻的世界,家长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导孩子进入自然中。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一起陪伴感受大自然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并不是要家长去教孩子自然界有什么东西,硬生生地把知识学习安排进活动中,而是要陪在孩子的身边。对于陪伴的定义,指的是在孩子对大自然的神秘发出惊叹时,家长只要陪伴、倾听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而不是去教导孩子这是什么东西。家长要做的是陪着而不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站在相同的观察点一起玩,而非指导式的教导。
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学习
爸爸妈妈可以充分利用家中的各项资源,例如在阳台上开辟一小块空间,创造出一个小小生态园,家里的摆设也不要太复杂,在孩子拥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时,甚至可以让他养养小昆虫,丰富孩子的自然知识。
同样一个接触,大人的心态将影响小孩对自然的观感,要和自然做朋友,而不是将其作为认知、研究或欺压的对象。家长应引导示范,让孩子了解自然是我们的朋友,知道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被操控的玩具或打发时间的对象,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兴趣启发最重要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材料,捡起树叶排一排、比比看石头的大小,都可以让宝宝从中学习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杨晓苓指出,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认知发展很重要。以看星星为例,区别出哪群星星是北斗七星、哪群是仙后座对幼儿的意义不大,但是让他躺在夜空下看星星、告诉他星星和月亮在陪伴着他,让他感觉月亮就是跟着他,大自然和他是这么贴近,月亮就是他的好朋友。先培养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慢慢地他也会开始注意到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利于启发他对大自然的探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亲近自然 爸妈该上的6堂课
在观察自然的同时,家长也应时刻检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家长可以有以下的准备:
1、慎选适合幼儿能力、兴趣的活动:先为孩子选择适龄、适性的活动,不要贪求接触自然的多样化,以有接触自然的第一手经验为主。
2、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随机教学。
3、充分运用大自然环境,并与时令配合:随着四季的变换,安排自然的活动是最适宜的。
4、善用小区自然资源:住家范围内的公园、山水应好好利用。
5、随时检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父母本身若是破坏自然或是看到昆虫就尖叫,小孩子看到就会马上学起来。
6、安全与探索的平衡:辨认有毒植物、危险地点(水域)、动作、环境(尖锐物)等危险因子,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图老师小编总结Tulaoshi.Com:亲近大自然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家长要教会孩子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啊。同时也要注意,大自然潜藏着许多危险,家长要教孩子一些安全防备知识。
随着时代发展,上班族父母因工作繁忙,而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看养,那么其教育、生活等都直接由老人来管。但隔代教育问题却让父母们有些担心。下面,我们就来关注下这个话题。
据调查显示,我国由祖辈照看和监护孙辈的家庭约占16.7%,大城市比例更高。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将近一半。面对这一无奈的现实,我们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以免时代差异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下面的四个方面,尤其需要父母和祖辈共同关注。
一、 喂养:追着孩子喂饭。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老人更加心软、慈善,以至于逾越了关爱与溺爱的边界。
事实上,老人经验丰富、有耐心,可能更明白哪些食物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哪些东西孩子喜欢吃。因此,家长们最好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讨。对于给孩子选什么食物、怎么去烹饪,可以多征求老人的意见;而看见老人有追着孩子喂饭、吃一口饭奖一颗糖果等宠溺行为时,父母则要及时制止,让老人明白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只会害了他们。
二、 管教:过严或过松。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前者以过去的军事化管理为标准,喜欢什么事情都要订个标准;而后者则看到孩子撒娇就心软,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
事实上,孩子也需要尊重和理解,更要有适当的自由空间。面对这种问题,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多在家里,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此外两代人要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出现问题有章可循。
三、早教: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智力开发,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
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带领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四、 安全:眼睛腿脚不灵带来隐患。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最致命的。老人由于上了岁数,可能眼睛不够灵光、腿脚不够灵便,导致了各种安全隐患。
对此,一方面,年轻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个有精力确保孩子安全的人,陪同祖辈一起照看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打消老人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把隐患降到最低。比如,给家里安上防撞角、安全锁、安全餐椅等,让老人照顾孩子更方便、更顺手。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用右手,因此也培养宝宝使图老师用右手,因而左脑就经常得到操练,却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加是现在特别重视认知能力培养的幼儿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左脑的功能,更加重了左右半脑的发育不平衡。而右脑是想像力、创造力的源泉,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因素。因此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右脑开发,但是要怎么做呢?
两岁之前,婴幼儿只是利用映象来理解事物,沉浸于右脑世界之中,对外部的信息仅能以音响来体会,还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三岁左右,幼儿才开始能够自由言语,不过还是以直观映象为主,仍然是以右脑为中心的世界。到了小学时期,就开始以左脑为中心来学习文字和数字。此时脑的活动从右脑转向左脑。
所以说,如果在孩子上学之前,右脑的智能未能充分开发,那么以后再想对右脑进行开发可就难了。所以说学前期是开发孩子右脑的黄金时期,得随时给宝宝的右脑充充电,千万可别错过哟!
手指训练
双手其实就像大脑的老师。因为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伸、屈手指,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精细的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学外语
美国神经外科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多爬行
很多妈妈都不喜欢让孩子在地上爬,怕弄脏衣服,其实要刺激右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从小就训练爬行,未来对小孩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学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学习弹琴是一种很好的指尖运动,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创造一个音乐背景。因为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这样就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可以刺激右脑,激发灵感。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4/972736.html
看过《老人带孩子 从四方面着手》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