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妈妈工作、生活压力大,和宝宝相处的时间渐少,所以宝宝的分离性焦虑倾向比较普遍。这种症状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母亲最好利用休息时间,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分离时间过长等,以缓解宝宝的焦
【 tulaoshi.com - 星期一焦虑症 】
细心的家长高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个月大的女儿平常很乖巧,一到星期一就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Tulaoshi.Com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十分烦躁,一整天都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且越来越严重。
细心的家长高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个月大的女儿Tulaoshi.com平常很乖巧,一到星期一就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十分烦躁,一整天都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且越来越严重。
翻开各类书刊报纸杂志,五花八门的教育广告铺天盖地www.Tulaoshi.com,让人目不暇接; 6个月的孩子被抱进学费一年上万元的早教课堂。虎妈、狼爸话题不断,家长们焦虑: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输,一定要比我强……
3个月的孩子上早教
惠惠这两天特别忙,一连3天跑了5家早教机构,其实她的孩子刚刚8个月。“原本我没想过让孩子这么小就去早教的,可上个月偶遇一高中同学,她的宝宝才3个月,就已经去早教中心上课了。她还给我讲了许多幼教理论,看着她侃侃而谈,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当妈的失职了。再一打听,周围的同学都送孩子去了早教中心。”为了找一家合适的早教机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两口子一齐上阵,问朋友、问亲戚、问同事……如今,“亲子互动、全脑开发、潜能开发”这些专业名词,惠惠也如数家珍了。她不想让孩子错过成长发育的敏感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早教机构专注早教,应该比我们这些年轻父母更加专业,所以也就打算让孩子上早教。
专家点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慧生表示,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受 基因控制的。他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学习本身并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过早的强化训练只能一时提高孩子的技能,孩子一旦在生理上 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新手妈妈”们完全不用着急,顺其自然,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一周7门特长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周六上午8点50分,上小学三年级的安安吃过早饭便背着画板和妈妈一起去上国画课。每逢周六、周日,安安妈妈都要带着孩子穿梭于各个特长班之 间。这个学期,除了周末的拉丁舞、国画、围棋、小主持人4个特长班,妈妈还在平日的放学后,给他增加了奥数、英语和轮滑,也就是说安安一周总共要上7个特长班。
安安妈妈说,接送孩子上特长班已成了家长们下班后、双休日里一项主要任务,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孩子上特长班“全家总动员”。她透露,一学期7门课上下来,光学费就很可观,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虽然拿出这笔钱也挺吃力,但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希望孩子比我们强,比我们有出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专家点评:
李慧生表示,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期望越高,家长在时间、精力、钱财上的投入越多,孩子的表现一旦不能达到家长的预期,家长就会有更多的失望、挫败感,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表达出来,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被自责、自卑、失败感等负面情绪笼罩, 得不偿失。
差两分 被“念叨”两小时
马晓伟最怕的就是发成绩单的日子,偏偏他所在的学校几乎每个月都有考试,随堂测验、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不管考得好不好,都会挨顿批。” 今年9岁的他一脸忧虑地说,滴溜溜的大眼睛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疲惫,“有一次我外语考了98分,本来以为爸爸妈妈能表扬我一下,结果就因为丢 了两分,被妈妈整整‘念叨’了两个小时。”
因为担心看动画片影响学习,晓伟的家里没有安装数字电视,没有电脑,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做妈妈额外布置的卷子。
压力来自爸爸妈妈不计成本的付出和心气颇高的期待值。为了能让晓伟上一所重点小学,父母先是托人转学,随后一家三口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20平方 米的小屋,平时上学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只有周末才回自己家里住。因为租房,家里凭空多了3000多元的月开销,由于晓伟并不适应新学校,父母又给他报了 好几门的辅导班,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专家点评:
李慧生表示,其实在每个学习阶段,掌握教学内容的80%左右,就能顺利地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拿到98分已经相当好了。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 拿到了这样的分数还要遭受长时间的责罚,孩子当时的体验一定是负面的。在学习中,尤其是考试时,孩子的负面体验过多,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只要一学习负面体验就会产生,例如焦虑、担忧、自责、愧疚、恐惧。严重的,有的孩子还会得学校恐惧症,对于学校、对于考试产生逃避反应。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同成长
英国注册心理咨询师、学大教育非智力因素课程项目总监、心理咨询总督导李未末说,在心理咨询中,常常看见充满恐惧的小学生和急得焦头烂额的爸爸妈妈,还有背后抱着殷切希望的奶奶爷爷,这让我们既心疼又心酸。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起来有很多。
就在大家羡慕凯特王妃产后第二天就抱着宝宝出院,“坐月子”只用“坐”一天时,有一个调查引起大家对中国产妇的关注:分娩后的第一周,50%~75%的女性会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华西心理卫生中心获悉,近三年来因产后抑郁、焦虑症状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高学历人群占到了7成左右。
一个新手妈妈的焦虑
怕孩子被自己压死 她夜夜从梦中惊醒
看到新闻称一位母亲哺乳睡着了将孩子压死在床上后,西西(化名)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西西研究生毕业,28岁,才生下孩子一个多月。备孕期间,西西看了很多育儿书,还与很多新手妈妈在QQ群里交流,逢人就和人探讨怎么哺育孩子,她相信学得越多肯定对孩子更有利。孩子出生后,看到这么软这么小的一个娃娃,她突然出现了一种莫名的担心:“这么小一个孩子怎么能把她抚养长大呢?”
出院回到家里,自己的妈妈和婆婆都住在家里照顾她,两个老人对如何哺育孩子又有不同的看法,经常会有些摩擦。很多新闻又说新生儿很容易呛奶,严重会导致死亡;又有育儿书说新生儿要多留意观察孩子睡觉时有什么不良反应。西西越来越恐慌,她担心自己一个不小心,孩子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当看到新闻说一位母亲在睡觉时压死孩子,这种恐惧让西西的神经绷紧到了极限。慢慢地,每天西西会不停地去看小孩,去摸小孩的鼻子,看他的呼吸是否还在。晚上睡一会就会惊醒,去摸摸孩子的脸,听一下孩子心跳,摸下孩子鼻息,有时不小心还会把孩子弄醒。孩子吵闹让本来就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的她,心情更为烦躁、郁闷。
情况越来越严重,西西常常在家里一个人走来走去,浑身冒汗、手脚发抖,有时会痛哭,有一种自己马上要死了的感觉,这种症状最长时会持续半个小时。曾经,坐立不安的她专门将正在上班的老公叫回家,只因为她觉得孩子的鼻息有些微弱,老公慌慌张张回来,将孩子送到医院却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西西让丈夫也越来越焦虑和不耐烦,在一次大吵之后甚至说出了离婚的气话。
家人将西西送到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经过诊断,发现产后焦虑症已经悄然缠上了西西。
作为丈夫,你知道吗?
妻子产后抑郁 可能是激素作怪
产后抑郁症,其实这个症状并不罕见。但很多丈夫并不知道,妻子产后抑郁可能是激素作怪。那么,引起产后抑郁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有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
2、心理因素:
初为人母的角色改变,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一些人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考虑问题多,精神压力大,情绪复杂,易发生抑郁。
3、家庭因素:
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图老师整理)的产妇更易患抑郁症。部分产妇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劳动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的来源而导致经济上的压力加重,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
4、产科因素:
虽然产科设备不断完善,助产技术不断提高,但产妇对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诱发产后抑郁。
综合央视、央广
一名心理专家的分析
为何高知女性容易抑郁?
容易无限放大
负面的育儿信息
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邱昌建说,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刚做了母亲面对如此幼小的生命时,有一些紧张、担心、害怕的心情也是在所难免的。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焦虑症呢?这类女性多为职业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好,因此会吸收各个方面的育儿信息,对自己和下一代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更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
“想再多睡会儿”
家住茶滘小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在开学的前几天,便开始矫正女儿晚睡晚起的习惯,结果,闹钟平均五分钟响一次,还是一直赖,“起床困难户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啊。”
在康有为小学就读一年级的黄同学说,“开学第一天,家里的闹钟断断续续地响了5次,加上妈妈的催促,才能从被窝里钻出来。”
“能不去学校吗?”
“姑姑,作业还剩好多,能帮我写一点吗?”“姑姑,能不去学校吗?上学就没游戏机玩了。”广州市民陈小姐反映开学期间,家中听到最多的便是侄子的怨言。
陈小姐告诉记者,一到放假,侄子便犹如放飞的鸟。刚开始放假时勤快地写了几天作业,眨眼春节到了,小孩子一玩起来什么功课任务都抛诸脑后,临近开学时(图老师整理)才想起还有作业未做完。昼夜联轴转写或者跟邻居的小伙伴相互交换抄袭,即便制定了详细的作业计划表,同样重蹈覆辙。
陈小姐还告诉记者,在刚开学期间,侄子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除了担心作业以外,还会一直惦记着电视剧的内容或者电脑里的游戏等。陈小姐不禁好奇,“难道这就是开学焦虑症?”
■支招
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李凌告诉记者,“长假过后,部分学生面对上学会出现恐惧或者焦虑等情绪,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调整适应。一般21天为一个周期,但大多数学生在7天后便逐步适应。”
案例
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十分烦躁,一整天都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且越来越严重。
专家分析
宝宝表现出了“分离性焦虑”症状,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当他们与所依恋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尤其在8到16个月大的婴幼儿中很常见。分离性焦虑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会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如上学后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
专家建议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患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其大脑发生的变化甚至可以比拟经历残酷战争的士兵大脑发生的变化。参与试验的40名孩子平均年龄为12岁,约一半人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还因此被送入社会救助机构。
研究发现,他们在看到生气表情的图片时,大脑中前脑岛和杏仁核两个区域(与紧张情绪有关)的活动幅度要明显大于那些正常成长的孩子,以前研究人员也曾在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士兵的大脑中发现这种变化。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说,小孩上幼儿园或与父母分开时常常哭闹不休,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出现分离性焦虑症,而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布兰科日前在哥《民族报》上撰文指出,这种儿童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表现为孩子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分离性焦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图老师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性焦虑症?布兰科建议说,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另外,还可在家中让孩子先练习与父母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父母离开的感觉,比如让爷爷奶奶暂时照顾一下孩子,父母离开时间也可慢慢延长。
专家还说,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独立性。她建议说,当孩子刚能动手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习惯,如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梳头和大小便等。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6/983305.html
看过《玩捉迷藏可缓解孩子焦虑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