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经常碰到家长问宝宝囟门的问题,如宝宝的囟门正常吗?什么时候能闭合?可以摸甚至洗囟门局部吗?囟门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
【 tulaoshi.com - 囟门 】
台湾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精神科林秀缦医师表示,近期遇到数位家长陪同孩子到医院看诊,问诊自述,早上一到上课时间,孩子便开始反应头晕、肚子痛等问题,不想上学,让家长困扰不已,问诊后发现,该孩子可能患有拒学症。
长假结束 拒学症学童多
事实上拒学症以前曾经称为惧学症,但后来发现很多学童并非恐惧学校本身,后来才统称这些拒绝上学,上学中途返家或不知去向的学童为“拒学症”。尤其临床统计发现,每次长假结束,拒学症的孩子都比起平常多,呼吁家长不得轻忽。
基本上,孩子拒绝到学校上课,对学校有恐惧与抗拒,表现出来的反应大致分为3种:
1.生理反应:头晕、头痛、肌肉紧张、呕吐、冒冷汗、肠胃不适等。
2.心理症状:一提到上学,便表现出相当的焦虑与恐惧。
3.抗拒行为:对于上学有严重的反抗,会有哭诉或闹脾气等行为。
林秀缦医师强调,国内约有将近1%至5%的孩子会有拒学症状况,且在各年龄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刚进入幼稚园、小学和国中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拒学的状况较常见。而典型拒学症便是孩子对于上课有恐惧感,及过度的焦虑而无法上学,和逃学与翘课合并其他违反常规事件不同。
“拒学症”常见7种临床症状
1.孩子先天气质较为内向、退缩。
2.对自己缺乏自信或欠缺安全感。
3.孩子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与泛自闭症等。
4.孩子因应压力技巧尚未成熟,挫折忍受度低。
5.人际互动技巧不足,与同侪关系不佳。
6.孩子或家长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孩子无法达成;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
7.在学校曾受到挫折或欺负等。
要注意的是,拒学症的孩子部分有社交焦虑问题,对于融入人群会感到压力,有些与先天气质有关,其对于他人的眼光或被人关注感到敏感,对方可能开玩笑便很在意;有些则是之前在人际互动上有过挫折,害怕再次受到伤图老师害。
面对拒学症,建议家长可让孩子适度放松,但也要协助孩子调整生活作息,让孩子做好上课的身心准备。
4个TIPS让孩子欢喜上学
1.陪孩子一起准备上课要用的物品和课业,或在放假期间陪孩子到学校附近走走,增加孩子的熟悉度,减少孩子对于学校的排斥感。
2.若孩子本身个性比较敏感,可鼓励孩子与个性或气质相近的同学建立关系,减少孩子因交友所产生的冲突和挫折感。
什么是囟门?
宝宝颅骨之间的连接处,有2个骨头缺损区,医学上称为囟门,较大的一个位于头顶,称为前囟,较小的一个位于脑后,称为后囟。
前囟出生时较小,以后随着颅骨的生长而增大,宝宝6个月后随着骨化而逐渐变小,大多于宝宝1岁至1岁半时完全闭合。后囟较小,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8周内完全闭合。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宝宝囟门?
囟门对宝宝来讲是个保护机制,当宝宝出生的过程中颅骨可以塑型以顺利的通过产道。
虽然囟门摸起来比较软,许多父母亲不敢触摸这个部位,其实囟门是组织结构非常牢固,家长不要怕摸囟门,也可以洗囟门TuLaoShi.com的区域的头发及头皮。
前囟出现什么变化时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1)前囟一般比较平软,所以当宝宝前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前囟明显隆起:多提示颅内压增高,对宝宝而言最常见的是颅内感染。当然也要结合宝宝其他表现,如发热,精神差,易惊甚至抽搐。
前囟明显凹陷:多为宝宝脱水的表现,当然也要结合宝宝其他表现,如腹泻,呕吐,不能吃东西。
(2)前囟过早闭合或闭合延迟,可能伴发其它疾病,应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前囟过早闭合:多见于脑发育不良。
前囟闭合延迟:多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医生需要对囟门做哪些检查?
正常的囟门不需要任何检测。当宝宝的囟门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医生会根据宝宝囟门情况及其他症状对宝宝做脑脊液穿刺,查头颅CT,抽血查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哪些“大便异常”是正常变异?
胎便:胎便属于正常新生儿的大便,主要是由婴儿吞咽的液体,发育中的肠道代谢废物及肠道中产生的其它物质形成的,所以,婴儿出生头2至3天内的大便,是婴儿在母亲体内怀孕10个月堆积的废物,一般为墨绿色浆糊样大便,当这些废物排完后,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就会发生变化。
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母乳喂养的宝宝经常排黄色软膏状大便,有时妈妈吃了某些食物后,宝宝的大便会变成绿色或褐色,有时可见奶瓣;1天排大便4到10次不等。
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大便:大便通常为绿色,性状均匀的大便,有时也会排黄色和褐色的大便,喂宝宝的奶粉不同有时大便的情况也不一样;大便1天1至4次。
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是介于母乳与配方奶喂养之间,有时偏向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有时偏向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大便。
多彩大便: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每天排的大便几乎是相同的,包括颜色、性状和次数,但些时候,大便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母乳喂养的宝宝而言,宝宝大便的颜色可能与母亲的饮食种类有关。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宝宝的“大便”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宝宝每天的大便都相似,就如同上面叙述正常变异的大便,家长不需要紧张,但宝宝大便与平时明显不www.tulaoshi.com同时才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大便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大便红色,通常是出血的征象;
大便中出现如同咖啡样的棕色颗粒,可能是肠道排出陈旧性血的征象;
大便黑色,当宝宝排完胎便后再出现黑色大便也是肠道出血的征象;
白色大便。
宝宝大便异常该做哪些检查?
一般情况下医生认为是正常的大便,是不需要做任何检查的。有时医生会根据宝宝情况做大便常规检测或其它相关检查。
刚当妈妈的小玲在坐月子期间出汗很多,全身黏糊糊的,又不敢频繁洗澡,苦Tulaoshi.Com不堪言。“经验丰富”的婆婆告诉她,出汗多说明体虚,于是给她吃鸡汤、鱼汤、阿胶等各种补品。不但没改善多汗现象,却补出了口臭、失眠等症状。产后多汗是因为体虚吗,该怎样调理呢?
其实,产后多汗多是新陈代谢异常引起的正常生理调节现象,和体虚关系不大。首先,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增加,肾上腺功能处于亢进状态,孕期基础代谢增高,植物神经系统改变引起血管舒张,皮肤血容量增加。而生产后胎盘血液循环停止,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加上妊娠期间过多的组织间液体要回收到血管中,使血容量增加15%~20%。体内积存的大量废物及多余水分要排出,人体就会启动调节机制:排尿和排汗。所以,产后皮肤汗腺的分泌旺盛,出汗较多,尤其睡眠和初醒时更为明显。当体内多余水分排完,多汗现象会逐渐减轻,一般产后1周左右会自行好转。
“多吃点”常是家长对孩子最简单直接的关爱方式。据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50%的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碗里的食物全部吃完。还Tulaoshi.com有1/3的父母称孩子表示吃饱后,仍会要求他们再吃一点。
只有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吃饭,才能吃得更香,更有助于消化吸收。
1岁的孩子,自己就有拿勺子模仿家长吃东西的能力。孩子会说话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及时在饭桌上表达“已经吃饱了”,并在孩子表示吃饱后立刻停止劝食行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men/)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意思是小婴儿2个月时会抬头,4个月时会翻身,6个月会坐,7个月会来回滚,8个月会爬,一岁会走。尽管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不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孩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符合这条经图老师典的育儿口诀的。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生长发育似乎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比如孩子已经4个月了还不会抬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治医师赵喆提醒家长,务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发展,最好是定期做保健,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要看医生
婴儿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惊人的,无论是身高体重的快速增加,还是大运动发育的快速发展,或是精细动作的不断变化等,都会让爸爸妈妈觉得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对于细心的妈妈来说,宝宝的生长发育口诀恐怕是滚瓜烂熟,并时刻检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稍有一点跟不上就揪心不已,这类妈妈需要认清究竟哪一种异常才需要引起关注。而粗心的妈妈要是看见这篇文章可千万得开始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了。
那么,宝宝出现什么情况才算是行为发育异常呢?赵喆指出以下8种情况可能预示着宝宝神经行为异常:
(1)3个月以内整天昏昏欲睡,不容易唤醒;吸吮能力差;哭声异常,表现为哭声无力或发直,有时为尖叫。
(2)3个月以后俯卧不能抬头,双手总是握拳状。
(3)3个月后还不会微笑,对周围不关心,不看周围物品或对周围声音无反应。
(4)4-5个月时仍不会将手放入口中,“注视手”的动作持续存在,6个月以后也不消失。
(5)7个月仍不会咀嚼或吞咽困难。
(6)8-9个月仍不能坐稳。
(7)9个月时双手仍会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
(8)9个月后仍对周围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玩具的兴趣也很短暂,不会玩玩具。
赵喆介绍,婴儿神经心理行为异常可能跟遗传、社会环境和教养、营养、疾病等因素有关,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科学的筛查来进行诊断。
宝宝行为发育 家长训练少不了
虽说孩子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但如果家长不给予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就让孩子一整天睡在床上不让孩子出来活动,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恐怕也是会滞后的。赵喆建议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帮助宝宝进行训练,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大运动训练:0-3个月帮助孩子练习抬头;3-6个月练习侧身、扶着宝宝站在怀里跳跃;7-9个月练习独坐、爬行;10个月练习扶栏杆站起、坐下和横走;12-15个月练习独自走路;
恶露异常是产妇坐月子时的一大困扰,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会出现恶露异常,只一但出现恶露异常的情况,就会让产妇陷入痛苦的境况,影响产妇身体正常的恢复,还有可能诱发各种疾病。那么恶露异常的原因是什么呢?恶露异常的表现又是什么呢?今天笔者将会为大Tulaoshi.com家说明白恶露异常的原因与表现。
简单来说产妇生产后,阴道排出的瘀血、黏液就是俗语中的恶露。从根本来看,恶露是指,阴道排出的棕红色液体,是胎盘附着物处脱膜、子宫脱膜、坏死脱膜和的混合物。不同时间段,恶露的呈现状态各有不同。生产后前3、4天,是红色恶露。
表现为颜色棕红且量多,恶露里含有大量坏死的蜕膜组织、小血块、血液;产后4—6天,是浆性恶露,此时其内含血液越来越少,所以颜色转淡;7—10天之后,是白色恶露,恶露里含大量蜕膜组织、白血球、表皮细胞及细菌;坐完月子30天后,恶露转为正常,单纯血腥味,不会有臭味。
我们来看看产后恶露异常的原因:
恶露异常的原因之一,女性产前房事和坐浴时容易让病菌进入阴道,这些病菌进入阴道后并不致病,但在妇女抵抗力下降时,常常会活跃起来引起自体感染,破坏阴道内的生态平衡,最终形成恶露异常。而妇女生产后正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妊娠中毒症、产时产后出血过多、胎盘组织残留等等情况都可以降低产妇抵抗力,所以如果有以上问题都应该特别注意恶露有没有出现异常。
恶露异常归根到底都是因身体虚弱或者产生病变而引起的,这时一般还伴随着腹痛、发烧等症状,稍严重的可形成腹膜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者中毒性休克。
恶露异常的原因之二,产褥期保健不当。孕期长达十月,对于男人的性欲来说是一个考验,事实上,有些特别不懂事的丈夫还在产褥期强迫妻子进行房事,结果就是造成产妇阴道黏膜破裂、子宫内膜感染,最终引起恶露异常。此外,医疗卫生差,产时进行过多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分娩时器械消毒不严,都是产褥感染的原因。
产褥期,产妇想子宫尽快复原和帮助恶露排出,应该在生产后24小时后就下床活动,坐月子也要适当下床活动,并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恶露异常的表现
其实我们并不用视恶露为洪水猛兽,恶露是产妇健康的一面镜子,恶露异常往往都有更根本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恶露异常的表现吧。
你了解胎动背后的意义吗?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请看这里!
一、 胎动突然减少
诊断原因:
准妈妈发烧
专家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准妈妈有轻微的发烧情况,胎儿也因有羊水的缓冲作用,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men/)值得注意的是引起准妈妈发烧的原因,如果是一般性的感冒而因引起的发烧,对胎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是感染性的疾病或是流感,尤其对于接近预产期的准妈妈来说,对胎儿的影响就较大。
准妈妈的体温如果持续过高,超过摄氏38度的话,都会胎盘、子宫的血流量减少,小家伙也就变得安静许多。所以,为宝宝健康着想,准妈妈需要尽快去医院,请www.tulaoshi.com医生帮助。
专家建议:
1. 怀孕期间,要注意休息,特别要避免感冒。
2. 有流行性疾病发生时,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3. 每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新鲜。
4. 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二、 胎动突然加快
诊断原因:
准妈妈受剧烈的外伤
专家分析:
一般来说,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有羊水的保护,可减轻外力的撞击,在准妈妈不慎受到轻微的撞击时,不至于受到伤害。
但一旦准妈妈受到严重的外力撞击时,就会引起胎儿剧烈的胎动,甚至造成流产、早产等情况。
此外,如果准妈妈有头部外伤、骨折、大量出血等状况出现,也会造成胎动异常的情况发生。
专家建议:
1. 少去人多的地方,以免被撞到。
2. 减少大运动量的活动。
三、 胎动突然加剧,随后很快停止运动。
诊断原因:
胎盘早期剥离。
专家分析: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怀孕的中期以后,有高血压、严重外伤或短时间子宫内压力减少准妈妈多容易出现此状况。症状有: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严重的休克。
一旦出现这样的看,胎儿也会随之做出反应:他们会因为突然的缺氧,胎动会出现短暂的剧烈运动,随后又很快停止。
专家建议:
1. 有高血压的孕妇,要定时去医院做检查,并依据医生的建议安排日常的生活起居。
2. 避免不必要的外力冲撞和刺激。
3. 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减轻精神紧张度。
四、 急促的胎动后突然停止。
诊断原因:
脐带绕颈或打结。
专家分析:
正常的脐带长度为50cm,如果脐带过长则容易缠绕胎儿的颈部或身体。因为好动的小家伙已经可以在羊水中自由地运动,翻身打滚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卡住。一旦出现脐带缠绕或是打结的情况,就会使血液无法流通,导致胎儿因缺氧而窒息的现象。
有上述情况出现时,准妈妈会感觉到:胎动会出现急促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停止,这就是宝宝发出的异常信号。
专家建议:
1. 一旦出现异常胎动的情况,要立即就诊,以免耽误时间造成遗憾。
2. 准妈妈要细心观察每天的胎动,有不良感觉时,马上去医院检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6/98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