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将向您介绍关于如何解决小孩脾气坏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
【 tulaoshi.com - 脾气坏 】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1、表现对他的爱 ▲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来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不要让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气。 ▲靠近孩子,抱他爱他。身体上的亲密能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亲密地坐在孩子身边帮她平静下来。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因为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 ▲当他表现出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你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2、不予理会 ▲有时候孩子会存心想试探你而故意哭闹,此时你只要站稳立场,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了,会安静下来,就不会再任意哭闹了。 ▲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一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千万不要为了让他安静而把东西给他。如果一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他就会更随心所欲地乱发脾气。 ▲如果孩子的任意哭闹,你忍受不了他的叫声时,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做声音大的活动,例如吸地板、钉东西。不要理会孩子哭闹时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要让他明白,叫喊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 3、转移注意力 ▲音乐有镇定的功效,放点音乐,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闹停止。 ▲可以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块儿去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 ▲在孩子耳边轻声说些有趣的事,或者开始说故事,孩子很可能会为了听故事而停止哭泣。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紧张,让孩子玩个有意思的游戏、读本书或者只是把孩子带到户外。 4、隔离政策 ▲心平气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不再哭闹时,就可以回来。等他回来之后,和他谈谈刚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发生。万一孩子再度哭闹,仍旧采取隔离政策。 ▲如果孩子在店铺里大哭大闹,只要平静地把他带出来或带上车。等他哭过之后,再继续把刚才的事做完。不要让孩子觉得发脾气可以阻止你采购。 ▲不要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他有一个好心情时,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好。
关心孩子的学业,其实你并不需要亲自教导,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忙的就是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好。有些父母担忧的是,自己的孩子只爱游泳,什么都不会,或是除了美术,什么都没兴趣,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紧张,拳王阿里小时候,学习成绩从来没有m现过两位数,但是他却光靠打拳就成了世界最有名的拳王, 如果孩子不爱读书,也没有其他的专长,这才是真正令人烦恼的事。此时,应该赶快培养他发展专长,要求他至少要把自己的作业做好,当他做到以后就给他一定的奖励,比如他喜欢吃的东西,或是零用钱,或同意他看一下电视,慢慢带领他养成好习惯,那么他在家主动写作业的欲望就会增加,这就是增强原理。 从满足需要,培养主动积极态度 当孩子还小,还没有建立行为标准的时候,都是以习惯为原则,什么叫做习惯呢?就是当他发觉,只要做出某些动作,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上升,时日一久,便内化成他的习惯,或是他与人互动的方式。 曾有人对幼儿园小朋友做过一项实验,一组孩子同定每星期一发五十枚代币,每一枚代币可以到游戏间玩游戏一次;另一组则是将代币放在老师那里,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代币;一个月以后对照,固定发代币的那一班,上课秩序很乱,而以奖赏方式发代币的这一班秩序好,老师走到哪,孩子的目光就跟到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发代币给小孩,但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做父母的大多数都会在心里想:只要孩子能变好,我什么都愿意答应他。那么第一件事,就请你先把他的零用钱扣下来,等到他有好的表现时才给他。你可以衡量自己一星期能提供多少零用钱,以此为基数,当孩子向你要求零用或买什么东西时,你先记起来,不要马上给,等到他表现好时才给他,让孩子用表现来获得零用钱,比较容易养成他主动积极的态度,这跟你固定时间给他零用钱,感受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阿婆很疼孙子,据说是因为以前对儿子管教太过严厉,打得很凶,结果孩子长大了很少回家,所以现在对唯一的孙子便十分溺爱,可是这个孙子从小就爱跟一帮不良少年鬼混,每天混到很晚才回家,只要他一回家,阿婆就说:孙子呀!你怎么玩到这么晚,太晚回来阿婆会担心哪!下次早点回来吧!我现在去煮肉丝面给你吃!没想到这样的慈爱,反而增强了孩子晚归的动机,因为孩子晚归回来有肉丝面可吃,无形中好像鼓励他继续在外游荡。所以说,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不当,往往会使原来的爱心变害心。 正向的鼓励,可以教出正向行为 为人父母者,总是想知道怎样去改变孩子,让他多听父母师长的话7怎样才是所谓的教导有方?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看妈妈怎样哄小孩就已经开始了婴孩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肚子饿了、尿片湿了或是衣服太少,也有可能只是想要妈妈抱一抱有一个实验足,一组婴儿哭了,妈妈就去摸摸他,如果他的尿片没有湿,又是刚吃饱,就是要妈妈抱;因此就让他们哭到累,等到不哭的时候才抱起,第二组孩子一哭,妈妈马上抱起,结果,第一组比较不爱哭。 还有一个实验是,一组孩子跌倒了,妈妈马上跑过去扶他、安慰他,这样的孩子肯定会比较爱哭;另一组则是孩子跌倒了,妈妈并没有跑过去,反而对孩子说: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喔!当孩子爬起来,向妈妈哭诉跌伤的地方疼痛时,妈妈却说:好勇敢!勇敢的小孩不哭喔:这组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并目比较不爱哭。 父母或师长在孩子坏的行为发生时,给他贴了坏的标签,会使他变成那个样子。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不好的表现会有立即的指责,这些指责性的言语,就像是贴上坏的标签,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认同,行为反而朝更不好的方向走。例如,孩子不喜欢整理房间、床铺,妈妈很生气地说:你这里像猪窝,你是猪啊!当有凌乱的事实时,妈妈又再贴上猪的标签,孩子很可能会自暴自弃。而好的标签,老师或父母则可多加使用。如果孩子数学考了100分,老师特意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夸他有数学天分,此时学生会把老师这句话内化到心中,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这孩子可能因此对数学有更大的兴趣。 由上可知,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和父母的鼓励有很大关系,这种鼓励有时并非来自直接的奖赏,而足当他发现,自己做出哪些行为可以换得需求的满足时,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升高。所以,爱心并不是唯一爱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在什么关键时刻去运用它时,太多的爱心反而会变成害心。 适时的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 有些孩子上学时很容易忘记带东西,妈妈就得为他送书本或送雨伞,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妈妈很有爱心,但结果是在妈妈的支持下,这个孩子就算本来不懒散也都会变得很懒散了,因为妈妈总会代为处理忘记的东西。 有个妈妈曾对我说:以前一碰到这些状况,我总担心孩子下雨天不带伞,会不会淋到雨?没有带便当,中午会不会挨饿?但她捺住性子,先观察一阵子,看孩子会怎么处理,没有带伞时,是请同学送他一程,还是自己淋一下雨?没有带便当,是跟别人先借点钱买午餐,第二天再还,还是自己走回家吃?后来发觉孩子回来好好的,也没淋到什么雨,让她在欣慰之余,难免有点怅然若失。我对这个妈妈说: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看到他的判断能力比你想象得强,你应该感到开心,而不是失落才对。让孩子受些教训,以后出门或许就会认真想想自己的东西带齐全了没有,以养成谨慎的好习惯。 换言之,现在把孩子教到不需要为他烦恼,那么你以后就不必再为了孩子劳心劳力了!毕竟,我们无法陪孩子一辈子,不要剥夺孩子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他的需求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要了解怎么样和人周旋。如果你事事都帮他安排好,养成孩子的依赖习惯,这样孩子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碰到相同的问题,永远学不会如何与人谈判、如何去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来化解人我之间的利害冲突。 只要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事件,做父母的不妨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一下,看他们如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即使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复原力也是很强的。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学校里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就激动地马上跑去学校找校长、老师出面解释,这样一来,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事情的机会与能力。 孩子,我要你比我强并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中的话。今天的外在环境是充满竞争性的,一定要通过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来实现,如果你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不出众,将来要怎样跟别人竞争呢?期许我们能教养出有能力竞争,但不是斗争的孩子,让社会不断地向前走,不断进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孩子会在你一不小心的情况下突然长大,他们遇到的事情比我们看到多得多!1. 当小孩面对挑战时,如果父母适时协助,会让他更有自信。2. 能够愈挫愈勇的小孩,多半视错误为学习的机会,而非失败的表征。3. 同理心并不意味家长同意小孩做的每件事,而是代表努力欣赏并接纳小孩的观点。4. 当小孩发现自己的长处时,会更愿意在其它非专长领域迎接挑战。5. 同理心跟「对小孩让步」无关,跟「习惯小孩」无关,也跟「为小孩设定适当限制」无关。6. 如果要培养小孩的受挫力,必须反思我们希望小孩如何描述我们。7.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但仍不同意小孩所做的事。我们可以接纳子女的感受和信受,却不必然赞同。8. 同理心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小孩知道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9. 愈能猜出小孩的看法,就愈能了解他们,也就愈好沟通、教导,甚至会愈爱小孩。10. 家长必须试图穿上子女鞋子,透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11. 小孩不照我们所说的去做,而是照我们做的依样画葫芦。幸或不幸地,我们就是小孩的榜样。12. 愈能适时地幽他一默,沟通起来就愈顺畅。13. 在和子女的沟通中,如何聆听及响应,对培养小孩的挫折忍受力攸关重大。14. 订出每周家庭时间,亲子共同讨论家庭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15. 生气时的沟通型态,经常使问题加剧。寻求他人了解之前,必须先从了解他人开始。16. 小孩其实非常聪明,他们可以察觉出父母有事瞒着他们,或扭曲了什么真相。17. 不从小孩出生起就开始有效沟通,就无法建立自在的沟通气氛。18. 沟通是一辈子的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积极的聆听者,不会有预设立场。19. 「接纳」并不代表你得「同意」,而是要确知小孩的观点。20. 对多数人而言,控制自我就是艰难的课题,所以更不应试图控制子女。21. 父母亲的融通达变,经常鼓励小孩知所变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2. 问题行为代表小孩因应紧张和压力的方式,那实际上可能是发给父母的讯号。23. 如果想让小孩改变,父母必须先有自我改变的洞察力及勇气。24. 负面脚本的定义,是反复使用无法引导良好行为的无效言行,它常增加家庭的紧张压力。25. 改变负面脚本,并不表示我们抛弃身为家长的责任。26. 家长必须为小孩的情绪发展及人际成长铺路。我们是带着一辈子的经验成为父母。27. 家长应该以明确而非批判的方式界定问题所在,邀请小孩一起解决问题。28. 让自己更自在地拥抱子女、看电视时坐近一点,以及用亲切的言语沟通。29. 我们大声宣告子女做错了哪些事,而不是做对了哪些事;我们纠正小孩,而不教导小孩。30. 跟每个小孩都安排特别时段,将减少手足间的竞争对抗。31. 小孩在不重视他们的人面前,很难发展出自尊自重、安全感和自信。32. 送小孩上床睡觉时,会想到小孩是否因你当天所说所做的,更加奋发茁壮吗?33. 记得告诉子女,念故事给他们听,是非常特殊又重要的时间,即使电话铃响,你也不会去接。34. 你对小孩是否「称赞不足」?一天之中,你所说的负面话语是否比正面话语还多?35. 家长的天生气质、兴趣、目标、生活历程和期望等,都影响他们对子女独特风格的观感及反应。36. 当小孩不符合父母的梦想及期望时,考验就来了。37. 发展愈挫愈勇的思维,和接纳自我的态度是一辈子的事。38. 与父母通力合作的小孩,都具有为自己订出期望和目标的惊人能力,而且创意十足。39. 如果没有学会欣赏子女天生气质的差异,或许会对他们抱持过多期望,导致冲突更频繁。40. 我们必须把自己对小孩抱持的梦想,以及小孩做为独立个体的事实分开看待。41. 家长对子女的最初梦想,将会影响对待子女的方式,以及协助他们培养挫折忍受力的能力。42. 给子女贴上类型标签,不如接纳他们的天生气质。43. 如果家长的期望与小孩的行为不符合,必须先改变的是家长。44. 接纳不等于让小孩为所欲为,反而当小孩感觉被接纳时,更容易听从家长的要求与限制。45. 我们必须拿捏得当,随时准备协助子女,但切忌事事代劳。46. 事先准许小孩不同意是一种策略,它通常会降低小孩的辩解,让小孩接受新观念。47. 一开始是本能,加上锲而舍,就可导致卓越、成功。48. 如果我们认为小孩的成就一点也不重要,或不是我们重视的项目,他们会特别敏感。49. 当家长希望小孩改变的行为改不过来时,可能已经赔上小孩的特长。50. 成功还得与小孩本身的兴趣相关,他必须自认成功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才行。51. 如果希望小孩成绩更好,我们应该协助他们满意自己的成绩。52. 我们经常把焦点放在小孩的错误和弱点,忽略长处。小孩需要父母及师长花时间协助他们培养特长。53. 小孩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贬低自己的成就,部分是基于天生气质和经验。54. 家长响应子女犯错的方式最好具有教育意义,而不是羞辱意味。55. 逆境可以带来成长,困局是另一种挑战,不必逃避。56. 具备挫折忍受力的小孩较能坚持到底,也比较具有认知客观局面所需的洞察力和勇气。57. 父母应协助增强小孩对「错误不但可以得到宽容,而且也在预料之中」的信念。58. 幽默,会将错误的负面力量降到最低。59. 如果盛怒让我们产生偏见,认为小孩没有能力学习,他们就会误以为错误就是能力不足。60. 摆脱对错误和失败的恐惧,小孩的成就必定更高。61. 无条件的爱,始终是父母协助小孩学习面对错误和主观失败的基本原则。62. 家长在小孩犯错时的反应,和示范如何正确面对错误一样重要。63. 培养责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小孩有机会帮助别人。64. 千万不要低估小孩自觉正在制造积极改变时所蕴藏的力量。65. 小孩不愿意上学,有时是为了逃避一种必定失败的局面所采取的对策。66. 如果家长不在由主观期待或「迷思」主导其行为,小孩的责任感就会提高。67. 主动关心他人的小孩,会对生命产生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与满足感。68. 小孩感受到自己有决定权,就较不会与父母陷入权力冲突。69. 让小孩拥有喘息空间,他们会乐于接受忠告。70. 为小孩提供选择和决定机会时,家长必须确定,提供的一切选择他们自己也可以接受。71. 如果父母为小孩留些转圜空间,他们一定更乐于妥协。72. 询问小孩希望如何被提醒,有助于避免让他们解读成双亲唠叨。73. 如果事先考虑到可能的阻碍,并认知解决办法不只一种时,家庭成员将怀抱希望与毅力。74. 如果父母对管教角色的理解相去千里,许多问题就会出现。父母同心协力,受益者一定是小孩。75. 家长必须区分严厉武断的处罚,与实际且公平的罚则。教导小孩自制,必须抱持实际的期待。76. 父母必须和小孩共同讨论现有的管教问题,同时让他们参与思考解决对策。77. 管教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小孩的自律和自制力。78. 处罚只是管教的一种方法,而且它的效果通常最差。它只教了小孩不应做哪些事,而不是该做的事。79. 适度的规范和罚则,是培养挫折忍受力的基础。80. 小孩在观察父母言行举止时的洞察力,出人意表。81. 正面回馈和鼓励,经常是最有力的管教方式。82. 自然及合理的罚责,是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小孩事先知道规则和后果。83. 许多纪律问题,来自对犯错与自觉愚蠢的恐惧感。84. 想要亲师关系良好,家长必须主动和老师互动。亲师关系疏淡,小孩最受影响。85. 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关心他们、对他们另眼看待,他们就会特别受教。86. 小孩也应该是自己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家长会不是打击士气的场合,而是要解决问题。87. 为了小孩,亲师必须尽量化解歧见,积极互动、联系和合作。88. 小孩需要明确的规范、价值观、切合实际的期望,以及关怀备至的学校。家长必须为小孩提供机会、际遇和环境。89. 小孩应将大人视为生活中的支持和资源,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法官和批评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9/1025087.html